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第二类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申请审核结果。公告显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的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心电分析系统、心率失常分析系统、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等4个医疗器械产品进入了优先审批程序公示。
这不是华为首次布局医疗,华为与飞利浦、联影等等均早有合作,但大多是围绕“全联接医疗”,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那么,这次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进入审批程序的几款产品,是不是意味着华为准备在医疗器械领域大展拳脚了?不仅华为,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也都在医疗器械领域有所布局,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华为布局,不只是智慧医疗
早在2019年3月21日,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就变更了公司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销售等业务,代表着华为正式入局医疗器械领域。
这不是华为在医疗行业的第一次尝试。在2016年,华为就发布了《5G的5大行业应用方向白皮书》,其中一项就是5G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包括远程监控可穿戴医疗、远程手术、远程影像会诊、远程医疗、资产监管5大方面。
从华为的整体布局来看,医疗器械是其整个智慧医疗布局里面的一部分。华为官网显示,“华为‘全联接医疗’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智慧化医疗服务体系。”有数据显示,华为目前已经为超过200家三甲医院、超过20家省级卫生平台提供过服务,其中不乏协和、301等龙头医院。
2016年10月,华为与上海联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基于联影在高端医疗设备制造、远程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医疗云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华为在“云服务”方面的优势,联手打造包括医疗设备、医疗软件、医疗云相关服务、医疗大数据挖掘与应用、顶级医生资源在内的一站式分级诊疗整体解决方案。
2016年11月,华为企业云与飞利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构建健康全程关护云平台,在数字化健康关护领域开展覆盖“健康关护全程”的全方位合作达成协议。
2018年10月,华为联合卫宁健康发布智慧医疗数据湖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华为医疗数据湖平台和卫宁健康智慧医院2.0、区域卫生3.0产品,帮助医疗监管机构、科研单位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加速“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创新。
2019年3月,依图医疗与华为联合发布智能医疗云。智能医疗云是“一个底座三大技术”的融合,“底座”即华为的全栈式云和大数据底座;三大技术,即依图医疗的AI技术: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处理。
整体来看,华为的心思或许并不在于传统医疗器械的硬件销售,而是在于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年的技术积累做成可落地的产品。
觊觎医疗器械这块大市场的不只是华为,过去几年间,百度、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企业陆续布局,百度在2019年2月在经营范围中就增加了医疗器械二类、三类业务,后来又投资了东软医疗等医疗器械企业;腾讯2020年经营范围也增加了医疗器械销售,今年8月成功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字节跳动成立了专门负责大健康业务的极光部门,由原百度副总裁吴海峰带队,向字节跳动全球CEO张一鸣汇报。
币安已开启ETH/BUSD 0手续费交易:据官方消息,Binance已于2022-08-26 00:00(UTC)推出ETH/BUSD现货交易对的0手续费交易,有效期为2022-08-26 00:00 (UTC) 至 2022-09-26 00:00 (UTC)。所有用户将享受 ETH/BUSD 现货交易对的0挂单手续费。[2022/8/28 12:54:08]
政策利好,市场扩容
近些年来,在政策利好、市场扩容、行业兼并重组加速、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等发展机遇下,我国的各类医疗器械药品市场零售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快速增长,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有望成为市场热点。
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医疗器械领域,所看重的,或许就是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十三五”医改规划以来,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着监管严格、医用耗材两票制改革、集中采购降价政策、医保控费等挑战,行业变革加剧,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日趋富裕以及先进的健康理念促使医疗健康需求不断增加,需求扩大和政策供给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和空间。
近年来政府卫生支出不断增长,201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占GDP达6.6%,这一比例持续稳中抬升。同时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带来医疗需求急剧增加。经济实力越强或老龄化程度越高,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就越大,内生需求旺盛会促进医疗器械产业或者衍生产业发展。
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各级政府对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对产业进行供给侧调整,整合相关资源,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多数大型医院的设备过于陈旧,需要更新换代,辅助提高医疗诊治水平。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在医疗器械方面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医疗器械行业的进口替代已成为共识。在我国早期的医疗器械市场中,中低端产品占据主流位置,在2015年之前占比超过60%,而在国际上高端产品占比约为55%。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结构正逐渐优化,但结构不平衡问题仍未解决。
除了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以外,近年来不断出台的各种政策也驱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推进,不断加大医疗器械技术升级及自主创新的支持,国家陆续出台加速创新医疗器械审批、鼓励使用国产医疗设备及鼓励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政策,从而为医疗器械的快速增长提供助力。
2012年我国出台《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重点开发一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形成进口替代,自此拉开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的序幕。
2015年,国务院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纳入制造业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鼓励国产企业加强创新,攻坚克难;《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也在2017年10月制订出台;2018年,创新器械优先审评审批、上市持有人制度、创新器械优先纳入集采目录等政策不断出台试行;2019年《关于扩大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开辟了绿色通道,进口替代加速推进。
“互联网+医疗”,大势所趋
在5G时代,现代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高技术产业,正在完成从生产中低端产品向大型高端器械产品的结构转变。围绕“互联网+医疗”,将医疗器械的创新融入到互联网高科技中去,人工智能技术、生物3D打印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等已经成为未来医疗器械发展的目标。从这个层面上讲,医疗器械行业需要华为这类企业在技术上给予支持。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刺激下,远程医疗在医疗资源下沉、无接触诊治等方面释放出巨大潜能,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空间巨大,相关需求呈井喷式发展,远程医疗诸多效能的有效发挥仍有更多技术空间可发展、探究。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5G技术日趋成熟,以及业务模式、流程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远程医疗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根据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200家公立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及线上咨询服务,有望突破现有政策壁垒,真正实现医疗服务在机会上的均等化、普惠化和操作上的便捷化。
DataIntelligence公司研究显示,全球远程医疗市场的年增长率预计将达19%,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1130亿美元。为补足基层医疗服务缺口,我国2022年远程医疗市场规模有望从114.5亿元人民币增至358亿元人民币。
从短期来看,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主要围绕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及应急医疗体系的规范化发展,聚焦智能化应用需求所涉及的相关医疗设备或平台建设。互联网与器械行业紧密结合,全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将普遍提升,实现产品的信息可追溯,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全过程的监管。
从中长期发展来看,在5G技术的加持下,远程手术、虚拟医疗等新型医疗模式将成为可能,以手术机器人、一体化微创手术室等设备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器械,以及以遥控操纵系统、远程康复的多功能集成系统、专业化信息系统等新一代医疗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数字基建”将逐步迎来发展高潮。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铺开,医疗器械的受重视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华为、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争先入局为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与医疗新基建需求相匹配的高端医疗器械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