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热钱包
热钱包是主动连接至网络任何类型的加密货币钱包。这些包括交易所钱包、桌面钱包和移动钱包。热钱包较容易被黑客攻击,因为它们连接到网络。此外,大多数的热钱包你都无法确保只有你自己拥有私钥。这意味着自身加密货币无法由自己直接控制,而是交由交易所或托管商控制。不过相对于冷钱包,热钱包便利许多,操作上和介面上较为亲民。
0xScope:某EOA地址现持有约5900万枚ARB,或为Upbit热钱包地址:3月31日消息,Web3知识图谱协议0xscope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某EOA地址在过去一日内收集了大量ARB,目前已持有约5900万枚,价值约合8440万美元。0xScope补充表示,据活动数据显示,0xScope认为该地址可能是Upbit热钱包地址,若推测是正确的,那么Upbit平台持有的ARB数量将仅次于Binance。
此前报道,韩国加密交易平台Upbit昨日表示将上线ARB,设有ARB/KRW以及ARB/BTC交易对,计划于北京时间3月30日14:00开始交易。[2023/3/31 13:37:05]
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热钱包:
Huobi:公示地址部分为热钱包,1万枚ETH转账为正常情况:11月13日消息,Huobi回应表示,公示地址的一部分是热门钱包地址。在交易所运行期间,链上的交易是正常情况。火币保证用户资产的安全和100%赎回,不会对用户的存款和提款施加任何限制。另据吴说,Huobi称资产快照后的1万枚ETH提币为一个机构大户所为,目前充提一切正常。
此前消息,Huobi 34地址在快照后将1万枚ETH转至币安和OKX存款钱包。[2022/11/13 12:59:33]
交易所钱包
日前逾10亿美元BTC大额转账系Bitfinex冷热钱包间资金转移:一位化名Krisma的加密交易员和分析师于昨日发现了一笔146500枚比特币的大额转账,截至发稿时价值逾10亿美元。对此,Bitfinex首席技术官Paolo Ardoino解释道,这是Bitfinex正在热钱包和冷钱包之间转移资金。该交易所将15000枚比特币转移到其热钱包中,剩下的比特币则被发送回Bitfinex最初的冷钱包中。这笔超10亿美元交易的总成本仅为69美分。Ardoino称他正在考虑在未来公布所有大额转会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猜测。(The Daily Hodl)[2020/4/12]
交易所钱包是将加密货币存放在交易所帐户里,由交易所统一将加密货币资产储存在同一个热钱包。不过交易所钱包是被认为最不安全的钱包之一,加密货币交易所被盗的事件时有耳闻,其遭盗窃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甚至更高。之前,一家名为Zaif的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已经成为6,000万美元黑客入侵的受害者。
像这样的黑客行为通常发生在交易所将其许多用户的加密货币存储在同一热钱包中。因此,一旦该交易所钱包的私钥遭泄露,黑客就可以窃取所有用户的加密货币。除此之外,有些人可能会使用安全性较弱的密码或不小心进入钓鱼网站,因此遭到入侵而被盗。一旦黑客获得了对帐户的访问权限,可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加密货币发送到其它地方。
若不常进行交易的话,将放在交易所的加密货币转移到较安全的冷钱包存储会是比较安全的选择。对时常进行短线操作的投资者来说,因为交易所转出手续费较高,转进转出成本相对提高,所以放置交易所还是较为方便,只是需要承担交易所被黑的风险。
交易所钱包适合在交易所上操作高频交易以及不常将资产转移的投资者。
桌面钱包
桌面钱包是一种可以下载到个人电脑上的软件。桌面钱包常见例子是BitcoinCore。虽然桌面钱包被认为比放在交易所钱包更安全,但仍有多种方式可以被黑客入侵。
只要钱包以数字形式存储并连接到网络上,都很容易遭受攻击。许多黑客只针对安装钱包的电脑设备进行攻击。一旦他们可以访问电脑,就能窃取密码。除了网络漏洞之外,个人设备也有可能系统故障或无法使用,因此也是有遗失加密货币的风险
使用桌面钱包的投资者建议保持软件处于最新版本,并不断扫描电脑设备中的恶意软件避免木马程序入侵。
注重隐私性是主要考虑因素的话,BitcoinCore桌面钱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他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数据。
移动钱包
移动钱包是许多加密货币投资者的热门选择,但也有它的风险。这些类型的钱包可以简单地以app的形式下载到移动设备。例如:常见的手机app钱包imToken和Jaxx等。
移动钱包最大的风险是手机经常遗失或损坏。因此,如果丢失了手机,可能也会跟着丢失加密货币,此外,黑客仍然有机会可以借由黑入手机系统窃取钱包密码或私钥。不过移动钱包相对方便,能随身携带并随时使用。
对于移动钱包,建议是选择有恢复词功能或其他恢复功能的钱包。
随着智能手机携带便利且使用者介面相对简单,适合不喜欢带额外装置且喜爱便利的投资者。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对本文感兴趣的可以私我哦~欢迎志同道合的币圈人一起探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