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计千秋、算等闲,几代人梦圆“电脑梦”

简单的珠子在指尖发出噼里啪啦的清脆声,计算结果如音符般流淌而出,唐宋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算盘,在一千年前,那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设备了。

1955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新的科学部门——自动快速电子计算机》的文章。第一次向新中国大众系统地介绍了这种“人类智力放大工具”。文章指出,历史上的发明,都是用于减轻人的体力劳动,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却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用机器来减轻人们脑力劳动的时代。

这一描述在6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更显眼光卓越、意义深远。

50年代,我们就有最先进的计算机了!

一段历史

1956年的夏天,一场学术会议在美国达特茅斯召开,多年以后这被业界被认定“蝴蝶煽动翅膀”,全球人工智能研究就此正式启动。也就在那一年,新中国的计算机事业蹒跚起步。

第一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新中国计算机方面几乎是“白手起家”的,1956年4~6月,我国制定的《1956—1967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将发展计算技术列为紧急措施,并要求清华大学立即为国家培养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摆在清华大学面前的难题是,当时学校根本没有计算机专业,即便马上组建,最快的毕业生也要3-4年后才能培养出来。于是,教育部决定在暑期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的同时,从上海交通大学抽调电机专业高年级学生转学清华。这样一来,1956年,清华大学的电子计算机专业就同时拥有了一至四年级的学生。

当时,最原始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大纲都来自于前苏联,但所有教学内容“只有骨架,没有血肉”,大都没有参考教材,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只能一起摸着石头过河。除了周寿宪等海外归国专家挑起大梁外,其他的年轻教师都是从传统的电机工程专业转行过来的,由于人才实在稀缺,即便从未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甚至从没上过机也被招纳进来。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年后,也就是1957年,新中国第一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毕业,并走向各个急需的岗位。

星光熠熠的考察团

1956年9月,一支囊括新中国几乎全部计算机顶尖人才的考察团悄悄赶赴莫斯科。这只队伍中的闵乃大、夏培肃、周寿宪等可以说都是新中国第一批计算机人才中的佼佼者。

这是一份新光熠熠的名单。闵乃大,德籍华人科学家,受华罗庚邀请回国,是新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组长,并执笔了新中国第一份《电子计算机研究的设想和规划》;夏培肃,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机系博士研究生、哲学博士,时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要在中国研制电子计算机时,夏培肃被幸运地选中,并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计算机原理”课程讲师;而上文中曾提到过的周寿宪,从美国密歇根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费城保罗计算机公司工作,回国后,受清华大学委托负责筹建计算机专业,他制订出了清华大学第一部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

动态 | 数字货币浏览器Brave向谷歌提出投诉:据irishtimes报道,数字货币浏览器Brave对谷歌提出投诉,称其对数据保护隐私进行了侵犯。用户每次访问网站时,他们的数据在不知不觉中被发送几十到数百家企业。[2018/9/13]

这支凝聚我国当时计算机精英的团队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研制出新中国自己的电子计算机。

运算原子弹设计模型

这次考察一直持续到亚欧大陆最寒冷的冬天,历时2个多月,15人组成的考察团辗转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地,对前苏联M-20、M-3等多款计算机进行研究学习。

回国后,考察团成员开始闭门研发。通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努力,在前苏联M-3等计算机基础上,由北京有线电厂密切配合,1958年8月1日,终于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据电子计算机,代号“103机”。虽然这台电子管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仅为每秒30次,但在当时填补了我国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空白。后来经改进,配置了磁心存储器,该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又提高到每秒1800次,由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36台,定名为DJS-1型计算机。

1959年10月1日,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代号“104机”平均每秒运算1万次,接近当时英国、日本计算机的指标。通过这台计算机的研制,创造了我国自主开发的条件,培养出从研究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调试到技术保证的配套队伍。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7台,定名为DJS-2型计算机。

更具历史意义的是,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就是用104型计算机算出来的。据当时参与的专家介绍,在首颗原子弹研制过程中,部分数据交给了小型计算机处理,但整个原子弹设计模型都是在104型上完成的。

紧追发达国家水平

两颗原子弹彻底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的计算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应当有且必须有的重要科研支柱。

整个上世纪60年代,“1系列”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工作一直大踏步前进。1960年105型机研制成功,它是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器。1963年109型机研制成功,它是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器,标志中国电子计算器技术进入第二代。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平均浮点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

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仅比美国晚了5年。IBM公司1964年推出360系列大型机是美国进入第三代计算机时代的标志,我国到1970年初期才陆续推出大、中、小型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

可以说,新中国建立伊始,我国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研发工作并没有大幅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此时我国的计算机行业虽然处在萌芽初期,但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的差距并不大。

行情丨BTC谷歌搜索指数呈现走高趋势:据谷歌数据显示,BTC谷歌搜索指数近来呈现上升趋势,5月24日至30日指数较之前相比增长21。目前指数为33。[2018/7/2]

一个联想,半个中国PC业

一家公司

任何一篇讲述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的文章都没法绕过这家公司——联想。

咨询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联想继续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而对联想来说,这个位置并不陌生,30多年来,联想收IBMPC、购摩托罗拉移动,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典范。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也就出了一个联想。

一穷二白、蹒跚起步

联想和个人计算机发展史相契合,刚好又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

联想诞生日,官方认定为1984年11月1日,但在大部分老联想人的记忆力,应该是更早的10月17日。11月1日是中科院的批复日,而10月17日,则是联想创业11人坐到一起,第一次召开全体会议。

石头砌起来的房子,深灰色的外墙,被隔成两间,水泥地面,石灰墙壁,门朝南,窗朝北,没有沙发,没有老板椅,没有写字台,当然,更没有电脑……当时公司的名字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说是新技术,但公司卖过电子表、旱冰鞋,倒卖过彩电,甚至摆摊卖过运动裤。

为什么叫联想?

缘分天注定。这话放在联想和IBM身上再合适不过。联想的第一桶金就与IBM有关。当时,中科院购买了300台IBMPC/XT和200台PC/AT,在那个年代,即便中科院内,会使用计算机的人也是屈指可数,联想找准机会、虎口夺牙,成为了这批电脑验收、组装、培训、维修服务的提供方。

联想依靠IBMPC淘得了第一桶金,又凭借代理IBM和AST电脑得以做大,积累了足够的原始资本。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倪光南的加入和其研发的汉卡,联想无论如何不会拥有今天的成就。其实,联想公司的名字也正是来源于“LX-80联想式汉字系统”。

今天的80后、90后们很难理解,汉卡在当时的巨大作用。当年计算机性能低下,需要依靠插入各种扩展卡来实现各种功能,例如杀、看VCD,而汉卡则能帮助看不懂英文的人使用计算机,这导致当时许多人都对汉卡拥有很强的依赖性。

从“代理”到“自产”

20世纪80年代,一台计算机在中国香港卖2万元,在内地卖4万元,其中利润可想而知,联想恰恰看上了这门生意。

1988年6月23日,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仅仅一年后,香港联想的营业额就迅速窜升至1.2亿港元,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美股收盘,纳指收涨2.01%:行情显示,美股收盘,道指涨0.76%,纳指涨2.01%,标普500指数涨1.18%。[2023/1/24 11:27:49]

联想的战略决策速度让人叹为观止,为了谋求更高的利润和产品控制力。1988年8月,联想迫不及待地收购了香港的一家公司,使其拥有生产基地和能力,于是联想拥有了生产主办和主机的能力,最有名的就是——Q286微机。

当时的联想,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战略计划和发展方向,1990年,联想在国内建设了惠阳板卡制造基地,联想电脑的自有品牌在国内开始崭露头角,1994年2月,香港联想上市。

迅猛席卷国内市场

如果说1992年之前的联想还只不过是依靠国际巨头生存的一家普通PC公司,那么1992年之后,联想扛起民族大旗,对抗IBM、惠普等国际巨头,跃出龙门成了金鲤。

1994年5月10日,在国际电脑品牌大举进军国内市场的大环境下,联想E系列上市。原本均价3万的电脑,联想E系列只卖1.6万元,一经推出后市场反应热烈,仅一个月就卖出了5000多台。

1995年4月1日,联想第10万台电脑下线,还被送给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1996年初,联想提出,要在3年内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当时,联想的市场份额还不到惠普的1/3,3年内超过IBM和惠普几乎是痴人说梦,但当时的分管领导杨元庆,坚持己见,毫不让步。

随后,联想敏锐地抓住英特尔和AMD竞争导致CPU价格持续下降的窗口,大胆降价,并大踏步占领国内市场份额。仅仅1年不到的时间,杨元庆的“三年计划”就提前实现了,1996年底,市场调研机构IDC报告显示,联想超过IBM,成为中国市场第一。此后联想保持一路高歌猛进,并在2000年,成为了亚太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力压三星和IBM。

不过联想并不满足于仅仅在PC市场称雄,联想希望以IBM为模板,实施战略转型,2000年,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大旗后提出,联想的战略愿景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当时的联想甚至已经准备好了“迎接因特网挑战”。

收购IBMPC震惊世界

所有人都知道,联想收购IBMPC是一项震惊全球的收购计划,但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联想互联网战略失败后,“国际化”成为联想的华山一条道。

IBM和联想一共就收购案进行过两次接触,一次在2000年,另一次在2003年,第一次时,联想董事会觉得风险太大,否决了提案;第二次,董事会依然全票否决,但杨元庆最终说服了所有人。

整个谈判历时1年多时间,最终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电脑以及Think系列品牌的使用权。2005年5月11日,联想正式完成对IBMPC业务的收购,转眼间成为全球第三大PC巨头。这是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走出的第一大步,前无古人。

分析师:BTC若突破17,000美元阻力位或为下一波复苏浪潮奠定基础:金色财经报道,据市场分析师 Aayush Jindal 撰文称,比特币正在试图突破 17,000 美元阻力位,但现在仍维持在 16,500 美元上方至 16,750 美元区间,如果明确突破 17,000 美元的阻力位可能会为下一波复苏浪潮奠定基础,但如果比特币未能突破 17,000 美元阻力位,则可能会继续下跌,主要支撑位在 16,000 美元区域附近。(newsbtc)[2022/11/17 13:16:14]

更具全球视野的联想成为第一家正式引入工业设计理念的公司。凭借前瞻性的设计,联想成功引导了PC消费市场,让消费者将对PC技术的沉迷,转向了对史上、美丽的关注。

2010年第四季度,联想中国市场份额高达32.2%,宏碁、戴尔、惠普等竞争对手的份额都没有超过8%。时至今日,联想一直高居榜首,并且成功拉大了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联想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无法撼动,联想保持中国市场第一位置已经连续34年了。

“从外部环境来说,这个挑战来自于这个时代是个多维不确定的时代。这是个科技创新、业务模式创新能够颠覆一个产业,甚至是颠覆社会习惯的时代,是一个群雄崛起的时代。”对柳传志来说,联想正面临一个“十面埋伏”的时代,机遇与危机同在。

电脑从“圣殿”走进千家万户

一页辉煌

朴树在1999年发布了一张《我去2000年》的专辑,其中一首《NewBoy》,带出了千禧年前后,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

当老怀表、旧皮鞋成为过去,进入人们生活的,是新潮。歌词中的Windows98、奔腾电脑,象征着新事物的来临。曾经高高放在神坛的电脑,日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一个“卫星发射站”

一个教室,几十台厚重的电脑套着防尘布罩,地面铺着红色的地毯。如果想要入内,你还需要脱鞋或穿上鞋套,为了防静电。

70后媒体人岑嵘还能依稀回忆起大学时的机房,“如同一个圣殿”。那是90年代初,电脑还是一件稀罕物。在这间电脑房外,总是有不少学生在排队,等待着空余的位置。

如今看来,一台安装着dos系统,无法连网的电脑,并没有太多可玩之处,但当时的大学生们用这样的电脑学习编程。岑嵘还记得,一年后的电脑考试,他们还需要编写出日历程序。

或许是大学时的首次接触,令岑嵘渐渐萌发出想要拥有一台电脑的念头。“电脑不仅是一件奢侈品,还很有科技感。”他如是说。

直至1997年,岑嵘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他发现,一台原装电脑的价格要一两万,而并不高配的拼装机,只要6000多元。在积攒了5个月工资后,他在杭州拱墅区的一个数码城,买了这样一台机子:Windows3.2系统、显像管显示器、AMD芯片。那时英特尔著名的MMX系列芯片刚刚上市,售价要2000元左右,对于那时的岑嵘来说太贵了。

数字藏品国际周指数小幅下跌至49.6点:金色财经报道,据同伴客数据显示,上周(2022年9月12日-9月18日)数字藏品国际周指数1.8点至12.7点,国内周指数下跌14.5点至105.0点,数字藏品综合价值周指数下跌6.9点至49.6点。

备注:· 数字藏品综合价值指数由同伴客数据与链境Labs联合研发,是对国际及国内当月市场热度最高的数字艺术品项目市场总销售规模的综合反映,以2021年11月份销售额的30分之7为基数,指数基值为100。

·国内周指数成分之一的幻核于8月16日发布平台终止运营公告,但销量已于7月10日后归零。为遵循去掉某一成分后指数计算结果无变化的原则,该指数使用幻核7/4-7/10的销售数据进行销售基数调整,并将新的销售基数作为8/14后的指数计算基数。[2022/9/19 7:06:09]

在22年后,再度说出当年的第一台电脑,他恍如隔世。眼神恍惚间,记忆出现断点,他记不起那个消失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数码城名字。唯一的印象是,人很多,但买的人并不多。

当电脑摆放在书房的那一刻,他觉得房间就像一个“卫星发射站”。父母没有对他冲动买电脑的事情有任何指责,他们觉得,电脑始终是实验室里才会有的高大上东西。当然,岑嵘买这台电脑只为了写文章、看vcd和玩游戏,而非科研。

他装的最早的几个游戏,是大富翁和麻将,朋友那边用3.5寸磁盘拷来的。

数码城里每天都是人

电脑已摆放在家中,岑嵘尝试着DIY。拆开主机,他不时加插着内存条,为了让机子能够跑得快一些。此后3、4年间,岑嵘会不时光顾那家数码城,在人挤人的商铺里,挑选着自己需要的配件,还有最新的游戏光盘。

对此,宁波人李万深有感触。2002年起,他在北京中关村工作,是电子配件的销售。从早到晚都是人,这是那段时间中关村的写照。“如果客户犹豫不决,在下午5点前没有下单,他们需要第二天再过来。”当然,他的客户北方人为多,常常会豪爽地下决定。

李万看到,最早一批来到中关村闯荡的老乡,都挖到了金矿,买车便是例证。在老乡口中,李万知道在远在千里外的深圳有个华强北,那里比中关村更繁华。

华强北曾是中国电子行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深圳华强北汇集了700多家商场,日客流量近百万人次,年销售额260亿元以上。

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国人收入的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5年国民平均年薪为5500元,而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为9371,大涨7成。

与此同时,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截至2000年年中,中国电脑拥有量排世界第8,达1590万台,相当于每一万人有88台电脑。而在1995年,中国每万人电脑保有量仅仅24台。

电脑逐渐进入千家万户。90后王维还记得,小学5年级时候的暑假作业要做一张与数学相关的报纸。当时,他没有电脑,原打算只做一张手绘的报纸。但看到同桌用电脑做出了一张图文齐整的报纸,他难免羡慕。最终,他的父母找到一家广告打印店,花了50元,将他的手绘报纸排版、修改、打印。那是1999年。

而在第二年,父母花了5千多给他买了一台组装电脑。偷偷欣喜之余,王维想把买电脑的事情瞒下,他害怕他的表弟会不时光顾,和他抢电脑。令他没想到的是,那年年末,他的表弟家也买了一台电脑。

当电脑成为家庭的标配,互联网逐渐打开了新的世界。如今回想,岑嵘无法想象当时没有百度、谷歌查资料的日子。“那时候写稿子多不方便!”

而互联网的诞生,令岑嵘发现,电脑原来不是“卫星发射站”,而是一把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

人工智能与我的20年

一个95后

从PC到AI,中国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终于完成了从跟随到超越的产业跨越,随着核心算法的突破、芯片算力的迅速提高、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撑,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在21世纪迎来黄金发展期。

从AI独角兽公司数量,到互联网产业根基,再到AI群众基础,中国都在全球处于第一梯队水平。

最“朴素”的机器人

2001年,中国科协创办了第一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上海的中小学也纷纷开展兴趣班,丁仪就是第一批报名机器人兴趣班的小朋友。在他的童年印象中,当时所谓的“人工智能”就是类似于哆啦A梦、铁臂阿童木之类的人形机器人。

丁仪回忆,当时孩子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机器人语言操控机器人完成各类指定的动作,例如,“MOVETO”这个语句可以让机器人从当前的位置移动到目的位置,“RIGHT、LEFT”等语句可以控制机器人的方向。在探索一段时间后,丁仪和他的小伙伴们甚至能让机器人完成一段简单的舞蹈。

当时的机器人比赛分很多种类,例如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灭火、机器人相扑、机器人投篮之类的,其中机器人足球是最火爆的一项。当然,那时候的机器人没有像现在那么先进,所谓的足球机器人就是两队带轮子的“推土车”,把桌子上的乒乓球拱进球门就算得分。

RoboCup足球机器人联合会还提出了一个的目标:经过约50年的努力,即到21世纪中叶,机器人足球将能打败当时人类的冠军足球队。

事实上,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容器,机器人可以是人形,也可以不是,但人工智能自身是机器人体内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是大脑的话,机器人就是身体。比如说Siri是我们所说的人工智能助手,Siri说话的声音只是一种表达形式,而Siri本身却不是一个机器人。

“虽然当时觉得很好玩,但以现在的眼光去审视过去,那时候的机器人只不过在执行人类的简单程序而已,它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机械动作,还远远谈不上是人工智能。”丁仪如是说道。

18年过去了,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所谓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早已不只是丁仪口中的机器人的形态。人工智能可以是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脑”,城市大脑数据库加阿里云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等领域的运行效率;人工智能可以是腾讯优图的AI胸部多器官分割系统,人工智能诊断可以大幅提高人工阅片速度,精确帮助医生进行判断,降低治疗风险;人工智能甚至已经进入了每个人的手机里,小爱同学、小E等手机语音助手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服务。

小时候的算法有点“慢”

2007年,丁仪在初中进入了编程学习兴趣班,当时学的语言是主流的C++,用的软件也是当时流行的VisualBasic。

第一节课的课后应用题让丁仪印象深刻,以至于这么多年后他依然清晰记得:从键盘输入10个学生的成绩,计算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成绩,统计高于平均分的分数。

当时学生们用来练习C++的都是这些数学题,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们的逻辑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感受计算机算法与人脑不同的思维模式。“max、min和最后的统计都要用到if的语句,即判断一个数和另外一个数的大小,再将符合要求的数字跟下一个数字对比,如此往复,最后筛选出结果。”作为一个95后,丁仪现在的工作是新媒体运营,但对于小时候上过的编程课,他说起来依然津津有味。

而这种判断的方式恰巧与现在人工智能的“决策树”不谋而合,但这些算法的流畅运行需要基于强大的算力,2007年时的计算机芯片无法提供强大而高效的并行计算能力,所以在很多场景下,都会感觉那时的算法有点“慢”。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使用编程算法解决,只不过受限于当时的硬件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遭遇了短暂的瓶颈。”对于当时的丁仪而言,他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随着“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迅速发展。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可谓是算力和算法“两开花”。算力方面,华为昇腾、阿里巴巴“平头哥”、百度昆仑等芯片纷纷面世,不管是云端芯片还是终端芯片,都能给目前的AI场景应用提供强大的算力;算法方面,得益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算法不断优化改进,目前在某些领域的精度和效率已远超人工。

见证新的发展机遇

时间来到了2019年——这是个充满了人工智能的世界。早上7点,人工智能助理Siri都会叫醒熟睡的丁仪,智能音响每天都会为他推荐歌曲,地图软件会为他智能匹配最通畅的道路,并提醒他出门带伞。

理论上,人工智能可以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并且有自我意识;弱人工智能观点认为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拥有自主意识。

事实上,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弱人工智能的世界中,但弱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内已经超越了人类智能。例如,在特定任务中语义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技术的精度和效率已远超人工。从行业来看,人工智能已经在医疗、健康、金融、教育、安防等多个垂直领域得到应用。

根据IDC和浪潮研究发布的《2019-2020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整体投资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率,2019年的投资增速将高达59.8%。中金公司预计,AI+5G会在2023年创造7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资的火热无疑会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对于比PC更加年轻的一代人来说,他们有幸亲眼见证了人工智能的载体从原来的人形机器人到现在的百花齐放,他们也见证了芯片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给人工智能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人工智能会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行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王昕孙鹏飞冯诚杰

编辑/挨踢妹

图片/冯诚杰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波场区块链:币圈华为?孙宇晨你先回国!

作者|叶二来源|蓝媒汇 区块链,再度狂热。 这源于顶层设计的定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0:0ms0-3:92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