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耕田水到渠成/
勤劳的小田心在最近的一些学术期刊上,总是看到“新闻透明性”的影子,可见学界对它的重视。我们常说“透明性”,那到底什么是新闻透明性?它包括哪些价值准则?在新闻实践中又应该如何践行新闻透明性?作为新传er,这个知识点你不能不知道!贴心的小田心已经为大家整理好啦,快来一起学习叭~
△本文整体概览一、新闻透明性的内涵与本质
透明性是一个机构允许其内部活动或表现被外部行动者监督的一种信息的主动披露行为。在新闻生产领域,透明性被视为新闻业内部和外部人士对新闻流程进行监督、检查、批评,甚至介入的各种方式。透明性的本质是将新闻生产的“后台”行为及其决策意图置于“前台”,打破新闻生产中编辑部与受众间无形的“墙”,将新闻生产行为由以往的“主动不可见”变得“主动可见”。
透明性需要透明的事项本质上是关于新闻生产的“后台”信息,即关于新闻生产的元信息。这些元信息可分为三个维度:传者维度、内容维度和反馈维度。
在传者维度,透明性涉及媒体和记者:媒体应公开自身的基本情况;记者应公开自己的基本信息,解释与新闻报道中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Willy Woo:作为新兴的“完全数字化”资产类别,比特币正在吞噬资本:加密货币分析师Willy Woo发推称:“以比特币最初的市价计算,1美元投资在比特币上,在今天将价值2980万美元。但相比来看,投资黄金的钱就跟一块士力架巧克力棒差不多。在这张图表中(如图),我把时间倒转到20世纪70年代,即黄金上一次真正的大幅上涨期间(当时的货币结构被重新设定)。比特币正在吞噬资本,作为一种新兴的“完全数字化”资产类别。这是网络原生稀缺性的第一个发明。在中本聪比特币之前,这个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无法解决的。互联网现在可以储存价值。[2020/12/19 15:46:30]
在内容维度,透明性需要记者公开采访过程、方法、消息源、原始材料等信息,对错误信息及时更正。
在反馈维度,提供对话空间公开与受众进行互动、邀请受众参与新闻生产,并将这一过程呈现。
田心说
这一部分大家可以简单记忆哦。
二、新闻业的发展现状召唤“透明性”的践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新闻业专业化、组织化的生产模式正遭受去专业化的冲击,社会化的生产模式日渐流行,这种与信息技术应用相伴随的新闻业危机,导致“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垄断正被打破,职业人士的话语实践不再能维系职业与非职业人士之间的区隔,新闻业所依赖的传统媒体正面临市场转型的挑战,维系新闻业的经营模式日益式微,新闻从业者作为职业群体日渐萎缩”。同时,传统新闻生产机构侧重追求商业主义和经济利益的发展路径,凸显“后真相”环境下“假新闻”“娱乐式新闻”泛滥导致的信任危机,致使传统机构媒体所宣称的客观、公正、平衡的专业意识形态受到质疑。机构媒体要在现有环境下对传统新闻生产范式进行修补,其中一种方式就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新闻生产进行相关变革,以适应社交时代对机构媒体的新要求,而“开放性”“透明性”就是一个有效的着力点。
MakerDAO接受USDC作为新抵押品引起开发人员不满:稳定币DAI面临流动性问题后,开发人员就MakerDAO使用USDC进行抵押展开了辩论。MKR社区成员Aeno表示,这听起来像是对更深层次的流动性问题的临时解决,USDC提案本身存在新的经济风险,应该慎重考虑。可以采用这种解决方案,并将它与其他分散的系统混合使用。出于去中心化性质,我不希望看到它与USDC相互混合。如果是这样,我宁愿完全坚持使用USDC。(News.bitcoin)[2020/3/18]
田心说
这里也可以作为“新闻业当前面临的困境”来理解记忆~
三、传统媒体机构对“透明性”实践的尝试
在《洛杉矶时报》刊登的《恩里克的旅程》中,记者通过利用超过七千字的脚注详细回答了引语、事实、场景和其他信息的来源问题;一些国家的媒体开始进行编辑室会议的开放直播,开设“透明新闻室”“开放新闻室”栏目。
“开放编辑部”的运动也正在兴起,尽管这类改革的实施范围有限。而在当下传统媒体机构中作为热点的互动新闻领域,这种新闻生产的“透明性”变革带有更强烈的科技和互联网文化的印记。
互动新闻记者将亲社会的、强调公开性的黑客文化理念带入编辑部的新闻生产环节,向编辑部的内部同行以及外部的代码共享社群展示和分享他们的编码工作,揭示互动产品的制作过程。互动记者还通过博客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成就,通过在线开源存储库分享他们对代码的贡献,以践行开放、共享、透明的新闻生产理念。
声音 | 区块链分会秘书长:各国已开始意识到区块链作为新兴底层计算技术的真正价值所在:新华社今日发文就“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现在有哪些应用?区块链产业前景如何?”采访相关专家。中国电子学会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区块链分会秘书长李颋说,区块链产业的形成,一度与比特币的诞生和发展密不可分,但区块链并不等于比特币等数字币。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热潮逐渐消退后,各国已开始意识到区块链作为新兴底层计算技术的真正价值所在,纷纷加快战略布局。从全球来看,区块链应用场景已基本实现从起始的数字货币和矿机制造向金融服务的延伸,目前向着供应链、数字版权、食药可追溯等多个领域发展。[2019/10/30]
田心说
这一部分可以作为案例积累哟~
四、新闻透明性伦理准则的价值
通过践行透明性准则增强公众对新闻的信任
新闻媒体面临着公众全方位的审视,稍有不当便容易受到诸多批评,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也不断下降。奈特基金报告显示,近年大多数美国成年人对新闻媒体失去了信任,当询问被访者信任或不信任新闻媒体的原因时,除了准确与无偏见,透明性成为一个重要因素,71%的人表示媒体对透明性的承诺非常重要,提供事实核查资源与链接也很重要,69%的人表示如果媒体采取行动,可以恢复对新闻媒体的信任。
提出透明性准则以维护新闻职业的管辖权与合法性
动态 | 扎克伯格发文称将把私密通讯作为新的中心业务: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发长文表示该公司将强调隐私保护,未来将把私密通讯作为新的中心业务。他表示,相信未来的社交媒体将以私密通讯和小群体聊天为中心,而不是照片和讯息公开分享的模式,Facebook 将进行转型。不过,扎克伯格并未说明用何种技术完成这种新的转型,他的博文也没有提及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技术。[2019/3/8]
新闻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资源,新闻职业要获得专业地位,必须取得对事件信息进行收集和传播的排他性管辖权。对于曾经的新闻业来说,客观性作为一套职业规范,充当着帮助新闻业发挥与其他职业争夺管辖权的策略性工具。然而客观性面临着诸多质疑、正在失去其作为新闻规范的主导地位,那么记者们可能不得不寻找其他规范作为职业专业性和合法性的基础,透明性正在是记者们寻找到的这种规范。
田心说
这一部分大家简单了解即可~
五、适度透明的“适度”标准
可信度标准
可信度标准指的是如果不透明会降低新闻的可信度,记者需要对影响新闻内容可信度的新闻构成要素以及结论的得出过程予以透明。
偏见标准
新闻生产中的偏见来自于制度层面、个人层面和惯习层面。客观性的确立便是为了尽量避免新闻偏见,但在现实中却成为一个“策略仪式”。当公众认为客观性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时,新闻从业者需要坦诚偏见的存在,承认自身认识问题的局限。偏见标准意味着记者对报道中可能引发的偏见因素公之于众。
声音 | 富士通项目经理:富士通准备IOTA作为新协议标准:据cryptonews消息,IOTA基金会(IOTA Foundation)和日本电子巨头富士通(Fujitsu)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两家公司刚刚达成了合作关系。据声明显示,其合作目标之一是演示IOTA如何在生产过程的审计中充当“不可改变的数据存储介质”,同时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信任度和数据安全性。富士通的项目经理Leopold Sternberg在声明中说:“富士通准备好了将IOTA作为新的协议标准,因为我们在IT服务和IT产品制造方面都是专家。”[2018/8/28]
公共利益与最小伤害标准
当记者实践透明性时,不可避免地要公开新闻采编中的消息来源、原始数据、个人信息等。记者有时会面临两难选择:不公开,会面临不透明、“黑箱”操作的指责;公开,则可能伤害一些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顾及公共利益是“多大程度上透明”的重要考量依据。因为公共利益是“由不特定多数人享有的、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的重大利益”。与公共利益相伴随的是最小伤害原则,即不能单纯为了公共利益就对某些人的正当权利无限制否定。假如媒体出于公共利益要发布所搜集的个人数据,这时只能牺牲一部分人的个人数据权利,但需要采取措施将这种伤害降到最低。
用户体验标准
信息超载是信息接收者或处理者所接收的信息远远超出其信息处理能力。身处信息超载时代,透明性的出现无疑会增加新闻文本承载的信息负荷。当受众被大量的信息裹挟、注意力愈发变得稀缺时,新闻文本如果包含太多的透明性内容,不仅让新闻叙事变得冗长、核心信息不突出,更增加受众的阅读负担。鉴于此,需要将用户体验标准纳入其中。如果说可信度标准、偏见标准、公共利益与最小伤害标准主要是从内容层面评价某一报道的透明性是否足够,那么用户体验标准则是通过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对透明性是否足够进行评价。用户体验标准重在评价从用户的角度妥善处理由于透明性的采用导致的信息超载问题,兼顾阅读体验和透明性伦理,以让新闻报道的透明性适度,而非过度。
田心说
简单了解,记忆小标题即可~
六、透明性的新可能:区块链对新闻生产的应用
区块链视域下的新闻透明性问题
在传统媒体机构的新闻生产面临重构、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信任遭受危机的背景下,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网络技术范式,其特性与新闻生产的“透明性”原则有着诸多交集,可以为传统新闻机构的新闻生产重构提供新的可能。区块链具有分布式、透明可信、防伪造与防篡改、可追溯等显著特征。当我们在讨论传统新闻机构的客观性和透明性时,我们其实是在谈论新闻媒体的重要原则:核实事实,报道真相,以期达到服务公众的目的。而互联网时代的客观性与透明性变革,就是传统新闻业对公众关切的一种回应。在新的语境下,与传统媒体机构透明性问题相关的区块链,可以为当前的新闻生产实践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区块链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可能
1.作为分散、相对去中心化的新闻展示平台
在社交语境下的区块链,可以为机构媒体搭建起巨型的常规新闻生产平台,从而使得有序、分散、透明的新闻生产成为可能。例如,可以利用区块链3.0技术,创设一个基于联盟链或私有链模式的相对去中心化的新闻生产网络:机构媒体通过节点即时写入最新的新闻消息,从而保证第一手新闻内容的直接传递;为展现新闻生产过程的透明和“程序客观”,媒体可以将消息源的来源、采集、组织和使用写入区块链条,附带上时间戳后生成区块数据,再通过分布式广播发送到各个节点。这样,用户在阅读新闻内容时,便能通过链式数据储存结构,查看到某个新闻生产的全过程,无需花费额外的成本去核实消息的真实性,不仅有效减少了新闻生产者与接收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新闻的分布式储存。如此一来,一个有序且足够开放的分散性新闻平台便得以实现。
2.作为一种可核查手段的新闻源认证
传统机构媒体可以利用区块链,在新闻源上实现某种程度的程序认证,从而使新闻生产的采集过程实现可核查与透明性。具体做法为,最初的区块可以附上消息源头的信息作为来源证明,之后可以不停叠加最新的信息,这样每一次的更新都加入不同的背景材料,从而可以持续跟进和讨论。与此同时,由于区块链能做到有效的匿名性,可为保护新闻源相关人员的隐私安全对新闻源提供者的身份进行加密,仅在必要时进行披露,从而做到公开透明与隐私保护并存。同时,针对那些篡改式的、涉嫌抄袭的虚假新闻,区块链可以解决新闻作品版权登记和公示的问题,只需直接溯源就能确定权利人的最终版权。
3.作为一种构架开放性新闻生产的新方式
新闻的透明性可区分为“公开的透明性”和“参与的透明性”。前者指的是新闻生产者是否对新闻制作过程保持公开;后者则指的是使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来。前两点属于利用区块链新技术推动的“公开的透明性”。而对于公众积极“参与的透明性”,区块链也有应用的广阔空间和未来。就目前而言,区块链可以应用工作量算法机制产生比特币作为激励,类似在新闻区块链中,也可以尝试通过智能合约形式创设类似“新闻币”的代币,以便实现构架一种包括受众方在内的开放性新闻生产的新方式。具体来说:新闻从业者在区块链新闻平台上发布文章,用户可以用新闻币进行打赏,新闻生产方成为优秀新闻产品直接且正当的获利者,而用户通过评论、转载、引用等行为参与其中也能获得新闻币。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募集代币、打赏等方式激励机构媒体对某一事件进行调查报道,也可以申请针对某个新闻涉及的消息源进行核实。这种良性的激励模式可以抵御社交媒体时代外部“利益驱动”的冲击,使之更能专注于新闻质量的提升。
田心说
这里可以结合区块链进行学习哟~
学界在近年对于“新闻透明性”的探讨越来越多,因此这个知识点大家一定要了解哦!如果小伙伴们对“新闻透明性”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欢迎来和小田心一起交流呀~我们下次再见啦!
以上内容整合自:区块链对新闻生产的重构——以“透明性”为中心的研究,郭恩强新闻透明性:技术变革下的媒体伦理新准则,牛静“后台”前置:新闻透明性的兴起、争议及其“适度”标准,张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