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一文谈区块链与物联网结合的机遇与挑战

区块链和物联网经常被称为重要的数字化转型技术。但是两者的结合呢?2019年底,Gartner将区块链采用与物联网采用相结合被称为DX最佳点,尤其是在美国。

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一种形式,自2014年以来,在其加密货币根基之外的领域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例如,区块链和物联网(IoT)、区块链和网络安全、区块链和金融、区块链和物流,等等。

正如毛球科技之前所写的那样,似乎区块链技术,或者更好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即将改变数字业务的各个方面,并且根据DonTapscott等人的说法,区块链比互联网更重要。结合区块链和物联网,你有两个比互联网更大的交易,它们需要彼此,原因有很多,毛球科技将在物联网区块链概述中进行解释。

区块链,几乎所有研究公司都提到它正在迅速加速发展,而且不仅仅是金融服务公司。

中国信通院何宝宏: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正迎来战略机遇期:7月14日,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银行业组(以下简称“银行业组”)成立暨首次工作会在京召开。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所长何宝宏表示,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正迎来战略机遇期,其应用与发展离不开联盟。银行业组作为隶属于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的特设组,将围绕银行业实际业务需求,开展课题研究、标准制定、业务合作等工作。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将与各位成员一道,紧抓发展关键期,培育壮大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生态,让区块链在未来银行业务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价值。(人民网)[2021/7/16 0:56:41]

事实上,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已被许多公司提上日程,并且在物联网和金融服务转型之外的多个领域都有现有的实施、解决方案和举措。

分布式物联网遇上分布式账本技术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应探索性地建设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表示,对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正在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应进行探索性地建设,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带动城市发展,最终为社会服务。(人民日报)[2020/9/25]

正如FrankGens在IDC2017年全球IT技术FutureScape网络广播中所说,区块链在第三代安全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仅举一个例子。

并且由于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区块链越来越多地在物联网环境中受到关注。区块链有很多好处。它们并不是数字经济所有挑战的答案,正如有时所说的那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将在物联网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长远来看,我们预计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能够实现创新的设备和商业模式,但区块链和物联网的必要发展需要5到10年才能达到成熟。

中国信通院魏凯:贵阳在区块链发展方面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大数据与区块链工作组组长,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秘书长魏凯今日发文表示,贵阳市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大数据发展基础好,为区块链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6年,贵阳市的领导和专家们准确把握区块链发展潮流,创新性的提出了“主权区块链”“绳网结构”等理论,在技术研发和场景培育方面不懈努力。经过几年的努力,主权区块链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可以说,贵阳在区块链发展方面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下一步,随着贵州省和贵阳市区块链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我相信,以主权区块链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基础,打造先进的城市级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一定能够在区块链发展方面开创新的局面,为中国乃至世界区块链的应用发展贡献创新方案。[2020/6/16]

Forrester的比勒提到了区块链在物联网解决方案方面的潜力。简而言之:

中国信通院何宝宏:阿里的区块链专利数量不算多,不用担心巨头垄断: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生态和历史的角度看,阿里的专利数量并不算多,即便目前是全球第一位,也才不过几十个。未来区块链行业的专利数量会很大,阿里的专利数量在整个行业中的占比会非常小,完全不用担心巨头通过专利等垄断市场的情况出现。[2018/6/11]

由于物联网应用程序根据定义是分布式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将在设备之间如何直接通信方面发挥作用,并且它们处于哪个状态以及在标签商品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它们,仍然需要考虑。

区块链被设计为涉及交易和交互的应用程序的基础。这些可以包括智能合约或支持特定物联网流程的其他智能应用程序。通过这种方式,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物联网的合规性,还可以提高物联网的功能和成本效益。

中国信通院官员:全球区块链项目的平均寿命为1.22年:据chinamoneynetwork消息,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CAICT)的一位官员表示,对于全球有史以来推出的8万多个区块链项目,只有8%仍在积极维护,平均寿命仅为1.22年左右。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下属科学研究机构CAICT下属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研究中心(CAICT)的负责人何宝宏在会上说,“这些项目很快就出来了,但很快就会消亡,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各国政府正在加快建立统一标准的努力,以帮助区块链项目实现实际应用。”[2018/5/28]

行业不等待,主动出击

比勒说,现在还为时尚早。这当然是真的。然而,与此同时,大型科技公司并没有等待,这可能是比勒建议开始研究区块链和物联网结合的原因之一。他们已经并将继续这样做。

例如,IBM区块链已经允许将区块链扩展到认知物联网。事实上,最终将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这将被证明是跨行业和无数可能的物联网应用中最有趣的。借助区块链,我们几乎可以在一个迄今为止集中化的环境中为不断变化的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动力,这些基础设施推动了如此多的演变并影响了如此多的领域,从分析到安全。

为了说明区块链和物联网融合的好处,IBM举了一个复杂的贸易通道和物流的例子,智能合约可以跟随,发生在单个物品和包裹上的一切。好处:审计跟踪、问责制、新形式的合同和速度等等。

物联网和区块链挑战要解决

毛球科技认为,物联网和区块链生态系统参与者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技术,其中主要是安全性。在物联网安全已经成为挑战的物联网环境中,显然需要更多地关注安全性。重要的是要注意,尽管区块链也被视为保护物联网的一种方式,并且如前所述,整体安全,但这是另一个涉及多个观点和方面的讨论。

运营挑战:商业模式和实际方面,因为这需要在广泛的生态系统中达成许多协议,当然也需要许多参与者。想想IBM物流的例子。

法律和合规问题。Bennet指的是设备采取行动时的责任问题,基于由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自动执行的规则,由另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触发。然后是上面提到的智能合约示例。如您所知,即使在物联网和区块链环境之外,合同也绝非易事。

区块链作为物联网挑战的答案

《数字化或死亡》的作者尼古拉斯·温德帕辛格撰写了关于区块链在物联网中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及区块链如何加速物联网的发展。

尼古拉斯·温德帕辛格:区块链技术有望成为实现点对点合同行为的缺失环节,无需任何第三方“证明”物联网交易。它以非常一致的方式解决了可扩展性、单点故障、时间戳、记录、隐私、信任和可靠性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可以为两个设备提供一个简单的基础设施,通过安全可靠的带有时间戳的合同匹配,在彼此之间直接转移金钱或数据等财产。为了实现消息交换,物联网设备将利用智能合约,然后对双方之间的协议进行建模。

此功能可实现智能设备的自主运行,而无需集中授权。如果您随后将此点对点交易扩展到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对象/平台之间,那么您最终将获得一个完全分布式的可信赖数字基础设施。

跨行业的区块链+物联网:保险示例

区块链正在多个行业进行测试。有时我们会看到,在这些行业中,特定行业内的区块链和物联网之间存在联系。案例:保险中的区块链和物联网。

区块链在保险中的主要用例是智能合约和索赔管理等多个流程的增强。其他应用包括欺诈管理、法律要求的应用,甚至在保险环境中使用技术。

在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范围内,有趣的是看区块链和物联网的结合,因为它被用于保险并且将越来越多地超越纯粹的远程信息处理模型,以各种角度连接实时物联网数据各种智能自动化保单应用。

物联网和区块链:更广阔的前景和未来

物联网和区块链并不止于保险方面更高级的场景。借助物联网和区块链,我们进入了一个无限可能的空间。

原因:如前所述,物联网显然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在更广泛的背景下看待它在各种用例和行业中的作用以及使物联网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工作所需的其他技术。再加上技术、数据和业务层面的持续融合,情况会变得更广阔。

前文引用了FrankGens关于区块链在第三代安全中的作用,并提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将如何发挥作用。

当然,这些并不是唯一适合物联网范围或在这种组合中很重要的技术,具体取决于范围和系统。

例如,在最广泛意义上的技术背景下,需要考虑IT和OT的融合,其中运营技术和制造技术基本上围绕数据,基于数据分析的越来越自主的决策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显然还需要提到工业4.0及其端到端数据方法。当然还有物流的演变。在工业4.0和智能物流中,不仅关注端到端数据模型,还关注自主决策。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波场区块链:中国信通院刘阳:对Web3的几点思考

来源:星火链网 作者:刘阳 取一个好的名字往往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本文的“Web3”并非如此,却在2021年12月9日美国国会举办了一场关于加密数字货币的听证会之后,因被视作互联网的未来而突然爆火.

NEARWEB3.0:展望中国Web3.0发展

作者|达鸿飞 来源|分布科技Onchain近期,国内关于Web3.0的讨论日渐增加,参与方包括了监管机构、互联网公司、区块链行业、文娱行业等,各方对于国内Web3.0可能的形态.

[0:31ms0-3:6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