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X:NFT风起 谁将在元宇宙中开启“艺术人生”?

元宇宙(Metaverse),这个来源于科幻小说的概念,已成为真实世界中的流行语。围绕这一新兴概念,一场产、学、研的实践正在展开。数字化转型中,元宇宙能否担当大任?这些新概念在中国语境下如何落地?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数字娱乐课题组策划了《瞭望元宇宙》系列报道,以期为行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理解元宇宙的敲门砖。

元宇宙概念的诞生,也催化了一批就业机会。在“无聊猿”、Decentraland等IP爆火后,不少艺术创作者在元宇宙中发现了新的机遇——创作NFT或数字藏品。系列报道第五篇,我们将观察元宇宙会给创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易,同时又对创作者们提出了哪些全新的挑战。

在元宇宙热度延续的2022年,越来越多的人力和物力被投入来搭建这一前沿概念的框架。

除了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底层技术的发展被不断推进,NFT(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数字藏品等内容形式则更像是元宇宙中“感性”的一面,以看得见的形式向外界“推销”自身价值。

国内亦有地方政府于近期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支持龙头企业探索NFT交易平台建设,研究推动NFT等资产数字化、数字IP全球化流通、数字确权保护等相关业态在上海先行先试。”

自NFT和数字藏品概念横空出世以来,它在市场中呈现出的价值也出乎意料。

以2021年4月NFT交易平台OpenSea中出售的“无聊猿”系列NFT为例,该系列共发售了一万张头像图片,由27岁的美国插画师塞内卡设计。其发售价约为190美元,在球星库里、歌手周杰伦等知名人士相继入场后,单枚“无聊猿”NFT的价格被炒至动辄数百万美元。

不少艺术创作者从中嗅到了机遇。如雨后春笋般,国内外已上线了多家NFT或数字藏品线上交易平台供创作者上传并售卖其创作的数字艺术品,并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入驻。不过,也有部分创作者对以上新概念的发展前景抱有质疑态度,并不打算立刻入场。

何处上架?

无论在NFT(非同质化代币)或数字藏品中,区块链这一技术都是无法被绕过的。这也意味着在当下,传统艺术创作者向Web3.0和元宇宙概念迈进的第一步,大多是将作品“上链”。

链上艺术品交易亦离不开特定的交易平台。据悉,海外目前已有OpenSea、Magic Eden、Nifty Gateway、SuperRare、Foundation等线上NFT交易平台。

不过,由于经营理念和展示品类各有不同,海外不同平台间的作品特点、Gas费(即在平台内用以太坊成功进行交易所需的费用)、支付方式等亦有所区分。

以业内公认规模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为例,用户在该平台内绑定数字钱包后,便可在平台内使用以太坊交易九类商品,其分别为艺术品、收藏品、网站域名、音乐、摄影、运动领域藏品、功能性程序、游戏交易卡和虚拟世界。目前,在平台中已有近8千万份NFT正式上架。

(OpenSea首页,“发现,收藏和售卖NFT”)

据悉,目前OpenSea抽取的Gas费为NFT售出价格的2.5%。不过,5月底,OpenSea在其官方博客中指出,将会将目前使用的开发协议Wyvern改为使用自家开发的Seaport协议,平台内Gas费有望于明年下调35%。

而有“加密独角兽”之称的Magic Eden则是在短期内快速成长的NFT交易平台。除基础的交易市场外,Magic Eden的核心产品还有Launchpad、Eden Games、Magic Ventures和Magic DAO。由于Gas费低廉,甚至不到1美分,较晚入场的Magic Eden也拥有了与OpenSea等一众老牌NFT平台“叫板”的资本。

(Magic Eden中热度较高的几款NFT)

今年内,Magic Eden已完成两轮融资。3月,Magic Eden完成2700万美元融资,参投方包括红杉资本、Paradigm、Greylock Partners等机构。6月,Magic Eden以6亿美元估值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由Greylock Partners、Electric Capital联合领投。

近年来,在元宇宙概念逐渐推广的背景下,国内也陆续出现了许多线上艺术交易平台。如阿里鲸探、唯一艺术、NFT中国、元视觉(由视觉中国推出的数字艺术交易平台)等。

(NFT中国中陈列的NFT)

而在唯一艺术平台中,交易市场则主要分为“版权品市场”和“衍生品市场”,21记者咨询平台内客服后得知,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可否商用,买家购买版权品后,便拥有藏品的商用版权,每款发售数量仅有1份,每个系列可发售多款。而衍生品的发售数量则由IP方决定,无法作为商用。

(唯一艺术中的数字藏品主要分为衍生品和版权品两种)

值得关注的是,与海外艺术交易平台可以直接使用以太坊等虚拟货币进行交易的运营模式不同,国内的线上艺术交易平台中始终以人民币作为唯一通货,不可通过虚拟货币直接进行交易。

相关规定中亦明确禁止了虚拟货币在我国市场中的流通。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到,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

《通知》进一步指出,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具有非货币当局发行、使用加密技术及分布式账户或类似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等主要特点,不具有法偿性,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新型艺术创作

在NFT及数字藏品平台兴起的同时,也衍生出大量元宇宙语境下的艺术行业人才,即数字艺术创作者。

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创作或出售数字艺术品的加密艺术家(Crypto Artist)便是近年来讨论度较高的职业之一。在世界著名艺术品拍卖行佳士得官网中,一副由艺术家Beeple创作的名为《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的巨幅数字拼贴画,就被拍出了约6934.6万美元(约合4.99亿元人民币)的高价。

此外,数字时装设计师、捏脸师、虚拟建筑师等职业,亦是在元宇宙的雏形逐步勾画的过程中出现的新兴行业。

不过,同样是进行艺术创作,元宇宙语境下的艺术人才与传统的艺术人才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唯一艺术招聘相关负责人在接受21记者采访时指出,以两者使用的创作工具为例,传统艺术创作的作品主要通过画笔画纸呈现,对创作者的动手作画功力有较高的要求;而数字艺术创作则主要通过PC、数位板、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完成作品,可借助数字化的作画工具和程序。

而在展示方式上,不同于传统艺术作品需要将静态实物作品通过装裱成版画或卷轴的形式展出,数字艺术作品一般通过电子屏幕或数字空间进行展示。

“因此,数字艺术家不仅需要懂得艺术创作,还需要懂得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相融合,从而创作出更适合数字化表达形式的艺术作品。”前述负责人指出。

除了基础的创作能力,技术能力亦是数字艺术创作者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之一。

21记者检索某元宇宙初创公司的职位JD后发现,在“3D场景设计师”的职位要求中,除了要求应聘者具备“优秀的美术功底及审美”,还需要具备建模能力,熟悉各类3D角色资产制作工艺流程和软件使用,并至少熟悉一款常用商业引擎,如UE4、Unity等。

而在数字艺术品的受众方面,该负责人提到,相对于传统艺术作品,数字艺术品的受众更多集中于Z世代消费者。

艾媒咨询于今年7月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数字藏品运行状况及投资消费行为监测报告》中调研数据显示,在2022年的数字藏品消费者中,53.3%为90后青年群体。

“Z世代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在他们眼中,数字化才是艺术的应有形态,他们会更关注艺术的审美性和社交性。因此,数字艺术创作者家对于流行元素的理解和表达需要有更独到的见解和洞察。这也给了年轻艺术家更多的表现机会。”他说。

入局或观望

新风口到来之时,是躬身入局还是谨慎观望?21记者采访了多位艺术从业者,对于是否选择“踏入”元宇宙开拓事业,他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坐标浙江的周允目前在一家元宇宙艺术平台中工作。对于元宇宙和Web3.0,她的态度是向其靠拢。在加入现在的平台工作之前,她有过互联网、MCN机构的从业经历。

而最为她的简历加分的,则是一段在区块链公司的工作经历。“因为这段经历,我对元宇宙、区块链等相关概念比较了解,正好赶上(现在的)平台缺人,我便顺利地完成了入职。”周允说。

现在,周允和几位同事均选择将作品“上链”,她认为作品上链的好处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作品的曝光量变高了,也吸引了更多喜欢我们作品的买家;另一方面是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独立的电子凭证,面对侵权行为时取证也更容易。”

像周允一样加入元宇宙中开启“艺术人生”的还有来自湖南的陈薇。作为一名已经有8年策展经验的艺术工作者,陈薇暂时还没打算将自己的作品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她看中的是元宇宙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形式的限制,向观看者全方位展示艺术作品的特点。

目前,陈薇已经在线上策划了多场元宇宙展览,主打装置艺术。“元宇宙和Web3.0带来了更新的方式和平台去上传和展示作品,不过我暂时还不打算把我的作品‘铸造’成NFT。目前我们的运营形式是通过线上展宣传作品吸引买家,线下售卖实体作品,虽然有没有因此获得更多关注度和收入还很难量化,但我认为这会是艺术创作领域的下一个发展趋势。”她说。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从业者对在元宇宙中完成一系列艺术生产链条的流程和必要性保持观望或质疑的态度。

正在伦敦艺术大学修读纯艺术专业(Fine Art)的创作者Franky告诉21记者,对于元宇宙这一概念,她暂时持保留态度。“我认为元宇宙的过度发展可能会影响真实的世界,或使得真实世界置于虚拟世界的阴影中。在虚拟世界中,各种观点或个人好恶被放大,反过来可能会影响到真实世界的秩序。”她说。

除了对元宇宙过度扩张的担忧,Franky认为,目前元宇宙语境下的艺术行业,其投机性质远大于艺术性。“在目前的行业状况中,很多人心态更像是赶时髦、赚快钱,这没有对错,但也需要警惕企图利用元宇宙和NFT概念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

而说唱歌手MC HotDog在他的歌曲《NFT》中,将NFT称之为“Nonstop Freaking Trouble”,也显示了部分艺术创作者对NFT真实价值的怀疑以及发展前景的不看好。

今年以来,受加密市场崩盘影响,NFT交易市场已有降温迹象。加密数据公司The Block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球NFT市场的交易量为10.4亿美元,环比下降74%。7月15日,OpenSea首席执行官Devin Finzer发推文宣布,在“加密寒冬”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等情况带来的压力下,公司将裁员20%。 

不过,Franky认为,回顾艺术史,包括元宇宙和NFT在内的很多概念在刚出现时都饱受争议,有些概念能一直延续,有些概念则很快落幕。“无论如何,就这些概念目前带来的热度,将会在历史中留下鲜明的一笔。”她说。

扎克伯格曾预言,当VR设备普及度超过1000万时,虚拟现实产业将来到其发展的“奇点”,如今这一数据早已被打破,在元宇宙大产业概念下,硬件设备迎来了怎样的机遇,又能否借此延伸出新的应用场景?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中出现的人物姓名皆为化名)

出品: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数字娱乐课题组

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专栏

阅读更多

金色早8点

金色财经

去中心化金融社区

CertiK中文社区

虎嗅科技

区块律动BlockBeats

念青

深潮TechFlow

Odaily星球日报

腾讯研究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2:95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