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压力爆增的年代,人们的情绪越来越难调动。大多数人似乎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会保持高度兴奋。一是快递到了;二是,外卖到了。
有人说,外卖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享有各种便利。每个人手机上的外卖APP似乎已成常态,既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快速享用到各种美食。因此,外卖似乎已经融入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发布的《2017中国本地生活O2O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本地生活服务O2O形成了到家、到店两大模式,并且行业整体交易规模接近7000亿。
A股收盘:深证区块链50指数下跌1.37%:金色财经消息,A股收盘,上证指数报3189.38点,收盘上涨0%,深证成指报10926.32点,收盘下跌0.47%,深证区块链50指数报3268.93点,收盘下跌1.37%。区块链板块收盘下跌1.58%,数字货币板块收盘下跌2.17%。[2023/6/28 22:05:20]
外卖类APP"饿了么"近期也发布了中国外卖大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用户规模达到6亿,2016年在线外卖用户消费频次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用户占比高达63.3%,外卖就餐已成为人们的常规生活方式。
金色实力派 | 汪树明:能源经济与区块链有着天然结合的特点:金色财经报道,在今日举行的金色实力派直播中,针对“光伏市场在区块链领域的机遇如何?”的问题,前天合光能浙江区VP汪树明表示,疫情过后,全球会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国际能源署(IEA)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各国电力消费都出现大幅下降,能源需求总量预计将创下近 70 年来的最大跌幅,但可再生能源将会成为 2020 年唯一需求正增长的能源方式。同时,二十国集团能源部长会议表示将在 9 月评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情况,以及更广泛的二十国集团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系统转型议程。我们认为本次疫情过后,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机遇。能源经济与区块链有着天然结合的特点,因为无论是传统发电方式还是光伏发电,电始终都是以数据的形式体现在我们面前。而区块链技术恰好是帮助数据更好的产生价值。比如说能源的产出、传输乃至交易,都可以在链上进行。[2020/5/28]
电影《窃听风云》想必大家都看过,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说的是:"我的命,我自己操盘"。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连自己的隐私都操控不了?而是被窃听的那一方。
尼日利亚位居比特币、区块链区域搜索热度首位:金色财经报道,Google Trends数据显示,过去七天全球有关“Bitcoin”单词搜索热度排在前五位的国家分别为:尼日利亚、奥地利、瑞士、加纳、德国;“Blockchain”单词搜索热度最高的前五个国家分别为:尼日利亚、加纳、中国、圣赫勒拿、科特迪瓦。[2020/3/9]
想想是不是细思恐极呢?而这一切就跟上面提到的,我们日益密切的外卖软件息息相关。
昨日有网友爆出,怀疑外卖app在"窃听"自己说话。刚说了想吃什么,手机里就蹦出了它的推荐。刚说了要买什么,就出现了广告。
看到这,你是不是以为这就是一个吃货大型找理由现场?那我告诉你,这其实并非个例呢。
FTX创始人SBF的引渡听证会将于周三举行:金色财经报道,数字货币交易所FTX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的代理律师Roberts离开巴哈马法院,拒绝回答提问。巴哈马法院表示,FTX创始人SBF的引渡听证会将于周三举行。(金十)[2022/12/21 21:56:56]
早在2018年就有网友表示,自己在和同事闲聊时提到想喝某品牌奶茶,在打开外卖app时,在商家首位就看见了某品牌奶茶的推荐。而在此之前,她并未在app上购买过此品牌的奶茶,也并未在手机上检索过相关信息。
此外,还有用户表示,自己对此进行了专门测试。他在没有打开外卖app的情况下,大声说想吃披萨。随后,外卖软件首页便出现了披萨店的推荐。对此,有些网友将自己的情况发布到微博上,评论区就有好多网友表达了类似的经历。
难道我们真的被外卖软件窃听了?
消息爆出后,美团和饿了么这两大外卖领域扛把子迅速给出了回应。
美团声称,对于"根据麦克风收录的语音关键词为点外卖的用户做推荐"的行为并不存在,美团外卖只会在获得用户语音使用授权,且用户主动发起美团外卖App内的语音输入行为时,才会使用麦克风。此外,美团外卖仅会在用户表达了明确需求信息、进行主动查询后,才会进行相关推荐输出。
饿了么方面表示,所谓"监听用户日常对话并做信息分析",是一种无端猜测,饿了么既没有做类似的产品设置,也不具备相关技术条件,饿了么严格保护用户隐私,任何必要的信息采集都会在取得用户事先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使用。
不存在窃听,那以上问题的出现只是巧合?如此"懂你"的app想来确实节省了很多时间。但仔细想想,它是怎么知道你刚刚说了什么呢?
其实国外也有不少关于APP"窃听"的例子,例如:一家名为Alphonso的公司通过麦克风收集用户的声音,进行分析为广告商提供精准的投放服务。而在国外游戏下载平台GooglePlay上,大概250款游戏都会内置Alphonso的此项服务,大部分的用户都不会在第一次索要权限的时候注意麦克风这个选项。
而国内的APP环境相对复杂,某个领域就可能会有大大小小各种App。其管理错综复杂,用户在下载应用时也极少会关注这些权限设定。因此,目前无法定义此次事件,到底与窃听有无关系。但另一个巧合的是,从今年开始,大量App都更改了自己的隐私政策。
前段时间,看过这么一篇文章《疯狂的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外卖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而此刻涉及到的隐私问题同样也是重要一课。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相当于在阳光下裸奔。当你下载新应用的时候会发现,一旦要注册某个APP,往往会弹出各种用户授权说明,包括通讯录、麦克风、话筒、地理位置等。商家习惯用技术手段为用户的消费习惯、行为画像,以便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在这种情形下,用户要么将权限让渡给APP及其背后企业,要么就无法使用某些功能要么直接无法使用APP。这其实是一种"格式条款",消费者对此并无多少选择权。
而管住企业滥用"大数据"之手需要行业规范,更需要法律、监管发力。尤其是目前公民信息贩卖已经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快立法,将这一新兴产业尽快纳入更完善的监管体系中,以此织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防火墙。另一边,企业也必须拥有边界意识,严格遵循"知情、同意、授权"原则,从而将相关行为限制在法律范围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