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科技巨头谷歌称已经设计出超越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机。这台量子计算机只需200秒即可完成计算任务,而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需要1万年才能完成同样的计算任务。
消息一出,比特币应声下跌超过500美元,至今仍然没有回弹迹象,有部分区块链业内人士纷纷“喊话”:既然量子计算机有如此强劲的运算能力,那么岂不是可以破解所有的加密货币?于是乎,吃瓜群众奔走相告,似乎区块链行业尚未真正成型,便要被量子计算机轰杀至渣了。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运算速度并不决定解析能力
抛却玄而又玄的量子理论不谈,按照IBM在Arxiv上发表的一篇由五名研究人员驳斥Google量子计算机观点合著的论文来看。Google声称的量霸权具有误导性,让人们以为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计算时代,而量子计算机和经典计算机之间的巨大差异并不会让两者分割,而是在未来协同工作。
从另一个层面说,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与传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虽然有天壤之别,但是在人机互动层面,经典计算机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换一句话说,就是量子计算机固然运算速度远超经典计算机,但运算结果的呈现却仍是一个问题。
传统计算机通过接收信息、计算分析、结果呈现来完成整个计算过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0的平方等于100,经典计算机先是接受10的平方这一信息,然后根据信息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呈现出100的结果。人在读取到100时,自然知晓了10的平方问题的答案。而量子计算机目前的情况是,输入10的平方,量子计算机快速的通过计算得出了100的结果,但这个结果无法最终呈现出来,仍然留存在计算状态中。那么此时,人们要想观测到结果就必须通过经典计算机与之相配合,通过观测量子来得知运算结果。量子计算机此时的功能相当于一个超快的处理器。所以,量子计算机的整个运算过程是,传统计算机输入——量子计算机运算——传统计算机观测结果——传统计算机解析结果——传统计算机呈现结果。
所以,与传统计算机运算结果呈现取决于运算速度不同,整个量子计算机运算过程的结果呈现,取决于传统计算机的解析、呈现速度。所以,如果以量子计算机来解密加密货币获取数字货币密钥,这在技术上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问题的关键是传统计算机如何解析量子计算机的运算结果,而又如何把密钥呈现出来。以目前的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数量来看,显然还不具备呈现如此复杂的密码的能力。
二、运算成本决定了量子计算机不会用于解密加密货币
众所周知,对于POS机制的加密货币的获取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作为运算支撑,最终获得加密货币奖励。而Dpos机制的加密货币每个节点都可以创建区块,并按照个人的持股比例获得“利息”。DPoS是由被社区选举的可信账户来创建区块。为了成为正式受托人,用户要去社区拉票,获得足够多用户的信任。
POS机制的加密货币需要计算出正确的哈希值,然后打包交易并记录在区块链上,最终获得加密货币。而量子计算机毫无疑问计算出哈希值是不成问题的,但打包记录的操作就很难完成了,更不用说跟踪记录区块链信息这一操作了。而DPOS格式的加密货币量子计算机更加束手无策,它还没有智能到模仿人类进行社区运营的能力。
而如果量子计算机进化到能够完成这些操作的情况下,人类的科技可能已经无法用现在的科学理解能力来窥测了,加密货币在完全智能的量子计算机时代,可能早已经成了收藏级的“古董”。
三、矛与盾,相同技术等级的情况下无法互相破译
正如以上观点所述,量子计算机其实就相当于天下最锋利的剑,但这柄剑最终还是要在人类的手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它劈山斩石还是削发断铁最终都取决于人,换句话说,取决于经典计算机的进步。
而经典计算机的进步是全方位的,区块链行业的技术本就源自于互联网科技,计算机性能的进步只会加快互联网科技前进的步伐。所以,区块链技术是紧随计算机性能的,不存在与计算机性能脱节的发展状态。
所以,同等的技术、设备、性能之下,最终经典计算机的互相较量无疑是互为矛盾,谁也无法奈何谁。
结论
量子计算机的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全球有关量子计算机的技术尚在开发实验当中,距离真正实际应用仍有不短的距离。同时,区块链的真正意义在于其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完成去中心化的点对点交易,达成这个目的的技术却并不是最主要的,数字货币只是目前达成区块链意义的应用之一,未来使用量子计算机技术来推动区块链产业向前也并非不可能。所以,目前币市以及整个行业的恐慌不过是部分空头故意营造的恐慌情绪,以目前比特币的体量来看,尚且还不到1200亿美元,放在《福布斯》500强企业中也就是个中不溜的“小公司”,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对付”它明显是币圈某些人的“受迫害妄想症”发作。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