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比萨林格
疫情,或许意外地成为了国家数字货币最大的推手。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其国家数字货币项目。
中国也不例外。4月初,监管层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受此影响,数字货币相关概念股集体大涨。
与此同时,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中国农业银行DCEP钱包APP内测图,也引发热议。
它和去年的工商银行DECP钱包一样,都使用的是白名单制。一位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各大行都在大规模地增加白名单数量。”
万众瞩目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可能很快就要呱呱坠地了。
01呼之欲出
DCEP,或许很快就要问世了。
4月3日,人民银行在京召开了一次电视电话会议,它与2020年全国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有关。
这是一次重量级的会议,参会方包括人民银行相关司局、单位,各级分支机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以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有关负责人。
北信源:参股公司正在落地开展DCEP(央行数字货币)试点项目:1月6日消息,北信源在互动平台表示,参股公司上海信联数贸数据技术有限公司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供应链协同、“数字世贸”等多个领域的实际场景,展开数字货币的先导性、规模化应用试点,为数字货币未来的大规模应用构建坚实基础,从而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上海信联数贸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开展“数字世贸”系统app的搭建及版号申请、与头部贸易企业(如博世供应链子公司Supplyon等)开展业务合作、以及落地开展DCEP(央行数字货币)试点项目。[2022/1/6 8:29:16]
会议总结了2019年以来的成绩,其中包括“稳妥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坚定不移地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对于未来规划,会议如是指出。
外界对此评价称:“DCEP呼之欲出。”
而中国农业银行DCEP钱包测试图的流出,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南非央行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在零售领域的优势:南非储备银行(SARB)周二表示,该行正在研究为一般零售目的发行数字货币的好处。SARB表示,它将“研究将央行数字货币(CBDC)作为电子法定货币的可行性、可取性和适宜性,用于一般用途的零售,以补充现金”。报告说,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考虑发行通用CBDC将如何影响SARB的政策立场和任务。这项研究将于2022年结束,将在不同的新兴技术平台上进行实践实验,并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政策、监管、安全和风险管理影响。(路透社)[2021/5/25 22:43:07]
钱包的入口是一个二维码。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下载DCEP钱包APP,用户完成注册,即可开通一个四类钱包。
下载页面显示,IOS版为企业版APP,将其安装到手机后,须在系统设置中选择信任农行企业证书。
农行DCEP钱包测试版APP主界面打开DCEP钱包,在使用界面可以看到四个与支付相关的基本功能,分别是“扫一扫”“汇款”“收付款”“碰一碰”。
声音 | OK区块链工程院首席研究员:央行数字货币的正式发行和推出只等待一个时机:OK区块链工程院首席研究员李霁月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国研究数字货币比较早,近两年也不断有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进展向外公布,而近日更有央行数字货币架构设计的消息披露,央行数字货币的正式发行和推出只等待一个时机,或将不远。现在的区块链是一个竞速战争,是标准制定和话语权的战争,谁最先开发出最厉害的公链,并让世界上绝大多数应用和绝大多数人使用,或许就能掌握规则的制定权。数字货币并不完全是技术先进性的战争,也是金融话语权的战争,哪个国家最先让与本国法定货币锚定的稳定币占领最大份额的市场,就掌握了国际市场上一定的金融主导权。央行锚定的数字货币就是一种信用的体现,也可以说是金融软实力和国力的体现。[2019/11/18]
前三个功能,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中很常见。
第四个功能也不罕见。它指的是将手机靠近NFC收款设备完成支付。2018年,银联就推出了云闪付APP“碰一碰”付款,HuaweiPay也有这个功能。
除了基础的支付功能外,DCEP钱包还有“数字货币”一栏,下设四个功能选项。
声音 | 安信证券: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可围绕三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发布会上回应称,人民银行从2014年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目前取得了积极进展。安信证券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势必将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创造全新的商业机会。建议围绕三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1)发行环节—银行IT供应商。(2)流通环节—钱包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3)管理环节—安全加密、KYC认证。(第一财经)[2019/9/25]
它们分别是“DC兑换”“钱包管理”“钱包查询”和“钱包挂靠”。
其中的DC兑换功能,意味着可以将银行卡里的钱,换成数字货币,存储在钱包中。
农行DCEP钱包兑换数字货币界面目前,农行DCEP钱包还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开放了深圳、雄安、成都、苏州四个网点参与测试,只有白名单内的用户才能注册使用。
一本区块链就农行DCEP钱包信息向农行客服求证,后者表示不清楚是否发布了这款APP,关于DCEP的问题以央行发布信息为准。
声音 | 中国金融时报:区块链技术与央行数字货币需求存在分歧:中国金融时报刊发《区块链技术与央行数字货币需求的分歧和应对》文章称,区块链技术与央行数字货币分歧主要存在于以下三方面:1.区块链去中心化与央行数字货币顶层结构的分歧;2.区块链私钥依赖性与央行数字货币受众群体普适性的分歧;3.区块链交易信息可知性与央行数字货币保密要求的分歧。而应对分歧的可行化建议可分为,建分离协作的联盟链双圈体,商业银行接受委托成为交易的实际执行者以及技术手段多管齐下,防止核心数据泄露三大方面。[2018/9/3]
事实上,这不是DCEP钱包的信息第一次流出。2019年10月,有关工商银行数字货币钱包的截图就曾流出。
当时有媒体就此向工行求证,得到的回复是:该钱包暂未开放,只在北京、广州等地内部测试。
“各行近期都在大规模地增加白名单数量,农行发生了泄密事件,我们也被要求做好相关保密工作,防止泄密事件发生。”一位银行内部人员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种种迹象表明,DCEP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02股市大涨
嗅觉敏锐的股市,自然闻风而动。
4月15日,数字货币板块开盘走强,汇金股份、高伟达、聚龙股份涨停,奥马电器、飞天诚信、四方精创等快速跟涨。
截至收盘,35只个股里有19只飘红,板块涨幅达到2.01%。
在此前的一个星期,A股数字货币板块已经迎来一波涨停潮,相关概念股集体大涨。
此外,多家机构还纷纷推出了央行数字货币概念股未来的投资主线。
数字货币板块,正在成为A股热点。
图片来源:安信证券《一图看懂央行数字热度之下,也有一些企业在跟风炒作,并因此引发监管注意。
比如4月8日,中装建设公司及其董事长、总裁等人,就遭到了深交所通报批评。
资本邦报道,事件的缘起,是2019年11月1日,该公司在某平台回复投资者咨询时声称,“央行数字货币工作组在上海会晤了中装建设区块链板块负责人”,并称双方“就数字货币在建筑装饰领域的研发、接入和测试进行了深入沟通”。
这一回复在当天就被央行辟谣。
“央行大力发展数字货币,市场就开始炒作预期。”证券从业者小乐表示。
DCEP的加速落地,刺激的不仅仅是股市,还有币圈。
一位币圈玩家表示,DCEP会加速普通民众对数字货币行业的认知,让更多人入场。
但是,更多的人持相反意见。
“如果因为DCEP引发新一轮币圈炒作,那明显,新一轮打击会很快到来。“小乐对一本区块链表示。
4月初,互金协会官网再次发布了《关于参与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投机炒作的风险提示》。
由此可见,高层监管对于数字货币交易仍持否定态度。
03加速落地
疫情,正在成为DCEP加速落地的有力推手。
这是因为,首先,国家数字货币可以解决疫情期间的货币流动性问题。
“一个有意思的设想是,如果美国在疫情前发行了数字货币,可能可以避免这次流动性危机带来的美股暴跌。”趣链科技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张贝龙告诉一本区块链。
这是因为,目前美国的电子支付并不完善,民众主要使用信用卡和现钞。疫情爆发初期,因为担心未来银行会关闭,大量的美国人去银行取现钞。
张贝龙表示,这样一来,很多美元就“从M1变成了M0”。
M0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之外流通着的现金;M1可以理解为M0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当从M1变为M0,货币的乘数就丧失了,会造成货币总量变少。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是造成美元流动性枯竭的原因之一,也是美股暴跌的原因之一。”张贝龙表示。
而清华教授何平近日也在一本区块链线上对话栏目“一本Talk”中表示,疫情对DCEP也许是一次机遇。
这是因为,受疫情影响,各国都会产生流动性缺失,外部存在对人民币的需求。
这时,如果中国能伸出慷慨之手,为全球各国提供贷款、资助或出口,就可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这个过程中,DCEP无疑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次,国家数字货币还可以防疫——如果使用现金,可能会进一步传播病。
因此,英格兰银行、加拿大银行和中国央行,都采取了对钞票进行灭菌和检疫的手段;而印度、菲律宾和格鲁吉亚等国,正在朝着非接触式付款的方向发展。
“疫情是各国央行发行国家数字货币的催化剂。”德意志银行分析师MarionLaboure如是称。
在疫情结束后,DECP也将大有用武之地。
3月3日,在国家发改委的一次会议上,十余位专家学者研判:疫情过后,国家可能会加大投资与采购力度,而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加快推出,成为流向全程可控的特殊“专项资金”。
中国,正走在金融科技的最前沿。
DCEP的设计始于2014年,而Facebook发表Libra白皮书是在2019年。
如果能在2020年顺利面世,DCEP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法币属性的数字货币。
现在,区块链从业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DCEP将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
答案,即将揭晓。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