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Layer 2 项目 Arbitrum 违反了首个治理提案投票结果,先斩后奏卖币,引起了很大争议。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果说连 Arbitrum 这样的明星项目都能随意违反社区投票结果,那么区块链的所谓 “链上治理” 是不是形同虚设?要怎样才能保证治理真正去中心化,真正做到让社区说了算?
Arbitrum 治理乱象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事情的过程。Arbitrum 在空投后,发起了首个治理提案 AIP-1,其中规定了治理流程、持币者权利、理事会成员等,还包括将 7.5 亿个 ARB(价值近十亿美金)拨款给 Arbitrum 基金会。
这项提案遭到了社区的反对,持币者投票结果为 78% 反对票。然而 Arbitrum 团队不顾投票结果,按照提案内容直接开干,反手就转走了 5000 万 ARB。团队后来称其中的 1000 万已经换成了稳定币,还有 4000 万没卖,只是 “借给了金融市场的资深参与者”。
Aave社区正考虑将1INCH、ENS、ARB添加至V3市场:5月19日消息,Aave社区正在对“将1INCH、ENS添加至以太坊上Aave V3市场”的两项提案进行ARFC投票,如果达成共识并对提案进行细化,则提交ARFC进行快照投票以最终批准。这两项投票均将于5月20日截止。
此外,Aave社区正在对“将ARB添加至Arbitrum上Aave V3市场”的提案进行温度检查投票,若此次投票通过,则进入ARFC阶段。该提案投票将于5月23日截止。
目前Aave已在Snapshot投票阶段启用匿名投票,暂时无法查看投票支持率和反对率。[2023/5/19 15:13:28]
这种不尊重社区投票结果、先斩后奏的行为引起了社区的强烈不满,但 Arbitrum 之后的解释简直是越描越黑 —— 在这篇帖子中,团队重新定义了 “投票”,说这项提案只是通知,并不是在征求意见。这相当于直接否定了治理流程的合法性,并告诉大家,在这个系统里说了算的是 Arbitrum 团队,而不是之前所说的持币者。
Arbitrum一开发者疑似被黑 在Discord社区发布钓鱼链接:金色财经报道,Hideout NFT创始人Wickd NFT发推特提醒,Arbitrum的一名开发者疑似被黑,在Discord社区发布钓鱼链接。[2023/3/25 13:26:04]
Arbitrum 这番骚操作,成功在项目初期就让社区对团队失去了信任。大家发现所谓的链上治理只是说说而已,手中的 “治理代币” ARB 原来只是废纸,甚至一些用户已经用脚投票离开了该生态。
Arbitrum 暴露出的治理问题
Arbitrum 团队把造成这次事件的原因归为 “缺乏沟通”,这种避重就轻的归因方式,可能说明团队对治理的思考还不够多,也可能是想随口编一个理由搪塞过去。
这次事件其实暴露出了链上治理的常见的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不是 Arbitrum 独有的,而是在区块链行业中普遍存在,只不过这次发生在市值排名前列的项目上,才掀起了轩然大波。下面我们以本次事件为例一一分析这些链上治理的常见问题。
Arbitrum:将对核心智能合约进行升级以修复WETH网关出现的“exitNum”未正确递增问题:金色财经报道,Arbitrum Developers发推称,WETH网关出现“exitNum”未正确递增问题,Arbitrum将对核心智能合约进行升级更新,包括在L2WethGateway中增加exitNum并在L1WethGateway中禁用“tradable exit”功能,还添加相关测试用例。
Arbitrum表示,带有重复“exitNum”的全部提现交易被执行完成后,将会重新激活L1WethGateway中的“tradable exit”功能。[2023/2/12 12:02:02]
1、缺乏清晰的治理流程。在这个例子中,AIP-1 是第一个提案,其中规定了治理流程、持币者权利、理事会成员等,也就是说,它会给之后的 DAO 治理奠定一个初始版本。有了初始版本的治理系统,才能根据它对网络进行治理(包括继续迭代治理系统)。就像团队后面的解释中说到的,这的确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期权协议Lyra已上线Arbitrum,并与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台GMX集成:2月1日消息,期权协议Lyra已正式上线Arbitrum,并与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平台GMX集成。
Lyra表示,随着Lyra Newport的部署,社区解锁了许多技术特性和可用性优势,包括现金抵押,降低了AMM的成本;更小的利差,降低交易者的费用;模块化设计,提高灵活的部署能力。[2023/2/1 11:40:09]
但是,对于怎样从中心化治理过渡到 DAO 治理,团队显然没有提出一个清晰的过渡方式,例如事先规定一个暂行的机制(包含谁能投票、计票方式、通过阈值等)用于 AIP-1 的决策。相反,团队认为 AIP-1 只是走个流程,而社区却认为 DAO 已经建立,应该通过社区投票对其决策。其实就是因为缺乏清晰的、公认的治理流程,才会导致在这么重要的问题上定义不清。
更离谱的是,即便没有清晰的最初治理流程,但社区已经积极参与并做出了投票。从常识上讲,78% 的反对票已经表达出了很明确的立场,不管用什么计算方法,这种反对立场都已经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程度了。然而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团队没有听听社区的声音,对原提案进行修改,而是在投票结束前就强行执行了原提案。
数据:gTrade上线Arbitrum后月交易量逾17亿美元,月收入近120万美元:1月28日消息,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所 Gains Network 推出的针对加密货币、外汇和股票的去中心化合成杠杆交易协议 gTrade 上线 Arbitrum 近一个月以来的交易量逾 17 亿美元,gTrade 协议已产生近 120 万美元的收入。[2023/1/28 11:33:52]
2、中心化和不透明。如果说 Arbitrum 团队和社区撕逼的原因是缺乏清晰的治理流程,那么在发生撕逼时,团队有能力直接结束游戏并宣布自己胜利,就体现了权力的绝对中心化。
讽刺的是,社区反对提案的原因正是基金会资金的使用不透明、治理过于中心化等,而事情的结果也表示了社区的担忧是对的 —— Arbitrum 的治理确实足够中心化和不透明。
3、投票结果无法强制执行。假设有了清晰的治理流程,也根据该流程产生了公认的决策结果,但如果缺乏强制执行手段,导致这个决策最终无法有效地执行下去,那也是白费功夫(这在现实世界中其实也很常见)。
比如这次事件中,提案投票的决策结果是反对票居多,但没有措施强制阻止这项提案的继续推进。正如 Polkadot 联合创始人 Rob 所说,这说明了 “链上治理投票和可执行代码绑定有多重要。那些没有直接强制执行力的 ‘治理’ 系统并不民主”。
如何确保去中心化治理的有效性
从 Arbitrum 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性。相比之下,Polkadot 的治理方案显然对这些问题解决得不错。通过学习和借鉴像 Polkadot 这样成功实践去中心化治理的项目,我们可以找到更好地实现治理去中心化的方法。为了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治理,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明确的治理流程、规则和迭代方式:治理流程需要清晰、明确,并且为社区所认可。这可以确保社区参与者了解如何参与决策过程,以及对自己的参与对结果有什么影响有一个明确的预期。而且还应该有办法能够让治理体系可以被迭代,才能确保与时俱进。
Polkadot 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治理框架,包括提案、讨论、投票和执行等环节。这套框架为社区成员提供了明确的参与治理的途径,让社区成员知道如何参与决策和影响项目的发展。
Polkadot 的治理经历了多次迭代。第一阶段是 Polkadot 主网上线的初期,由 Web3 基金会使用代行使链的管理。第二阶段启动第一版民主治理系统 Gov1,开启提案系统,并选举第一批理事会和技术委员会成员,和持币者公投一起进行社区的治理。第三阶段目前尚未开启,治理系统将由目前的 Gov1 升级为 Open Gov,扩大了公投的范围,让公投更敏捷,从而可以同时进行更多的治理决策。
2、保证去中心化和透明度:权力应该交到持币者手中。同时,决策过程、资金使用等方面应该具备高度透明度,以便社区监督并建立信任。
对于中心化的问题,Polkadot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在 Polkadot 即将上线的 Open Gov 中,对网络的所有更改,直接由持币者组成的公投决定。Polkadot 的链上治理系统确保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所有提案、投票和决策结果都记录在链上,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查看。这有助于增加社区对整个治理过程的信任。
此外,链上国库的资金使用在 Polkadot 生态中也是透明的。所有的提案、批准情况和支出都可以在链上追踪,确保了资金使用的公平性。
3、确保决策结果的自动执行:链上治理不仅应该包括决策过程,还应该确保决策结果能够自动执行。这可以防止中心化的力量干预决策结果,并确保社区意愿得到真正的贯彻。
在 Polkadot 中,不仅是决策的过程在链上进行,决策结果也在链上自动执行,无需任何人工的参与。一项提案如果投票通过了,并且平安度过了执行期(相当于冷静期),就会在链上自动执行在提案中定好的代码。
图源:asynchronous rob 推特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朝着实现更为去中心化的治理体系迈进。项目方和社区应共同努力,以确保区块链生态的健康发展和繁荣。只有在真正实现去中心化治理的基础上,区块链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PolkaWorld
个人专栏
阅读更多
金色财经 善欧巴
金色早8点
白话区块链
Odaily星球日报
Arcane Labs
欧科云链
MarsBit
深潮TechFlow
BTCStudy
链得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