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惯性”开始的

01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然而很多人的一天却是从“赖床”开始的。

关于“赖床”这件事,相信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体验:闹钟响了,我们“本能”地掐掉它,然后继续倒头大睡。哪怕我们一开始仅仅只是想再躺2分钟,然而不成想接着又躺了2分钟,2分钟之后,又是下一个2分钟······直到我们猛然惊叫着一跃而起,继而眼睁睁看着闹钟上的指针转动到了一个无法挽回的位置。

吃完早餐,本想着看看书或者处理点工作上的事情,结果手一滑不小心点开了热播的电视剧或是热门的游戏,心说:没事,就看一小会儿,就玩10分钟,没关系的。谁知电视剧和游戏竟像是有一种能把人吸进去的魔力一般,不用说,又是无数个10分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星火爱心:应急避险能力是每个人一生都要掌握的必备能力:8月25日-26日,针对日前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星火爱心互助平台(以下简称“星火爱心”)举办了应急避险直播小课堂。本次直播课邀请了北京市东城区平安星减防灾教育中心创始人刘国强、北京市应急救援协会会长都海郎、副会长宛巍和北京懋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杨波担任老师,他们分享了应对常见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以及灾后心理建设与调适的相关内容。

刘国强展示了丰富的自救物品并表示,应急避险内容是每个人的必备知识,面对突发情况,日常做好准备并对应急知识灵活运用十分重要。都海郎和宛巍在分享中表示,遇难时应该保持冷静并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安全应有预知量,将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杨波在灾后心理重建分享时表示,心理危机干预可有效帮助灾后人群调整心理状态,求助于专业服务平台也是十分必要的。[2021/8/27 22:40:32]

FTX创始人:每个人都能免费访问数据,这是加密技术的良好属性:FTX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SBF)今日发推称,传统的交易所大多是匹配引擎。其他的基础设施,如经纪人、保证金、风险、清算、托管、GUI、APIi等等,都落在了其他公司身上。在加密技术中,规范是不同的。加密交易所是全栈产品,构建了完整的体验。当你在FTX上购买比特币时,只有3家公司参与其中,买家、卖家和交易所。这意味着加密交易所构建更多的堆栈,有一个更高的交易利率,因为他们对其他中间商的费用损失要少得多。加密交易所不需要对市场数据收费,这只会增加我们5%的收入。不像传统交易所,我们没有伪监管双头垄断。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交易所来说,他们能够通过订单匹配和数据来盈利。SBF最后称,每个人都可以免费访问数据,这无疑是加密技术的一个良好属性。[2021/7/14 0:50:06]

于是下决心午后重新振作。不料一阵困意袭来,瞬间被击倒在沙发上,心说:没关系,小憩一会儿也是好的,休息好才有力气做事情啊。然后不知什么时候困意倒是没了,原本电量满格的手机却滚烫地发出了低电量预警。抬头一看,外面已是天黑黑。

声音 | 数字货币分析师:加密市场之外的每个人都在谈论比特币:据bitcoinexchangeguide报道,经济学家、数字货币分析师Alex Krüger昨日发布推文称,加密市场之外的每个人都在谈论今天的比特币。从银行到基金,从家庭办公室到经纪人。据悉,从纽约时报到华尔街日报,再到彭博社都在谈论比特币的价格变化。科技网站也在做大量报道,比如Gizmodo。[2019/4/4]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的一天,甚至——一生。

不得不说,生而为人,我们总是太善于“惯”着自己了。却不知惯着惯着,就有了“惯性”。而这正是我们需要格外警惕的。

那么“惯性”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02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旦我们着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地完全沉浸其中,哪怕一开始我们对这件事并没有报以任何的热情,甚至哪怕是排斥和厌恶的,都不能妨碍和阻止这个沉浸的过程。

现场 | 微软数字咨询服务总经理:区块链让每个人进入商业之中并促进增长:金色财经现场报道,NEO DevCon 2019开发者大会今日在西雅图举行,微软数字咨询服务总经理Drew Gude发表了题为“数字经济转型中的区块链”的主题演讲。Gude表示,当今数字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信任、信任模型大多还基于上一个工业革命,而不是最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因此需要文化的转型,同时各种机构需要以数字的方式思考如何升级以适应这种改变。区块链让每个人进入到商业之中并且促进增长。很多决策者还并没有对于区块链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Gude认为,区块链的潜力在于,让人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专注现在的价值,实现更便宜、更大规模和更安全的架构。当前商业的变化惊人,这就是机会所在。[2019/2/17]

一旦沉浸和适应,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继续保持既有的状态,也就是继续不停地做这件事。然而我们对此却浑然不觉、一无所知。整个过程如此天衣无缝,以至于我们都很难产生试图改变这种情形的想法。并且哪怕我们有强烈的意愿想要挣脱这种状态,很多时候也都只是徒劳而已。

声音丨陈伟星:区块链希望能够实现的方向是每个人因信任而劳动与创造:6月29日上午,“世界区块链大会·乌镇”在浙江乌镇开幕。陈伟星在主题为《区块链精神:创造信任》的演讲中表示,在现实生活的介于中介的利润分配中,金融中介机构占80%的利润,其余20%的利润归劳动生产与创造所有。而基于区块链加密算法的信任,能大大改变利润分配的比例。在未来,金融机构占20%的利润,劳动生产与创造利润占80%的利润。他还指出,繁荣的本质是多样性与效率,人们因信任而劳动与创造,共同制造繁荣的社会。区块链希望能够实现的方向是每个人因信任而劳动与创造,不是因为,把别人口袋里的钱到自己口袋里。[2018/6/29]

“喂,该停下来去看书了。”你的大脑说。

“哦,知道了。”你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脑上热火朝天的电视剧回答道。

“喂,方案还没写呢。”你的大脑说。

“知道了,一会儿就好,别打扰我。”你的双手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酣畅淋漓地继续在游戏里厮杀。

“喂,你不是说你讨厌打扫房间吗?为什么收拾得这么干净整齐?”你的大脑说。

“哈?我也不知道啊,怎么回事儿?”你的双手呆呆地拥着一块拧干的抹布,百思不得其解。

这其实都是“惯性”在搞鬼。

——没错,这里的“惯性”,跟物理学上的“惯性”可以理解为同一个意思。

在物理学里,惯性是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艾萨克·牛顿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定义惯性为:惯性,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抵抗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不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保持原样、抗拒改变,此乃“惯性”之核心。

03

无论我们在看电视剧、打游戏、看书、收拾房间还是躺着玩手机,一旦沉浸其中,“惯性”就自发地开始起作用了。

套用物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我们不知不觉地把看电视剧、打游戏、看书、收拾房间、躺着玩手机这些事情当成了我们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属性”,将这些事情和自己的关系错误地看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一旦我们试图改变这种“属性”,那么“惯性”所带来的超强抵抗力就开始对我们的意志施展神威了。

“别动,保持这样就好。”“惯性”命令我们。

于是我们往往只好乖乖听命于它。

正是因为“惯性”如此“难缠”,如此难以被撼动和改变,所以在“惯性”形成之前,也就是我们一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需要特别当心。尤其当你试图让自己的人生尽可能地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迈进的时候。

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就必须让“惯性”得到合理的利用。

04

譬如:

如果你想要看书学习,那么从一开始你就得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打开电视。

如果你想要完成工作,那么当你坐到电脑旁的时候就务必要使自己完全忽略游戏的存在。

如果你想要运动健身,那么当你靠近沙发的时候就一定要直接走开。

既然无论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是学习还是看剧、是工作还是游戏、是健身还是葛优躺都会让我们慢慢地进入到沉浸状态,并且这种状态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得到有力的保持和维护,那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一种有益的姿势来沉浸和保持呢?何况无益的沉浸只能被称作“沉迷”,而有益的沉浸却被称作“心流”。

心流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在此状态时,不愿被打扰,也称抗拒中断。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所谓“沉迷”和“心流”,其实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如果想要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将“惯性”这枚硬币拨到“心流”这一面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0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惯性”如此强悍有力,但它毕竟是在相对短暂的一段时间起作用,要想利用它持续产生正向的作用,则需要无数个“惯性”的积累和固定,即养成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

众所周知,人的习惯一旦养成,通常是非常难以改变的。正所谓“习以为常”,一切都自然而然地进入自发状态,一切都变得水到渠成、毫不费力,再也不需要你刻意的自我提醒和督促,当然也更不需要你“苦大仇深”地去被迫执行。因为这件事已经被“习惯”的力量内化成了你生活中固有的一部分,而你甚至都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而当“习惯”累计到达一定的程度之后,你会不知不觉地发现,你的生活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成为了你曾经期待的样子。

这就是拥有“事半功倍”人生的“奥秘”。

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善待自己的“惯性”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4:55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