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C:口罩行业专题报告:口罩全产业链原材料深度解析

如需报告请登录。

一、疫情扩散背景下,全球口罩日需求或达数亿只

1、我国2月口罩日产量超1亿只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极大地引发了口罩需求量的爆发性增长,一时间迎来了“口罩荒”。

国家为保障重点医疗物资供应,一系列实招硬招密集出台、切实落地。建立国家临时收储制度,明确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将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给予税收、金融支持;建立重点企业生产临时调度制度,派出驻企特派员全力扩大生产;市场监管部门“特事特办”,加快审批流程等等。

我国口罩近一个多月来日产量超快速增长,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显示: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分别是2月1日水平的5.2倍、12倍,大大缓解了口罩供需矛盾。其中,医用N95口罩日产能和产量分别达到196万只和166万只,医用N95日产量是2月1日的16倍左右,有效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需要。全国除西藏外30个省区市均陆续新上了口罩生产线,还不断有新的口罩生产线投产。

综观整个2月,我国先花了10天时间,将口罩日产量翻了1倍多,恢复到疫情前产能满产的口罩量;2月10日工信部宣布中国口罩产能恢复到2019年平均水平,实现了日产2000万只;然后又花了19天时间,我国将日产量再翻了近6倍。

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疫情爆发前,全国只有559个医用口罩类许可证,分别为353家企业所持有。到了2月29日,工商登记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超过41999家企业,在经营范围申请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

海量的非医疗器材领域企业,纷纷加入到口罩生产大军之中,成为我国口罩“产能爆发”的转折点。

2、中国是第一口罩生产大国,平时就占据全球供应半壁江山

不考虑疫情情况下,中国本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平常年份口罩产量占全球的约50%,其中70%以上供出口。疫情前,我国的口罩日产能约2000万只,近五年来口罩产量保持10%左右的速度增长。有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我国口罩年产量分别为45亿只和50亿只,按照330天生产测算的日产量约1500万只。

我国生产的口罩类型主要分为:医用口罩、普通纱布口罩、工业防尘口罩、日用防护型口罩。根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统计,在2019年的全部类型口罩产值构成中,医用口罩所占比例为54%;其次是普通纱布口罩,占比为18%;工业防尘口罩占比为16%;而日用防护型口罩相对较少,为全部口罩总产值的12%。

生产企业方面,国内产能分布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且与区域产业基础有直接关系:上游原材料与中游生产企业多集中在传统医药基础良好、石化原料配套较好的长三角地区,下游流通企业比较分散。

从产业链来看,在上游,长三角地区是医用口罩产业链上游企业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企业总量占比达43.8%。其中,江苏省、山东省企业分布最多。

在中游,长三角地区是医用口罩产业链中游企业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企业总量占比达40%。其中,江苏省、河南省企业分布数量最多。

在下游,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是医用口罩产业链下游企业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北京、上海企业分布数量最多。

3、为什么1亿只日产量仍存在较大缺口?

商务部日前表示,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同时,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其他有关地区疫情反弹风险不可忽视。尽管中国口罩产能产量得到快速提升,供需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随着各类企业大范围复工复产,口罩需求仍处于高位,存在较大供应缺口。

为什么我国2月口罩日产量增长超10倍超过1亿只,仍面临较大供应缺口?

由于在疫情爆发之前,除了日本有防花粉的习惯使得日常口罩需求稍多,大部分国家的民众普遍没有日常出门佩戴口罩的习惯,口罩并不是日用品级的配备。因此,世界范围内一年50亿只的需求量中,大部分为医用和工业用,普通公众的日常用量占比很有限,从日常防护用口罩在全部口罩产值的占比只有12%就可以看出。而本次急剧新增的口罩需求除了抗击疫情一线的救治之用外,主要还是由普通公众因新型肺炎防疫要求而产生。

口罩属于易耗品,普通医用防护口罩每隔4小时就需要更换,即便是质量等级较高的N95口罩一般佩戴时间也不超过8小时;同时,部分公众又出于储备、捐赠等需要而超量购买,使得口罩需求量呈几何倍数甚至短期呈现指数级的上升。

因此,口罩从一个偏小众的专业领域消耗品,因疫情发展的原因,摇身一变成为了需求量极高的易耗品和日用品。由于这种需求并非是常态化的需求,市场产能和产量不可能为此做提前的准备。

工信部在今年3月初表示,我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已经大大缓解了口罩供需矛盾,其中医用N95口罩日产量达到166万只,有效缓解了一线医护人员面临的防护需求。我们认为,目前的状况仍然是由短期极度紧缺到初步缓解的转变,较大的供需缺口还需持续一段时间。随着各类企业大范围复工复产,口罩需求仍处于高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劳动就业人口总量达7.747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4247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57.1%;全国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

目前,第二产业复工程度比较高,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复工在80%以上,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按27%的占比估算为2.1亿左右,第二产业叠加医疗、交通运输业等复工的话,我国每天预计有约2.3亿人需要带口罩,这部分就业人口通过远程在线办公的比例相对较少。当前,第三产业也开始陆续分阶段的逐步复工,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按45%的占比估算为3.5亿人左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两部分就业人口规模估计在5.6~5.8亿人,这里还不包括学生复学和其他非就业人口的需求。

从另一个角度,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构成来看,以2019年总人口14.05亿作为需求的基本盘,可以一步步剥离非必要口罩消耗。减去占比12.6%的65岁以上老年人群和占比17.8%的0-15岁少儿人群,15-64岁占比69.5%的9.74亿人群,是我们的消耗大户,是有可能频繁出门的人群。

目前官方普遍预计我国的新冠疫情将在4月底基本结束,也就是说接下去的约2个月时间,民众出门依然需要戴口罩。

理论上一般医用口罩每隔4小时就需要更换,考虑到部分就业人口不去人员流动大的场合,有一部分就业人口继续采用在线远程办公,有部分口罩可以消循环使用,以及使用更换口罩垫片可以节省部分口罩,保守估计按照5.6亿就业人口平均每两天用一只的口罩日需求量是2.8亿只;其他8亿多人为非频繁出门人口,保守按每周用一只的口罩需求量为1.2亿只,由此测算口罩日需求量可能达4亿只。

若5.6亿就业人口平均每天一只口罩,其他8亿多人平均每周消耗两只,则口罩日需求量在潜在理论值8亿只。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回归正常发展轨道,我国口罩的供给快速增长,日需求量也在继续快速增长。因此,某种程度上,口罩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呈现需求和供给的追逐战。

4、中国口罩日需求有望适度平缓,有供出口的余地

新冠病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目前基本遏制了病传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经走出最困难、最艰巨的阶段。近几日,我国除港澳台之外的中国本土实现零新增新冠确诊病例,绝大部分省份已经转为疫情低风险地区,标志着中国已经走过一个相对完整的疫情防控周期。下一阶段的防控重点主要是完善应对输入性风险的精准防控。

随着第三产业的逐步复市和接下去学校复学的逐步推进,人员聚集处戴口罩仍需保持一段时间,这可能还将继续推升口罩的日需求量;而低风险地区在低风险场景下可以适度放宽戴口罩,这两者对口罩需求会有此消彼长的一定程度抵消。所以,我国最终的口罩日需求量高峰值可能会比潜在理论测算时要低一些,不排除止步于每天1.5-2亿只;总体日需求还将维持在1.5亿只左右的高位一段时间。

因此,我们认为二季度,随着我国疫情存量数进一步回落和情况的好转,口罩的潜在出口能力会逐步增加。

5、疫情海外快速扩散,使得口罩需求的激增不只是脉冲

伴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快速扩散,口罩短缺已经不仅仅是国内民众忧心的问题,多个国家的口罩已经告急。世卫组织及各国官方和权威媒体发布的最新新冠肺炎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月28日23时,中国以外的确诊新冠肺炎累计超50万例,疫情已经影响全球20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已有9个国家累计确诊人数超1万人,其中美国数量最多,按照该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12万例,意大利超9万例,西班牙超7万例,德国超5万例,伊朗、法国则超过3万例,欧美各国的新增确诊人数都呈现加速态势。

目前,欧洲已成为疫情发展的重灾区,欧洲约3/4国家的每百万人口确诊比例远超中国。在快速发展的疫情面前,欧美各国政府正在或多或少的借鉴中国防控疫情时的部分做法,欧美民众也在改变观念,逐步接受并树立起戴口罩的观念,但是口罩异常紧缺。

各国的口罩都陷入极度紧缺的状况:在美国,一只N95口罩的售价在20美元至25美元;韩国KF94口罩的网上售价超过4000韩元,较疫情前增长6~8倍;西班牙的N95口罩已经炒到了天价,根据当地药房的定价,每一枚FFP2口罩,售价高达300欧元,约合人民币2200元/个;意大利的口罩价格已经飞涨100倍。而在平时,普通的KF94和FFP2的口罩价格则在人民币3元/个左右。

美国口罩90%来自中国

美国平常年份的口罩90%都是从中国进口,而当下中国尚面临较大缺口,美国本土试图扩大产能,但这时候美国发现制造口罩的原料也极其依赖中国。

3月5日,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3月4日澄清,目前美国库存有1200万个N95口罩和3000万个外科口罩,如果新冠肺炎在美发生大流行则需要35亿个,只能满足医疗专业人员所需的1.2%,而不是此前该部门官员在国会说的10%。

日本口罩70%依赖中国

据日媒分析,日本口罩短缺背后存在许多原因,其中之一便是对中国依存度很高。日本卫生材料工业连合会统计显示,在2018年度日本销售的55亿个口罩中,日本国产仅为占2成的11亿个;7成依赖从中国进口。从作为原料的无纺布来看,中国占进口的比例也达到46%。

另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处长李仪卿近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当前韩国国内口罩每日产量达1100万只,较前两周翻一番,但仍面临供应紧缺问题。政府将严格限制口罩出口量,动员所有力量解决口罩供应不足问题。

为解决新冠肺炎疫情升级导致的口罩紧缺问题,韩国政府从2月26日零时至4月30日实施紧急调整口罩和洗手消液供应等措施,防止口罩大量出境。

目前,泰国、韩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等国都已经纷纷宣布限制口罩出口,也已有多个国家对本国口罩开始实行或者考虑实行国家征用模式。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我国国内的口罩日需求量可能在2亿只,而且需求量的高峰主要在2~4月份,因此之前也有不少人认为口罩需求是个非常态的“脉冲”现象;但随着疫情的海外扩散,考虑到绝大部分国家的防控措施无法做到中国那样最严格、最彻底,也就意味着海外疫情持续的时间会比中国长的多。

如果那样的话,口罩的这个爆发性脉冲需求持续的时间可能要比我们预计的要长,全球口罩潜在日需求量的极限值或许能够达到数几亿只级别。

中国目前扩产的口罩产能随着中国的疫情供需缓解逐步缓解,有相当部分可以出口;因为海外的巨量口罩需求也只能依靠中国,目前已经有包括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俄罗斯、捷克、奥地利、匈牙利等多个欧洲国家从中国大量进口包括口罩、防护服在内的疫情防控医疗物资。

二、中国制造口罩的潜能有多大?

我们先来看看常见的口罩分类和标准如下:

疫情之下除了医护人员使用的医用防护口罩,民众使用的一次性医用口罩需求量最大。

1、医用口罩的SMS“三明治”结构

医用口罩一般由无纺布、熔喷布、鼻梁条、耳带等构成,主体结构为三层无纺布,又称SMS“三明治”结构,他们之间的区别及功能如下:

内S层:普通纺粘无纺布,主要是吸湿功能;

外S层:是做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主要用于隔绝患者喷出的液体,起到防飞沫效果;

中间M层:是经过驻极处理的熔喷无纺布,能过滤细菌悬浮颗粒,是最重要的核心层。

三层材料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外层防飞沫,中层过滤,内层吸湿。

因此,熔喷布是医用口罩的“心脏”,用于医用口罩中间的过滤层,具有很好的过滤性、阻隔性、保温性和吸附性。

无纺布的主要原材料为均聚聚丙烯通过与过氧化物改性生成聚丙烯纤维料,其中S层用PP纤维料MFR约为25-40,M层用PP纤维料MFR约为400-2000。

PP纤维料通过非织造工艺生产得到生产口罩所需的无纺布,其中熔喷无纺布还要再经过一次驻极处理,高端M层无纺布也可以使用PTFE作为原材料。

而耳戴则主要由聚丙烯塑料/聚丙烯纤维+氨纶构成。

除此外,其他少量的传统原料还包括聚酯、涤纶短纤、聚酰胺、聚乙烯和聚氨酯等。

2、口罩生产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支撑

口罩虽然算不上高科技产品,但同样拥有复杂精巧的产业链。看上去普通的几个构件,实际上涉及石化、化工、纺织、机械、冶金、电子等基础工业门类。如果加上相关生产设备,则又会涉及材料加工、机械制造、电气控制、气动元件、超声波压焊、自动包装、杀菌消等领域。

在口罩生产产业链齐全的中国,一只口罩,最源头的聚丙烯可能来自长三角的浙江,这些原料在山东被加工成熔喷无纺布,再运输到河南的工厂,使用广东等地生产的口罩机和辅料,最终生产出口罩。

因此,一个小小的口罩,牵动着数十条大大小小的产业链,是诸多工业门类集团作战、供应链集成融合、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出来的产物。如果没有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口罩产能不可能做到应声快速扩产。

3、口罩最源头原料——高熔指聚丙烯理论上很充裕

按照工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1吨高熔指纤维聚丙烯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万-100万只,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的话可达20万到25万只;也就是说,普通一次性的医用口罩每只消耗高熔指纤维聚丙烯仅为1克,而N95医用防护口罩每只消耗高熔指纤维聚丙烯约为4~5克。

我国2018年聚丙烯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2272.6万吨、2092万吨和2535.9万吨,2019年国内聚丙烯产能2549万吨,产量为2096万吨;其中,可用于口罩M层熔喷层的高熔指纤维聚丙烯产量为88万吨,占聚丙烯总量的4.2%。

在平常年份2019年的50亿只口罩,即便全部按医用口罩测算,中间M层每只只消耗1克,总共也就只消耗高熔指纤维聚丙烯5000吨,即便考虑N95消耗量大,也不会明显增加用量。也就是说,在平常年份的高熔指纤维聚丙烯消耗量中,医用口罩占比不到1%。一般情况下,高熔指纤维聚丙烯并非主要用于生产医用口罩,而是主要应用于非织造布、服装面料、地毯丝、医用手术用品、民用卫生用品等领域。在医疗卫生方面,一次性手术衣、被单、口罩、盖布等领域对于高熔指聚丙烯的消耗量要比口罩大得多。

因此,针对前期的口罩用高熔指聚丙烯原料紧缺,更多的是物流和库存问题。实际上国内88万吨的产量是非常充裕的,若全部切换生产口罩,理论上可支撑口罩日产量24亿只。

更何况,更大体量的2000万吨级别的聚丙烯产能可以实现转换。近期,部分炼化企业快速转变生产计划,聚丙烯专用料将实现全力保供。中石化协调青岛炼化、济南炼化和燕山石化等生产企业,优先安排济南炼化Y40X、青岛炼化Y38Q等医卫无纺布专用料,燕山石化K4912、K5806Y输液瓶专用料等与防疫有关牌号的生产,并根据客户需要增加排产量。中石油体系的独山子石化也随时待命将随时调整生产计划。PDH龙头的东华能源率先公布全力保供高熔指纤维Y381H用于医疗口罩生产,拥有PDH产能的卫星石化和新建成的民营大炼化浙江石化和恒力石化也都调整排产。

目前由于聚丙烯下游领域尚有没复工的,中石化承诺聚丙烯不涨价,聚丙烯价格维持在7000元/吨左右,高熔指聚丙烯纤维的吨产品价格则在1万多元。

4、口罩内外S层用料——纺粘无纺布供给也比较充裕

非织造布又称不织布、无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消费国。2018年全球非织造布总生产量约1565万吨,中国占全球非织造布总生产量约37.9%。中国非织造布总生产量由2009年的240.9万吨增加至2018年的593.22万吨,2009-2018年中国非织造布总产量复合增长率10.53%。

无纺布主要生产技术主要有纺粘法、熔喷法、热轧法、针刺法、化学粘合法和纺粘熔喷复合法等。根据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1412条,其中PP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1185条,PET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118条,在线复合SMS非织造布生产线109条,连续式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线138条。

其中,纺粘非织造布产量占全部非织造布产量比重最高,2018年纺粘非织造布产量297.12万吨,占2018年全部非织造布产量比重的50.09%,主要应用于卫生材料领域;其次是针刺非织造布,产量136.2万吨,占比22.96%。

可见,医用口罩内外S层所需的纺粘无纺布的供给,相对于口罩所需也是海量的。由此纺粘无纺布价格维持在15000元/吨左右,并没有像熔喷布那样价格飞涨。

5、口罩M层用料——熔喷无纺布面临口罩“芯”瓶颈

我们从上图中可以看到,熔喷无纺布在整个无纺布的结构里面的体量很小;2019年我国熔喷布的产能在8-10万吨,而国内熔喷布产量仅为5.5万吨,在整个无纺布中的占比只有0.9%,国内平时能够量产熔喷料的企业只有10家左右;而且这些熔喷布,不仅仅用于生产口罩,更多的用于环境保护材料、服装材料、电池隔膜材料、擦拭材料等。从下面的我国熔喷布生产企业列表中也可以看到好多企业是服务于环保过滤、电池隔膜和电子擦拭净化用的。

熔喷布下游应用范围:

医疗卫生用布:手术衣、防护服、消包布、口罩、尿片、妇女卫生巾等;

家庭装饰用布:贴墙布、台布、床单、床罩等;

跟装用布:衬里、粘合衬、絮片、定型棉、各种合成革底布等;

工业用布:过滤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包装袋、土工布、包覆布等;

农业用布: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

其它: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吸油毡、烟过滤嘴、袋包茶叶袋等。

从平常年份,我国2019年口罩50亿只来看,即便全是医用口罩需要熔喷布,其对熔喷布的年消耗也就5000吨;也就是说在平时,熔喷布只占无纺布的0.9%,而医用口罩用熔喷布又只占熔喷布的约10%,熔喷无纺布在整个无纺布的结构里面的体量小到微乎其微,确实是个小众中的小众行业。

熔喷法属于聚合物挤压法非织造工艺,是1954年美国海军为了收集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微粒研制的超细过滤效果的过滤材料,然后埃克森、3M等公司在1965年前后,制造了第一代熔喷非织造设备。工艺原理就是用高速热空气对模头喷丝孔挤出的聚合物熔体细流进行牵伸,由此形成超细纤维并凝聚在凝网帘或滚筒上,依靠自身粘合成为非织造布,喷丝的原理如下图:

熔喷材料是靠自身纤维热熔而成,厚度更厚熔喷法生产的无纺布,纤维的随机和隔层交叉排列,形成了熔喷材料多弯曲通道结构,这样颗粒物才会与纤维产生碰撞而被滞留。

医用口罩的过滤机制是布朗扩散、截留、惯性碰撞、重力沉降和静电吸附。前四种都是物理因素,就是熔喷法生产的无纺布自然具有的特性,过滤性约为35%;这是达不到医用口罩要求的,需要对材料进行驻极处理,让纤维带上电荷,用静电捕获新冠病所在的气溶胶。

驻极处理:

静电吸附就是通过荷电纤维的库仑力实现对新冠病飞沫的捕获。原理就是让过滤材料表面更开阔,对微粒的捕获能力能抢,而电荷密度增加,对颗粒的吸附和极化效应更强,所以,过滤层的熔喷无纺布过滤材料,必须要经过驻极处理,才能在不改变呼吸阻力的前提下,实现95%的过滤性,才能有效防病。

口罩要在到达阻隔效果的同时保证舒适通气性,医用口罩吸气阻力一般不超过343.2帕斯卡,民用口罩吸气阻力小于135帕斯卡。驻极处理能够大幅提高过滤效率,不改变呼吸阻力,而且驻极电压越高,材料过滤效率越高;一般需要驻极电压在30Kv-60kv,驻极时间要在20秒以上;最后生产出来的医用高熔指熔喷无纺布原料,成本大概在20000元/吨左右。

熔喷布生产工艺相对复杂,产量不足,而熔喷布在口罩中起到关键的过滤作用、俗称口罩“芯”。在国务院的防控物资对接平台上,我们发现在1000多条需求中,超过一半都与熔喷布有关,可以说目前最最紧缺的口罩原材料实际是熔喷布。

随之而来的是熔喷布价格在一个月时间内从2万/吨飞涨至40万/吨,即便这样,1吨熔喷布摊到100万只口罩中的每只成本相当于是增加了近0.4元,按照目前的口罩市场价格还是可以承受。

为什么熔喷布价格会出现暴涨?因为生产速度慢,技术要求较高,短期内熔喷布产能难以大增。

首先从生产成本看,相对普通口罩的生产线,制造熔喷布的成本投入相对较大一些。生产熔喷布的设备,国产价格大约500万元左右,进口设备则在1000万元以上。

其次,从设备购买到实际投产,熔喷布的生产周期需要1-3个月,时间周期较长。而且熔喷料粘度较大,设备需要机械改造及调试,临时改造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制造熔喷布设备,成为瓶颈中的瓶颈。如果说现在口罩生产,熔喷布是瓶颈,那么制造熔喷布的设备生产,则是瓶颈中的瓶颈。

目前,国内已实现熔喷布生产设备的国产化,但喷丝板、喷丝模头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仍与国外厂商有较大差距,多依赖国外厂商供货。国内提供熔喷布成套生产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厂家并不多。主要包括中国恒天集团下属的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旗下的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温州朝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国际上涉及熔喷布成套生产设备的厂家主要有:日本卡森、德国恩卡、日本喷丝板和欧瑞康纽玛格等企业。

据了解,日前与中石化合作新建产能的是国机集团所属的非织造装备企业——中纺科技宏大研究院,以及国机集团旗下的另一家非织造布装备企业是邵阳纺织机械公司。作为国内纺织设备的主要生产商,正常情况下,国机集团的两家装备企业一年能交付的熔喷布生产线可超过20台。

邵阳纺织机械公司销售负责人近期表示,公司普通的熔喷布生产设备价格在500万元以上,交货周期在4~5个月左右,幅宽更大的熔喷布生产设备价格更高,交货周期长达7~8个月,加上1~2个月的安装调试时间,整体采购安装耗时接近10个月。江苏一家熔喷布企业负责人也表示“部分国外厂商的供货周期长达八个月,国内厂商也超过半年,且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有熔喷布厂家介绍,大型的能够生产医用口罩用的熔喷布设备最早约在4月底5月初能够投产,现在的新订单交货期一般都3个月以上,因此熔喷布的市场紧张状态要持续到5月份,7月份才会得到缓解,10月份才会恢复正常。

国内的熔喷布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天津、湖北、上海、江苏、浙江等少数省市。除了中石化中石油体系,目前国内熔喷布生产商包括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山东东营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延江股份、再升科技、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颐和无纺布、江苏丽洋、上海精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量子金舟(天津)非织造布有限公司、称道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浙江龙游圣蓝纸业等。少数几家大型无纺布企业是从环保净化用材料转产改建而来。

目前国内前10大熔喷布龙头企业日产量均已提高到5吨以上。

国机集团下属恒天集团控股企业恒天嘉华目前5条无纺布生产线已全部投产,熔喷过滤材料每天16吨;2月20日起紧急转产熔喷过滤材料,截至3月6日已累计生产熔喷布超609吨。

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目前拥有7条熔喷生产线,每日产量为15吨,其熔喷布细菌阻隔率都达到95%以上,均符合医用级别,占全国日产量的1/10左右。

天津泰达根据疫情紧急启动了四条生产线,一天产能达到10吨,其生产的医用口罩过滤材料可达到欧美EN14683、ASTM2100标准和我国YY-0469、GB-19083标准,细菌过滤效率(BFE)、颗粒过滤效率(PFE)和病过滤效率(VFE)均可达到99%以上。

延江股份拥有多年无纺布生产经验,疫情爆发半个月后,通过机械设备改造,改造了三条熔喷无纺布生产线,实现了每天生产6吨民用级熔喷无纺布。在投资者平台上,公司表示日产量可达到8-10吨。

大连瑞光集团生产的口罩滤材,符合YY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标准、GB19082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技术标准,目前每天口罩滤材产量8-9吨,可供口罩加工企业生产约800-900万个口罩;各种防护面料可日产30多吨,可制作20万多件隔离衣、防护服。

再升科技控股子公司深圳中纺旗下拥有4条熔喷材料生产线,日产量约8吨,

作为转产企业的青岛颐和无纺布有限公司,熔喷布日产能已攀升至7吨,约可生产750万只口罩。总经理王建国表示要再提产,日产900万只口罩用量,然后1000万只。

欣龙控股位于湖南的生产基地通过技术攻关,将原先的SMS生产线改造用于生产熔喷布,公司的熔喷产线从2条增加至3条;在投资者平台上,公司表示日产量够400多万只口罩,预计日产量约4吨。

量子金舟大年初三就恢复了生产,并且紧急启用了一条新的生产线,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目前两条生产线日产4吨熔喷高效过滤材料。

称道新材料投入资金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将原来的一条口罩熔喷布生产线扩展到3条,优质熔喷布日产量提高到3吨,并为此不得不舍弃一些产量更高、产值更大的生产订单,转而全力以赴生产优质的熔喷无纺材料。

6、我国口罩日产量短期瓶颈在2亿只

面对熔喷布的紧缺,有熔喷布产能的上马和扩产有相当的难度,已有几家具备相关条件的央企,开始上马熔喷布产能。

中国石化党组在今年2月24日做出决定,投资2亿元,快马加鞭建设10条熔喷布生产线。其中燕山石化启动建设2条,设计熔喷布产能6吨/天;仪征化纤启动建设8条,设计熔喷布产能12吨/天。10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可日产1800万片医用平面口罩,或日产360万片N95口罩。

在燕山石化熔喷布项目建设中,中国石化和国机集团协作,打破常规,争分夺秒,24小时连轴运转,快速汇集资源,集成所需设备,按常规需6个月完成的项目,压缩至16天左右完成。燕山石化的熔喷布生产线已于3月8日建成,这一建设速度创造了熔喷布项目建设的全球纪录;仪征化纤的熔喷布生产线则将于4月中旬陆续建成投产。

中国石油不久前与合作伙伴达成协议,形成2吨/日的熔喷布生产能力。2月29日,首批1吨熔喷布经检测合格后运抵抚顺石化。中国石油有关负责人介绍,计划形成兰州石化、辽阳石化生产线共4条、产能7吨/天,与2家企业合作熔喷布产能7吨/天,预计中国石油熔喷布产能将达14吨/天。

从以上分析来看,熔喷布产能的大规模扩产,一般的企业是比较难做到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具有本身是上游熔喷布专用聚丙烯的主要生产企业,结合国机集团的纺织机械优势,实现央企国企的强强联合之下实现的。

那么,未来我国的口罩产量能力将如何演绎?

2019年我国熔喷布产能8~10万吨,而国内熔喷布产量仅为5.5万吨,也就是说平时有约4.5万吨年产能没有满产释放出来。从去年常年的口罩产量50亿只来看,那时候口罩用的熔喷布年消耗量才5000吨,不及去年熔喷布消费量的10%。因此,最快增加口罩用熔喷布的途径是提高负荷和其他用熔喷布的转产,毕竟具备“火神山”速度建设熔喷布新产能的企业也就像中石化这种超实力企业才具备的。

若转产和提高负荷的5万吨产能释放出来,换算为日产量约140吨,加上部分企业的超负荷和中石化等实力企业加速投放,可支撑我国近期口罩日产量达到1.8~2亿只。

中国近期的日产能1.2亿只,对应日消耗熔喷布120吨,比平常时增加的部分更多的是依靠提高负荷和相当一部分原用于环保过滤材料的熔喷布转产过来,毕竟大规模新增产能还是需要时间的。

如近期公布即将建设的新野纺织,可以看到投产时间需要半年。

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近日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高档纺熔复合非织造布项目的议案》,在新野县纺织产业集聚区投资建设2条高档纺熔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采用当今国际先进的纺熔复合非织造布技术,开发生产卫生、医疗、工业防护、环境保护类产品。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设期6个月,预计于2020年9月底投产;项目正常年份可生产25000吨纺熔复合非织造布,其中SSMMS产品或SMS产品15000吨,SSS产品10000吨。项目对应医用口罩熔喷布的SMS产品年产能1.5万吨,对应日产能41吨。

7、非医用熔喷布生产线最接近转产条件,理论潜能日产4亿只

在熔喷布新增产能投放的时间衔接上,有点“远水不解近渴”的情况下,存量设备转产可以短期弥补提升口罩产量上台阶。

我们前文提到,熔喷布在整个无纺布中的占比只有0.9%,而且这些熔喷布,不仅仅用于生产口罩,更多的用于环境保护材料、服装材料、电池隔膜材料、擦拭材料等。

在不新建生产线的情况下,存量设备转产主要有三类:

一是非医用熔喷布生产线;

二是SMS纺熔复合产线调整生产工艺;

三是部分产量用于出口的厂商先保证国内供应。

在极度紧缺的当下,非医用熔喷布生产线最接近转产条件。事实上,国内生产的绝大多数熔喷布是用于液体滤芯、汽车隔音棉、工业擦拭等非医用领域。据相关设备厂商技术人员介绍,这类产线需要在原料中加入驻极母粒,生产流程中增加驻极电源,使得熔喷材料带正电以吸附带负电荷的病,达到医用过滤效果。未经驻极处理的熔喷布仅有30%的过滤效率。挑战在于采购新增设备、争取改造时间。

生产汽车隔音棉、熔喷保温棉、熔喷吸油棉等材料的企业都可以转产口罩防护专用滤材,这些企业的年产能大约有15万吨,折合到日产量可达410吨对应4亿只口罩。

此外,目前国内数量较多的SMS纺熔复合无纺布生产线,也可以通过单开M层熔喷模头,生产单层熔喷布。SMS生产线的门幅通常为2.4米或3.2米,大于单层熔喷布产线门幅,理论上经过技术改造可以获得更多的产量。

不过也有熔喷布生产商表示,也正是由于门幅较宽,静电驻极等工艺环节效果可能不及专门的熔喷布产线。而且,复合产线的熔喷模头生成的熔喷纤维精度,也未必能达到专用熔喷模头的水平。根据主流SMS生产线的设计参数,M层熔喷系统产生的纤维细度基本在2到5微米的范围,而医用熔喷布的纤维精度需在2微米左右才能达到有效过滤防护。

到现在为止,这样的改造案例还不多见,增产并不易。如天津泰达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把一条老旧的熔喷线改造完毕,每天增产1.2吨;欣龙控股位于湖南的生产基地通过技术攻关,将原先的SMS生产线改造用于生产熔喷布,公司的熔喷产线从2条增加至3条。

我们认为,改造纺熔复合生产线还可以加快扩容时间。纺熔复合生产线在生产线上增加熔喷布生产设备,如关键的静电驻极体设备,改造成熔喷布生产线;这台设备的交货时间大约只要20天。尽管要全部达到医用熔喷布的要求有些差距,但性能上达到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接近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毕竟,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生产工艺以纺粘为主,纺粘非织造布的产量约300万吨,在非织造布总产量中占比达50%,主要应用于卫生材料等领域,相比传统熔喷工艺占比0.9%,从体量上要大很多;只要有1/10的纺粘无纺布若改造成功为熔喷无纺布,那就是现有熔喷布产能的5倍,因此可改造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如果全新新建熔喷布产能,则要考虑可持续问题。毕竟,疫情总会过去,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一年两年,后续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只生产口罩单一类产品的新建产能的未来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必须拓展下游高端市场,比如,在汽车、飞机、环保、能源和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建立更多的产品储备路线,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真正打通产业链。

近期,我们也注意到,有部分企业研发,用PTFE代替高熔指聚丙烯的熔喷布,也有用纳米级覆膜材料来代替,等等,这些也将会是良好的补充。但由于综合成本较高,无法大规模替代传统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不过可以弥补N95口罩的部分缺口。

8、口罩制造最后一环——口罩机相对门槛不大,需求高峰已过

口罩制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口罩机。

口罩机可分为平面口罩机、杯型口罩机、折叠口罩机、异型口罩机等。

平面口罩机

平面口罩机生产的是一次性平面的口罩,也是生产医用口罩的机器设备。这款机器生产的口罩样式简单、佩戴方便。平面口罩生产是用两层无纺布和过滤纸制作而成,一次性三层口罩是由专业用于医疗卫生的纤维无纺布内两层、中间增加一层过滤起到防菌达99%以上的熔喷布经由超声波焊接而成,鼻梁条处采用环保型全塑条不含任何金属配戴透气舒适。

杯型口罩机

杯型口罩机是生产各种杯型口罩的设备,杯型是将多层无纺布通过热压、折叠成型,超声波切除、废料切除,耳带鼻梁条焊接等工序制造出具有一定过滤性能的口罩,口罩设备不是单台的机器它需要多台的机器配合配合完成各种不同的工序。

折叠口罩机

折叠口罩机是生产折叠口罩的,是将多层无纺布和熔喷布高效静电滤材,可吸附极细粉尘。独特设计形状,配合优良鼻夹和头带,保证与脸部良好密合。折叠式,便于携带适合绝大多数脸型。

异型口罩机

异型口罩和其他的口罩生产的方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主要在于口罩的样式比较特殊比如鸭嘴型口罩、猪嘴型口罩,这些都是用于高污染行业,一般很少见到。

医用口罩的生产需要无尘无菌的环境,车间要达到10万级净化车间的要求;还要求应有空调净化系统、纯化水系统。口罩从原料进厂,需经过口罩成型、压合、切边、呼吸阀焊接、耳带点焊、鼻梁条线贴合、呼吸阀冲孔、包装、EO灭菌、解析、检测等多个工艺环节方可制造完成。为实现以上制造过程,需配置全自动生产设备或半自动生产设备。全自动设备是一体成型,一般1台本体机拖2到3台耳带机,从原料投料到包装完成都可实现。而半自动设备则需按以上流程逐个配置,包括口罩成型机、口罩压合机、口罩切边机、呼吸阀冲孔机、鼻梁条线贴合机、耳带点焊机、呼吸阀焊接机等。

对于生产的医用无菌口罩,必须通过灭菌工序方可放行。对于跨界进行入口罩行业,也就只有这一点是一个小门槛。灭菌可以通过委托灭菌,也可以购买灭菌设备自行灭菌。市面上一般由环氧乙烷灭菌和辐照灭菌两种方式。考虑到辐照灭菌剂量控制不好会对熔喷布带来影响导致过滤效率不符合要求,所以绝大部分企业都选用EO灭菌。由于EO灭菌使用的是有有害的环氧乙烷,所以灭菌后还需进行解析,分为自然解析和灭菌柜解析。一般而言,自然解析的周期约为14天,才能确保口罩中残留的环氧乙烷达标。

总体来看,口罩机相对简单容易的,不像熔喷布生产线有难度。口罩机相对来讲,易操作,成本也不算高,熔喷布生产设备的价格普遍动辄超过几百万元,且也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产业门槛较高。

在平常年份,普通的口罩机价格在每台15万元左右,生产N95的全自动折叠式口罩机稍微贵一点也就30万元左右;所以在2月份口罩机价格飞涨至最高甚至接近100万元一台,明显是稍纵即逝的,只是由于那时生产口罩机的机械设备企业还没有正常复工的短期现象;口罩机的定制生产周期只要3周左右。

据业务人士统计,3月份全国新上马准备生产的口罩机达到6000台左右,口罩机最快可以每分钟生产120-150只口罩,一台普通的口罩机的日产量可以达到5万只。

3月初我国口罩日产量已达约1.2亿只;如果新上的6000台口罩机全部满产,对应的口罩日产能将再新增3亿只;显然,口罩机的扩产速度,已经大幅跑在中游原材料扩产能的前面了,接下来相当一部分口罩机将会面临没有原料可以下锅的局面。

因此我们判断,口罩机的需求高峰已过,而且生产口罩机的企业众多。珠三角地区最为集中,上市公司如智云股份、拓斯达、正业科技、田中精机、瀚川智能等。

产业链下游的口罩生产商则相当繁多,包括原有的振德医疗、奥美医疗、阳普医疗、延安必康等,还有很多各跨界生产口罩的,如搜于特、红豆股份、广汽集团、比亚迪、爹地宝贝、富士康等。

三、投资建议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口罩产业链的现状是“两头大、中间小”。

口罩产业链首尾两端的增产条件相对充裕、扩产能速度较快相对容易。上游聚丙烯原材料供应充足,大型石化企业增产驰援;高熔指聚丙烯熔喷料的产能,理论上足够支撑日产口罩4亿只,当然有部分用在防护服上面,相对价格弹性很有限。下游口罩制造环节有多家大型企业积极转产加入,口罩机的扩产已基本充裕,满产理论上也足够支撑日产口罩4亿只。口罩机的需求则是非耗品,我们倾向于其一次性需求高峰已过。

口罩产量继续上台阶的瓶颈仍是中间环节的医用熔喷布,短期可支撑的口罩日产能瓶颈我们估计在1.6-2亿只,新建熔喷布产能在时间上有点远水救不了近火,最接近转产条件的非医用熔喷布和部分纺粘无纺布,将是未来2个月医用熔喷布的主要增量产能。

1、重点关注口罩出口有量价弹性的熔喷布标的

熔喷布的价格飞涨有中间贸易商囤货炒作的因素,国家部门已出手干预,因此近日非理性涨到55万元/吨的情况有所遏制,部分熔喷布的贸易商报价有所回落至35万元/吨。但熔喷布的供需紧张情况仍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熔喷布价格仍有望高位运行。

许多熔喷布企业的部分订单在2月份就被锁定,这些熔喷布的实际实现价格在10-25万元/吨不等,并没有全部随着贸易商的所谓“黑市价”那样涨得夸张。随着中国部分口罩开始出口海外,我们认为出口订单对应的熔喷布价格可能更有价格弹性。

根据中国之声的报道,3月16日,通用技术集团意大利公司和意大利政府民防部门达成了800万只口罩的供货协议,总价为1360万欧元。该协议国内的供货方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工信部指定的治疗药品和医用防护物资收储单位。这是近期最大的口罩出口大订单。这批800万只口罩,估计至少80%为一次性医用口罩,综合平均价格为每只人民币13元,高于国内KN95普遍10元/只,远高于国内一次性医用口罩的普遍价格2-3元/只。

耿爽在近日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阿塞拜疆、波黑、巴西、文莱、捷克、吉布提、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日本、卡塔尔、墨西哥、葡萄牙、俄罗斯、塞尔维亚、土耳其、英国等多个国家的采购方已经同中方企业签署了采购合同,主要包括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

数以亿计的海外口罩订单频频出现。最大的口罩订单要数法国10亿只、西班牙5.5亿只和意大利1亿只。

3月25日,西班牙卫生部长宣布,将从中国购买价值4.32亿欧元的医疗物资,其中包括5亿个口罩、550万个核酸检测试剂盒和950台呼吸机。从采购医疗物资的内容来看,这个折扣人民币33亿的订单中,预计口罩采购金额超20亿,口罩单价在3.5-4元/只。

据央视新闻报道,法国媒体28日援引法国卫生部的消息,法国卫生部已向中国订购总共10亿只口罩。法中两国之间将搭建起“空中桥梁”,通过56次来回完成交运工作,接下来每周将会有4趟航班来执行口罩交运;每趟1800万只,每周交运7200万只。

按照最新的日产量,国内前十大熔喷布生产企业的日产量占目前我国熔喷布日产量超80%,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泰达股份日产10吨、延江股份日产10吨、再升科技日产8吨、欣龙控股日产4-6吨、ST南糖日产2吨;熔喷布价格每吨涨10万元的年化业绩弹性分别为2.7亿元、2.7亿元、2.2亿元、1.1-1.6亿元和0.54亿元。

若按照熔喷布25万元的价格测算业绩,仅仅考虑这一块业务,不考虑原有业务的利润,泰达股份、延江股份、再升科技、欣龙控股、ST南糖的熔喷布年化业绩对应估值分别为28倍、7倍、18倍、16倍和11倍。

因此,我们对目前市值对熔喷布的弹性排序为:延江股份、ST南糖、欣龙控股、再升科技和泰达股份。

泰达股份涨幅较大,相对估值已较高;ST南糖传统业务亏损较大,熔喷布业务相比体量较小。建议重点关注延江股份、欣龙控股和再升科技。

2、关注有估值安全边际的聚丙烯熔喷料标的

我国高熔指聚丙烯生产企业已约40家,提供高熔指聚丙烯熔喷料日产较多的企业,主要的上市公司有道恩股份、东华能源、上海石化、普利特、金发科技等。

道恩股份:

《聚丙烯(PP)熔喷专用料》国家标准的制定者,是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截至3月13日,道恩股份以及大韩道恩(上海)公司的口罩用聚丙烯熔喷专用料日产量由原来的135吨提升到300吨。但目前市值的估值已较高。

东华能源:

公司是国内最大丙烷脱氢企业,目前聚丙烯年产能80万吨;因此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医疗无纺布专用料生产企业,并于2月完成聚丙烯熔喷料Y1500H的研发,与下游企业合作生产。目前市值对应2020年业绩的估值不到10倍。

上海石化:

2月23日转产熔喷布专用料试验成功;2月25日实现在大装置生产一次成功;3月12日第三条改造的生产线投产,累计自有熔喷布专用料日产能达到11吨。

……

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31ms0-4:3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