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区块链重塑人类社群生态:从社交、社区到社群的进化

纵观人类历史,族群化、社区化、社群化是社会演化的自然结果。

大到家族与村社、宗教与政党,小到兴趣小组与各类俱乐部,都是社群组织形式的呈现。虽千百年来有所异同,但社群的链接形式始终变化不大,其以“空间疆界”为第一性原理,依托于血缘、地缘、信仰、经济、法律甚至炮建构起人与人之间小范围交往的稳定结构。

直到互联网的出现,这种小而窄的传统社交疆界才被打破。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自如地产生链接,跨越种族国度,突破时空界限,自由沟通交流。但这种链接只是拆除了传统社群的隔墙,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距离和成本,并没有真正地建立起一种具有黏度、自信任的社群生态,是一种弱链接。

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会将这一弱链接转化为强链接。其去中心化的特性能打破传统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价值传递的边界,并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Token激励为社群参与者创造经济利益,通过共识建立起一同认可的社群信仰。

从社交、社区到社群的进化

虽然社群组织形式诞生已久,但社群概念的兴起却是在互联网诞生之后。对于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群体聚集现象,人们将其称为“虚拟社区”。著名社会学家HowardRheingold在他的《虚拟社区》一书中就提出过“虚拟社区”的概念:人们通过互联网互相链接,突破地域限制,彼此沟通交流,分享信息和知识,形成相近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共鸣,这种特殊关系网络就是“虚拟社区”。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互联网世界仍然一直在变。从Web1.0到Web2.0,再到移动互联;从最初的BBS、博客、微博,到现在的微信及各类社交应用;从基于信息、内容交互的网络形态,演变到基于价值、精神交互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形态。人与人的链接内核也经历了从社交、社区到社群的进化。

1.早期互联网:社区里的站长与博主

Power将接管SpiritSwap并部署20万USDC至该项目金库:金色财经报道,在8月16日的社区投票中,SpiritSwap用户通过了一项决议,将项目转移到Power,这是一个同样基于Fantom的非同质代币平台和DEX。Power将把200,000 USDC部署到SpiritSwap金库中。SpiritSwap首席经理Nzaru表示,将于30日前敲定新团队并举办入职培训会,为下个月做好准备。

金色财经曾报道,SpiritSwap此前表示,如果在Multichain漏洞耗尽其全部资金后找不到团队来接管,它将在9月1日之前停止运营。[2023/8/17 18:04:31]

互联网最初由一群称为“极客”的技术狂人所创造,他们因对技术的痴迷而自发聚在一起创造了互联网世界。如今看来,这一举动本身也颇具社群链接的本质特征——基于一定的需求与爱好将大家聚合在一起。而互联网的爆发也是从社区网站开始的,那时,个人站长盛行,动辄组建社区。天涯、猫扑和西祠胡同也曾经是那个时代的“独角兽”。

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幻灭,2004年,身为互联网先驱的奥莱利副总裁DaleDougherty首次提Web2.0概念,一个人人都是创建者的去中心化时代到来。相对于个人站长时代,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在这个时代,“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并存,RSS、博客、播客、维基、P2P下载、社会书签、SNS、社区、分享服务等成为Web2.0里十分重要的元素,因为它打破了站长或编辑人员的信息垄断,个人价值获得前所未有的尊重。

然而,在这个时代,互联网的魔盒也仅仅只是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空间。PC时代,LBS无处施展,西祠胡同、19楼、博客天下及那些以××地名打头的QQ群,也只能满足那些充满着荷尔蒙气息的70后、80后最初探索世界的梦想。互联网世界发展到像加拿大思想家麦克卢汉所说的那样——成为身体器官延伸的一部分,其实是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

2.移动互联网:

社群崛起2008年7月11号,iPhone3G正式发售,预装iPhoneOS2.0和AppStore;2011年1月21日,微信发布了首个版本1.0。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渗透力,直接越过蛮荒的田野,迅速占领广袤的大地。许多农村家庭连电脑都没摸过,就直接通过手机微信与地球另一侧的人互通音信。

此时,移动智能终端成为人们一个延长的“器官”,信息沟通、支付、娱乐、社交都在上面一揽子解决,慢慢形成了以社群为依托的市场,如各类微信群、公众号。也有人将社群做成了“小范围的集市”,做起了广告,卖起了产品。

如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尽管许多人不愿意承认,但发端于2008年中本聪一篇论文的区块链技术,也正在悄然改变着世界,成为今天最为火热的话题。

3.社群vs.社交vs.社区

社交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社交。互联网社区是在社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链接形成的,以内容、话题、兴趣为中心的群体组织。随着技术的演进和时代的发展,如表22-1所示,社群靠制度化管理,输出面向定向群体,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交叉连接的关系等特点,都使社群取代社区不可避免。

相比于社群,社区重度依赖管理者组织,采用集权化管理,输出无特定群体,个体进入社区主要目的是获取内容,并无社区归属感,人与人之间是通过兴趣爱好建立起来的散点状弱关系……这些都为社区的衰落埋下各种隐患,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①社区疆界与体系封闭,为其衰落埋下了隐患。基于社区的链接,疆界过于明显,社区之间各大中心结点无法自由互通。

②社区未能形成稳定的共识和统一的信仰,使社区极易被新兴物种所取代。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去中心化的集群社区,稳固的社区需要人格化的信仰中心。

③社区未能形成稳定的利益链接,这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任何事物的长盛不衰,除了精神层面的情怀绑定,还须有经济层面的利益机制。否则,“何必曰利”的一群人在精神激励下轰轰烈烈一阵之后,随着年龄和激情的消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社区后继乏人,衰落不可逆转。

声音 | 信息发展:旗下追溯云是国内最早一批运用区块链等技术的公司:信息发展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旗下子公司追溯云是国内最早一批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的公司,国内尚无明确的市场竞争对手。追溯云的主营业务基本符合科创板的主要要求。[2019/2/28]

区块链与社群经济的价值重塑

1.社群的本质:自由与民主

人对自由的向往,催生了更高维度的社群。在社区基础之上,社群基于某种利益、价值、情感、信仰而实现自组织、自运行,个体进入社群可以获得人脉、建立信用,满足归属感和安全感等需要。

社群本身是和社区相互依存的。只不过,随着社交工具的日趋多元,社群必然从一个独立的社区内走向整个互联网,从“社区下的社群”演变成“社群化的社区”,QQ群、微信群、SNS、论坛、微博、公众号等都可以成为社群的生存平台。这样一来,社群成员并不依存在同一个固定的社区平台之上,他们可以是散布在各个平台之内的独立个体,被同一个信仰统一体链接集中在一起,然后在各个社群工具之间来回交叉互动,形成一个松散型的社区。

场景即产品,产品即社群。社群一旦形成,其商业价值就不可小觑,社群成员为产品而埋单,这比社区单纯依靠第三方付费的动力更为坚实。如图22-1所示,社区是一群人的松散聚集,社群是人、事、物在场景中的链结。

2.社群的痛点

尽管社群的出现,具备社会网络、人际关系、心理上的深层基础和文化动因,然而在传统的以信息传播为主的互联网时代,其痛点仍然坚不可摧。

通观以往的社群,大多都由少数人充当优质内容提供者,极少数人充当社群管理者和投资者,多数人仅仅作为内容获取者。

社群参与者的大部分只能在其中寻找存在感与归属感,而社群建设、利益分配、价值发展不可能惠及每个人。进一步说,社群的价值是在少数人与极少数人之间产生的,然后通过绝大多数参与者进行分享和传播,但最后的收益则是在少数人和极少数人之间分配。这样,价值流与收益流就封闭在一个小范围内。

重庆民警向居民揭秘以投资“加密货币”“区块链”等非法集资新套路:据新华网消息,重庆市局经侦总队“平安课堂·经侦映像”活动昨日走进渝中区化龙桥街道,民警现场向社区居民揭秘包括以投资“加密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非法集资犯罪的新套路。[2018/5/11]

亦即说,社群是基于社区的升维,然而受限于传统的技术,并未摆脱中心化的架构设计和内容安排,无法在人人参与和人人获益的场景化体验中,获得源源不断的价值再造,无法完美解决社区在实现自由和民主之路上的三大痛点:

①边界和机制;

②利益和价值;

③共识和信仰。

3.区块链下的社群构建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则让人眼前一亮,仿佛使人抓住了一把打开社群经济新殿堂的钥匙。

区块链网络乘以网络、信任构建信任、价值无限传导等特点,与社群的网络链接形态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在铲除社区痛点、为社群建设和持续发展方面带来一些革命性的变化。

打破边界

区块链的链接机制,有助于打破信息传播和价值传递的边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实施全网络节点的共同记账方式,网络越复杂,节点越多,区块链网络就越安全,价值就越大。这种链接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之间发生交互,它跨越了不同的信息源,并打破边界,使参与者的贡献成为价值,其参与者越广,价值也就越高。社群所有人的共识、所有人的信任、所有人的参与,是其价值产生的基础。

Token激励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资产Token化,让权益具备更高的流通性,照顾了参与者的利益诉求,也满足了资本世界的发展逻辑。参与者手中Token的价值取决于整体的网络价值,人人参与,人人互信,才有分布式点对点的投入,投入越多价值越高。相反,越不被信任的区块链网络,越是一文不值。这种基于网络叠加几何数发展的形态,满足了信任的需求,也促进了社会资本的进一步凝结,因而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建立信仰

区块链价值传输的协议网络是基于共识算法开发的,它在每一个节点之间建立了一种普适的信仰。这更像是自由经济模式下的物物交换,是共识主动性文化体系下的产物,这与基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的信息互联网以信息换取信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作为社群成员之间的链接,具有从价值共识到精神信仰的一贯性,他们对于社群生态的态度,也从最初级的认同、服从,上升到主动维护和誓死捍卫。

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区块链等技术层出不穷,教育信息化需与时俱进:4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任友群发表文章《书写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奋进之笔”》。文中指出,新时代、新技术是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行文基础。而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成就、新概念让人目不暇接,这都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方向与推进方式在新时代的新背景下进一步明确。[2018/4/28]

4.区块链重塑社群经济

在传统的社群经济中,价值是由极少数人创造的,普通用户没有持续动力参与价值创造。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Token融入传统的社群当中,个人角色发生了颠覆性的剧变。

从“打酱油”到利益持有者

无论你是创作优秀内容,还是推荐优秀内容,抑或是做社区管理者,甚至你就是“打酱油”,系统都可以用Token作为奖励,奖励的多寡,由系统机制和共识算法决定。Token的价值是和社群的价值绑定的,也就是说社群产生的价值越大,Token价值越高。用户的角色不再仅仅是平台使用者,也是平台的利益持有者,天然希望平台发展良好,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的行为模式,自然而然就完成了从消费者到投资者的身份转变。

从社群参与者到管理者

传统的投资模型中,持有某公司部分股权,并不代表就能享有该公司的管理权。但Token的出现,通过共识约束的参与机制下,社群参与者天然地具备社群管理的机会。参与的逻辑是,在某个特定的具体方向上,社群参与者通过研究、宣传、制造影响力,并申请该板块的创建权和管理权。本质上,能否得到管理权并不在于持仓该币的多少,而在于在该项目中的影响力大小。

从管理者到广告运营商

以国内某加密货币社区为例,主题版块是管理经营的一家“店铺”,版块的人气越旺,则版块顶部的广告价值越高,因此管理组能够获得的收益也相应越多,这就会促使其他版块的管理组也竞相效仿,以生产更为优秀的内容。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带来了真正的民主自由,使“个人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每个参与人都能够获得相应回报,极大地缩短了从付出到收益的反馈过程,建立了一个“付出——收益——再付出”的循环的生态。进一步说,区块链的应用和Token的出现,改变了价值流与收益流,使普通用户也能够创造价值、获得收益,这样就使价值流和收益流的小范围闭环得以打开,让更多的参与者能够付出并得到回报。

鉴于这种优势,社群向参与者赋能,参与者通过工作量证明,获得相应回报。其不仅可以获得价值,更能展示自己的价值,进而获得收益并公平分配。价值和风险共担,真正实现用户与社群的良性互动。

超级社群形成的区块链文明

如果说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信息互联网的出现迅速降低了人类的交往成本,那么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价值互联网则正在使人类组织的横向革命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并迟早会将我们每一个人大脑内部的思维网络并入那个无比扩展了的外部网络,从而彻底改变人类传统的“主体—客体”认知模式。而这一改变,将从超级社群开始。

1.超级社群

社群起于人们对存在感、归属感、自由感的追求。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技术为社群参与者创造经济利益提供了天然条件,这就进一步加强了成员对社群的认同。

同时,由于区块链模式下的社群网络形态,具有网络乘数的效应,这也就意味着,社群间可以打破疆界、广泛联结,进一步拆除传统社群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墙。

正如帕拉格·康纳在《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一书中提出的,随着全球性超越主权的分权与聚合,城市与城市群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城市的辖区边界和管理边界,将因生产要素和文化的衍生而变得越来越弱,随之产生的将是超级城市。反观近年来社群间的共生与发展,联盟化的“超级社群”也在慢慢浮出水面。其表现形式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体量巨大的社群,将通过社群赋能,内部裂变,形成亚群。这种以“内部赋能”为前提的亚群的出现,就如时下流行的“内部创业”或大企业中的生态企业,是一种良性的裂变,并使生态变得丰富多元,活力非凡。

②社群与社群之间,也可以通过技术与合约,达成共识,互通有无。引入Token机制后,生产关系的改变不仅会发生在社群内部,社群与社群之间的协作关系也将被改写。社群之间的联盟模式,各Token可以相互兑换,为一些在社群之间具有需求转化的参与者提供一个便捷的切入途径,同时达到各个社群之间的互补效果。比如比特币、ETH、EOS,代表的是三大不同社群的“Token”,他们之间的互换和流通,相当于价值上的互换。未来,此类互换将越来越多,分工协作也会越来越频繁。

2.区块链文明

依托于群内赋能和群际流通,超级社群和社群联盟将成为未来一大显性趋势。这一趋势,将大大促进现有文明组织形态的变革,加速区块链文明的形成。

传统的文明组织中,国界线表示国与国的隔离。不同政权强调本国的国土主权,限制人员、资本、资源、技术的流动,而在互联时代,国家必须选择与其他国家、其他区域连接,连接的力量超出了和军事的力量。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一方面全球不同主权国家之间通过修建基础设施,打造供应链,实现资源、生产、服务、消费的连接;另一方面,又在不停地进行权力角逐,新的贸易战和军备竞赛此起彼伏,到处充满了贸易屏障和防火墙,全球各地都是深沟高垒。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通过重塑社群,使超越主权障碍成为一种可能。区块链技术促进独立社群的发展壮大,这是区块化的强化效应,也是社会网络强联结关系的体现。真正高维度、高价值的社群,并不止于满足社交需求,而是提供基于信任的身份认同,以及对场景需求的满足。同时,社群通过群内赋能和群际流通,共享资源和繁荣。

结语:人类文明组织形态的新变革

人类交往活动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规模与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从宗族到党派,从社区到社群,人类交往的组织形式在不断突破时空界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建立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信任,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变人类社会,不断地进行更大规模的协作与交换。

而区块链技术下超级社群的出现,将会再一次促进人类文明组织形态的新变革。其分布式、去中心、共识机制等特点,将重塑新社群经济,改变参与者的角色和身份,使社群接近自身本质——存在感、归属感,亦即民主和自由。

一方面,超级社群使价值流与收益流得以打开,从而惠及所有用户,真正实现了社群与用户的共赢成长。另一方面,它回归了民主精神,为马克思所预言的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提供了技术条件,但由此带来的人类文明组织形态层面的变革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超级社群是对区块链模式下社群网络形态的一种预判,对于这样一种预判你是否认同?有人说,虽然区块链社群一开始是由Token进行绑定的,但最后将由信仰来绑定。对于这一说法,你又是怎么看的?区块链文明之下的社群最终会如何演变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4:73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