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币圈社区从0到1:KOL+社群+场景,3个月裂变10万人操盘心得?

摘要:

“互联网思维就是流量思维,所有已知的商业逻辑都围绕流量展开”

伴随用户时间更加碎片化,所有产品在掠夺人们认知心智与忠诚度各尽心思。

互联网营XIAO思维也从:产品思维<流量思维<用户思维。

1.关于社区及社区运营思维

||流量思维VS用户思维

流量思维反映的是一种兽性,他是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的。典型的唯结果论,从结果推导过程。

用户思维反映的是一种人性,他是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的。典型的重过程型,从过程节点中得出结果。

流量思维赚快钱,打一换一个地方,通过一个个快速引爆去收割用户,后续产品创新缺乏、纷纷死掉。

用户思维前期赚钱比较慢,比较稳,形成一个个有影响力的社群,打造成KOL,通过横向和纵向延伸赚钱。

币圈社区从0到1:KOL+社群+场景,就可以用到三角框架模型

从这里开始建设这也决定

管理大师艾·里斯有一句名言:“市场营销不是产品之争,而是认知之争。”所以,过去成功社区都为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助推力,在头部交易SUO,各类分析师的成功路劲我们都能看到,都有“一套通用的建立品牌认知的打法”

做社区的意义:

我们做社区的作用就是通过内容、活动、利益、机制,把广域流量池的用户转化成私域流量,把普通用户转化为会员,把会员转化为粉丝,把粉丝转化为铁粉,把铁粉转化为员工、股东、合伙人。

2.社区运营步骤

A.了解粉丝和项目

币圈社区从0启动:

币圈社区从0开始启动,第一步团队应该思考你的粉丝用户是哪些?你的粉丝用户在哪里?用户为什么来到你这里?你能够给粉丝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步应该是先花足够时间深入用户群体,了解用户。思考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够精准的瞄准属于你的优质粉丝,再此同时我们自身是能够内视自我,能梳理自身将要给用户或粉丝提供什么服务和价值。

确定了目标人群,再根据目标人群确定产品的使用场景,根据场景链接KOL圈层,最后由KOL联合超级用户共同组建社区,影响更多潜在目标用户。其商业逻辑是KOL用来占领用户或粉丝认知高地,解决流量来源问题;场景用来强化体验,挖掘用户其他需求,提供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为社区跨界变现创造机会;社区是催化剂,用来催化企业与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强关系,解决信任与共识。社区营XIAO的核心就是构建企业与粉丝的信任共同体关系,通过社区为个体实现自我赋能,最终粉丝与社群相互赋能,形成良性循环。

B.社区定位

社区价值定位是关键的一步,后续一切社区运营工作都要围绕定位展开,绝不能随便应付。

根据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定位过程分为四步:

①分析外部环境,确定并分析我们的竞品

②针对竞争社区其优势中隐藏的弱点来确定自身产品的定位

③为社区的定位寻求可信证明

④用内容等一切可利用因素结合证明来包装定位,以此在用户心智建立先天优势

比如,我在最开始做区块链社区的时候,当时项目还未正式上线,经过一轮宣发之后,很多用户内心产生疑问,用户希望有地方可以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和深层的项目信息。于是我给社区的定位就是项目问题收集和项目进展,个人项目大使平台,并且组建了4人的社区长队伍,实时联系项目进度、项目答疑,伴随项目进展进行社区活动,虽然没有太多其他的运营动作,但由于解决了初期用户的根本问题,社区一直保持不错的活跃。

C.社区内容输出和框架确定

社区内容狭义:社区文化、社区价值、社区使命。社区内容广义,一个是自产专业内容,一个是用户产的内容,以及社区特有调性的问题,同样需要根据社区定位和目标用户群体来确认,社区调性决定社区整体风格以及内容方向,需要冷启动、社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来落实。

关于社区框架,需要根据社区的生命周期进行设置,团队职责、核心产品、运营方向、市场锚点、营XIAO变现....

#搭建用户体系

不管是产品还是社区,用户都会存在生命周期,我们可以根据用户从被吸引进社区到最后离开社区而将其分成目标用户、新进用户、成熟用户、衰退用户以及流失用户。

搭建用户体系后,即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来做社区运营。

伴随用户对社区的认知程度,对用户进行分层。

新进萌芽期用户:

用户刚进去社区时,会对社区比较陌生,一般也没有认同感和忠实度,特别容易流失。

这个时候,我们的运营目标应该是提高用户对社区的认同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用户的来源渠道和属性,并分析用户的痛点。

再针对痛点来进行运营强化,如用户对攻略需求大,应该提供优质且全的游戏攻略。另外,也需要根据用户属性来改进社区内容,尤其是进群提示,社区文化介绍,海报等以争取让用户一进来便意识到“这个社区适合我”。

成长期用户:

用户过了新手期以后,就开始慢慢地熟悉社区了,这个阶段,我们的运营重点应该是培养他们的忠实度,提高优质度和活跃度,并充分地挖掘他们的价值

在运营这个阶段的用户时,我们需要根据社区特点进行用户分层,比如分为KOL/核心用户、活跃用户、铁粉用户以及普通用户,沉默用户。

再就是对衰退用户、沉默用户、流失用户,①建立预警机制,②提前发现流失倾向,③延长用户生命周期的3个运营方法,和对流失用户的召回手段5个诀窍。会对所有不同时期的用户进行分层运营。

每一个社区的生态周期,需要分阶段运营。一般通过4个阶段去把上面确定的点落实,这4个阶段如下

阶段主要工作预热期1.填充社区内容2.确定种子用户灰度期1.冷启动2.迭代优化全量期1.渠道引流2.关注留存固化运营期1.机制化2.打造口碑。

D.社区营XIAO怎么做

社区运营的7个法宝

第1个法宝:打造超级KOL(IP)

权威塑造,超级KOL塑造,一个是社区的超级IP另外一个是细分领域个人的超级KOL塑造。通过人格化,赋能,话题和内容能力来打造超级IP和KOL,营造营XIAO的势能,最后才能通过流量、流量沉淀,运营,实现更大的增量和销售的转化。

第2个法宝:社区文化和共同价值观

社区文化体系至少包括社群目标、价值观、社区使命,社群公约。

社区成员必须要一起做一些事或是项目,才能加深和固化彼此的感情,也就是常说的“扛过、下过乡”。优秀社区的基础在于:让对的人在一起做对的事。这里“对的事”就是共同的目标,或者说共同的任务。有了共同的任务、持续的活动,社群才有活力,也才可持续。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可以增加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让弱关系升级为强关系,社群目标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也是吸引新成员加入的关键要素。

第3个法宝:场景化塑造

好产品是场景下的产品,没有绝对的刚需,只有场景下的刚需。要选择从最容易突破的场景入手,解决转化问题。

很多品类和产品因为不能被大众认知,普通的渠道和销售方式基本无效。

从场景切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在某个场景之下,用户就不会把价格和时间等作为首要标准,而是把某种氛围、价值、面子、认同、安全作为标准。

第4个法宝:内容输出(你的产品是什么?产品组合和生态是什么)

进群的人,要么是来获取商机,要么是来学点东西或者是冲着赚钱的产品和项目,简单的说,就是这个群对成员有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我还是认为,需要有一个产品或者项目,否则,哪有那么多时间用来扯淡,围绕产品和项目来进行内容的输出。

这里最大痛点无非就是要通过社区怎么变现的问题。

常规的有AMA,专业语音分享,高质量的文章、也可以组织线上活动或线下活动。这些都是常规的枉法,真正杀手锏类,通过故事化营销瞄准用户痛点。

第5个法宝:持续调性运营

调性运营,不仅是文案设计,价格锚点设计,海报视频宣发,周期性活动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往核心目标去靠近的,需要策划,创意,规划。

第6个法宝:转化和裂变系统

通过前期的探索,种子用户的获取,内容输出和运营,已经有了基础的流量和活跃度,但需要快速的复制和裂变。

怎么裂变,自己一个个找消费者,太难了。你要先找B端客户(从种子用户中来),通过服务,赋能,提供系统化工具和方法,快速将流量进行转化,以存量获得更多的增量,这就是我们说的复制和裂变。当然需要配合运营活动一同进行的。

转化也包含对同业社区的流量转化,同业社区,其实是最难搞的,因为监管是最严的。所以,要有耐心,但是记住一个准则:没有撬不动的顾客,就看你给的利益大不大。一方面“价值输出法+互动”这种方式可以用,但效果不会特别好,因为社区管理者更多承担这样的角色。另一方面就是超级诱饵,比同业社区更牛的超级诱饵。

一般在同业社区做活动的时候,会在群里进行发起,这个时候你要准备好相应的套路,也就是准备一个更有优势的超级诱饵,来进行暗地进攻。当同业社区的活动发起的时候,你就可以私下的加人,申请语可以模仿群主或者是同业的管理人员,给更大的福利,比如说:加群管理,领取XXX。一旦暴露,直接群里轰炸一下,直接退群。

第7个法宝:标准化社群管理模块

最重要的一项事情是做好系统和平台的搭建,然后再做好模式、分配和提成机制,最后是完善群内规章制度。

1、制定有效的群规和制度。

2、专人管理与机器人配合

3、群分享栏目

每周或者每天组织话题讨论,理性交流;

4、每天或不定期的主题分享

KOL不定期的专业分享,或者邀请嘉宾。有一定规模后,可以升级成VIP群,收费分享。

5、线下活动

用户数量扩大以后,线下的交流也可以启动,费用众筹或拉赞助

有价值才能存在下去,持续转化和裂变。

总结:社区生态的运营可以表达为KOL+社区+场景。首先确定目标人群,根据目标人群确定产品的使用场景,根据场景链接IP圈层,最后由KOL联合超级用户共同组建社区,影响更多潜在目标用户。其商业逻辑是IP+KOL用来占领专业认知高地,解决流量来源问题;场景用来强化体验,挖掘用户其他需求,提供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为社群跨界变现创造更多机会。

扫地僧发稿

声明:本文不代表官方投资立场。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62ms0-3:6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