国际清算银行:全球数字货币已有六成进入测试阶段
参考消息网
刚刚
23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世界各国央行开始进行数字货币测试。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统计,现已将数字货币推进至实证阶段的央行所占比例达到62%,比一年前的42%增长20个百分点。现金使用便利程度较低的新兴国家在该领域态度积极。
据称,以中国为首的各国或在三年内引入数字货币系统,届时全球将有两成人口享受到该技术红利。日美欧等发达国家虽然也有意进行相关试验,但总体上对于数字货币的实用化仍持慎重态度。
国际清算银行行长:Diem发布后有望在全球快速普及:10月8日消息,国际清算银行行长Agustín Carstens在关于如何监管科技巨头的最新讲话中多次谈到Facebook的稳定币项目Diem,称它可能很快会发布,并有望在全球快速普及。他认为此类项目将带来监管挑战,因为它们可能迅速从微不足道发展到巨不可倒。卡斯滕斯认为此类项目将产生深远影响:1,科技巨头的网络效应会促使稳定币得到迅速普及。而支付交易数据会进一步增强此类企业的获利能力,导致市场力量进一步向少数企业其中,这将威胁金融稳定、公平竞争及数据治理;2,稳定币或会挑战银行的商业模式,影响对银行存款的需求,进而妨碍银行履行信用中介职能的能力;3,稳定币可能导致货币体系碎片化,催生出一座座高墙花园。也可能通过Diem化侵蚀货币主权及记账单位,这将构成一种新型的美元化。(官网)[2021/10/8 20:13:09]
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统称为“CBDC”,因便于结算且能够降低资金持有成本而备受人们期待。BIS在2020年对65个国家央行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86%的央行都将目光聚焦于数字货币的优点,而其中已将数字货币推进至实证阶段的央行超过30家。还有几国正在进行试点,让人们实际体验数字货币带来的便利。参与该调查的央行覆盖人口总数占全球的72%,经济规模合计达全球的91%。
国际清算银行研究人员:COVID-19将加剧关于CBDC的争论: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研究人员认为,COVID-19可能会加速数字支付的采用,并加剧关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争论。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表示,COVID-19正在改变公众与现金的关系,尽管科学界一致认为,通过钞票传播新型冠状病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研究人员称,如果现金作为一种付款方式没有被普遍接受,这将在有数字支付能力的人和没有数字支付能力的人之间造成“支付差距”。研究人员承认,现金可能会因此而卷土重来,但这种大流行“也对建立CBDC有要求”。[2020/4/4]
报道注意到,走在数字货币试验前列的是新兴国家。中国向多个城市的市民实际发放了“数字人民币”。2020年10月,中国颁布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案,将数字人民币列为国家法定货币,在法律层面给予数字货币认可。
动态 | 国际清算银行:加密相关的新金融产品有可能增加银行风险: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一份关于瑞士巴赛尔委员会的声明显示:加密货币不安全,不能依赖以为交易媒介。虽然加密资产有时被称为“加密货币”,但委员会认为,此类资产不能可靠地提供货币的标准功能,并且依赖于作为交换媒介或存储价值的货币是不安全的。加密资产不是法定货币,也不受任何政府或公共机构的支持。对银行而言,加密货币风险包括流动性、信贷、市场、运作、、恐怖融资等。如果银行获得授权并决定提供加密资产相关服务,则应至少采用以下方式:1.尽职调查;2.治理和风险管理;3.披露;4.监督对话。[2019/3/13]
报道称,CBDC也开始在发展中国家流通。巴哈马和柬埔寨已于2020年10月开始使用数字货币。巴哈马由于岛屿众多,现金需要借助航运才能流通于国内市场,这导致现金流通成本偏高。越是在那些银行网点和自动柜员机等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国家,CBDC的便利性越能凸显,其引入也更受欢迎。
发达国家中的瑞典正在实行数字货币“e克朗”试点。电子支付在该国已相当普及,现金使用率仅为2%左右。
日生基础研究所专家铃木智也称,此前数字货币主要由民间推进,但如今各国央行也从信息处理和金融政策有效性等观点出发大力推动其发展。
但是,许多发达国家对数字货币的发行持慎重态度。日本、美国以及欧元区国家现阶段均未制定数字货币的发行计划。原因在于想要同时兼顾便利和安全并非易事,在技术和制度设计层面还有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2020年10月,日美欧等七家央行和BIS共同制定了CBDC的必要基本原则,规定CBDC不得影响物价和金融系统的稳定,而且必须与现金和民间数字货币共存。
数字货币
CBDC
文章作者:参考消息网
我要纠错
声明:本文由入驻金色财经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金色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金色财经>区块链>国际清算银行:全球数字货币已有六成进入测试阶段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