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一路上涨,并于11月的最后一个小时,刷新历史新高,加密货币再次登上热搜。
2020年下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一路上涨,并于11月的最后一个小时,刷新历史新高,加密货币再次登上热搜。
众人将此视为加密货币市场的转折点,华尔街巨鳄正在代替散户成为此次牛市的主角,其中以灰度为代表的传统机构频频加码加密货币。据公开数据显示,至2020年12月9日,灰度BTC信托持仓总量为551236BTC,灰度ETH信托持仓总量为2941753ETH。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际会计准则出具了对加密货币的规范性政策,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还未就加密货币的各种新的生态形成完备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构成了个人和机构在评估、处理和报告各种新生态下加密货币资产的困难。
以上市为例,如拥有加密货币的企业想要进行公开市场发行,则必然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对所持有的加密货币进行会计处理?
对此,《链新》专访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主任罗玫教授。
目前罗玫教授在清华大学主要讲授课程为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财务分析和证券投资,研究领域主要是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以及证券投资和财务会计。
据罗玫教授透露,目前针对加密货币的会计准则已有了较为明晰的发展路线,国际会计准则出具了对加密货币的规范性政策,但全球范围内还未就加密货币的各种新的生态提出完备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罗玫教授还指出,与加密货币的会计记账准则相比,如何对区块链这种新的商业形态进行审计更具挑战性。
《链新》:现在加密货币在会计中都有哪几种记账方式?
罗玫:第一种是将其记为无形资产。目前大部分人也都是将加密货币记为无形资产,以成本计价,这种方式就是以所有者获得加密货币时的当时价格记账,在计入报表后,如果此类加密货币的价格发生了变化也不再做调整。像比特大陆2018年计划上市时披露的招股书中使用的就是这种记账方式。
第二种是记为存货。例如一个基金或者资产管理公司,这个公司像管理股票一样管理着加密货币,这些代币会经常拿去进行交易,这些公司就可以把这些代币记为存货,存货的定义是以出售为目的的资产,并且可以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当币价发生波动时,账本上相应的也会有价值的增减。
第三种则是记为金融资产。比如很多用户投资了区块链公司,就会在未来拿到一些代币的合同,如果这些是证券型代币,这个时候这些合同就是一种金融资产,可以以投资时的投资额记为金融资产,等拿到代币的时候,再根据其市场价格调整账面价值。
目前总体上划分就是这三种记法,记为无形资产是最保守的一种做法,现在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也都是倾向于保守的做法,所以大部分人都还是在以无形资产这个科目记加密货币的。
《链新》:目前世界范围内是否形成了一个完善正式的加密货币会计记账准则?
罗教授:现在还是处于一个慢慢演进的过程中,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加密货币会计记账准则,但是现在国际会计准则中有相关的通用型的指导。比特大陆2018年准备上市时使用的加密货币记账方式符合“指导”中的记账规范。
《链新》:以后是否还会有新的变化?
罗教授:会计讲究的是保守,而无形资产是最保守的一种记法,所以我预计以后都会以无形资产来记。前段时间Coinbase的咨询机构透露,Coinbase所保留的代币现在也是在按无形资产记账。
以获得加密货币时的成本去记账,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加密货币价格频繁波动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币价下跌的时候,会计要相应的去做资产减值的准备,但当币价上涨时却不能去重新记账。
现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那个指导实际上是以原来的会计准则框架为基础设立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单独的新的准则,因为增加一个项目的会计准则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要经过辩论、论证合理性等很多程序,如果原来的会计准则能适用的话就会偏向基于原来的方法构建,不然等有关部门论证完又要好几年的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会计准则总是以很保守的一种姿态出现的原因,我觉得现在加密货币的会计计量准则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理论上,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变数。
《链新》:加密货币是一种价格波动大且频繁的资产,在记账时是否应该及时反映市场价格?
罗教授:这属于会计的本质问题,反映相关性还是反映可靠性。因为加密货币的成本价和即时的市场价相差非常大,所以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加密货币是一种流动性很高的资产,在记账时应该反映市价,与市场价格有更多的相关性。但是从可靠性角度,保守非常重要,可能就会缺乏一些相关性。同时会计报表都是在年报季报的时候披露,平常每日的价格波动不会反映到账面上,只有年报季报时间点的价格涉及记账的问题。
《链新》:建立一个加密货币会计准则有何必要性?
罗教授:对于新兴的产物,如果要支持它的发展的话,就一定要有相应的会计制度或者指导意见。
《链新》:除了加密货币会计准则之外,还有哪些议题值得关注?
罗教授:现在区块链是一种新的商业形态,这就意味着新商业形态的审计工作和原来的审计必然存在差异,审计的业务和审计的工具都会发生改变。区块链业务的审计问题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领域,比加密货币本身的会计和审计业务更具有挑战性。
例如,现在区块链上跑的应用、资产、智能合约,要怎么去审计呢?或者在区块链上做权益证明和工作量证明的节点,又要怎么去审计呢?由于生态的不同,使用的审计方法也会不同,这也是大家目前都在摸索的一个领域。
在传统金融领域,要确定资产的所有权时,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会去银行问这个公司是不是在这个银行里有这么多资产,有时候银行会和公司串通做假账,审计方法使用不当的话可能就审计不出账本造假。而区块链上的资产,按传统方式来做审计比较难,没有人可以去询问,只能问资产所有人。
现在摸索出一些方法来了,比如说让资产所有者转一笔资产看能不能收到或者能不能转出去,审计人员会认为如果一个人掌握私钥那么他就是资产所有者。现在只能用这种方式判定,暂时还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再如,由于区块链具有匿名性,在发生转账时,审计人员很难去审计这笔转账和实际业务是否匹配,帐和经济业务的一一准确性和对应性很难保障。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