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比特币的价值来源是什么?信用支撑源自哪里?

比特币从第一天发行,产生的第一笔交易是一万个比特币换了份披萨饼抵用券,也就是初步有人认可它的价值。

有人认可价值那就代表有市场,真正让欧美人民普遍认识它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政府大量印钞救市,导致了人民对欧美政权的不信任,然而比特币的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等特质受到了追捧,导致价格暴涨,随后由于更多人的认可,慢慢变的大批量可流通性,才造就了今日的比特币。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那就是比特币的价值来源和信用支撑在哪里?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比特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可投资资产,一个是支付工具。

可投资资产

2008年以后的几年内,人们正饱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折磨,对于危机中各国金融机构的表现失望透顶,对于以美元信用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也产生了疑虑,使得比特币这种不依靠特定机构和组织的电子货币形式有了生存的空间。

人们愿意去尝试另外一种可能性,即相信这种基于数学和技术、且发行总量固定,发行速度递减的虚拟资产具有资产保值升值的空间,因此比特币也逐步走出了小圈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价值也有了爆发式的增长。

从2010年5月比特币披萨日确定的1比特币价值约为0.003美分为起点,截止目前,1枚比特币已经达到11400美元,涨幅高达380万倍。

而从投资资产属性看,作为一种虚拟的东西,其根本的价值来源于两点:

一是人们的共识,即越多的人认为它有价值,它便有价值,否则便一文不值。二是比特币区块链的发展。逻辑很简单,比特币与区块链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区块链若有价值,比特币怎么会没价值呢?

一种支付工具

首先,比特币系统基于P2P通讯网络、非对称加密算法、分布式数据库以及以巨大算力作为运转成本的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安全可靠的、点对点的、极低成本的即时传输,使其具备了支付工具属性。

在国际范围内看,可跨境支付的特质的确使得比特币具备了支付工具属性,微软等企业一直接受比特币支付,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已经接受比特币为可支付工具。

但是,比特币受到交易吞吐量、扩展性等因素的制约,在性能上便很难成为主流的支付工具,而且,比特币自身的通缩属性也不适宜作为现代经济体系内的货币,黄金退出支付货币舞台便是可借鉴的先例。

所以,既便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都接纳比特币为支付工具,比特币也只能成为现有货币体系内的一个补充,而不可能真正去替代法币的流通。

那么比特币的信用支撑源自哪里呢?

首先,我们知道货币是由某个政府发行背后有某个政府背书,换句话说,某国货币的价值,最终是和哪个国家的信用绑在一起的。

但比特币不是,从理论上来讲,它应该是一个不与任何东西绑在一起由算法保证的在虚拟世界中稀缺而且安全的东西。它的独特之处,用比特币支持者的话讲,就是即便是美元也有可能在某天随着美国的衰落而不值钱而失信乃至失去货币的价值,而比特币则永远可以不受这种影响永远存在下去。

他的信用支撑,用神叨一点的话说,叫信仰之力——越多人用,这东西越值钱,他就越安全,于是就更多人用,更值钱,更安全,如此循环。

区块链这个技术的最核心的特点,就是他可以把人们对于一个权威的中心的信任,转移到对他们整个整体自身的信任上。

换言之,比特币的信用支撑,是使用比特币的这个群体自身,它的价值来源也如此。

比特币唯一的根本性质就是去中心化。然而,笔者并不认为因为去中心化,比特币就能成为货币,我并不觉得比特币现在称得上是货币。

然而,以上对比特币的所有描述仅仅是它的理论特性,实际上,比特币并没有完全达到它设计的初衷,因为比特币并不是完全虚拟的东西,比特币和现实有一个连接点,就是“挖矿”,而之所以选择这个连接点,是基于“算力”是分散的,无法被某个中心控制的假设之上的。但是以现在的角度看,将“挖矿”作为比特币在现实世界的锚点,实际上并达不到它设计之初想要达到的效果。

也就是说,比特币的信用支撑,也就是使用比特币的这个群体,更确切地说是控制比特币的这个群体,现在已经呈现出一种中心化的结构。

于是,比特币原本的“去中心化”=不会因为中心破产而崩塌的概念,现在收到了严峻的挑战。

因为,既然矿工中心化了,那么比特币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如果几个大的挖矿公司被某些团体,例如政府所控制,那么比特币即便不会像中心化系统一样直接崩溃,但是也将会受到严重打击。

但不管怎样,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是人类数字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比特币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技术带来了新的人类协作方式,比特币让价值交换更便利,特别是跨地域的价值交换,而智能合约改了“未来的偶然结果达成契约”的方式,因此,比特币是一次巨大的金融创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31ms0-4:62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