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IMF观点:“合成央行数字货币”会是未来央行货币吗?

合成央行数字货币其实算是一种「公私合作」模式,中央银行将专注于其核心功能建设:提供信任和效率;而作为稳定币提供商,私人公司会在适当的监督和监管下处理其他工作,并尽其所能地实施创新、与客户互动。

如今,私人公司发行的稳定币正在不断蚕食传统货币市场。随着稳定币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政策制定者已经无法坐视不管,他们也不得不要拿起监管「大棒」来对实施仲裁。监管者的规则和行动将决定稳定币最终如何在日常支付交易中使用,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决定会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架构及风险。

在此前博客文章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稳定币是一种能够轻松交换的加密货币,而且通过与现金锚定获得了最小价格波动性。消费者可能会快速接受这种全新、实惠、快速且用户友好的全新货币服务,但同时这种服务也会存在明显风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监管。

IMF总裁:比特币给予投资者一定信任: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对比特币的怀疑程度似乎低于美国高层政策制定者。她在回答一个关于对比特币看法的开放式问题时表示:“这是一种让人们对该资产抱有一定信任的投资方式。”她补充称,不认为加密货币“是货币体系运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也不是较大的组成部分。”格奥尔基耶娃的论调与美国官员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对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投资者保护、和恐怖主义融资表示担忧。(华尔街日报)[2021/3/31 19:31:08]

法定货币的世界也在不断变化,创新将改变银行业和货币市场的格局。

一种可能的监管途径是使稳定币提供商能够使用中央银行储备金,这也为中央银行如何与私人公司合作提供未来的数字现金——称为合成央行数字货币——提供了一个蓝图,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第一份金融科技说明中所讨论的那样。

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疫情推动世界转向数字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教授肯尼思·罗戈夫近日发表题为《新冠疫情是否会让各国放弃现金采用数字货币?》的文章,文章称,新冠危机加快了无现金化趋势(至少是在遵守税务规定的合法交易中),有关数字货币的官方讨论正在升温。从脸书即将启用的天秤币,到中国拟议中的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发生的事件可能会重塑下一代全球金融格局。美国30人团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如果央行希望有所影响,它们需要开始快速行动。此事关系重大,包括关系到全球金融稳定和信息控制。如果管理不当,金融创新往往会造成危机,而美元使美国具备了强大的监督和制裁能力。美元的主导地位不仅关乎使用何种货币,而且关乎结算交易的制度。包括中国和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越来越希望挑战这种制度,这些地区正在孕育着创新。央行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做法。一是对现有系统进行重大改进:降低信用卡和借记卡的费用,确保金融包容性,并升级系统,从而使数字支付能够立刻结算,而不用等待一天。(参考消息)[2020/8/11]

01 监管势在必行

IMF考虑推出向更多经济体提供美元的项目:IMF考虑推出向更多经济体提供美元流动性的项目,计划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可能会在数周内推出。(金十)[2020/4/7]

稳定币是否真的稳定,这件事目前仍很难说。对于稳定币提供商来说,他们必须要为其债务构建信任度,有些稳定币提供商会使用相同面额的法定货币资产一比一支持稳定币。因此,如果稳定币所有者想用自己持有的、价值10欧元的稳定币赎回10欧元面值的钞票,那么稳定币提供商就必须出售资产并「当场」支付现金。

问题是,如今市场上的稳定币提供商能做到上述要求吗?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取决于基础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以及基础资产是否完全支持流通中的稳定币。如果稳定币提供商宣布破产,还涉及到锚定资产是否受到其他债权人的保护。

声音 | IMF何东: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是货币发行形态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据腾讯财经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及资本市场局副局长何东出席“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时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是货币发行形态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在数字经济的时代,央行也应该与时俱进,对他自己货币的形态进行改良、调整,这样才能够在数字经济时代维护法定货币对公共政策起到的积极作用,包括在个人隐私的保护、可匿名性、反恐融资、反、货币政策、有效信息之间都可以起到比较良好的促进作用。[2018/11/17]

如果稳定币持有人想要出售自己的稳定币,他们能随时随地取回自己的钱吗?如果所有人试图同时抛售他们持有的稳定币,是否会令市场感到恐慌?

监管就是要解决上面这些问题,并消除相关风险。因此,还有一种选择是要求稳定币提供者拥有安全且流动的资产,以及足够的权益来保护稳定币持有人免受损失。本质上,尽管稳定币提供商不是传统银行,但监管者可能需要用传统银行的监管标准去约束他们——当然,我们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2 中央银行的支持

另一种解决方案,就是要求稳定币提供商必须使用中央银行储备金来支持稳定币,因为央行储备金是最安全、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实际上,这种解决方案已经在中国实施,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要求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么做了。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正在考虑要求金融科技公司使用储备金,但同时也需要满足一系列要求,比如遵守反法规、不同代币平台之间要构建连通性、实施保护措施确保数据安全等等。

显然,这么做会增加稳定币作为价值存储的能力。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么做其实又把稳定币提供商变成了狭隘的传统银行,他们还无法提供贷款,而是作为一个持有央行储备金的「外围机构」,仅此而已。此外,一旦稳定币与央行储备金挂钩,他们与商业银行争夺客户存款的竞争将会加剧。

但是,稳定币与央行储备金挂钩也有其他明显的优势,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稳定性,因为此时支持稳定币的资产是最安全、最具流动性的。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具有监管明确性,一旦稳定币与央行储备金挂钩,意味着将完全适合现有监管框架。此外,由于与央行储备金挂钩之后所有交易都会由中央银行进行结算,因此不同稳定币之间交换也会更加流畅,继而增强了稳定币提供商彼此间的竞争。其他优势还包括:

1、如果稳定币提供商已经在市场形成了垄断地位,但他们挂钩的不是本国货币,因此会难以监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稳定币与央行储备金挂钩则能获得支持本国法定货币的支付解决方案;

2、通过使用与央行储备金挂钩的稳定币,能够让央行有效缓解选择替代货币的压力,假如中央银行也为稳定币提供商所持有的储备金提供利率,那么货币政策传导性就会变得更好。

03 下一步:央行数字货币

如果稳定币提供商将客户资产保存在中央银行,意味着客户其实是间接持有了央行债务,而且他们使用稳定币所进行的交易其实也应该被看作是央行债务交易——这其实才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实际上,货币就是发行方的债务,稳定币也是如此,所以客户资产必须受到保护,以防止稳定币提供商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合成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比需要参与支付链多个环节的原生央行数字货币更成熟、也更有优势。对于中央银行而言,原生央行数字货币即昂贵又具有风险,因为这会把中央银行推到很多陌生的领域里,比如品牌管理、应用开发、技术选择、以及客户互动等。

合成央行数字货币其实算是一种「公私合作」模式,中央银行将专注于其核心功能建设:提供信任和效率;而作为稳定币提供商,私人公司会在适当的监督和监管下处理其他工作,并尽其所能地实施创新、与客户互动。

当然,中央银行是否愿意参与进来,并选择「合成央行数字货币」是另一回事。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近的一份工作文件中所讨论的那样,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会权衡支付系统的稳定性、金融包容性和成本效率,并评估利弊。不过对于那些希望提供数字货币作为现金替代品的中央银行而言,他们其实应该将「合成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个潜在的选择。

「合成央行数字货币」会成为未来的央行货币吗?现在似乎还很难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法定货币的世界一直在不断变化,创新也将会改变银行业和货币市场的格局。

本文来源于碳链价值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31ms0-3:71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