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问一个问题:加密货币如何估值,如何做投资分析,如果让投资决策形成一个体系呢?
相信很多人会说:加密货币不存在这些东西,炒币,看的是一个缘分,缘分到了,也就套了。
币市一线牵,只套有缘人。
但是加密货币毕竟越来越成熟,整个市场也不是当年一个利空新闻能一天砸到腰斩的青涩模样了。后面专业投资机构和大资金进来,他们是一定要对价格做预估,从而实现对预期回报和预期风险的有效控制。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机构很难长期持有加密资产的原因,巨大的不可确定风险,巨大的回撤等等,都很难让基金经理向他们的客户交代,远不如买个他们客户能懂的东西,一个良好健康的盈利预期。
你要是个在基金打工的,你也没有兴趣跟领导建议咱基金也去买点比特币吧?
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说“富达们”进场对机构进场的帮助巨大,其实这很像以前小时候,如果你想买一个复读机来学习,你如果能举出一个你们班上学习很好的同学也买了的例子,会让你给父母的申请成功率提高很多。
而“富达们”就是班上的好学生,如果他们带头进来了,其他机构进场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显然,目前加密货币并没有一个合理的估值体系,所有所谓的估值逻辑,在牛市的时候都会被市场的狂热冲破,在熊市的时候都会被跌穿。所以与其说聊的是加密货币的估值体系或者估值逻辑,不如说聊的是加密货币的估值游戏。
而关于这样的一场游戏,其实在经济学上也不新鲜。毕竟在金融史上,类似目前炒币这样的新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人们也无法一概而论,于是人们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类比。
一、凯恩斯选美比赛
凯恩斯在其1936年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到:
“......专业投资就像是在一场报纸上举办的比赛,参加比赛的人须从100张照片中选出6张最好看的脸。如果参赛者的选择最接近于参赛者整体的平均喜好,那么该参赛者赢得奖项。这样的结果是,每个参赛者都不会选择他认为最好看的脸,而会选择那些他认为其他参赛者心目中最好看的脸。所有参赛者的想法都相同。这不是一个根据自己喜好挑选最好看的人的问题,甚至也不是一个众人认为什么是最好看的人的问题。我们已经达到了第三维度,我们把聪明才智投入到预测什么是群体观点所预期的群体观点。我相信有些人会达到第四、第五甚至更高的维度。”
其实说起来挺复杂,但是道理很简单,就是如果当评判标准并不是个人主观标准,而是众人的主观标准,那么抛弃自己的主观喜好,去迎合别人的喜好就很重要了。
其实这在多个市场都是一样的逻辑。
二、说谎者的扑克牌
说谎者的扑克牌是一个结合统计判断与虚张声势的游戏,它使用美钞上的八位流水号进行游戏。玩家只需要任意找出数张纸币。游戏的目标是猜出某个数字个数,并且不超过所有玩家手中钞票流水号中该数字个数的总和。
说白了,大家手上都有一串数字,然后根据自己手上得到的一些信息,一起来猜别人手上掌握着什么样的信息。
如果你是南方人的话,你应该知道在喝酒的时候摇过骰子,而规则也很简单,就是猜自己和别人的骰子加起来有“几个几”,大概就是这么个游戏。
而这样的游戏,当人数多了之后,你自己的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手上的牌。
所以其实这个游戏,重点是猜别人手上的牌,而自己手上的牌,只有在两个人的时候很重要。正如市场中,如果你是能影响到市场的人,那么你的牌很重要。如果你并不是能影响到市场的人,那么你的牌并不重要,重要的永远是别人手上的牌。
三、布朗运动
什么是布朗运动?相信大家在中学或者大学课程中都有所接触,不过也应该忘得差不多了。这是在1827年,苏格兰生物学家罗伯特·布朗(RobertBrown),通过发现水中的花粉及其它悬浮的微小颗粒不停地作不规则的曲线运动,继而把这种不可预测的自由运动,用自己的名字称之为“布朗运动”。
而一百多年后的1959年,奥斯本(M.F.MOsborne)以布朗运动原理作为研究视角,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认为股票交易中买方与卖方同样聪明机智,现今的股价已基本反映了供求关系;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布朗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其变动路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
因此,股价波动是不可预测的,根据技术图表来预知未来股价走势的说法,实际上是一派胡言。
基于布朗运动的对数正态随机漫步理论,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研究的经典框架,也为之后量化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说白了,价格走势以前怎么走是以前的事情,以后怎么走也完全是随机来的,可以分析概率,但是无法预知走势。
所有对价格走势做出“准确”判断的人,都是跳大神。
四、费雪方程式
MV=PY。
这是著名的费雪方程式,经常被认为是经济学入门的第一个公式。
费雪认为:
假设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是交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因此,费雪方程式亦称为现金交易说);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Y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费雪方程式经常被引申用到计算通胀率以及实际利率,换句话说,也就是货币的贬值水平。
当然,这个方程式的诞生主要是用于传统货币,在“虚拟货币”也就是全面数字化的信用时代到来之后,就需要做一些特别的改进了。
当加密货币在某个环境下拥有“货币”属性的时候,那么它作为“流通手段”与它能购买的“商品”就显得息息相关了,这也是为什么有社区有流通的Token更容易计算,也就更没有炒作价值的原因。
之前看到彭博的一篇报道说:“比特币虽然涨了,但是掩盖不住比特币没人用的现实。”
我觉得这就很扯淡了,比特币有没人心里没数儿吗?每天那么多交易难不成都是自己给自己转着玩的吗?
所有认为光靠炒作能让比特币最高涨到2万美金,并且目前仍然稳定在7-8000美金的人,是不愿意相信比特币有人用的现实。
思维定势很可怕,我这种不做外贸的人都知道有些人在做外贸生意的时候是用加密货币结算的,都知道很多奇奇怪怪的我们接触不到的地方人们在用着比特币,但是很多人还是两眼一抹黑,坚决不愿意相信比特币的确有人用,所以他们认为比特币应该归零。
扯淡吗?
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行为心理学和金融学范畴的小规律,大意都是在比较混乱的市场中,或者说类似于零和游戏中,你要获得收益,那你就必须“以身涉险”,而你要获得最高的收益,那你就必须在崩盘之前一分钟退场。
也就是买在最低,卖在最高,这也是大家最理想的状态。
而在成熟的市场中,因为参与方过多,利益错综复杂,所以无法简单通过“猜测”其他人手上牌和其他人的选择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而在类似于币圈这样较为单纯,参与方较少的市场,就可以通过判断其他参与者手上的筹码和即将做出的选择,来进行自己的操作判断。
这么说来,我们真是个单纯的圈子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