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金融:如何让DeFi走出小众困境?开放式金融给你答案

区块链如何实现大规模应用?这个问题已经是行业蓬勃发展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已经产生了许多热点,比如2017年的「公链」,2018年的「DApp」。每次热点的提出,都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行业前行的希望,但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2019年被寄予厚望的去中心化金融,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广袤前景,但仍难以从小众社群走向大众市场。

以太坊DeFi生态的系统整理,涉及100多个项目,来源:BlockGenesis,2019.03

这其中的鸿沟源于两个群体的属性相差甚远:能力高超和极具探索精神的黑客们,同实用至上和服务实体的商人们,似乎天然存在着对立。这个鸿沟并非不可缩小。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自由软件发展至开源软件的历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我们期望回顾自由软件到开源软件这段历史,结合当下Defi和金融的发展困境,给出一点亮光。

始于黑客社群的“自由软件”

“出于兴趣而解决某个难题,不管它有没有用,这就是黑客。”——RichardStallman自由软件基金会创始人

回到1969年,影响世界的操作系统Unix诞生于贝尔实验室。这个“名义上”永远不会开源的操作系统,其实一直在Unix社区中的黑客们之间被自由地共享着源代码。

对于黑客来讲,被禁止了解一个优秀技术的技术细节,就阻止了他们从这个技术中受益并创造出新的技术。在Unix社区中,信息的壁垒被打破,技术的自由交流使得黑客们能够深入了解技术,并不断构想出新的技术。

有时候人们很难想象为什么黑客如此执着于开放的环境,或许对于创造力自由生长的土壤的保护的本身也在保护黑客自己的创造力。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然非RichardStallman莫属,带着一种天然的斗士精神,发起了自由软件运动。

Jules Urbach :RNDR 如何成为引领NFT加密艺术浪潮的GPU计算平台:JulesUrbach:RNDR如何成为引领NFT加密艺术浪潮的GPU计算平台3月29日,在以《RNDR渲染网络:引领NFT加密艺术浪潮的GPU计算平台》为主题的AMA中,HuobiGlobalNFT板块项目RNDRNetwork发起人JulesUrbach表示,NFT是实现开放去中心化的虚拟世界的重要基石,而开放去中心化的虚拟世界是RNDR网络自2017年推出以来的愿景。JulesUrbach介绍RNDR将会面向艺术家推出一些新的工具,包括在RNDR网络上铸造带有深度场景图验证的NFT,将ORBX格式的文件变成NFT、生成式艺术(GenerativeArt)等。JulesUrbach还表示,NFT拥有在今天的数字艺术之外的巨大潜力。增强现实、全息显示和实时的沉浸式流媒体将让我们能够在几年后创作出如今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会出现的NFT内容。NFT将可以与物理空间绑定,记录在区块链上的虚拟物体将日益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021/3/29 19:26:18]

“完全开放!去版权!”,和版权系统宣战。

自由软件起于GNU工程。GNU工程期望开发一个100%自由的、兼容Unix的可移植操作系统。最终1991年,LinusTorvalds编写了基于GNU的内核核心组件,使得GNU/Linux系统被大量运用起来,也让自由软件的概念愈加广为人知。1989年的《纽约时报》甚至将RichardStallman称为“最后的一位黑客”。

Linux之父:LinusTorvalds

他认为,互联网上制造的东西和实际上制造的东西不同,他们可以大量被免费复制,因此就不应该有任何限制,应该被“免费传播”。

观点:无论与SEC的诉讼结果如何 对Ripple而言都不是致命打击:1月27日消息,针对美国SEC对Ripple发起的诉讼,律师Jeremy Hogan表示,如果诉讼最终对Ripple有利,在诉讼结束时,XRP价格将上涨2至3倍将只是一个“保守估计”。无论诉讼得出什么结论,对Ripple来说都不是致命的打击。如果诉讼结果不佳,导致Ripple关闭,XRP可能会归零,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Ripple是一个技术公司,不太依赖实物资产运营。最糟糕的情况可能是其商业模式遭破坏,最终可能退出美国市场。Jeremy Hogan称,SEC诉讼最可能的结果将是双方达成和解。SEC可能会对Ripple包括其2013-2014年度(甚至2015年)的业务处以巨额罚款,以及对托管XRP销售业务进行某种控制或限制。(AMBCrypto)[2021/1/27 21:48:59]

RichardStallman花费了大量时间宣传他的自由软件理念,同时提出了Copyleft这一和Copyright相对的概念,以保护自由软件的这种自由:它允許他人任意的修改散佈作品,惟其散佈及修改的行為和作法,亦限定以Copyleft的方式行之。

RichardStallman凭借自己在美国黑客圈的影响力和崇尚自由的精神吸引了一群顶尖的计算机黑客来开发自由软件,并成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

可就在那时,自由软件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自由软件的困境

说来也奇怪,自由软件的本意是期待更多的软件不受版权保护的限制,被更多的人使用。但是,Copyleft许可强制那些使用copyleft的开发者必须将他们的代码继续以copyleft形式存在,或者是强制被免费使用。

这种强制共享的协议,给了最终用户最大的自由的同时,也使得开发者无法以此牟利,而失去了以开发自由软件维持生计的可能性。

自由软件和知识产权的版权体系就敌对了起来,一直无法融入商业中。

SBF:人们知道如何计算年收益,只是有时不理会:FTX首席执行官SBF今日发推称:“嘿兄弟,我认为每个人都忘记如何计算年收益。对此,他在最新的推特中补充说明:可以明确地说,人们知道如何计算年收益,但他们只是有时候不理会。”[2020/9/18]

Richard在理想化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了,自由软件运动期望所有人首先先拥护一套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强限制性规则,然后依照规则行动,虽然自由软件规则能带来共享,但和当时的环境是对立的。开发自由软件无法带来商业回报,使得其影响力难以扩大。

实际也是如此,自由软件的推广十分艰难。到了1999年发布了GNOME1.0之后,使用的人和维护的人也依旧局限在黑客圈中。自由软件逐渐成了黑客群体中一个神秘的存在。

GNOME1.0

开源软件分叉了自由软件

开源软件起源于自由软件,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故事。

在Linux出现之后,Linux连同其他开源项目逐渐和GNU分离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分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Linux开发协作团队无法忍受GNU以中心化小团队作坊式的协作模式,而需要一个分布式的方式。

BrucePerens,将开源软件的核心定义为开放源代码,共享已经开发完毕或者正在开发的代码,并不限制人们将那些开源代码作为商业用途。这种拥抱市场的做法也进一步使得开源文化迅速在开发者群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使用。

“自由软件运动为用户的计算自由而战斗;这是一个为自由和公正而战的运动。相反,开源理念重视的是实用优势而不是原则利害。”

赵锡军:央行数字货币重点在于如何与传统货币进行融合:对于“数字货币研发重点和难点”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其中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技术是否成熟。比特币实际上就是数字货币最初的雏形,从技术层面来讲,比特币是有一些缺陷的,一旦支付量变大,就会出现支付困难或者效率下降。另外,比特币出现过被盗等安全问题。而据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的一个内部研讨会指出,央行数字货币,效率是非常高的,支付能力很强,说明已经克服技术方面的问题。二是数字货币被引入后,如何与传统的货币和货币管理运行体系进行融合。数字货币的发行,是基于区块链的基础,它是有上限的,从目前来讲它的发行规模取决于互联网的算力。尽管穆长春所长也提到,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可以突破区块链的上限限制,但是破获以后,它的发行究竟是怎么样的,是否能够跟我们目前的人民币发行顺利融合,这需要在制度层面有所安排。(澎湃新闻)[2020/4/22]

借用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原文,我们确实看到开源文化同自由软件文化明显的区别。

开源软件最终成为主流

大多数人并不想要一场战斗,只是期望更快学习掌握知识并提高项目质量。开源代码协作能够聚集众人的创造力,并站在最前人智慧的经验上继续创造,使得创造本身变得更有效,更便捷。

另一方面,开源文化的广泛传播得益于Github的发展,它让全球协作共享变得非常方便。

当Github让特定领域最专注的人能进行协作,并将成果更广泛地分享给需要这个成果的使用者,且能足够迅速地收集到反馈并立即应对,这就促成了这群最优秀的人更有效、目标更明确、更有创造力的工作。而这些步骤在Github上面都无一例外的通过简单的工具实现了。

开源的目标就如同一种生活态度,将那些好的东西分享出来,期待更好的出现,也期待自己能够变得更好。所以,我们会发现,开源很自然,因为这是目前处理信息过载的世界的最为正确的姿势。所以到了2015年,连微软也最终选择拥抱了开源软件和开源社区。

新华网分析:区块链如何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新华网今晚发表文章《区块链如何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文章表示大数据时代,个人的数据被认为是黄金般珍贵。个人数据泄漏令人担忧,但绝大部分人不可能因为害怕数据被收集而切断与互联网的联系,而现阶段有责任保管个人信息的企业、学校、酒店、社交网站等往往担责不力。专家们认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带有加密、信任、点对点、难篡改等特征的“中间件”,有望解决这个难题。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令个人数据掌控权从互联网公司转移到用户自己手中,使人人掌控自己的个人数据成为可能。通过它,用户个人数据可以与个人数字身份证相关联,用户可以选择数字身份证是匿名、化名或公开,还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设备访问区块链应用平台,控制他们的互联网个人数据。[2018/4/18]

自由软件对去中心化金融当下困境的启示

复盘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的分叉,或许我们就容易发现和去中心化金融的可扩展性困境的共性,自由软件过于强调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忽略了人们实际的需要和社会的接受程度。

黑客是一群基于兴趣而创造并期望解决难题的另类。所以,对于他们来讲,解决世界的技术难题是他们的乐趣所在,创造过程本身就给了他们足够的回报,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精力去想使用者实际上会遇到的一些阻碍。

这很正常,但解决难题和服务于人们的实际需要之间的路总要比黑客想得更长。热衷去中心化金融的黑客们正是有这种强烈的倾向,期待通过解决技术问题,让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一切中心化产生的问题。

但事实上,真正伟大的黑客却往往能够想得更进一步,当他们创造了伟大的作品的时候,他们同时关心其他人能够获得的利益和益处,甚至愿意降低他们自己能够获得的收益。着眼在实际使用者的需要上,用高超的技术去服务这些真正的需求。

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给我们一个很正面的例子,正是对于BTC维护者利益的换位思考,促使他设计出了POW的奖励机制。

去中心化金融可扩展性困境

让我们回到去中心化金融的困境,看看这个困境是如何造成的。

期望分布式账本同时具有去中心化、可扩展性以及安全性,这被行业称为“三难”。从目前看是无法同时实现,只能兼顾其二。

去中心化金融追求去中心化至上,总被认为是去中心化金融首先必须做到的。如果“去中心化”被放置在最高位,那么安全和可扩展性只能两者取一。安全对于金融是核心,自然“可扩展性”就是三个属性中最低位,难以有突破。

那么既然开源软件放下了自由软件的“绝对自由”,成就了当下的繁荣,我们或许也可以顺着这个思路放下去追求去中心化金融的“去中心化”,转个角度看待Defi所要服务的对象的真正需求。

传统金融遇到的困境

去中心化金融服务的对象,本质和金融服务的对象是一致的。那么目前金融系统真正的痛点在哪里呢?

当一般人面对银行保险证券所推出的庞杂的金融产品时,总是让人望而却步,有很多“专家”的推荐,但鱼目混杂,无法辨识。传统的保险合同,基金说明书,理财产品让普通人都很费解。对金融系统中合约条例的理解和对于代码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条件或多或少被有意隐藏,你需要去猜测背后的意图,这大大使得金融对于普通人的服务性弱化了。

如果说商业是人类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途径,那么金融就是在优化这种资源配置。

从历史的角度看,现在会计制度让企业财务的透明开放,成就了股份制公司,金融市场则让股份等证券上市自由交易,让资本流动更充分,金融的宗旨都在帮助服务和被服务的人群有更容易的交互,打破因为利益关系而互相不信任的僵局,使得彼此能够更好的协作并交换和共享资源;帮助公共资源更好地被统一管理,让供应资源方和需求方建立更直接的关系。

在追求资源配置最优的过程中,是否中心化从来不是首要问题。如果有一个特别可靠、特别能干又特别适应变化的中心组织或者个人,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那么信任这个中心组织或者个人是最省力也是最经济的做法。核心问题在于,资源该以怎样的形式集中和分散,对于整体发展最有利?

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场景,不管以组织之名,还是个人之名,都如同一个黑箱子,当我们把资源集中到这个黑箱子之后,我们无法知道资源的走向,使得这个组织内部有作恶或者过度寻租的动机。

而寻租成本的提高更导致了组织内部缺乏足够的透明度,使得组织内部彼此的信任降低。在利他者不断受损的复杂系统中,人只能通过自利的行为获得生存,这大大增加了资源配置和交换的成本,和金融本身的目的就背道而驰了。

这就很好的能够理解“去中心化金融”为什么那么让人兴奋了。但核心依旧不是“去中心”,而是让更多的人更容易的使用金融。

为了这个目的,我们觉得使用“开放式金融”替代“去中心化金融”更好地能够服务于这一目标。

协议化,让金融更友好

如何让金融被更多的人简单的使用呢?

在我们看来,Defi给到我们的无价之宝在于可以让金融服务不再“基于平台”,而可以“基于协议”。开放式金融当然也倡导金融服务协议化。

“协议”和“平台”有什么区别呢?一句话来讲,协议化应用和平台应用的区别在于协议化应用其本身就是服务,或者说协议化应用所提供的服务就是其自身。Defi核心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协议化应用被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完成价值转移的过程。

从“平台”到“协议”,这个变化是巨大的,如果提供服务的过程和收取服务报酬的过程是独立的,那么在服务和支付绑定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摩擦,而Defi就通过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来完成这个绑定过程。

对于类似借贷这种简单的逻辑,不需要人的干预,就可以完全使用智能合约来构建流程,而对于一些复杂的逻辑场景,这个绑定过程也需要一些人的干预,所以智能合约和Oracle还有节点维护者等等角色都会加入,但相对于传统的平台商业模式,则大大方便了。

这是一个不争的趋势。越来越多互联网行业巨头都开始明白协议化最终能够取代平台化,同时期待一种自我变革。超级平台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协议化服务就可以解决。

JackDorsey,twitter的创始人,推文公开说“社交应用的推荐算法都不能开源,用户没有选择的自由,同时社交应用出于自己的利益,会去推容易吸引眼球的内容,而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内容。”

另外,对于平台,当人数指数增长之后,信任危机会越发严重,Facebook的隐私泄露丑闻就是一个不争的实例。

所以,如果让金融服务协议化,每一个金融服务就可以根据场景,自由选择需要的节点配置方式,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无论单中心节点、多中心节点、分散的节点等各种方式都可以成为可能项。这大大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弹性和便捷性,更好的起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开放金融是破局之道

再来看一下MulticoinCapital对于开放式金融的注解:

“将价值单位,比如股票、债券、房地产信托、现金变得可整合、和编程,可衔接在开发账本上,资本市场将更可获得和高效。就如同100年以来不断激增的市场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创造,开发式金融将会将资本市场变得更高效、容易每个人获得。”

是不是觉得很自然?更近一步,开放金融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将所有的价值转移过程通过一个开放式账本上的接口提供支持,并通过通用的开源的可组合的智能合约,普通企业和个人也能更方便构建符合自己的金融服务。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姚前在《基于区块链的新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一文中明确指出:

“资产数字化的更深层次的涵义是,数据信息将是原生的,可以被穿透和追溯,可以被自证与他证,从而引申出了自金融模式,经济前景和意义不可估量。”

在金融的视角下,资产永远是核心。而姚前点出的“自金融模式”,让那些资产数字化带来的可自证与他证的数字资产,大大简化普通人使用金融服务的门槛。换句话说,开放式金融的基础设施让资产真正回归了金融的本位。以太坊对于可替代资产和不可替代资产的区分踏出了第一步,而最近Algorand2.0则更明确地提出了使用标准资产给资产做了分类。

在ASA框架中,资产的一个维度是可替代性,而另一个维度则是受限制性。在可替代性上,Agroland不同于以太坊,在Layer1就实现了可替代和不可替代通证。在在受限性上,很多黑客因为不喜欢受限制而有意忽视这层功能的开发。但事实上,权限的管理和限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证通过通证管理者(TokenManager)来实现基于角色的资产控制,使得Algorand能灵活应对了各种应用场景,同时发布符合任何国家或国际法规的通证也变得非常容易。我们认为这一分类对于开放式金融的落地应用是关键的,也值得其他公链借鉴和学习。

文:X-Order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3:43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