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投资到底有多难?你投出去的钱,大概率是收不回来的!

曾经的私募股权投资是一个准入门槛并不算太高的行业,无论是退居二线的上市公司高管,还是财务自由的土豪,只要各显神通募到钱就能拉起一支队伍干投资。

在那个民营企业普遍受到融资压抑的时代,股权投资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久旱之下的甘霖。九鼎投资曾经有个很有名的观点,“中国的Pre-IPO是一个随便赚钱的行业,就像从地上把钱捡起来一样,只要别捡到假钞就行。”

但是如今,股权投资行业可能正在经历着一次凛冽的“供给侧改革”。

埃森哲:亚洲52%的富裕投资者持有某种类型的数字资产:6月6日消息,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周一公布的一项行业调查表明:“目前,亚洲52%的富裕投资者持有某种类型的数字资产。埃森哲的研究表明,到2022年底,这一比例可能达到73%。”埃森哲说:“在接受调查的投资者投资组合中,数字资产占7%,是亚洲第五大资产类别,超过了它们在外币、大宗商品或收藏品上的配置。然而,三分之二的财富管理公司没有提供数字资产的计划。”

这些调查结果是埃森哲(Accenture)关于亚洲财富管理行业未来的报告的一部分,该报告基于两项调查——一项是对3200名投资者的调查,另一项是对亚洲财富管理公司500多名财务顾问的调查。调查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进行。(路透社)[2022/6/6 4:06:12]

对于任何一次成功的私募股权投资来说,“募、投、管、退”中的“退”是最后一个环节,却也是最核心环节。

区块链项目孵化器Launchblock获得Animoca Brands投资:4月20日消息,区块链项目孵化器Launchblock获得Animoca Brands投资,具体金额暂未披露。新资金将用于发展Launchblock生态系统,扩大团队规模等。[2022/4/20 14:36:43]

无论一个基金管理人的募资能力多强,项目来源多丰富,投后管理多完善,以结果导向来看,在“退出”这一环节实现收益,为投资人带来真正的回报,才能算是成功。

可如今,“落袋为安”几乎成了每一个股权投资基金们最大的难题。

正如三个月前的“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那句令人忧心忡忡的话——“投资人的钱,大概率是收不回来的。”

匿名NFT收藏家发起新基金6529 NFT Fund,将代表机构投资者投资NFT:2月5日消息,据两位知情人士证实,匿名 CryptoPunk NFT 所有者 Punk 6529 发起成立了一个新基金「6529 NFT Fund」,将代表机构投资者投资 NFT。该基金的推出已经得到 Punk 6529 的证实,而且最近已经开始进行交易并吸引到包括基金运营商、加密基金在内的多个机构投资者兴趣,但 Punk 6529 因为涉及敏感商业信息而拒绝进一步置评。

Punk 6529 目前拥有大量稀有、高价值 NFT,在推特上拥有超过 240,000 名粉丝,他还在构建一个虚拟博物馆「6529 Museum」并运营多个虚拟画廊,旨在让更多人方便地查看 NFT 和数字图像。[2022/2/5 9:32:54]

一直以来,国内一级市场普遍都看重IPO退出,而且在大多数人眼中,IPO意味着名利双收。不少基金管理人也希望通过单个项目上市带来的高额回报,支撑起整支基金的收益率。

动态 | 银江股份:公司在2017年以自有资金投资了亿邦股份6000万元:据新浪财经报道,银江股份董秘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2017年,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了亿邦股份6000万元,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17年5月23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上的《关于对外投资的公告》。据悉,公开资料显示,全球第三大数字货币矿机生产商亿邦股份核心产品为数字区块链体系的基础计算设备,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货币、智能合约、金融资产交易等领域,目前正在申请香港IPO。[2019/10/9]

可事实上,指望IPO,基本不可行。

去年,国内一级市场内项目投资数量超过1万个,但最早登陆A股上市的才105家,加上去香港、美国的也不超过200家。

如果寻求IPO退出,那么成功的几率只有1%-2%。

所以,曾有业内人士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现阶段国内VC/PE行业的退出格局是:10%能IPO,10%能并购退出,20%会死掉,60%在发展中。”

换言之,百分之七八十的项目是没有办法退出的,这还是国内一线机构的投资数据。

而且,资本的低迷,更使得大批新经济公司不惜“流血”上市,蜂拥抢登香港和美国股权市场。但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环境下,在美股、港股上市的项目,不乏IPO却落得“有名无实”的案例。

根据Wind数据统计,港股中资股上市首日破发比率由2017年的24%上升至2018年的36%,年内破发的中资股数量更占到七成以上,美团点评、小米、51信用卡、平安好医生、映客等无一幸免。

而且,这些企业的投资人在上市后,要卖出所持有的股份,所需要的时间也很长,即使“赔钱”却也依然面临着“退出难”的窘境。

中国的创业圈一直流传着这样的金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而跟风投资现象在一级市场投资中也一直存在。甚至,国内的VC/PE行业中,还有不少管理人曾经通过追逐热点,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热血澎湃之后,往往伴随着一地鸡毛,再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无法满足如此多风口浪尖里的退出需求。风口来去匆匆,风口消逝背后,留下的只有很多烂在手里的项目。

比如2011年开始的“千团大战”,不仅吸引了拉手、美团、窝窝团、满座团等在内超过5000家创业者,也引得资本蜂拥而至。可是目前,市场上还剩几人?

再到2015年掀起的“百播大战”,国内移动直播平台一度超过200家,拿到后续融资的公司就有100家以上。但随着整个行业的整治以及营业模式过于单一,2017年后直播行业再也没有激起大的浪花。

2016年风靡的“共享经济”也是如此。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在短期内纷纷获得高额融资,而如今,“共享经济”已经集体陷入了倒闭潮之中。

无数资本涌入风口的背后,直接导致的就是大量项目面临清算的风险。亦如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指出的那样,“可怕的从来不是宏观经济,而是跟风投资。”

不过,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诞生至今,只有将近20年的时间,还处在一个非常初期的阶段,这些困难和窘境在所难免。

对比全球的VC/PE行业,美国和欧洲的市场无疑要成熟很多。就比如,美国PE基金的第一大退出路径是通过PE二级市场接盘,第二是通过并购退出,最后才IPO。IPO退出的占比仅在5%左右,而国内VC/PE基金有将近一半以上的项目都是在寻求IPO退出。

这也足以让我们相信,未来的私募股权投资中,“并购退出”也许会成为下一个趋势。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3:36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