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数字化浪潮下 解读金融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助推金融科技的兴起与发展,在带来冲击和变革的同时,也孕育着市场的新兴力量。

12月9日,平安集团和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举办“平安大讲堂·解读金融新趋势”活动。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院长杨再平,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杨东,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共同出席,探讨数字化浪潮下的金融发展新机遇。

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助力金融科技监管

随着科技与金融嫁接日益紧密,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也暴露出部分风险因素。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再平提出,面对金融科技的持续快速发展,要坚持“既鼓励创新,又守牢底线”的积极审慎态度。他认为,监管是公共必需品。金融科技要遵循金融的行业规则和客观规律,有效而具有公信力的金融监管,是受监管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最有价值的背书。

中国信通院刘阳:区块链基础设施将支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原生空间探索:7月9日,在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数字新基建分论坛上,《区块链基础设施研究报告(2022年)》正式发布。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介绍,《报告》跟踪研究了全球区块链基础设施实践的最新进展,重点对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建设概况、路径发展态势、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所谓区块链基础设施,是由具有广泛接入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可灵活部署的公共链网及连接这些区块链的跨链系统组成的网络服务设施。

刘阳表示,在过去一年,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呈现三个显著特征:基础设施属性持续增强,政府与产业支持提升;基础设施框架逐步稳定,部署与接入方式丰富;基础设施能力拓展延伸,成为Web3核心底座。(21财经)[2022/7/10 2:03:27]

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杨东表示,可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构建科技驱动型监管。杨东举例称,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以链治链”即“法链”,监管者通过实时透明的共享账簿,能够在结果恶化之前就予以识别和回应,甚至可以将合规机制直接内嵌到区块链系统之内,有助于金融领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

前日本央行研究员:日本不急于将日元数字化,但应认真考虑央行数字货币:日本央行(BoJ)前研究员、野村综合研究所(NRI)首席研究员井上哲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并不急于将日元数字化,但有理由认真考虑建立央行数字货币(CBDC)。他表示,由于日本纸币的信任度很高,而且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也不多,因此不必急于发行数字货币。井上哲也同时也认为,日本不应该忽视全球对数字货币日益增长的兴趣,因为支持这种货币的技术也将支持使用数字货币作为基础设施的金融服务,从而产生网络外部性。他表示,一旦源自其他国家的整个系统具有垄断地位,就很难取代它。这对大国争夺霸权起到了一定作用。他补充说,尽管日本仍可以维持其日元汇率,但如果另一个国家建立起强大的数字金融生态系统,日本将不得不依赖它来安全有效地处理国内支付,这将削弱日本金融服务的竞争力。井上哲也说,未来政府应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这不仅是为了恢复经济活动的短期目的,也是为了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Coindesk)[2020/9/11]

杨东认为,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作用于监管。科技在金融行业的渗透和应用,离不开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发展,在数字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区块链的作用日益显著。“如果说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是河流,区块链技术就是河床,没有河床的底层基础,就不会有河水的流动。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使得真正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迈向一个智能化的时代,也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数字文明。”

声音 | 中日韩三国工商界发表联合声明:将把握数字化、网络化、区块链、智能化发展机遇:12月24日,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24日在四川成都举行。作为峰会成果,中日韩三国工商界发表联合声明,表达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共同呼声,突出科技创新与合作共赢主线,强调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声明说,要以科技引领合作,以创新促进发展。三国工商界将把握数字化、网络化、区块链、智能化发展机遇,推动三国企业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合作,形成发展创新、利益融合、增长联动的新局面。此外,中日韩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合作,以推进创新发展。(新华社)[2019/12/24]

数字货币将大力促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声音 | 建信金融科技朱瑜东:数字货币应用范围要比银行电子钱包大,是纸钞的数字化替:金色财经报道,建行全资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的副总经理朱瑜东认为,区块链和银行的本质实际上均是可信度。区块链以安全、可靠、不可篡改的特性,解决了金融交易最重要的信任问题。目前,社会对区块链的关注达到了一个高度。但其实,银行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区块链方面的耕耘,并逐渐在某些领域应用。 朱瑜东表示,至于数字货币,其应用范围要比银行的电子钱包大,是纸钞的数字化替代,原则上不需要绑定银行账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转账就像纸钞一样方便。[2019/11/9]

继深圳为市民派发数字货币大礼包后,近日,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开展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预约。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并作相应的技术准备。在此次大讲堂活动中,数字货币成为热点讨论话题之一。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指出,央行推出数字货币,不仅是顺应货币演进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护人民币主权地位的重要举措。数字货币不仅仅是一个支付工具,它与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新经济的“发动机”,数字货币将极大地促进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就应用场景而言,黄震表示,数字人民币初期主要应用于C端的零售支付场景,今后会慢慢延伸向B端。此外,数字人民币可考虑沿着“一带一路”进行拓展,实现跨境支付,融合进入全球的支付体系。

数字货币是否会对传统金融带来冲击?黄震认为,数字货币不会对银行的储蓄、理财等产品造成太大冲击,反而可能带来显著的导流效益。如果用好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机会,可能成为商业银行在新一轮数字金融浪潮中的一大机遇。但从可实现性来看,银行应尽快推出相关APP,满足数字人民币一键转换、快速支付、存款理财等需求,并在基础设施、API接口对接等技术方面抓紧和央行对接。

总体而言,针对数字货币带来的变化,黄震认为,要坚持从市场、技术、监管多层面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和协调发展,推动经济“数字化”“数智化”“数治化”改革,通过数据进行治理,消除数字鸿沟,让更多人实现和享受数字红利。

全球经济将逐渐扫去疫情阴霾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停摆、衰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4%,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次非常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得益于前期金融科技的广泛布局和深入应用,我国基础金融服务成功实现了“非接触”和“不间断”,为抗疫情、稳经济、促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世界其他国家贡献了中国经验。

回顾2020年,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指出,中国出口表现超预期。出口逆势增长的根源,在于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使得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大幅提升。中国供应链优势在疫情之下得到凸显,RCEP的签署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出口的稳定性。

展望2021年,钟正生认为,伴随新冠疫苗推出、推广,全球经济将逐渐扫去疫情的阴霾。中国在2020年率先成功遏制疫情、并实现强劲复苏后,经济复苏的动能可能面临转弱。前瞻“十四五”,中国经济想要更多转换成内生增长性复苏、促进更高水平的“双循环”,关键是要充分释放资源重新配置的效应,发挥好经济转型、空间布局、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四个方面的红利。如此,中国经济将更具韧性和质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4:15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