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清明的青海民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28个字的24节气歌表达了中国人对天时物候的朴素理解。作为24节气里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是节气和节日的合二为一,更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而在河湟地区,人们过清明节有些独特的风俗民俗,本期《第一阅读》将带领各位读者走进河湟地区的清明节。

农耕文化的体现之一

“清明是我国24节气之一,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据青海本土作家贾文清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有了过清明节的习俗,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比特硬币BHD正式上线虎符交易所:据BHD Community消息,BHD于2020年6月11日14:00 (UTC+8)正式上线虎符交易所BHD/USDT 交易对,同时开启BHD的定期理财产品和挂单理财、净收入排名瓜分300BHD(1BHD=9USDT)活动。[2020/6/11]

也有史料记载,清明节是由我国另一个民间节日——寒食节演变而来的。寒食节,顾名思义,就是不能生火,只吃冷食。在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详细记载了旧时大户人家过寒食节的风俗习惯。关于寒食节的来历,民间有很多说法,有说古人为了换新火而过寒食节的,也有说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而过寒食节的。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民间有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在河湟谷地乃至全国,春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在下种前,农民总要举行仪式祈求上苍风调雨顺,等秋后有个好收成。所以说,清明节是农耕文化的一种体现,它寄托了农民祈祷丰收的美好愿望。2006年,清明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析 | 每年有6200万美元普通硬币丢失 法币和加密货币一样无法避免人为过失:LongHash发文称,废弃物回收管理公司卡万塔控股 (Covanta Holding Corp)估算得出,美国人平均每年也会丢掉 6200 万美元的实体硬币。新手加密货币投资者会丢失资产,这很容易理解,但这么多人每年会丢掉价值数千万美元的普通硬币这一事实,使得法币和加密货币有了一个共同点——人为过失是无法避免的。[2019/5/8]

杜牧曾在《七绝·清明》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作为唯一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清明节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

河湟地区重视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古人的诗句形象地描述了清明上坟祭祖的场面。《朱子家训》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可见,自古以来上坟扫墓被视作大事,各地皆然。

动态 | Zerocoin遇到漏洞导致产生低于流通供应量的1%伪造硬币:据AMBcrypto4月27日消息,Zcoin发布了一份关于该团队发现的Zerocoin漏洞的官方声明。该声明表示,该协议本身存在漏洞,并且影响了所有Zerocoin实施。漏洞导致了“伪造硬币”的产生,这一数字低于Zcoin流通供应量的1%。这不是代码缺陷,而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Zerocoin协议中的一个证明”中的加密缺陷。这意味着任何实施了Zerocoin协议的项目都可能受到攻击。此漏洞导致项目团队决定退出协议并转向其他协议,主要网络转换时间表约为六周。报告指出,关于加密漏洞的进一步细节将在稍后公布,包括伪造的硬币数量。[2019/4/27]

河湟谷地虽地处边远,但对上坟扫墓也非常重视。

青海人的清明节从春分过后就开始了,俗称“田社”,谚语云:“九尽十日为社”,青海民俗学者靳育德介绍,田社一般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左右,田社时,西宁以西的湟中区、湟源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等地的耕地尚未完全解冻,春耕尚未正式开始,而清明时这一带春耕大忙,故西宁及大通、湟源、湟中等地皆以田社上坟为习俗。西宁以东的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一带,田社时正值春耕大忙季节,而到清明时春耕已毕,适逢农闲,所以那里以清明上坟为习俗,这一点和外地人只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还是有点区别的。

动态 | 伊朗称Telegram的硬币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据news.bitcoin消息,根据美国犯罪内容定义工作组秘书Javad Javidnia最近的一份声明,伊朗当局将把任何与Telegram合作发布其加密的行为认定为“违反伊斯兰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Javidnia表示,禁止电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其活动似乎对国民构成一种严重的经济威胁。[2019/1/1]

上坟扫墓是重要活动

“在河湟地区,上坟扫墓是个很重要的活动,为此整个家族都要提前商量,安排周到。有的家族认为姑娘女婿是亲戚,还要专门提上礼物去邀请。所以上坟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是一次团圆的节日,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本家亲戚,在这一天都到齐了。”贾文清说,到了上坟这天,家族中的男女老少从天南海北聚到祖先坟地,要为坟头添土,坟头大,预示着家族兴旺。西宁人有“新坟不过社”的说法,要提前上坟,在坟前要摆上大量的馒头、果品、肉食等祭品,点燃纸钱,族人按辈分依次跪拜行礼。

到了上坟的日子,以各家为单位,带着祭祀的用品和食物。传统的祭祀品是纸钱、香表、冥币、包袱,还有大馒头12个,清酒、米汤、奶茶、肉,到坟上烧过纸后,就点燃煤火,把各家带来的食物集中起来,放在火上烧热了吃。男人们猜拳行令,喝得痛快淋漓,女人们坐在一边聊家常,顺便拣点撒在坟头上的祭祀品,拍拍土就吃下去,据说吃了坟上的祭品是一件吉祥的事。

吃饱喝足,该下山了。临走前还要举行一个仪式,由族中长辈挑选几个比较整齐的馒头,上坟后还要滚馒头。有的在最老的坟头,有的在头一年的新坟头,由长者往下滚馒头,年轻人在下边呈半圆圈跪着。据说馒头滚到谁的怀里,新的一年谁就有好运气。

贾文清说:“上坟结束的下山途中,若遇上乞丐或者放羊娃,人们就会把馒头和剩菜全部给他们。因为这一天是祭祖的日子,也就是行善的日子,要让祖先看看,他的后代们也是乐善好施、积善行德的人。”所以在以前,祭祀品一般都在路上就施舍完了。

清明的独特风俗

除了以上风俗,旧时的青海人会在清明节时带孩子放风筝,谁的风筝放得越高就代表谁在接下来的生活里越顺利。“风筝飞到高处时,放风筝的人就要把线剪断,寓意就是让剪断的风筝把不好的都带走,以求吉利。”贾文清说。

青海有这样一句俗语“抿了水涝涝,阿奶再不老”。很早以前,青海人过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扫完墓回家后,女人们要在这一天洗头、理发。旧时的女人是不剪头发的,平常只是绾个纂儿。在这一天,把纂儿打开,由家中的妇女们互相帮着修饰、打理一下。熬一罐浓浓的胡麻水,抿到洗干净的头发上,再梳一个光光亮亮的髻子。发髻也有很多样式,比如元宝髻、朝阳髻、丹凤髻等等。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因为季节适宜,种下的树大多容易成活,故也有‘清明前后,种花栽树’的农谚。”贾文清说,在河湟地区,清明节还有种树、插柳的习惯,这里说的插柳不是种柳,而是像过端午节一样,把柳树插在房檐或门楣上。插柳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明插柳可以辟邪祈福。但如今,这些习俗也已经慢慢淡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GateioWIFI:二年级旅行作文「精心整理」

二年级旅行作文 二年级旅行作文6篇 二年级旅行作文篇1 春天,一个小女孩把几颗种子埋在土地里,想让它们生根、发芽,慢慢地长大,但是谁知道,这几颗种子耐不住寂寞,竟然悄悄地从土里钻了出来.

[0:15ms0-3:68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