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缺芯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在下半年得到缓解,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和基础设施将持续优化
文|郭宇
编辑|王静仪
“新能源汽车今年1、2月非常好,又增长了一倍多,我们预计今年肯定会达到原来预期的目标,可能要大幅度超过目标。”2022全国“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16年的50.7万辆提高到2021年的352.1万辆,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2万辆和4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市场渗透率为17.0%。
2022年中国能卖出多少辆新能源汽车?此前中汽协给出的判断是500万辆,同比增长42%,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乘联会给出的判断更乐观:有机会突破550万辆,实现70%左右高增长。
眼下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锂矿等电池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还未完全缓解的汽车芯片供应,正在让新能源车企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停止受理黑猫、白猫两款车型的新车订单了,已接的订单将按顺序继续生产。”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CEO董玉东告诉财经汽车,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下降30%,这让黑猫、白猫两款车型处于艰难的境地。“现在每卖一辆车就要亏损一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会受多大影响?完成甚至超额完成预期目标的底气在哪里?
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7年全球销量第一对未来的销量预判,离不开对过去的经验总结。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开了个好头,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了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
“从走势情况来看,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发展局面。”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增长迅猛,有力支撑了汽车市场需求。
▲根据车企公开数据整理制图:郭宇
缺芯少电,补贴退坡,2022年500万销量目标如何达成?
对于2022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行业给出的预判是超500万辆。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总体来看,未来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从长期发展来看,当前中国市场仍处于普及初期向普及后期过渡阶段,新车销售由增量市场逐步转向存量市场。
但是,2022年汽车行业“缺芯少电”的现状,以及新能源补贴政策在2022年的退坡及终止,都为年销500万辆的目标打上了疑虑。
近期,新能源汽车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让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品利润大幅降低,为应对成本持续攀升,有车企已开始调整策略,对旗下部分车型采取涨价或者停售措施。据财经汽车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汽荣威、小鹏汽车、蔚来、比亚迪等已经宣布涨价消息。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则已经开始停止受理黑猫、白猫两款车型的新车订单。
据市场研究机构IHSMarkit的数据,在2021年后期,锂离子电池价格上涨了约10%-20%,而原材料锂盐的涨幅更是达到了约400%。另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锂离子电池组平均价格为132美元/千瓦时。
从2009年起开始实施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也有所变动。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相关部门宣布,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并明确2022年12月31日将终止新能源汽车补贴。
但机遇大于挑战。
乘联会秘书崔东树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属于短期的资源错配带来的影响,是不可持续的状态。“今年下半年会得到一定改善,随着技术提升和资本巨量投入,世界锂电池短缺问题会逐步化解,我们不要过度担心锂电池的资源问题。”
“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市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比如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提升、补贴正在延续、补贴技术指标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等等,上述几个因素将推动新能源车较强增长,所以我们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的规模有机会突破550万辆,继续实现70%左右高增长。”崔东树表示。
至于芯片短缺,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近日公开表示,当前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已经在逐渐加大汽车芯片生产供应,“新建产能也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释放,预计2022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将会逐渐缓解。”
至于新能源补贴标准退坡,也不需要过度担心。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将抓紧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做好与补贴退坡的有效衔接,稳定市场预期。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但也面临国际竞争压力增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问题。”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说,2022年,工信部将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换电模式试点工作。“我们也希望各地出台更多停车、充电等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优化汽车限购措施,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良好环境。”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