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出版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给网络作家等相关参与方带来可观的收入。但另一方面,侵权盗版制约着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各参与方都深受其害。
特别是作者等内容生产商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缺少相应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创作积极性倍受打击。面对这些问题,国家非常重视,各种政策和扶持计划频出,重拳解决版权保护难题,但是限于技术手段,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传统的版权保护手段非常有限。历史上,有过使用邮戳实现版权保护的方法,即作者把写好的文稿,一式两份同时寄出,一份给出版机构,另一份邮寄给自己。当出现被盗用的情况时,就拿出自己手里的那一份作为诉讼的证据,因为邮戳时间一致、内容一致。
到了今天,互联网时代崛起,免费分享盛行,版权保护一度被忽视。当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时候,却发现并没有十分可靠的办法,特别是在分享环节更是无能为力。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给彻底解决版权保护顽疾带来了希望,更是可以让盗版无所遁形。
俄罗斯央行高管:在某些条件下,实现加密挖矿合法化是可能的:6月30日消息,俄罗斯央行(CBR)金融技术部门负责人Kirill Pronin承认,在某些条件下,实现加密挖矿合法化是可能的。
这位高管在6月29日周三举行的圣彼得堡国际法律论坛上表达了他对矿业的看法。在专门讨论加密货币的会议上,Pronin透露,CBR在挖矿问题上并不像在一般加密货币合法化问题上那样采取强硬立场:“尽管我们一直在为禁止加密货币的交易发声……(但)关于挖矿合法化的讨论是可能的。”
然而,Pronin指出只有符合一些情况才能使这个讨论成为可能。他坚持认为,挖矿所得资产应该严格出售至国外,以换取法币:“最终,我们必须说,这些挖矿服务应该有一个出口,挖矿业务不应该导致加密货币在我国的积累,所以不会有进一步使用内部支付的动机。”(Cointelegraph)[2022/6/30 1:42:23]
区块链基于数学原理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所有权确认问题,对价值交换活动的记录、传输、存储结果都是可信的。
区块链记录的信息一旦生成将永久记录,无法篡改,除非能拥有全网络总算力的51%以上,才有可能修改最新生成的一个区块记录。
很显然,可以根据区块链的特点,结合版权保护的各个环节分别去理解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
我们知道“可信时间戳”,由权威机构签发,能证明数据电文在一个时间点是已经存在的、完整的、可验证的,是一种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凭证。
对于原创作品的登记,区块链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把时间戳与作者信息、原创内容等元数据一起打包存储到区块链上。而且,它打破了现在的从单点进入数据中心去进行注册登记的模式,可以实现多节点进入,方便快捷。
所有涉及版权的使用和交易环节,区块链都可以记录下使用和交易痕迹,并且可以看到并追溯它们的全过程,直至最源头的版权痕迹。
更主要的是,区块链所记录的版权信息是不可逆且不可篡改的。公开、透明、可追溯、无法篡改,保证了信息的真实可信,辅以简单易用的查询工具,版权确权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
区块链技术大量使用密码学技术,版权持有者在把作品写入区块链时,自动用自己的私钥对作品进行了数字签名,第三方可以用版权持有者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验证,如果作品的数字签名值验证通过,则表明此作品确实是版权持有者所有,因为只有版权持有者才有私钥能生成该签名值。
另外,也可以使用杂凑密码算法SHA256计算作品的数字指纹,通过数字指纹比对验证版权情况。再者,辅以分布式检索等基于内容的技术手段,便可覆盖各类复杂验证情况。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如果A写的一篇文章被B上传到区块链,那么这所谓的版权保护岂不是在保护盗版了。实际上,如果单一的注册备案功能的话,必然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区块链仅仅是一项技术,再强大也无法处理链外的数据信息。
因此,最好的做法自然是让作者直接在链上工作,变记录单点时间戳为记录时间段,从而避免单点记录时元数据单一无法佐证的弊端。
从技术层面来说,当前区块链的处理能力普遍不高,存在瓶颈,其次,另一个技术难点是区块链主链的存储与分发技术。
比特币的区块链大小已经接近60G,普通用户使用一个全客户端,同步这么大的数据量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任何一款区块链产品,也都存在区块链数据不断膨胀的问题。
最后,区块链技术是集网络编程、分布式算法、密码学、数据存储技术等各类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架构,技术难度大、人才培养周期长、高水平人才极度匮乏等等都是限制这个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当前区块链领域野蛮发展,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断上演,真正沉下心来做产品的团队,总是会面对多方面的压力和无脑黑,政策的监管和国家的扶持亟待尽快出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