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是世界上最流行最著名的加密货币,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对金融服务领域产生冲击,不论在熊市还牛市一直是一个不老的话题,但是由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十年区块链,技术含量高,导致许多人对其不够了解,因而形成不少认识方面的误区。比如,比特币是匿名的吗?比特币真的有2100万枚吗?比特币的最小计量单位是聪吗?攻击比特币需要花费多少资金?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谈谈和比特币相关的几个基本事实,其他的就留给大家学自行判断了。
10、比特币不是最早的数字货币
比特币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尽管知名度和覆盖面变得越来越大,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几百种加密货币陆续面世,从此该行业迎来了井喷式增长的局面,所以,目前许多人认为比特币是数字货币的最早形态。
Peter Schiff声称CNBC避免在关于比特币的文章中提及他的名字:黄金支持者、比特币反对人士Peter Schiff在推特上表示,CNBC在最近一篇关于比特币的文章中避免使用他的名字,CNBC不把他当作比特币批评者令他感到不满。据悉,这篇文章是基于埃隆·马斯克对Peter Schiff的回应,马斯克在推特中称“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延迟和错误)确实看起来很高”。
此前消息,马斯克20日表示,比特币“几乎”和法定货币一样不靠谱。黄金支持者、比特币反对人士Peter Schiff表示,其同意该观点。Peter Schiff认为数字法币“比特币”比央行发行的纸质法币更不靠谱。黄金靠谱,是真正的钱,比两者都好。
马斯克刚对此回复表示,一封说你有黄金的电子邮件和有黄金是不一样的。你不妨拥有加密资产。金钱只是一种数据,可以让我们避免易货带来的不便。与所有数据一样,这些数据也会受到延迟和错误的影响。系统将发展到使延迟和错误这两者最小化的程度。(U.Today)[2021/2/24 17:48:21]
但是事实上不是,SDR才是最早的数字货币。20世纪60年代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危机催生了世界各国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视,1969年世界主要国家提出通过创建特别提款权的办法来解决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SDR不是某个央行发行的货币,而是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的记账单位,所以SDR构成数字货币的早期形态。
动态 | 推特出现关于比特币文化的激烈争论:据CoinDesk消息,最近推特出现激烈争论,争论的根源:比特币有文化问题吗?有太多的“性”吗?争论似乎源于Token Daily联合创始人Soona Amhaz的推文,“一些聪明的以太坊核心开发者私下向我透露,他们在感觉到遭到比特币社区的敌意后转向以太坊。打持久战,否则你将失去人才。” Blockstream营销总监Neil Woodfine表示,比特币文化似乎不受欢迎,部分原因是该行业有太多欺诈者试图快速获利。“如果你对比特币文化不满意,你就是问题所在。没有你比特币会更好,你不适合未来的挑战。你在压力下表现不好,你太敏感,缺乏信念。” 对此,MIT数字货币倡议研究主任Neha Narula称Woodfine的思路是“歪曲的”。“总是质疑,永远不会解决,并且知道我们很多人都在努力辩论、批评、学习和进步,而不是自寻烦恼。”其他人对比特币的文化是静态的这一观点持有类似的保留意见,认为这种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此过程中,比特币核心开发者Matt Corallo屏蔽了Blockstream CSO Samson Mow,并称Blockstream的大部分非开发人员“有”。[2019/5/29]
9、不会有2100万枚比特币
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BTCBOX发布关于比特币现金硬分叉的通知:据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BTCBOX官网公告,5月16日比特币现金将进行硬分叉,硬分叉新块将在“在11个块区块的时间戳中值即将等于或大于1,526,400,000”进行,为应对此次分叉,BTCBOX将从5月15日22:00左右暂停BCH提取充值业务,等确认安全后将逐步再次开放,时间另行通知。期间,BCH交易业务可正常使用。[2018/5/15]
比特币有争议的属性之一就是它的固定的供应量2100万枚,但是比特币的总量真的是2100万枚吗?
比特币网络2009年1月上线,比特币的发行速率为每区块50个比特币,也就是每个区块给矿工的奖励为50个比特币;2012年11月在第210000个区块,比特币的发行速率减半为25个比特币;在2016年7月在第420000个区块,比特币的发行速率再减半为12.5个比特币,后续的发行见下图。
比原链发出严正声明:网上多有流传关于比原矿机及交易的不实消息:近期,网上多有流传关于比原矿机及交易的不实消息。比原链基金会在此严正声明,请广大比原链社区用户从官方渠道获取关于比原链的消息,切勿轻信其他途径消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请各位社区用户广而告之,提高警惕。[2018/3/31]
我们知道,比特币的发行速率是以四年为周期按指数方式递减。当比特币的发行速率指数方式减半32次,在第6720000个区块比特币的发行速率将递减在每区块1聪比特币,即每区块给予矿工的奖励只有1聪比特币。
最后在6930000个区块,即再经过210000个区块发行速率再减半一次,所有的比特币将发行完毕。
因为1聪比特币再减半则为0.5聪比特币,而比特币的最小单位就是聪,不存在0.5聪比特币。此以后再生成的区块将没有比特币发行的奖励,只有区块中交易费的奖励。
印度关于比特币的关键词搜索次数超过黄金:据了解,根据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分析显示,印度的“比特币”关键词搜索次数已经超过“黄金”,这是该国首次出现这种现象。[2017/12/6]
所以,总共发行的比特币为2,099,999,997,690,000聪比特币,即20999999.9769比特币,约为2100万枚。
8、比特币是伪匿名
比特币并不是真正匿名的,而是伪匿名的。从其本质来说,人们可以匿名地使用、交易和持有比特币,而无须真正识别跟世界共享的信息。但是,比特币是运行在网络上的,人们需要通过网络来访问它,因此,它会跟IP地址产生关联,甚至更糟的是,它还与硬件MACID地址产生关联,比特币更类似于假名系统,它的账本在全世界是公开透明的,可以追溯其流向。
而且,账本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查看链上的公开钱包。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使用模式,一个人可以将钱包追踪到个人。回想一下,FBI和SilkRoad。
7、比特币的交易不可逆转
因为比特币是基于时间流的记录,时间不可倒流,所以比特币交易记录不可逆转。
首先,比特币是一个复式记帐本,上一个十分钟的交易记录哈希值又被记录在下一个十分钟的区块里,所以,对之前任意交易记录的修改,都会导致后面所有交易记录的变化,这样就保证了它的可溯源性。
其次,每一笔交易都全网公开,所有人都能看到“A地址到B地址发生了一笔100比特币的交易”,并来验证这笔交易没有重复支付,只有合法的交易才能被计入区块,之后所有的人也可以再查看,所以是全网公开透明。
6、比特币不是货币,至多是一种资产
货币必须具有三大功能: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储藏手段。货币形态的历史演变都是三大功能的改良,从贝壳到纸币,流通越来越便利,价值尺度越来越标准,储藏越来越方便。不论如何,任何货币形态最起码都得满足货币的三大功能。
但是比特币不是具体的实物商品,它与信用货币类似,但又不具备信用货币的完全特征,即比特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并不能等同于货币。
所以说,比特币目前来看不能算作一种货币,至多是一种资产。
5、“Bitcoin”和“bitcoin”不同
这就有人感到困惑了,这两个除了首字母大小写不同,难道还有什么不一样吗?
是的,当然不一样。
“Bitcoin”通常是指整个比特币网络、分类账本或协议,这是最常见的书写形式。
“bitcoin”实际上是代表货币或货币自身的使用。这意味着是否有人在“Bitcoin”网路上发送“bitcoin”。
4、超过300万枚比特币已永久丢失
迄今为止,比特币的开采已经超过1800万枚比特币,它们处于流通中。但是根据相关数据,估计至少有300万枚比特币永远丢失。
丢失的原因可能来自早期矿工弄丢了私钥、新用户不理解私钥的重要性、火灾水灾中丢失,或者只是简单地把它扔进垃圾桶,无论是什么原因,没有私钥,就不再拥有比特币。
如果从来没有切断跟钱包的联系,那么还可以访问它并转移它,但如果需要恢复钱包,那么密钥就变得至关重要,比如,拥有手机钱包,手机在的话可自由使用,但如果换个手机,要恢复钱包,就需要私钥。
3、微比特币uBTC和聪比特币之间,还有计量单位
我我们常见的比特币的计量单位大致有以下几种:
比特币BTC,毫比特币mBTC,微比特币uBTC,聪比特币Satoshi,
1BTC=1000mBTC;1mBTC=1000uBTC;1uBTC=100Satoshi
但是,在微比特币uBTC和聪比特币之间,还有一个计量单位,那就是Finney。
即:Finney=0.0000001BTC
2、对比特币发起发起51%攻击需要耗费14亿美元
比特币之所以美丽,部分原因是其安全性。基于当前的网络哈希率和解决比特币谜题所需的算力,发起51%攻击需要耗费14亿美元。
它需要超过250万ASIC矿工才能完成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它还需要有超过250,000,000美元的基础设施来容纳这些设备。从一个角度看,一年所需的能量大约为29.3Terawatts。
1、挖矿的电价便宜是绕开了电网
全中国能找到的最低电价大概是2毛钱左右一度,注意,这个电价是全天24小时的平均电价,而不是某一时间段的电价。因为矿机自身很贵,所以让其保持全天候运转是必然的,不可能说电价便宜的时候就转,电价贵的时候就不转。
而这个2毛钱的电价是某些小水电能提供的最低协议价,也就是绕开电网,直接把电线接到水利发电机组上所获得的价格。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