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区块链不会停止 但我的创业故事止步2019

作者|孔明明魏佳唐亚华

来源|燃财经

良叔叮叮:

现在条件好了,想创业也不是难事,但创业的失败率却高达95%。

为了创业而创业,是最不可取的。

今日推荐的这篇文章,来自6位选择在2019年关闭公司的创业者。

他们将以亲身经历告诉你,创业究竟有多难。

热情,暂时降温。

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创业大潮之后,2019年,风口不再涌现,资本走向谨慎。

即便是大公司,也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许多创业者不得不停下创业的步伐。

市场对还未退场的创业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采访了6位选择在2019年关掉公司的创业者。

他们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

有人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选择及时止损;

有人是因为公司内部分歧和外部挤压,不得不退出市场。

但身在创业一线的他们,最直观地感受到了,今年创业和资本的环境依旧寒冷:

市场萎缩、融资困难。

“行业报告说各个行业都还在增长。

可实际情况是,家家都在裁员。”

“花了一周时间清仓了7万条皮裤和2万支口红,才把20多名员工的工资都结清。”

“去年下半年有两家资本决定投我们。

尽调都做完了,但到了年底,对方告诉我们没有钱了。”

“光服务器每月成本就要六七万。

几个合伙人开始自己往里贴钱。

最后每个月还是要赔不少。”

经过几年的打拼,创业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多名接受采访的创业者表示:

虽然他们选择暂时离场,在创业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心酸和难题,但他们都没有遗憾。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他们依然会选择再次创业。

1

转型多次失败后

我的创业心依然没死

Lily小商品供应链创业者

创业需要一颗不安分的心。

而我,用我妈的话说,是“从小就主意特别正”,拿定主意的事就一定要去试。

2015年,我辞职离开北京去天津创业。

入驻了南开区的一个孵化器。

我们讲的故事是,帮助商家打造“朋友圈里的聚划算”,即一个为商家服务的小商品供应链。

小商品由我们找厂家订制、供货。

同时我们还在同一个孵化器里,找到了一家合作的物流公司,帮我们解决发货和仓储的问题。

大概用了半年,项目走上正轨。

平均一天发货2万单,一单净利润是2至3元,一天能挣4至6万。

鼎盛时期,我们的秒杀活动,半小时就能卖出1.5万单,口红一年能卖出500万支。

这样的势头从2016年中旬,持续到2017年中旬,回想起来真是美好。

但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走下坡路。

一方面是我们自己没有风险意识,没有组建技术团队,全都依赖和我们合作的物流公司;

另一方面是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

后来我们也想过转型,尝试了共享纸巾机和共享充电宝项目,但是我和合伙人出现了分歧。

我觉得共享项目前期要烧钱,需要融资。

可是合伙人坚决不同意。

把自己的钱全烧完后,我们还是不想放弃。

尝试过接一些广告,可惜不见起色。

最后实在没办法,我们花了一周时间清仓了7万条皮裤和2万支口红,才把20多名员工的工资都结清。

当时我非常沮丧,决定回北京。

那是2018年5月,我创业的心还是没有死。

回来继续花了一段时间找项目。

但发现电商和电商供应链拿融资的项目比以前少多了,资本越来越谨慎。

稳妥起见,我决定先去上班。

一个朋友给我介绍了保险公司。

几经思考,我决定加入保险经纪人的行列。

对于创过业的人来说,要重新回归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生活,是不容易的。

但感谢创业的经历,给了我不同的看问题角度,让我可以用“道”上的优势,弥补自己在“术”上的不足。

创业属于赚快钱,卖保险属于小火慢炖。

这一年,我急躁的心情也逐渐平复。

有机会能在大公司打磨一下,对我来说也不是坏事。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创业的心。

现在,我的合伙人在杭州二次创业。

当时合作的物流公司,也在转型做玩具物流供应链。

他们都在坚持,我的心也一直不会死。

2

创业三年搬了三次家

从360平换到了50平

王大志IEXLimited

我之前做了两年多的区块链。

今年1月份停了,过程无比艰辛。

在创业之前,我是一家留学集团的CTO。

自己研究区块链技术好多年,作为业余爱好。

2016年年底,我认识了一个投资方,把区块链变成了主业。

谁知在2017年9月4日,银监会和证监会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加大了数字货币市场的不确定风险。

我们的资方随即撤资,现金流基本就断了。

当时我除了帮其他项目做一些代币和服务外,还做了一个交易所,交易所是盈利的,但利润支撑不起40人团队的运营成本。

9月以后,公司面临转型。

业务停止了一大部分,辞掉了一批人。

还有两次发不出工资,借了高利贷的钱才勉强度过。

刚创业那会,我们在建国门租了一个286平米的大办公室,加一个80多平的小办公室。

出事以后,已经做了大半年的项目没舍得停掉,留下一部分人在小办公室里继续调整产品方向。

那时候,整个行业都在寻求出海。

我们花了两三个月时间重新梳理,把交易所放在了海外。

也是从那时候,我开始长期失眠。

太多事在脑子里打转,根本停不下来。

明明眼睛已经干涩得不行,头也疼得不行,就是睡不着。

一直到去年年初,市场又好了起来。

我不甘心,一直想在交易所之外,继续研究区块链的底层技术。

于是用交易所赚的钱,养了另一个区块链技术项目。谁知道区块链技术项目还没做完,交易所又不赚钱了。

当时光服务器,每个月就要六七万成本,甚至没法自负盈亏。为了维持运转,几个合伙人开始不停地往里贴钱。

搬到了广渠门一个50多平的商住两用的公寓。

后期钱赚得越来越少,最后变成每个月都要赔一部分钱,撑到今年1月实在撑不下去了,才把项目关停了。

期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资方。

他们的要求是把交易所变成一个爆款产品。

但我们心里还是想把行业做得更健康。

尽管有挣扎有动摇,最后我们还是没妥协。

好在我们做交易所时,没有任何一个项目跑路出事,不必担心因为造成第三方损失而承担法律责任,还是自由的。

最后我不得不回到做了十几年的老本行,重新开始。

创业有时就像精神病,兴奋和崩溃各占一半,好在没有哪件事是过不去的。

3

说好的股权一直到公司倒闭都没有兑现

创业找合伙人诚信最重要

刘华物联网行业创业者

我和三个合伙人从2014年开始创业。

基于物联网开发了一套系统,应用在餐饮上。

简单来说,消费者去饭店之前在手机上先点好餐,饭店做好之后放在一个小柜子里。

到了饭店用手机自助取餐就可以了。

我们前后融资7000多万,马上就B轮了。

结果公司内耗太严重,去年底实在撑不下去了。

我和另一个合伙人都比较年轻,和一位长我们十几岁的投资人,一起合伙创业。

他任董事长,我是CEO。

最早谈的是董事长拿20%的股份,我和另一个合伙人各拿8%左右。

但事实上几年下来,之前承诺的根本没有兑现。

他的解释是现在公司也没有钱,股权也不值钱,将来如果公司不做了,你们还要承担一定责任,是为我们好才没给股权。

但这是两回事。

公司倒不倒闭,账上有没有钱,要不要去承担责任,这是我的问题。

给不给股权才是他的问题。

我觉得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把股权分出来。

公司决策需要几个人投票。

但是董事长有一票否决权。

公司遇到问题时,董事长不花心思处理,做一些决定也不跟大家商量。

当时B轮融资还没进来,资金所剩不多时,如果我们能及时收缩,借点过桥贷款应该还可以维持。

但因为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大家都没怎么去推动。

我们的投资方是一家上市公司。

他们投了不少P2P公司爆雷了,自顾不暇,更别说管我们了。

原来说好还会再追投一轮也没了下文。

在这个项目里,我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

像带孩子一样从头带大。

那几年,一年365天我有150天在天上飞。

后期我们的估值已经达到了2-3亿元。

放弃创业的时候内心很痛苦,但没办法。

回过头来思考和复盘,我觉得创业最重要的还是找对合伙人,能力反而是其次。

因为能力可以通过见识和锻炼获得,而人品却是天生的。

如果再次创业,我也不会再选择物联网赛道了。太辛苦太寂寞,还要专注研发,投入巨大。

现在我基本上是半休息状态。

接下来我会沉淀一段时间,不拒绝去其他大公司工作,但在合适的时间应该还会出来创业。

这次创业我吸取最大的教训,就是公司的顶层结构一定要清晰。

这决定将来如何去驱动团队。

创业者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和不忘初心。

当公司有一定的实力和行业影响力时,保持初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4

随时想着公司会死掉

才会活得更长久一点

张磊公关公司创业者

关掉公司那一刻,我感觉解放了,释然了。

去年9月决定把公司关掉之后,我痛苦了整整半年,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一直跟着我。

2010年前我就开始创业,做公关公司。

这个行业到了2016年、2017年的时候,开始不太好做了。一些媒体开始自己去接触客户,跟公关公司抢饭碗。

到了2018年,我们的利润被两端挤压:

一来是甲方的日子不好过,客户的预算砍了20%;

二来是资金源端挤压,采购成本变高。

这导致在营业额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利润下降了一半多。

每个月还是有订单,但就是不赚钱。

感觉自己就是个垫款公司。

甲方有时候不方便去采买媒体。

因此会通过公关公司这个渠道。

渐渐的我发现,我做的这件事情谁都可以做,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当然,这和我自己也有关系。

我一直没有做转型。

比如转型媒体,转型H5,或者其他偏技术的公司。

业务不行,身体还垮了。

过去十年太累了,所以只要连续坐5个小时,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有虚脱的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比如抖音起来了,该养抖音的资源了;

员工情绪不好,该跟他谈谈了...

但我有些顾不过来。

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还会时常发脾气。

到最后我连脾气都不想发了。

因为我知道一发脾气,最后伤害的其实还是自己的身体。

回过头来看,我觉得一家公司不应该只做一款产品,应该不断丰富产品线;

也不应该只看眼前利润,要对未来多做一些储备,随时想着自己会死掉,那样可能会活得长久一点。

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有合伙人。

要是没有合伙人,当你松懈的时候或者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人可以顶上来,这是很可怕的。

毕竟没有谁能保证自己一直在状态。

而且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什么都在行。

现在公司虽然关闭了,但公司的名字我还没有注销,毕竟是一份记忆和经历。

5

创业失败后

为了找工作,我和100多个人聊过

纪年投资人

四年前,因为看好某方向的发展出来创业。

但真下水了,才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

今年年初公司清算之后,我找了两个月的工作。因为创和投我都做过。

找工作之前内心还有点膨胀,觉得自己想去哪应该都没太大问题。

结果现实一盆冷水浇下来。

这两个月,我聊了大概一百多个人。

你能想到的在创业相关链条上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和基金,我差不多都聊了一遍。

他们都愿意聊,有好几个聊的还很深。

但就是光聊没结果,大家都很谨慎。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即使是如日中天的大公司,也依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这种环境下,每家公司对人才的需求肯定还是存在的,只是期望变高了。

尤其是级别稍微高一些的岗位,成交的难度要远大于从前。

核心还是因为整个大环境确实非常不好。

而我身处的偏内容这个行业,无论是政策趋势还是广告收入,今年都在收紧。

即使行业报告会说各个行业都还在增长。

可实际情况是,家家都在裁员。

我的心态还算比较平稳。

这次创业,我经历过从0到1,完成的不错。

我也知道从1到100,会面临很多问题。

而且哪怕到了100,也未必代表成功。

我已经习惯了在一个不太OK的状态里面,继续奋斗下去,又不能不干,对吧?

找工作的那段时间,我感觉到大家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整个创投环节上的所有方:

从创业公司到上市公司,以及他们背后的大小资方,所有人都不容易。

这个时间点创业,无论是用户增长还是政策应对,寻找切入点还是融资节奏的把握,比起三四年前,难度都呈几何倍数增长。

导致的结果是,对创始人的长板要求会特别高,关键是还不能有短板。内心要足够强大,还要孤注一掷地来做这件事。

找工作的那两个月里,也有人找我继续搭伙创业,但时间太短,没有碰到特别让我信任、跟我互补的人。

我也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没有一个能够让自己继续投入的事情。

所以放弃了继续创业这条路。

做回投资人之后,明显感觉到今年新出来的项目没有那么多了,不像原来几年之前都有新项目,很兴奋,一派欣欣向荣。

现在更多的是在存量市场寻找稳定的机会。

大家也不会动不动就期待自己投的公司,能做到百亿美金,会更现实一点,节奏也会放缓。

前两次的工作变动,都是别人找到我。

说这有个事你要不要干,然后我就去了,没有任何的停歇。

这一次找工作,算是我第一次停下来,主动去外面看一圈,不做任何的预设去找可能的机会,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6

创业失败没关系

但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

王勋连续创业者

我之前创业的项目,是做服务型的机器人。

做了大概一年半之后,转型做新能源车的充电桩。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前后融资500万,团队自己也投了200多万。

2019年,我感受到最典型的变化是资本市场比较紧张,接触到的所有投资人,不管是之前投过我们的资本,还是新接触的小的投资公司,都没有出手。

机器人那个项目,营收将近两个亿。

但依然不盈利。

后来我选择果断放弃机器人市场,开始做新能源车充电桩的项目。

直到账面上的钱不足以支撑后期运营,我决定把这个项目也停掉,对创业不再抱有执念。

我不是一下子就决定放弃创业的,这中间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纠结。同时也在不断找客户,不断寻求融资,甚至开始给团队做一些预警。

真正决定放弃,是因为意识到钱维持不下去了,必须及时止损。

就像你决定为自己生病的孩子,放弃治疗一样,内心肯定不舍,但也非常冷静的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充电桩的项目,是在各种条件都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开始的。

只是2018年下半年,我们没有预想到整个大环境,包括整个资本市场,都会遇冷。

按照我们原本的计划,等到下半年产品出来之后,再进行A轮融资,开始量产。

实际上,下半年确实有两家资本决定投我们。

甚至都完成了尽调。

但到了年底,对方告诉我们没有钱了。

创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费用,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资本市场依旧寒冷。

产品没法量产,成本就降不下来。

虽然最后团队没有能撑下去,至少我没有遗憾。

关键是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

即便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也要看看手上有没有合适的项目。

如果没有合适的项目,对市场也没有充分认知和判断,即使给我钱,我也不会去创业。

一个公司想要成功,需要的因素非常多。

比如说创始人的能力、视野、度量,包括整个团队的健康程度。

短板效应不能出现。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在这个时间点,只要是还在认认真真做事的创业者,都值得敬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Lily、刘华、张磊、纪年均为化名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3:23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