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
原标题:《元宇宙是“缝合怪”吗?》
作者:程实、高欣弘,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高欣弘系工银国际宏观经济分析师
FT中文网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图片来源GettyImages、作者提供
元宇宙有望以永续性等主要特征,塑造不受巨头控制、任何人都能参与并体现价值的平行虚拟世界,全面唤醒数字经济的增长潜力。
文丨程实、高欣弘
集合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元宇宙看起来是一头巨型缝合怪,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灵魂。从各种意义上,移动互联网像是现实世界虚拟化的半成品,人类参与其中的很多方式是非自然的:我们购买的数字商品只能在开发者规定的场景下使用,我们的社交方式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集中处理而非直接一对一,我们鲜少为使用的数字服务付费却不知情地出卖了信息价值作为补偿。元宇宙将有望改变上述种种非自然语境,以永续性、高度可互操作性以及完整经济系统为主要特征,塑造不受巨头控制、任何人都能参与并体现价值的平行虚拟世界,全面唤醒数字经济的增长潜力。元宇宙的灵魂也恰在于此,以现实世界的高度数字仿真赋予每个人人生的主宰感,克服人类最深层对于自身“存在”的恐惧,进而超脱其外,指导真实世界的发展轨迹。值得深思的是,现有技术与处境似乎无法解决元宇宙如何缝合、由谁缝合的问题。虽然区块链技术能通过激励机制大规模地限制违规操作、促成业务创新,但机制本身仍需中心化的人来设计。在没有更高阶的技术出现之前,元宇宙的去中心化程度、匿名性乃至可互操作性的边界都可能长久无法确定,从而使其定格在一个乌托邦理想。最终,我们仍需寄希望于基础科学的底层突破,让元宇宙从理想走进现实,真正落地为有灵魂的缝合怪。元宇宙是一头巨型缝合怪。元宇宙是互联网的下一任继承者,就像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智能手机、4G网络、电商或者短视频称为移动互联网一样,元宇宙也不是VR、UGC平台或者人工智能。单纯地把元宇宙理解为一个虚拟世界或4D游戏是片面的,元宇宙并非现存任何一种互联网的表达方式,而是不计其数的技术与理念混合而成的经济系统。在当前人类的技术认知范围之内,风投家MatthewBall撰文定义了元宇宙的8个缝合部分,有助于我们识别各类关键技术的定位与作用。第一层是硬件,元宇宙理论上不应有硬件限制,任何设备都可以兼容接入元宇宙。但元宇宙作为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物,旨在最大程度地以数字形式模拟现实生活,因而更自然的参与方式是演化方向,VR头戴式设备和AR眼镜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途径。第二层是连接,元宇宙承载的数据量级将大幅增加,为了支持更顺畅的网络体验,元宇宙需重点突破带宽、延迟以及可靠性,在此领域5G和云服务的发展尤为关键。第三层是算力,面向人工智能、数据同步、动态捕捉等多维功能,以量子计算为代表的算力突破不可或缺。第四层是虚拟平台,元宇宙注重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让消费者和企业能够在三维数字世界中拓展、创造、社交以及参与各种堪比线下真实感的活动。不过与当前的平台经济不同,元宇宙为创造者经济提供有效的利益回馈方式,而非由平台攫取大部分利润。第五层是互操作工具与标准,这些工具和标准将支持消费者和企业携带虚拟形象和数字商品在不同体验之间无缝迁移,也是区别于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所在。第六层是支付,在物理世界中现金支付的交易成本接近于0,而在虚拟世界中,媒介往往会收取高额的手续费。现存支付方式总是需要在快速、便宜、灵活、安全和可拓展性之间权衡取舍,而数字货币有望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金融脱媒,以可编程性优化支付流程与互操作性。第七层是元宇宙内容、服务与资产,作为元宇宙最顶层靠近用户的应用部分,数字内容、服务和资产或将借助底层技术的突破展现出新生命力,例如虚拟影院、XR主题公园、AI影像乃至沉浸式在线教育逐渐普及。伴随人们在虚拟世界时间与金钱投入的增加,新的职业形态也将诞生。第八层是用户行为,用户行为的变化将会塑造整个元宇宙的形成路径与精神内核,创造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图1:元宇宙要素
资料来源:MatthewBall,ICBCInternational元宇宙的灵魂在于以现实世界的高度仿真,克服人类对“存在”的恐惧。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元宇宙概念本身并非开拓性的创新,它只是以缝合的方式集成了现有及未来先进科技之精粹。虽然元宇宙是一头缝合怪,但我们认为,它并非行尸走肉。人类科技的进步最终总是被“恐惧”驱动:比特币的出现是基于对货币霸权的恐惧,区块链是基于对欺诈的恐惧,元宇宙所应对的则是人类对存在的恐惧。柏拉图提出的哲学命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便是人类对自身存在感最深层恐惧的体现。元宇宙的理想形态是永续存在的无延迟虚拟宇宙,人们通过在虚拟经济体中塑造自己的数字化身,以期克服对于生命起源、出身背景乃至最终死亡的恐惧。未来人类在元宇宙中训练AI,以自身再造探索生命如何起源;人类在元宇宙中重新设定自己的外貌和出生环境等先天条件,以公平起点参与虚拟经济体的活动;甚至人类或许能在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催熟下实现大脑意识的永生,从而摆脱生理死亡。由此我们便可以点明元宇宙与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显著区别。移动互联网的参与方式存在诸多不自然的地方,更类似于一个现实世界虚拟化的半成品,而元宇宙是现实世界的高度数字仿真,未来或许还将反过来指导现实世界的发展路径。元宇宙的灵魂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性。第一,永续性。个体公司会倒闭或消失,假设微信突然停止提供服务,我们在其中的好友关系和聊天记录均会随之永久消失。但元宇宙是一种永续存在的新文明,甚至超越现实物理世界的存在跨度。基于开源社区特性,元宇宙中的任何内容、应用和资产都可以转移,以另一种呈现方式延续。第二,高度可互操作性。从消费端来看,物理世界内实物商品的使用往往不受场景限制,假如人们在迪斯尼乐园中购买的周边商品仅限于在园内使用,将会大幅降低商品的购买意愿。从本质上说,移动互联网就类似于上述的迪斯尼情形,当前所有的数字商品都割裂地存在于格式大相径庭的数据库中,并且无法实现内容交互,人们在数字世界的购买意愿由此被抑制。进入元宇宙时代,数字资产将模拟现实世界商品的特性,支持无缝从一个地点迁移至另一个地点,以此开发数字消费的潜力。从生产端来看,现实世界中拥有税收权利的主体是政府,税收用途主要集中于公共领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缩小贫富差距等,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公司各自为政建立闭环生态圈,以网络效应锁定流量与收割利益,成为制定规则的收租者。元宇宙以开源共享制止寻租行为,支持跨平台操作让数字生产者获取应得收益,从而激发生产端的创新与活力。第三,完整经济系统。在物理世界中,商品的投入与产出一一对应,货币则是价值传递的机制。但目前互联网企业的主流变现模式仍是挖掘广告价值,这意味着提供的数字服务无法直接收费,反而需要依靠附加的用户数据覆盖数字服务的成本,这种聚焦于流量变现的商业逻辑,不符合正常经济系统投入与产出相匹配的原则。元宇宙将创造一个闭环经济系统,任何与数据相关的微弱贡献均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溯源,配合原生数字货币作为激励使整个数字世界的价值转移过程畅通无阻。显然,只有在投入产出相匹配的合理经济激励系统之下,数字经济方能释放出应有潜力。图2:元宇宙vs移动互联网
资料来源:ICBCInternational在基础科学突破前,元宇宙如何缝合、由谁缝合可能长期找不到答案。元宇宙寄托了人们对下一代不受巨头控制、任何人都能表达与体现价值的互联网的乌托邦愿景,然而巨型缝合怪是无法自发长成的,如何用针线缝合出理想的灵魂是一门值得探讨的技术活。第一,互联网巨头作为既得利益者,没有理由放弃追逐利益投身于开放宇宙的建设。虽然Facebook提出了元宇宙的建设目标,但本质上还是因为错过了Web2.0时代的商机,未能像Apple一样借硬件设备掌控IOS应用市场,在应用开发上攫取巨大的收租利润,因而希望通过率先突破下一代VR、AR技术成为新的收租者。在元宇宙中,我们期待见到的不是收租者从A变成B,而是从根本上遏制收租者的权力,推动整个治理模式的改变。第二,挑战者突围存在较高难度。趋势之下,越来越多的开源标准和可互操作性格式正在被开发,以挑战闭源协议的收租模式,但真正取而代之并非易事。这些开源标准需要为使用者提供相比闭源平台更高的收益及更好的体验,而多数现有成功平台均在研究开发、用户运维及内容管理上自成体系,形成了宽广的护城河。第三,即使成功破局,元宇宙规则又该由谁制定?反垄断审查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政府的“有形之手”或将以外力要求互联网企业开放自身体系,推动元宇宙的缝合。但不可避免地,我们最终将面临元宇宙规则制定的问题。上文提到,元宇宙需要具有高度的可互操作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边界的可互操作是合意的,其实现程度如何界定需要讨论。类似于现实世界,元宇宙同样需要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做出区分。例如我们可以在公路上开车,但并不能在私家花园里开车,在美国可以使用支,但在中国支是违法的。此外,去中心化程度以及匿名程度同样需要考虑平衡性,虽然区块链技术通过提供合适的激励机制,能以智能方式批量限制违规操作,但是怎么制定以及如何实施的设计仍是中心化的。眼界决定高度,当前我们对元宇宙的推测与设想只能基于已知技术,而元宇宙的最终上限仍取决于基础科学的突破和未知技术的探索。在现有条件下,元宇宙如何缝合、由谁缝合的确是落地的最大阻碍,但正如比特币的横空出世从技术上克服了人类对货币霸权的恐惧,在基础科学的升维突破之后,元宇宙的实现或许也将不再停留在乌托邦理想,而是真正成长为一个有灵魂的缝合怪。参考文献:AFrameworkfortheMetaverse,MatthewBall,Jun29,2021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