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川
第一集:千万午餐
孙宇晨在周二宣布,以456.7888万美元拍下巴菲特20周年慈善午餐,慈祥老人甘当绿叶,孙宇晨霸榜一天,并制造了该剧最大悬念:每季度都diss比特币的巴菲特到底会如何“被忽悠”?
不久后,孙宇晨的一条陈年朋友圈被翻出,讲述了2014年与王小川录节目时遭遇的质疑和打量。
第三集:“王之凝视”
“王之凝视”现已加入豪华表情包大餐。
2014年《中国企业家》对话节目未播出片段
不过讨论八卦并非「甲子光年」的意图,抛开纷纷扰扰的币圈传说和割菜套路,单独看区块链,它本身仍是一个颇有潜力和实用价值的创新赛道。
对孙宇晨个人投去“关怀”眼神的王小川,也曾在2018年3月「甲子光年」区块链峰会上严肃认真地探讨区块链。
BTC突破18000美元 刷新一个月新高:金色财经报道,BTC突破18000美元,现报18245.78美元,24小时涨幅为4.38%,刷新一个月新高。行情波动较大,请做好风险控制。[2023/1/12 11:07:33]
他从市场需求、行业成熟度的角度,提出了以下问题:
以区块链现有的技术,如何解决成本、共识升级和线上线下的数据打通?
监管对区块链的态度?
王小川:区块链与旧世界
1.去中心化是必要的吗?
今天可能要让一甲失望了,我不是来“踢馆”的。
一开始讲到1997年、1998年,后来推到1992年、1993年;1992、1993年离互联网第一次出现泡沫还有8年时间,而比特币从2009年到现在是9年的时间了,就不知道大家在聊什么。
另一方面,大家现在把包括搜狗在内的移动互联网,和以前的互联网一并称为古典互联网,我是代表旧世界来看区块链与现在世界的冲突,以及为什么有这个冲突。
对于区块链,以前我们的研究是盲人摸象。有人谈技术,有人谈业务,有人谈理念。但真正要完整地看区块链,需要跨越技术、商业,以及制度或者说事件,要统一来看。
我相信下面这句话大家是比较认同的:不管从底层技术、商业应用,还是社会治理去看,我们都把它叫做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以及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的激励机制。
所以,这里面要理清楚大家对它感兴趣的点在哪?我看到大家谈起ICO时,更感兴趣的不是共识机制,而是巨大的激励。这种激励是像股权一样,给公司、参与人一个虚拟泡沫般的、代表未来价值的东西。
这里面,如果无法形成共识,我认为是站在沙滩上的。当我们谈区块链时,我们先要谈激励之外的东西,先要谈跟传统中心化到底有什么区别?
中心化有什么问题呢?
我研究生时,在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实验室,当初就提到一个词叫去中心化,认为有中心节点会使计算效率很低。当时我也对此很质疑,后来发现中心化的技术问题并不大。
我们谈理念,可以想得很远,但我们做产品时,却需要知道实际有什么问题,新的东西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对我而言,这样的问题更多是我们的担忧,不一定会发生。如果你面对的中心是腾讯,是主权国家,这个问题就会被化解很多。
在社会治理、规则治理层面,需要思考。
中心化后,我们会成为中心节点的控制里的规则,这是我们特别容易反对的一件事,尤其是强调自由的西方思想容易反对的事。一旦有第三方参与,天生就产生一种情绪对抗。
在这里,我们要思考,现有的问题,能否被区块链解决。当我们去中心化后,即我们现在谈到的区块链1.0、2.0有什么问题。
FTX债务人:FTX捐款的领款人自愿返还将避免诉讼程序:12月20日消息,FTX债务人宣布,今日宣布已与接受FTX债务人、SBF、其他职员或负责人(统称“FTX出资人”)捐款或其他款项的领款人接洽。这些领款人被要求按照指示将这些资金返还给FTX债务人。“FTX债务人”正与这些领款人合作,确保该等款项迅速归还“FTX产业”,使客户及债权人受益。
如果此类付款不是自愿退还的,FTX债务人打算向破产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还此类付款,利息从任何诉讼开始之日起产生。[2022/12/20 21:55:22]
今天上午谈到区块链3.0时,很有意思。我们想做3.0,却没有讲清楚1.0,2.0。
在此,我提三个问题。
我最早干过一件很傻的事,在电脑上装了一个比特币钱包,把整个账本都下载下来了。过了一个星期之后,电脑硬盘就不够了,下载了大概有八九十个G的东西,这是一个成本问题。
这个问题上,我们发现了两个分叉,一是交给第三方维护。
交给第三方托管的方案,没有实现去中心化带来的收益,因为还是被“中心化”。所以问题没有被解决。
这个对企业、专业用户是有帮助的。这里我们要思考,是否能保证大众使用时,信息是真实的。
我们达成了共识,这看上去不错,但共识达成之后出现的问题是,当我们需要升级时,怎么升级这个共识?
以比特币为例,因为技术原因,大家想去升级比特币的协议,升级共识。它的社区也好、矿厂也好,最终拥有者也好,最后很难形成共识。
从数据完备来讲总会有一个限制,就好像公司有章程,那下面我章程怎么修改?你要从一个更高阶的角度来考虑。这个修改的章程是什么?这件事的复杂性会提高,使得初步达成共识的难度增加。
这个问题怎么办,就是线下协商,不要把它写在链上,投票什么在线下做。但线下又没法铺开到很多人,而道理上讲,每一个有帐本的人都应该参与到共识升级。
我们在看区块链时,很多文章讲得很好——数字资产在价值网络里能够传递。但问题是,价值网络里的资产怎么跟链下的资产形成一个对应关系?线上数据怎么下线?
我们看到,有文章讲房产交易怎么用区块链解决,我觉得应该把视野从局部的图,像用区块链记账,拉到更远的地方。
3.激励反被激励误
私有链在企业内部,企业靠自己背书,以我为尊,不能篡改数据。我认为私有链有企业信用背书,不如做中心化的事情。
所以今天我们实际上做的东西,除了比特币,更多是一种弱中心、强激励的做法。ICO是不得了的事,但它跟我讲的真正的公有链有区别。
还有联盟链,这个我不反对。比如说医疗数据,几个医院把数据打通,做到不可篡改,这是toB的事,用户不需维护账本,由联盟维护。我认为联盟链是跟旧世界最兼容的事情,前面的事情跟旧世界产生的分歧会很大。
中心化是你信任公司,信任企业;去中心化是对公司不信任,信任技术,信任技术后面带来的规则。即在区块链或者说共识机制背后,关键是,你的信用点到底在哪?
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愿意参与还有另一个原因,激励。
所以我们要小心,今天的一个项目,它最后建立的生态或业务,究竟是用户认可你、信任你的技术规则,还是说被蒙蔽了眼睛,只是信任你的价值,信任你的激励?
4.区块链的生存空间
今天,我们是退化的共识机制,大体上是公司通过区块链技术放大用户对自己的信任,包括对你的价值的认可。但一旦你这样放大到跟国家抵触,国家觉得我的信用背书受到挑战,公司就会受到打压。
但前几天遇到银泰的沈国军,他认为中国最该干一件事情,就是向非洲或其他地区的国家发行我们的数字货币。沈国军认为,像津巴布韦这样的地方,通货膨胀很厉害,中国用自己的信用做这样的背书,再加上数字货币,包括区块链的放大性质,有机会对美国形成新的挑战。这种想法很让我佩服。
这是我看到的问题,我也希望解决这些问题后,区块链能进入繁荣的3.0。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