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点了份30元的外卖,却搭进去近2000元;商家货没卖成,反而“倒贴”上万元:究竟是怎么回事?近日,浙江公布了两起利用外卖信息进行电信网络的典型案例。
据介绍,在案件中,分子利用外卖订单中的客人信息,诱套取客人付款码信息,卷走1977元;而在另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则冒充“客服”以检验流水为由,要求外卖平台的店铺商家交付保证金到指定银行账户,结果1万元“保证金”被轻松划走。
近年来,虽然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打击治理电诈违法犯罪的力度,采取多种防范举措,有效遏制了案件快速上升势头,但仍有一些犯罪分子铤而走险,不断翻新形式与作案手段,让广大群众蒙受财产损失。
电诈境外窝点迅速扩张
手法不断翻新
人民日报:“元宇宙”成为2021年度十大网络热词之一:12月6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文: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6日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2021/12/7 12:56:19]
目前,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冒充领导熟人、婚恋交友等10种类型已经成为最常见的高发案件,占发案的80%左右;其中刷单返利类发案率最高,占发案的1/3左右;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造成损失的金额最大,占损失金额的1/3左右。
侦查中发现,分子大量使用境外通联工具,开发涉诈APP、云语音、虚拟币转账等新技术手段实施,逃避中国打击。
人民日报海外版:比特币不具备货币“法定地位”:3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比特币冲高,风险要当心》。文章表示,比特币并不具备货币“法定地位”。对于比特币的性质,中国监管部门有过清晰论断。2013年印发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不过,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居民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将比特币作为一种投资商品或理财产品,需要高度关注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因为监管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比特币的价格走势。此外,有关方面也提醒投资者,要防范一些不法分子借比特币行或非法集资,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应当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2021/3/24 19:11:54]
“犯罪分子不断加快技术更新,伪装行为,诱使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部刑侦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处处长张军说,一些犯罪分子使用成本更低、隐蔽性更强、操作更简单的新型“简易组网GOIP”设备,在境外操控境内手机拨打电话,具有很强的伪装性,老百姓很难分辨。
动态 | 人民日报:高素质金融企业家要掌握区块链等现代高科技知识和技术:《人民日报》今日发布题为“新时代呼唤高素质金融企业家”的评论文章。文章中提到,高素质金融企业家要掌握相关现代科技知识和技术。金融与高科技结合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金融企业家必须顺应金融业这一发展趋势,努力掌握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高科技知识和技术,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技术对现有金融业务进行创新,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19/10/18]
随着国内打击的力度不断加大,电诈境外窝点迅速扩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形成诈园区,其中很多被包装成“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然后打着“高薪招聘”的幌子,从事电诈、网络等违法犯罪活动。一些学生、务工人员等群体被“机票报销”“稳赚不赔”“月入十万”等“优厚条件”诱惑,身陷窝点。
人民日报称比特币价格存在泡沫:人民日报刊文称,比特币价格存在泡沫,已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无论是从涨幅还是从币值本身看,比特币都泛滥着泡沫的味道。其所谓的优势:稀缺性、保真性、强流动性、透明度以及去中心化等,都只是投机的幌子,根本不可能支撑其过山车一样的涨势,近日的暴跌已经非常说明问题。过去,比特币价格已有腰斩的经历,其未来走向特别值得警惕。[2018/1/3]
“在选择出国务工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正规劳务公司,签订规范合同,不要被‘高薪招聘’蒙蔽双眼。”部刑侦局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处长张硕提醒。
强化源头管控,斩断违法犯罪资金链
挤压涉诈犯罪生存空间
只需要从不同银行取现,就可以轻轻松松赚取佣金,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
4月4日,福建省福州市局鼓楼分局水部派出所接到某银行通报,一名取现人员账户流水异常,可能涉嫌违法犯罪。民警迅速赶往银行,经侦查后发现,犯罪嫌疑人通过老乡介绍到福州,为他人在不同银行间反复取现,以赚取诱人佣金。
“在相关案件中,一些人因贪图小利和侥幸心理,用自己的银行卡替犯罪分子取现,成为电诈帮凶。”水部派出所副所长施文旭说。
近年来,多地机关与当地银行建立警银联动机制。银行网点筑牢资金“第一道防线”,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对银行账户风险和可疑信息早识别、早发现,积极与合作,力争从源头斩断违法犯罪资金链。
一张电话卡,可能导致数十人接到电话上当;一张银行卡,可以让数百人遭受财产损失;一个聊天账号,会给上千人发送信息。“电诈离不开信息流和资金流,必须严厉打击涉诈‘两卡’违法犯罪,深入排查各类线索,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张硕说。
机关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入推进“断卡”行动,将打击重点瞄准卡贩、卡商,力争打掉源头、切断渠道、铲除土壤。同时,部结合反电信网络法,联合最高法、最高检进一步完善“两卡”犯罪法律适用标准,用足用好法律武器,全面提升打击质效。
依法严打严惩战果丰硕,法律政策不断完善,全国逐渐构建全链条重拳打击涉诈犯罪生态系统。各地区各行业全面梳理本地区、本领域存在的涉诈风险和管理漏洞,做到风险隐患清零。工信部开通“一证通查”服务和启动“断卡行动2.0”以来,组织集中排查处置涉诈高危电话卡近亿张,清理关联互联网账号近亿个,有力挤压了涉诈犯罪生存空间。
机关创新事前预防方式手段
最大限度减少电诈案件发生
电诈是可防性犯罪,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为了进一步树牢全民反诈意识、防自觉,各地机关创新电诈事前预防方式手段,提升群众识防意识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电诈案件发生。
“您好,我是上海市反诈中心民警,您刚刚接到疑似电信网络电话,现在对您进行预警提示……”在上海市反电信网络中心指挥室,民警们正根据实时数据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的电诈案件进行预警劝阻。
“我们通过搭建预警数据模型等工作措施,分析发现潜在的受害群众,进行分级分类处理,实现精准预警、有效防范。”上海市局刑事侦查总队九支队支队长徐瑜介绍。
“在反诈工作中,小小微信派上了大用场。”浙江省诸暨市局陶朱派出所所长王泽介绍,“去年12月,我所创建了企业微信号,对于放贷前要求缴纳解冻金、认证金、手续费等行为,及时发出微信提醒。微信号现已添加辖区群众7万多名,阻止了200余起电诈案件的发生。”
“上海机关各警种密切联动,形成全链条打击犯罪、全覆盖防范宣传、全天候上门劝阻的强有力工作格局,力争做到‘找得到人、破得了案、追得回款’。”徐瑜认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持久较量,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