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金融、能源 比特币、挖矿

本文旨在明晰政策大环境的前提下探究监管背后的逻辑,从而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不代表笔者对监管的公开评论。且作为行业从业者,笔者希望监管的执法也要兼听则明,有力度也要不失尺度和温度。

金融安全与比特币

金融安全关乎国家根本利益,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与金融安全有关的话题,两次成为中共中央局集体学习的主题。

在当今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形势下,更要稳抓金融安全。维护金融安全关系国家战略全局。

从2020年底开始,加密数字资产市场开启了牛市。先是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的主流数字资产不断突破新高。比特币一度突破64800美元,是上一轮牛市最高点的3倍多。而以太坊币价也不断突破最高点,最高至4370美元。

进入今年四月,狗狗币迎来了暴涨。而以狗狗币为代表,紧随其后的其他Meme类代币,如SHIB、AKITA、PIG也迎来暴涨,FPMO情绪弥漫。

如果说“全民炒币”是一种夸张的说法,那么加密数字资产“出圈”应该是一种客观的评价。在监管看来,比特币是这些加密资产的代名词。

先是三家协会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

后是在5月21日,在由刘鹤主持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第五十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坚决防控金融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金融风险全方位扫描预警,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着力降低信用风险,强化平台企业金融活动监管,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

比特币的挖矿和交易,指向的就是比特币产业,监管剑指行业,到底有什么金融风险?到底怎么威胁了金融安全?

从传统的证券发行和交易市场来看,世界各国对证券发行都秉持着严厉监管的态度,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长久实践的过程中,各国对证券发行和交易的监管思路和框架日臻成熟。监管的重点都在于保护证券市场投资者,并普遍遵循着“监管强度与投资者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呈正比,与投资者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呈反比”的监管逻辑。

如果在以前,加密资产交易也好,比特币挖矿也好,毕竟是小众市场。但是历经十载发展,且随着去年年底以来,比特币出圈儿,越来越多的对区块链所知甚少、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普通民众参与了进来,体量就有了。

加之“非法集资+区块链”被不法分子利用,资金盘横行,早有数以万计的普通投资者损失惨重。

在个体风险不断加剧的情形下,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且有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的态势,这促使监管在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加大力度。这也是在5.21会议后,交易所杠杆合约不再向新客户开放以及众多云算力平台不再面向国内用户的重要原因。

此外,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已经乘风而来。而现如今大多数人还将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称为数字货币,这本身就与监管强调的“虽然比特币被称为“货币”,但由于其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观点背道而驰。

正如近期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首届“2021西岸金融科技前沿论坛”上提出的观点:“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仍然得以顽强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推动数字货币研发的触媒。其一,在数字化时代,如何打造高效、可靠的法定数字货币,应对虚拟货币对现行货币体系和金融体制的冲击……

比特币的风靡既是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触媒,但同时对现代货币体系和金融体制也是一种冲击。现如今,央行数字货币蓄势待发,法定货币亟需端本正源,对比特币的管控,也是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正名。

能源安全与挖矿

整体上来看,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内忧外患。

内忧方面,早在2010年我国就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能源却供应不足,且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占比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外患方面,我国石油供应不足,对外依存度甚至突破70%,能源运输路径过于集中,易受他国掣肘。

此外,我国也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而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雾霾。

电的来源包括了煤、核电、天然气、水、风、光。现阶段的我国过度依赖煤炭,已经严重影响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国际上,自2020年9月开始,习主席七次对外宣示中国的“3060”目标。

首次提出是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后续分别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共抗疫情,共促复苏,共谋和平》的视频致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亚德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

国内,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也提出,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

在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解决碳排放问题,对内是我国能源战略的要求。对外,是我们对世界的承诺。

所以,内蒙古先迈出了第一步:打击惩戒虚拟货币“挖矿”行为。

现阶段而言,监管部门还是认为比特币的挖矿是高耗能行为,这在最近官方的舆论中也可见一斑。

大家普遍关心的是四川地区将会出台怎样的政策。

大众视角里,四川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电有着“实发实用、无法储存或者储能成本高”的特点。加之供需不平衡以及电的输送通道有限,这是出现弃电的主要原因。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能源和电力流向有着需求与供给的逆向分布特点。

西南地区资源好,但用能水平低。而华东地区多是用能大省,但资源禀赋差。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采取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策略,通过跨省跨区通道以及特高压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

四川省是我国最大的水电输出基地。也就是说,其电力除了要满足省内所需外,也要外送供其他用能大省使用。

输电通道有限直接限制了其能供应的电量。

现阶段,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的确立,以及前文所述碳达峰碳中,加之能源领域的双控目标,控煤降耗是当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内蒙古成了排头兵。而在四川等地区,建设现代电力系统以适应风、光、水,从而去解决可再生弃电的问题,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数据显示,近两年以来,四川地区用电量增速一直很高,尤其是在2021年前4个月,这使得四川的供电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内需飞速增长,外部供电压力大。一度出现拉闸限电,供需失衡的情况。

此外,一些小水电的开发,由于需要构建地势差,在监管当局看来这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小。

对于四川当地而言,用电的供需失衡或许会使其在用电上有政策性倾斜,比如在现有供电上相较于挖矿产业而言会倾向于其他产业。

无论是宏观政策压力,还是近期监管动向,以及近期的用电失衡,都在迫使四川近期要出台对应的政策。

所以接下来,我们判断:

一是官方在整体上肯定会对挖矿采取清查政策;

二是对小水电进行整改,比如对不合格的进行整改,到期的私人小水电进行收回等;

三是数据中心企业可能会成为排查的重点对象,但对于数据中心本身正常业务不会有很大影响。且后续对于数据中心类企业的能耗电耗将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

写于调研座谈会召开前夕。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4:2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