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 Network 提供了一套综合跨链解决方案,不仅仅可以接入符合特定要求的区块链网络,还希望能支持所有的区块链网络。
撰文:潘致雄
随着币安智能链(BSC)和 Solana 等生态的快速发展,一套可以连接多个异构区块链网络的跨链基础设施就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大家都希望从以太坊生态迁移一些基础的资产流动性,作为生态起步的初始资源。
所以跨链方案或工具也越来越多受到市场的关注,比如仅针对资产实现跨链的方案 Ren Protocol、pNetwork、DeCus,基于轻节点概念的 NEAR 彩虹桥,以及越来越多应用开始探索跨链部署的可能性。
而其中比较与众不同的是 Poly Network,它提供了一套综合跨链解决方案,从功能上来说有一点像是 Cosmos Hub,可以连接多个区块链网络,但不同的是它不仅仅可以接入符合特定要求的区块链网络,而是希望能支持所有的区块链网络。Poly Network 表示,目前已完成 45 亿美元的跨链资产转移,超过 11 万个地址使用该跨链服务。(数据来源)
作为 Poly Network 的发起人之一,Onchain 分布科技 CEO 及 Neo 创始人达鸿飞表示,「Poly Network 为各条异构区块链提供了互操作性,帮助项目和资产轻松进入互操作世界,而 Poly Network 也成为一个关键的平台枢纽。与 Poly Network 相整合,不仅可以提升各个协议、项目、工具的可扩展性,还将优化其链上资产的流动和使用。」
相比之下,Cosmos 和波卡(Polkadot)则是提供了一套更专用的区块链跨链解决方案,他们设计了一套跨链架构,让接入这套方案的区块链可以实现通讯。但是很多区块链可能不会原生接入这套框架,所以 Cosmos 生态、波卡生态、以太坊和比特币网络之间就没法通过这套方案直接通讯,因为大家都是异构的区块链系统。
据 Poly Network 技术负责人谈元介绍,他们与 Cosmos 和波卡的不同之处在于,Poly Network 不会建立一个新的中心,而是将所有的已经存在的链桥接起来,「Poly Network 没有必要构建很庞大的生态,比如说重新做一个以太坊。为什么 Cosmos 和波卡发展比较缓慢,因为它们要重新构架生态,而不是直接做跨链的事情。」
随着以太坊链上交易成本(Gas)再一次走入上升通道,用户需要花费上百美元才能进行智能合约的交互,所以有非常直接的动力将部分资产迁移到其他成本更低且也能提供类似功能的公链。
而对于公链来说,生态的起步不仅需要用户,还需要大量的资产注入,才能形成网络效应,发展应用生态,特别是金融类的场景。
相比较发行新兴资产,更方便的方法可能是将以太坊生态的部分资产迁移到其他新公链的网络中,所以 Poly Network 就可以架起这样的桥梁,为所有公链和用户提供这样的工具。
特别是兼容 EVM 生态的公链会是近期更热门的平台,因为应用开发者可以很快地将以太坊平台的应用迁移到这些公链里,而且这些公链的很多密码学组件可以复用,对于 Poly Network 来说支持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
另外对于其他非 EVM 兼容公链来说,后续也有很多机会发展自己的生态,所以 Poly Network 也会逐渐支持。不过因为不少公链有其特殊的密码学、共识设计,支持起来需要消耗一些开发成本。
谈元表示,「异构链和同构链的区别点可能比较大,同构链相当于类似 Cosmos、波卡这样,像区块头、加密算法很多的东西是一样的,所以做起来更方便。」
随着 Poly Network 团队的研发,目前已经接入了十条异构链,分别是比特币、以太坊、Neo、Ontology、BSC、HECO、OKExChain、Elrond、Zilliqa、Cosmos-SDK,「十条异构链都有一个单独的子模块兼容不同的协议。相当于兼容这十条异构链之后,可以兼容所有的异构里面的同构链。」
除了目前最需要的资产跨链需求之外,随着应用多链部署以及多链生态的演进,流动性的聚合需求也会逐渐诞生,而 Poly Network 的第二个核心协议就是为了这样的一个未来而提前布局的。
简单来说,Poly Network 的跨链 Swap (兑换)可以提供跨区块链的任意资产兑换功能。但是从实现层面来说,不仅需要基于 Poly Network 的资产桥,还需要连接到区块链网络中本身的 DeFi 协议,借助现有的流动性,以发挥更大的效果。
比如借助以太坊网络的 Uniswap、HECO 上的 MDEX、BSC 的 PancakeSwap,随着 DeFi 生态的发展,其流动性越来越好,资金效率也在逐步提升。
据 Poly Network 介绍,当用户需要使用跨链 Swap 时,中间会调用很多的智能合约,「首先触发资产跨链,然后走一个中间的资金池,将任意资产换成目标链对应的稳定币,然后再进行跨链到达目标网络。」
而且已经有采用这套方案开发终端用户的产品了,比如此前开发了 Neo 生态移动端钱包的 O3 团队就基于 Poly Network 构建跨链聚合器 O3 Swap 的 O3 Hub (跨链池)功能模块,为用户提供了跨多链和任意资产的服务,用户通过在 O3 Hub 上添加流动性,即可实现多链资产单笔挖矿。
Poly Network 的第三套协议 Poly Bridge NFT 则是专注于全新的资产类别,为 NFT 跨链提供一整套的方案。
对于大多数 NFT 而言,无论是游戏道具还是艺术品,其本质都是资产,所以 NFT 最终也可能会在不同网络中流转,利用区块链网络放大非同质化资产的流动性。
目前 Poly Bridge NFT 的桥接功能已经上线了 主网,用户可以将 NFT 资产从以太坊转移至交易费更低的 BSC 或 HECO 网络,反之亦然。
从标准和机制来说,Poly Network 根据原 NFT 的属性(Metadata),传输到目标链执行「铸造 / 销毁」,由于不同的 NFT 的元数据标准不同,所以 Poly Network 采用的是业内比较常见的 Opensea 的标准,「另外,目前已经支持了 ERC-721,在下一版本中还会支持 ERC-1155。」
Poly Network 目前的形态更像是一个联盟链,但是对于一个接入这么多其他区块链网络的跨链平台而言,最终的归宿一定是公链,不然的话它是存在上限的。
当前 Poly Network 的管理要依赖四个大节点实现的,相对而言是比较中心化的方式,但这种模式在协议早期的发展阶段中可以更快地响应和更新,而且这四个节点都是业内有不错声誉的老牌项目或机构:Onchain、Neo、Ontology、Switcheo。
据 Poly Network 团队表示,「Poly Network 主要从解决跨链的需求出发,但长远来看是想变成一个公链。」
所以短期内,Poly Network 的计划是引入更多的具有业内声誉的节点甚至是公链,这样不仅可以提升 Poly Network 的影响力,还能因此带入更多资源以提高网络的交易量和容量。
但长期来看,如果要切换为公链,就要改为一套无需许可的共识,让所有人都能公平参与进入这个网络。团队表示,由于 Poly Network 本身不会托管资产,所以这套共识只要保证链本身的安全性就可以,「共识可以考虑比如 BFT+PoS 这种,因为 PoW 不太适合这条链。」
除了演变为公链的这个长远规划外,Poly Network 还有很多现阶段的规划,这些和共识无关,更多的是增加 Poly Network 本身的功能,比如连接至更多的 DeFi 或 NFT 或连接更多的链。
Poly Network 这个起源于 2019 年的项目,已经过了两年多的迭代。虽然目前的市场环境还远未到「万链齐发」的阶段,但是 EVM 兼容链的崛起,让市场第一次感受到了如此强烈的跨链需求。
市场内已经有多个跨链解决方案了,和公链生态一样,这个市场容量足够容纳多个方案,不会只有一家独大。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提供公共基础服务的协议而言,我们期待看到的一定是更开放的、成本更低、经过更多时间证明其安全性的协议,只有这样才能为所有区块链网络提供稳定且安全的跨链服务。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