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区块链生态治理需要规避的那些坑

比特币带来了底层技术,也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模式,让哈耶克重新回归到公众的视野,激发出自由主义者内心对私权的追求,掀开一场浩浩荡荡的数据私有化运动。

在这场势不可挡的运动当中,技术研发日渐成熟,监管协作紧锣密鼓,用例落地指日可待,时间可以扫除困惑当前的一切阴霾。

我们可以兴奋而乐观地宣布,作为数字时代的移民,是幸运的,也是及时的。区块链思维开启了一轮新的文艺复兴,将深刻的改变未来的社会、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我们看到众多的区块链网络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出现,如同一个个割据的独立王国,在进行着生死时速地拼搏,试图证明自己才是未来的符号。

众多区块链项目在拼思维、拼技术、拼落地,不过,在风青萍看来,代码的开源,让技术可以共享,思想的开源,让理念得以分享,民族的便是世界的,从长期来看,这些都不能构成其护城河,最终拼的还得是生态网络的治理,这是其核心竞争力。

区块链治理面对的是人性的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用系统的制度体系来规避人性之恶,发扬和激发人性之善。德鲁克的管理学强调,管理者从来都是被不善良的环境所包围,某些公链坚持的设想大多数参与者是善良的,基于其不会作恶的顶层设计,是很危险的。

在治理当中,风青萍认为需要重视和规避如下几个核心问题,否则容易陷入“剑未配好,出门已是江湖”的尴尬境界。

治理需要落实制度设计的创新问题

制度设计是一个高端的词语,顶层制度设计更是高端的岗位,非身居庙堂不能为之,随者区块链生态网络的涌现,让居江湖之远的芸芸众生,也能参与到顶层的设计中,过上一把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瘾。

非但如此,在区块链生态体系里,制度的设计也是最初和最为重要的东西,如同当初的中国的改革开发,邓小平作为制度的总设计师,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前提下,起到的核心作用,便是确立了一套良好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在这套制度体系的引领和刺激下,才迸发出激荡三十年的伟大硕果。

每一个区块链生态网络,如同一个国家,需要一套逻辑自洽、经济合理的制度体系,这就要求每一个项目务必拥有或产生一位格局高远、谋略完整、精通人性,能熟知客观规律的人,来充当制度的总设计师的角色。

如果我们带着这个评价标准来衡量和预测一些项目,很明显,一些仓促上阵,逻辑混乱的项目,前途是可想而知的。

在区块链生态项目里,制度不同于公司体制下的模式,需要很大的突破性的创新,产生的是新物种,相同的是仍旧围绕着人性的本源来运作。

用经济学家张维迎的话说,这些人叫做制度企业家,就是改变游戏规则的人,按照熊彼特的讲法叫做创造性破坏,要我们认同原来不认同的东西,或者不在认同原来认同的东西。

在制度设计中,核心的必备条件便是世事通达,不碍于心。年轻的心可以从事技术的创新,活跃的性格可以开启社区的大门,唯有通达的思想才能担当生态体系制度总设计师的艰巨任务,这样的工作其实本质上与一个帝国的宰辅相差无几。

制度设计的先行较量是思想的较量,在区块链行业发展的当下,各类共识机制尚且有待观瞻,选择哪种思想体系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国,尚没有定论,那么,思想的较量便成为认知的博弈,也奠定了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为理论的实践提供充分的养分。

制度设计的主要利器便是建立一套完善且与时俱进的通证经济体系,如同一个国家的财政和税收体系一样,要兼顾到公平,也要确保效率,目前而言,首要的还是兼顾公平,因为要迅速地建立信任。在这套经济体系里,最大的癌变基因,便是形成了既得利益者如同酱缸,正如比特股理事正在发生的那样。

治理需要规避的第一个坑,便是能否找到自己称职的制度设计师,策划并制定一套逻辑自洽经济合理的顶层制度。

治理需要克服参与者的惰性问题

参与者的惰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自核心参与者和宽泛的参与者。

在项目开始之初,起支撑作用的往往是使命和压力。负重前行的时候,往往容易保持橛橛梗梗的态度,就像松树咬定青山,风吹雨打亦不动摇。可是随着事业步入坦途,人性与生俱来的贪嗔痴便浮现出来,甚至起到主宰作用,孜孜淑淑的风格便逐渐丧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项目开始之处,我们一般不会怀疑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家精神,在这个攻坚克难的阶段,势必会保持孔雀开屏的姿态,使命的指引,责任的督促,几乎不会出现执政的惰性问题。在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是不会看到如今成群的腐败现象和人物的。

问题是,如何在项目渐入佳境的时候,创始团队的持币可以解冻,从企业家变身资本家之后,其心态又会作何变化,是否还能保持锐意进取的企业家精神本色,一旦失去了企业家精神,即使在经营着企业,未必再是企业家了,惰性问题难免会出现,惰性背后的腐败、落后、低效等孪生物便倾囊而出,轻则破坏良好局面,重则撕裂该生态网络。

风青萍认为,这其实是一个问题。正如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便是透明和公开,让阳光来杀。如果能将生态体系里的所有人财物都开诚布公,让所有流程和结果都能大白于天下,社区的监督会让执政者孜孜淑淑,所以保终。这么说,也并非所有的事情全部通过完全的民主来决定,适当的集中制或许会弥补一些效率的问题。

从一点来说,诚信与其说一种品德,不如说是一种策略占优的选择。

如果在生态网络里,始终拒绝托斯拉集团的诞生,也克服既得利益者的出现,保持着高度的流动性,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效应自会发生。那么,主要参与者的惰性问题便迎难而解。

社区的宽泛参与者主要是指除了主要参与者之外的其他所有的社区参与者。他们是生态网络的基石,其规模和参与者热情也决定着生态网络的价值。反观现实社会的现状,拥有投票权的人未必投票,没有投票权的人却攫取了巨量的投票权。这是资源的滥用,也与普通参与者的惰政有关。

不是每个人都有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本领,如果这种现象聚集多了,便让生态网络的治理成为虚话。治理需要规避的第二个坑,除了彻底规避主要执政者的惰政,便是如何调动和活跃普通参与者的治理热情,杜绝其陷入无所作为的惰性状态。

对于普通的生态参与者而言,治理其沉珂的主要法门,当是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进行与个体的互动。通证经济体系作用的发挥是首要和主要的手段,不过,不要认为这是万金油,一切都可以用通证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钱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们知道,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通证的激励很核心,精神的满足也很关键,前者决定生态的规模扩大,后者决定生态的质量升华。两手抓,才能两手硬,用经济基础来迎合民众,用荣誉和信任来招贤纳士。

不过,软件和工具的简便易操作也很重要,这会快速拉低门槛,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大道至简,符合人性的工具也应该很好上手,如同傻瓜相机那样,后台技术很复杂,前端界面很简洁。

治理需要解决生态权贵的梗阻问题

区块链生态网络的当下现状,万象更新,洋溢着勃勃生机,“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在这个新的行业里,尚无旧的势力,阻碍其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形成权贵的梗阻问题。

即使是比特币网络,也随着发展出现了矿霸。这些极度中心化的商业团体的出现并非全无裨益,在生态规模的运营和推广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生态里,我们认可中心化的商业团体的巨大贡献,不过,这是在洁身自好,收放自如的前提下。

一旦其完成使命,欲求成为上帝或者凯撒,地狱之门便由此打开。分析很多的项目,打着区块链自由分享的精神,行着一己之私的行为,甚至项目立项之初,便充斥着如何盘剥,晋升成为地位稳固的权贵阶层的底层代码,其实是与区块链思维模式根本相悖的。从这一点来看,他们远不及巨头们的联盟链行动,巨头们自私的坦诚,是真小人,胜于伪君子。

对于很多的项目创始团队而言,大可不必如此急慌慌,在区块链生态网络里,即使做不了太阳,让众星环绕,还可以退而求其次,先入为主的做璀璨的群星之中最亮的那颗天狼星。

很多的失败不是因为放弃,而是源于固守,固守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却被历史的车辙碾压。如果那些区块链项目创始团队本着无我的态度,从事建立自我的行动,也许会在历史的天空中,找到并确立自己的位置。

一味要成为生态网络下的权贵,对于生态而言,是危险的想法,对于个体而言,也是艰巨的挑战。区块链公开透明的机制如同滚滚长江水,不舍昼夜,川流不息,任何的沙砾都将经受冲洗和挑选。

解决权贵的隐形梗阻问题虽不迫切,却很务必。解决之道首要挑战的便是创始团队的认知问题。选择做一个商业团体是符合现实的需求,不可厚非,如果既选择做一个盈利机构,却有担负制度思想家和制度践行家的使命,两者的剧烈冲突,势必埋下生态网络下的不安受疑的种子。这也意味着伟大的事业必须得由伟大的人格来做,在大道面前,鲜有侥幸发生。

稻盛和夫提出的“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切换到区块链行业的创新中,风青萍认为,可以理解成是对利益的分享,和无私的追求,剑法的最高境界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人剑合一,剑就是人,人就是剑!

治理中需要规避的第三个坑,便是如何在顶层的制度设计中,规避产生僵化的权贵阶层的腐败土壤,并从思想认知上,明确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的公地属性,并在执行上,忠诚地践行。

治理需要重新诠释自举问题

简单地说,治理体系就是分歧终端解决机,其目的在于如何化解矛盾,择优策略,统一共识,规避分叉。达成共识是不难的,难就难在持续而健康地达成共识。这意味着需要的不仅是一次运动,而是一套体系。该体系的主要能力,除了上述,还得有与时俱进的自举能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拥有一些对世界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满怀渴望和憧憬,认知也许不是问题,可是困惑往往在于拔不开脚。

知道是一回事,能否做到又是一回事。比特币社区清醒地明白自身的性能障碍,可是仍旧步履蹒跚,举步维艰。

如果我们的每一次升级都伴随着巨大的成本,或者埋下高度的风险,那么,要想维持生态网络下的持续进化,就会让人感觉不寒而栗,从而油然而生的产生对晋级的抵抗性,这会瓦解一个社区的进取意识。

况且,先出生,再完美是很多项目的创业哲学,那么后续的完美就变得异常重要,能否建立并保持升级的制度体系便是关键所在。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完美之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长城也从来不会在一个晚上就能建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终归是美好的梦想,殊不知,量变的精进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治理需要规避的第四个坑,便是如何建立一套能够帮助系统完成无缝迭代,自治升级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才是自我疗伤、自我进化,从而长生不老的不二法门。

反观很多项目,每每为系统的升级伤筋动骨,让每一次的迭代变得生离死别,充满爱恨情仇,这是治理模式的失败,也是区块链网络面临的巨大障碍和风险。

治理需要营造生态文化的养成问题

文化是什么?在风青萍看来,文化就是把你脱得干净,扔到沙滩上,你却依然还记得的东西,因为文化已经深入骨髓,与血肉融合,是潜意识里起着指引作用的价值观,文化就是一群人共同的价值观。

如果要开一个门店,自然不需要文化一说,能盈利就可以。不过区块链生态网络是一个宏大的事业,需要有恢弘的格局,通透的视野。能看多远,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在区块链生态网络里,我们看到很多当下项目的文化潜质,有些倾向于营销,有些倾向于技术、有些倾向于运营,不一而足。

不同的文化特质将决定未来不同的走向,哪怕是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踩同一片土壤,也会做出不同的决策。

文化往往由创始团队的领军人物植入,其先天性的风格,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整个团队,进而上升到文化的范畴。其不在于刚与柔,而在于对与错。

好的文化会起到启明星一样的导航作用,激发人的潜力,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会在社区里构建一个奇特的氛围,促使进入社区的人能够融合进来,让自己变成充满正义力量的金刚战士。

很多人认为马云的过人之处在于其高超的演讲能力,看了很多文章,风青萍发现,马云的卓越之处还在于高超的带队伍的能力,阿里的铁军是阿里巴巴的制胜秘诀,而铁军的形成完全仰仗于阿里信仰力量的养成,阿里的文化中,相信你相信的,是让人快速脱胎换骨的一剂良方。

区块链生态网络,都需要植入自己的文化,一旦文化形成,其强大的力量便会侵润进社区的每一个人,在文化的强大攻势下,运营、营销、开发等成本会快速降低,效率会相对提高。

前期拼技术,中期拼制度,长期拼文化,文化才是一个区块链生态网络高端的核心竞争力。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很能理解为什么华为只从大学招收员工,其实也是为了在一张白纸上,方便输入华为的价值观体系,也能理解只提拔密切反映公司核心理念的员工。

在风青萍看来,在区块链生态网络里,能创造一种几乎像教派一样的文化环境的项目,是值得期待的,离开这个社区便会如同移民,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迪士尼对新员工说,我们在迪士尼乐园里会疲倦,但是,永远不能厌烦,要表现出很快乐的样子,必须表现出真诚,且发至内心......如果什么东西都帮不上忙,请记住:我是领薪水来微笑的。

在通证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的时期,第三只手触及不到的地方,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能让我们发觉其不同凡响的好处。

治理需要正确面对并接纳人性之私,通过通证经济体系来建立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区块链生态社区,不过,仅凭利益只能构建利益集团,乌合之众的升华上,文化的引领作用不可或缺。

短期来看,我们需要通证,长期来看,我们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樱花遍地的旅途上,认同感价值连城。

治理需要规避的第五个坑,便是忽视文化的养成,殊不知,在萌动之处的当下,是植入卓越文化的绝佳时机,而创始团队的身先示范,尤其是核心人物的表现,将决定着该生态网络基因的变异,或强或弱,或远或近。

治理的目的是要达成,在保持对外在世界的高度敏感的基础上,能及时发觉自身不足,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能够顺利和谐地解决社区分歧,统一社区认识,形成有利生态发展的方案,完成系统的自举工程。

治理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项持续性,没有终点的事业,治理面临的考验不计其数,不过,在风青萍看来,以上五个坑,实属核心而关键之动作,不得不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46ms0-3:99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