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的推送中,我们了解了虚拟币的法律边界。而业内有一种传说,虚拟币钱包在是合法的,可以任性发挥,然而,事情没有您想的那么简单,由于币的来源有瑕疵,导致钱包本身的法律风险骤增。钱包或区块链技术提供商,也有可能成为不法人员的共犯。
为防止好心好意办瞎事,我们撰写今天的文章与您分享如下要点:?
中性帮助行为还是帮助犯?
假使数字资产的来源或者上游的业务存在瑕疵,区块链数字钱包为上游业务提供帮助到底是无害的中性帮助行为还是应当予以处罚的帮助犯呢?首先,来看一下这两个概念。
中性帮助行为,顾名思义就是不偏不倚,中性的行为却起了帮助的作用。学术上根据周光权教授的观点中性帮助行为指的是不具有刑事违法外观,但实际上对犯罪活动产生帮助的日常行为,这类行为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一般需要而做出的,具有日常性、可替代性、匿名性、帮助性等特征。
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曹寅:DeFi名称具有误导性 优势不是去中心化而是非许可:据官方消息,在由OKEx主办的“后疫情时代:DeFi的机遇与挑战”社群活动上,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曹寅表示,Defi的名称具有一定误导性,去中心化并不是DeFi的目的,仅仅是手段。DeFi并不特指一种技术或者一类产品,而是一种社会运动和思潮,是一种利用开源软件和去中心化网络将金融产品转变为无需信任中介,无需中心操作即可运行的透明金融协议运动。DeFi的优势并不是去中心化,而是非许可,去中介,自动化,从P2P到P2C,Peer to Contract,去掉了传统金融中交易对手方的风险。[2020/4/30]
由于中性帮助行为的日常性特征,其所产生的风险一般是法规范所允许的,因而不能被评价为犯罪行为。而与之对立的帮助犯指的是对犯罪行为的实施提供物质或精神支持等帮助的行为,这种帮助行为具备法益侵害性,应当被评价为犯罪。
交易员“硕风和叶”:走势不明显时使用网格交易,剩下交给时间:3月10日,在第4期“Bibox兔子小姐直播间-大咖来了”AMA中,自由交易员“硕风和叶”表示:网格交易适合震荡市场,不管K线如何变动,只要币价回到原点,最终收益都取决于卖出的格子数。使用网格,一是要设置合适的价格间距,二是合理判断趋势,剩下的交给时间。市面上的网格交易工具大同小异,论资产安全性,他表示bibox是第一选择,交易所官方工具最安全。[2020/3/10]
从客观归责论的角度来看,单纯提供技术支持的中性帮助行为,很有可能没有强化和促进法所不容许的风险,不能仅凭借行为人具有故意的主观心态就认定其成立帮助犯。在这一理论之下,只有当行为人对正犯行为具备特殊认知,且超越了业务活动的最大自由边界时才可能被归责。
声音 | 灰度CEO:对于Facebook发币的干扰让我意识到BTC多么势不可挡:对于美国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Waters要求,Facebook在国会和监管机构审查之前应停止发行数字货币的消息。灰度投资(Grayscale)首席执行官Barry Silbert 发推表示:这真的让我意识到比特币是多么的势不可挡。[2019/6/19]
然而,当前实务中对中性的业务行为与帮助犯的区分仍主要采取主观说,也即只要中性帮助行为人具备故意心态,对正犯行为有所认知,并且积极帮助或者放任不法行为的发生,这一行为就已经突破了中性的界限,构成帮助犯。
区块链钱包业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虚拟币的其他业务更好地经营运作,一般情况下是一种中性的业务行为。相关技术人员是中性业务行为的从业者,只要这些从业者是按照技术规程做事,未对上游瑕疵行为产生认知和帮助,即使产生风险,也具有社会相当性,应当为法规范所允许。
现场 | ChainUP创始人钟庚发:区块链全球监管形势不太乐观:金色财经现场报道,5月24日,HiCoin全球合伙人见面会在北京召开。在活动现场,ChainUP创始人钟庚发表示,全球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是相对开放的,但监管形势却不乐观。根据报告显示,目前全球216家加密货币交易所中,仅有14%获得了监管机构的许可。同时,他还表示,越南、新加坡等国是布局海外市场很好的选择,整体成本会有所减少;欧美则是技术聚集的地区;而日本是监管条例相对比较完整的国家。因此,在进行全球化布局时,有三点建议,第一在本地市场,专业运营,引领趋势;第二全球视野,最佳布局,规避风险;第三与当地最有优势的合作伙伴合作,实现共赢。
据悉,HiCoin全球合伙人是2018年HiCoin推出的“全球超级节点合伙人”召集计划,面向全球招募钱包合伙人,共拓国际市场。[2019/5/24]
但是,一旦技术人员对上游正犯行为进行帮助时是故意的心态,区块链钱包的技术支撑行为就不再是中性业务行为,应当成立帮助犯。
例如,在毛杰、肖某某集资案中,肖某某明知毛杰实施非法集资行为,仍然为其搭建平台、提供场所,这一行为已经不能被认定为中性的业务行为,应当被认定构成犯罪。
如何认定故意?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由两个因素构成: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认识因素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意志因素是指在认识因素成立的基础上仍然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意志因素的不同。直接故意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积极追求的心态,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一种放任的态度。
实践中,从业者往往忽略间接故意,以为只要没有“直接有意为之”或者“出于公心”就没有问题,其实,只要放任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有可能因为间接故意而被追责。
据此,如果区块链钱包业务的从业者认识到数字资产的来源存在问题或者他人进行的上游业务是法所不容许的,仍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进行数字资产的存储、交易等活动,技术从业者所提供的技术就失去了中立性。若他人构成犯罪,技术从业者成立对应犯罪的帮助犯。
如何区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司法实践中,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界限非常容易混淆。过于自信的过失又称为“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责任形式。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危害社会结果发生的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的态度是一种消极的不保护,行为人认为结果不会发生;而间接故意的态度则为积极的放任,行为人认为结果是否发生无所谓。
二者之所以容易混淆,主要是因为在这两种责任要素下都预见或者认识到了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因此,从行为来判断对危害结果的态度、进而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责任要素在操作上并不具有可行性。
笔者认为,应当从认识可能性的角度来区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如果预见到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则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如果认识到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则应当认定为间接故意。当然,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应当以社会一般人的标准来判断。
在钱包业务中也是如此,如果已经采取了当下中等技术水平的网络技术,主观上认为危害结果不会发生,那么,司法实践中将按照过于自信的过失进行处理;如果没有采取相应技术防范,或者虽有技术防范但危害结果发生也不违背行为人的意思,那么,司法实践中将按照间接故意进行处理,换句话说,会按照犯罪处理。
写在最后
通常情况下,支撑钱包的技术是一种中性的业务行为。但技术不总是中立的,有时候中性的业务行为与帮助犯仅一线之隔,稍不留神就会站到法律的对立面。
因此,我们建议大陆的冷热钱包技术供应商,除却对增值业务的欲望要压制之外,也要做好反等工作,防止被当成共同犯罪进行处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