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央行:加强对虚拟货币等新型领域风险防范

中证网讯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4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加强对虚拟货币等新型领域风险防范,全方位堵截犯罪资金。

获取非法资金是电信网络分子的最终目的,温信祥介绍,随着工作纵深推进,“资金链”治理已步入“深水区”。犯罪分子资金转移的手法、工具不断翻新,呈现出产业化、专业化、团队化作案趋势,治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央行:要借助区块链等技术 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试点: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的司长李伟表示,在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发展的同时,人民银行也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支持在上海等地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试点,在金融科技监管框架下将创新监管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在这方面,我们觉得上海要在试点的过程中借助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加强或者推进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数据交换管理平台的建设,通过对数据的管控,提升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一财)[2020/6/19]

在温信祥看来,一是买卖账户情况依然突出。犯罪分子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吸引部分风险意识薄弱的个人实名开立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后出租出售,帮助转移犯罪资金。二是攻防对抗不断升级变化,打击难度加大。犯罪分子将资金伪造成正常的企业、个人资金交易往来,或利用虚拟货币、地下钱庄等渠道想方设法规避监测拦截。三是统筹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的压力加大。当前我国已建成多层次、广覆盖、现代化的支付体系,有力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和民生服务。但随着风险防控力度加强,需要充分平衡好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做到既严密防控涉诈风险,又有效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支付服务。

央行:坚定不移推动金融领域密码应用: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公众号4月15日发布文章《学习密码法 筑牢安全防线》,强调金融室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密码是保障金融网络安全,促进资金融通、加强金融监管,以及支撑金融创新的关键技术和有效途径。密码在金融领域应用广泛,比如“数字签名”护航刷卡消费、商业密码助力网上银行转账。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施行元年,也是密码工作创建9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六点要求:

1、提高站位坚决落实: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领域密码应用,把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2、规划引领战略融合:加强顶层设计和沟通协调,形成指导密码应用的发展规划;

3、顺应形势创新驱动: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实施密码优先发展战略;

4、分类施策全面推进:构建金融基础设施密码支撑体系,扩大金融领域的密码应用。

5、依法管理强化评估:加强金融行业密码应用的政策和标准制定,抓好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6、统筹推进形成合力:推动金融领域密码全面规范应用,建立健全金融领域网络密码保障体系。[2020/4/15]

展望下一步,温信祥表示,人民银行将组织金融行业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全面落实金融行业打防管控“资金链”治理各项措施。

俄罗斯央行:加密资产不会威胁全球金融稳定:俄罗斯中央银行5月30日发布报告称,由于全球交易量非常低,加密资产目前不会威胁全球金融稳定。该研究报告指出,金融稳定委员会建议使用术语“加密资产”代替“加密货币”,加密资产可以被视为基于密码学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的金融资产。[2018/5/31]

具体看,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按照“谁的账户谁负责”“谁的商户谁负责”“谁的钱包谁负责”,持续落实风险防控责任,断开涉诈资金链条,切实做到“支付为民”。二是统筹平衡风险防控与优化支付服务。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按照便利度不减、风险防控力度不减,优化服务要加强、风险管理要加强,这“两个不减、两个加强”原则,在风险防控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避免“一刀切”防控过度影响正常业务。三是要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准度。商业银行、支付机构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风险识别、拦截精准性。加强对虚拟货币等新型领域风险防范,全方位堵截犯罪资金。四是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先的思路,加大反诈宣传教育,形成对网络犯罪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此外,温信祥提醒,广大社会公众为保障自身资金安全,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依法使用账户,拒绝出租、出借、出售账户和帮助他人转账,切莫贪图小利,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