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始之前,我想先澄清一下,有很多很棒的团队在开发EOA钱包,我以前也用得很多。没有它们,以太坊也没有今天。但是,在这个嚣张的标题背后,我确实相信,如果我们希望以太坊得到普及,还要兼顾其核心的自托管特性和自由的访问,有严肃的理由支持我们不再使用EOA钱包。
区块链是一项新颖的技术,它能通过重新定义所有权和身份,在许多方面对我们的社会产生影响。举个例子,近期去中心化金融的兴起,就展示了一个每个人都能接入一个全球的、开放的和透明的金融系统来交换和产生价值的远景。
DeFi不只是一个更好的操作系统;DeFi是另一种东西。它是一种用户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资产的世界。而且是服务——也就是金融协议——完全开放和可组合的世界。
推广的难点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区块链也不例外。
观点:禁止加密货币对黑客影响不大 阻止人们使用加密资产是不可能的:许多政府都试图禁止加密货币,原因是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对传统金融系统构成了威胁,即便如此,禁止加密货币也不会对黑客或者有多大影响。如果目标是防止非法活动,解决滥用传统金融的问题才是重中之重。任何希望禁止加密货币的政府都不会成功。首先,阻止人们使用加密资产是不可能的,因为政府无法控制这些加密网络。虽然监管机构可能会给加密服务提供商带来困难,但这些公司对于维持加密货币而言,不一定是必不可少的。(Cointelegraph)[2021/6/24 0:03:30]
想要从这个全球化的、开放透明的金融系统中受益,一般来说你得自己负责保管一个定义你在系统中身份的秘密数值。这个具有密码学意义的秘密数值有很多个名字:EOA、私钥、助记词、秘密词——但实质是一个东西。如果你弄丢了自己的私钥,或者暴露给了其他人,你就一无所有了。你没看错,是字面意义上的“一无所有”!
观点:真正的DeFi项目可能会摆脱监管行动:8月18日消息,Brookwood律师事务所的常务董事Collins Belton认为,对于立法者来说,真正的DeFi项目与ICOs相比属于不同的法律问题,后者的集中化操作和安全类代币的发行在DeFi领域基本上没有,所以真正的DeFi项目可能会摆脱监管机构的监管。但他认为,稳定币项目可能会受到更多的监管(decrypt)[2020/8/18]
这是区块链的双刃剑:一方面,没有中心化的权威能审查或阻止你使用这个系统,但另一方面,如果出了问题,因为没有中心化的机构为你负责。而且确实有出问题的时候。
区块链问世的这么短时间里,充斥着用户因弄丢私钥、忘了放在哪里,乃至安装恶意软件后被盗而绝望的故事。我们经常说现在是行业早期,那就意味着用户一般都精通技术、至少更了解技术风险。即使是专家,也有被和丢失几百万的情况!
观点:区块链可成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大杀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刘杰教授日前在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周刊上发文称,区块链技术减少了非对称信息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并加强了公共部门与百姓之间的相互信任。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防止并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域。
他认为,公共部门采纳这项技术可能存在阻力,加之目前区块链技术尚在成熟和完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更好地了解、参与、监管和应用这项技术,建立创新系统,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2020/7/11]
实现简单、可靠和安全的链上体验,是迈向普及的道路上的主要挑战,至少是之一。
你真的希望几十亿人都跑到一个金融系统中借贷、投资和支付,但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吗?普通用户在登录一个应用时,都希望看到还有一个“忘记密码”的按钮。就像他们希望可以打电话给银行,让他们暂时冻结一张丢失或被盗的银行卡一样。
观点:312黑色星期五比特币暴跌 系场内杠杆引发踩踏:近日,贝宝金融联合创始人王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3月12日“黑色星期五”的表现是高杠杆压力下,3月12日大量比特币抛售引发合约和现货市场的连环踩踏;深层原因是原油和新冠病疫情双重打击下,风险资产价格暴跌带来的一次流动性危机。同时,贝宝金融CEO杨舟认为是流动性的问题,而不是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变化。他解释称,这不是说比特币到底还有没有避险属性的问题。市场上这时候关心的是:可以卖吗?好卖吗?反正赶快卖掉,而不管比特币什么属性。银行又不给钱,而比特币作为一个每天交易量超过百亿美元的一个资产,只能卖比特币去补充其他地方受损的那些钱。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比特币市场本身又是一个高杠杆状态,于是卖出引发了踩踏。(华夏时报)[2020/3/31]
因此,如果我们都同意,区块链和DeFi是金融的未来,而我们都同意普及不可能发生在一个完全要靠用户自己来管理私钥、没有安全措施的系统上,那我们该怎么做呢?路到底该怎么走?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跟我的两位合伙人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促使我们创造了Argent智能合约钱包。
为了便利而牺牲自主托管的风险
基本上,我们认为,DeFi和区块链的未来有两种可能。
我们可以继续使用当前模式,然后祈祷下一个十亿的用户全都是安全专家。但如果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是,用户逐渐转向托管服务,由服务商来“帮助”他们管理私钥并提供必要的安全服务。
这种蜕化成托管商的转变不会一次完成,很长时间还会保持自主托管的假象,但我们最终会回到旧的金融系统中——少数几个中心化的运营者控制着用户访问这个系统的权限。
就像物体的运动会遵循阻力最小的路径一样,用户也会自然选择能够提供最大便利的解决方案。
我很确定,下一波的用户会看重自主托管性,但也会有个限度。现代社会的历史多的是很棒的技术解决了一个使用问题但从来没有得到过推广的例子,因为用户掌握它们所需付出的努力是大于它们所能提供的价值的。
想想隐私协议PGP:我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抱怨谷歌可以直接查看我们的邮件,但没有人去使用PGP来保护我们的邮件,即使这种技术已经存在几十年了。或者,你想想我们是怎么同意把自己的私人信息交给Facebook和Twitter的,全都是为了换取社交网络的便利呀。
我认为,拿自主托管性来换取便利的风险是非常真实的,而且当这一切真的发生时,我们作为一个生态也就失败了。
另一条路
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选择另一条路,一个非常不同的范式。
在这种范式中,我们可以保持真正的自主托管属性,又无需保管和备份助记词;用户犯了错也不要紧,无需为了避免犯错而把自己的所有权委托给中心化的服务商;用户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账户,又不必害怕资产丢失,不用睡不着觉;用户可以自主托管和便利全都要。
这样的解决方法已经有了,就是利用智能合约来实现用户自定义的安全网。
有了智能合约钱包,或者叫“智能钱包”,我们可以有社交恢复机制,用户丢失钱包还能有所挽回;我们还有错误监控机制,如果钱包发起了可疑的操作,可以要求额外的确认操作。
这些安全措施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实现。因此解锁此前没有的用户体验也无需牺牲自主托管。
智能钱包已经面世很多年了,已经保卫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资产,而且大家慢慢发现了它是更安全、更便利的钱包。围绕“账户抽象”的讨论,就是以太坊的核心开发者想要推广智能钱包并把它嵌入协议更底层的努力。
事在人为
要走哪条路,其实全看我们自己,但我们不可不慎重。今天的选择——无论是作为用户还是开发者——会塑造明天的行业。而且会影响很多很多人!
这篇文章拿DeFi来做例子,但区块链的应用不止金融。如果区块链变成了通用个人资料的基础设施,用在web2和web3应用的登录中,那牺牲自主托管的后果就更加严重。
Agent团队坚持认为,给定我们不想牺牲用户自主托管和所有权,智能合约钱包是迈向普及唯一的道路。我们也致力于实现这个目标。想了解我们,请看?www.argent.xyz。
感谢VitalikButerin、ItamarLesuisse和MatthewWright的反馈。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