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antaNetwork?
Manta是一组基于Substrate框架,使用zk-SNARK提供端到端完全匿名,高吞吐量,高跨链互操作性并且安全易用的协议。其中包括去中心化隐私支付协议,去中心化隐私代币交换协议,以及未来计划开发的去中心化隐私借贷和合成资产协议。Manta的创始团队由美国多位加密货币领域老兵和教授学者组成,团队过往经历包括哈佛,麻省理工,Algorand等多家机构。
为什么加密世界需要Manta?
相比传统金融,DeFi最重要的价值是非许可性和抗审查性。当前的DeFi服务依然在隐私性,可扩展性,易用性和流动性等方面存在着巨大问题:受限于底层公链的共识协议,当前去中心化交易所都会泄漏参加交易用户地址。目前研究表明,用户地址只能提供伪匿名性而非真正保护用户隐私,商业竞争对手或者是恶意的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交易图分析来完成用户身份和地址之间映射。更致命的是,区块链上的信息会永久性保存,一次用户隐私的泄漏的代价将是永久的。
分析 | TokenGazer币安中签解读:大陆用户仍为主力 机构持有较多BNB:TokenGazer分析显示:币安此次签数16666个,因为放开国内用户准入,中签率从上次MATIC的58.38%下降到30.82%;按照这次的中签率,锁定20天的BNB数量是540多万个,约3-4%的比例,再次说明大部分bnb在机构手里;另,此次中签率下降了一半,持有100个BNB以上地址大概率为活跃交易用户,可能说明用户仍旧占到币安活跃交易用户的半壁江山。[2019/5/28]
虽然匿名币的出现一定程度解决了该问题,但是目前的匿名币比如ZCash,受制于可扩展性问题,难以赋能DeFi生态的服务。比如ZCash只能用于数字支付,而无法参加匿名代币交易。此外单独匿名币的高波动性难以使用户将资产储存在隐私代币中。因此只有将现有主要数字资产如稳定币,封装比特等完全匿名,实现强跨链互操的交换协议以及相关DeFi服务协议产生,才能发挥DeFi的巨大价值。详见文章:「为什么DeFi需要Manta?」
动态 | 律师解读《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部分要求在现阶段实施条件尚不成熟:2月14日,微信公众号“京都律师”刊文指出,《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部分条款偏向于原则性规定,且部分要求在现阶段实施条件尚不成熟,可操作性值得商榷,有以下几点可供探讨和完善: 1.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概念并未完全明确; 2.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标准并不明晰; 3.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安全评估流程并未说明; 4.行业自律条件尚不成熟。[2019/2/15]
Manta如何实现隐私DeFi?
Manta底层逻辑是将稳定币以及其他同一标准的代币在合约上铸造隐私版本,可以一比一置换。此外还有一个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可以将这些隐私代币互相交换。
MantaNetwork主要包含两个协议,去中心化隐私支付协议以及去中心化隐私代币交换协议。
去中心化隐私支付协议基于zk-SNARK,能支持用户将Polkadot以及其Parachain代币置换成对应隐私代币,使用隐私代币进行支付,和从隐私代币赎回基本币。
现场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周平解读区块链技术:金色财经现场报道,今日下午,在北京召开的区块链应用技术高峰论坛暨区块链应用技术专项赛颁奖典礼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工程评估中心主任周平在《区块链及其标准化》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国际标准化情况和《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术语》标准 ISO 22739。他提到区块链是通过加密,将经验证和校验的区块链接,形成的分布式账本; Token是利用加密技术控制产生的资产的表现形式,该资产也通过加密技术校验所有权转移或状态变化等。[2018/9/6]
去中心化隐私代币交换协议基于AMM和zk-SNARK。用户可以在平台交易隐私版本各种代币并且支付方和收款方完全匿名。去中心化隐私代币交换协议的价格形成方式和主流AMM一致。Manta代币的收入模式为将置换费和交易手续费等进行返还和回购,未来也会以Manta为核心进行开发合成资产稳定币等产品。
证券时报发文解读比特币价格暴力拉升的背后原因: 证券时报发文称,这次拉升从各交易所分钟级时间差来看,是从Bitfinex开始拉,然后被套利交易者迅速扩散到了其他平台上。据币圈一位专业投资者介绍,由于Bitfinex自己发行了USDT,然后用自己发行的USDT买入BTC,短时间内拉升比特币价格,同时平台上的空仓悉数爆仓,从而获得大量BTC,接着再以BTC交换海量增发出去的USDT进而回收大部分的增发,并盈余大量BTC。[2018/4/15]
我们也计划将Manta产品进一步拓展到去中心化隐私借贷协议。去中心化隐私借贷是一个去中心化非托管的借贷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匿名存款和进行隐私币借款。以及未来发展到去中心化隐私合成资产协议以及其他DeFi服务。
Manta在Web3解决的问题以及应用场景:
虽然当前的分布式账本带来了全新的支付模式,不需要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参与,然而由于区块链技术透明性的特点,目前大部分的加密货币交易全部是公开可查的,在对加密货币严格监管的国家中,税务部门或司法部门可以通过交易记录大数据分析以及向中心化交易所索取的用户信息来完成从加密货币公钥到用户身份的映射。另外企业和个人也不希望自己的交易流向被竞争对手或第三方机构掌握而影响商业利益或收到广告投送或者电话等行为。
尹振涛解读数字货币政策:对数字货币的监管还可以更严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对数字货币的定位不明确,各国对数字货币的监管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各国的监管差异体现了背后的经济博弈;从效果上看,当前国内监管做的还不够,在某些领域,我们还可以更严一点;禁止ICO不应是阻碍区块链发展的借口;数字货币交易被禁止,风险仍留在国内;未来各国的监管会渐趋一致。[2018/3/22]
虽然当前市场上存在比如ZCash这样的匿名币。但是当前的匿名币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是单独的匿名币波动大,对用户实际使用的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第二是匿名币的低扩展性仅支持简单的支付,而无法支持DeFi等更受欢迎的用户场景。而匿名币和其他的加密货币包括其他匿名币的交换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仍然依赖于中心化交易所以及OTC.
MantaNetwork完美的解决了上述两大痛点:首先,我们基于zk-SNARK的去中心化匿名支付协议支持将Polkadot以及SubstrateParachain资产兑换成隐私币,这样用户可以使用受欢迎的稳定比,renBTC等资产,同样享受隐私币带来的匿名性。然后,我们基于AMM和zk-SNARK的去中心化匿名交换协议可以完成隐私币之间的类似于Uniswap,Curve的去中心化交易同时满足交易地址的隐私性。因此我们的产品是唯一一个可以做到满足用户隐私需求,抗审查需求的同时,保证隐私代币的稳定性,互操作性的平台。另外相比于中心化的暗池,去中心化版本更加可信,减少了单点故障也更加安全。
Manta有什么独特的技术?
我们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设计了基于zk-SNARK的去中心化隐私支付协议和去中心化隐私交换协议,证明了这两个协议的密码学安全性。目前来看,我们是唯一一个完全基于密码学假设的去中心化隐私支付和去中心化隐私交换。跟Uniswap,Curve等传统去中心化交易所相比,在兼容Parachain代币的同时,保证了用户端到端隐私不被泄漏,跟基于TEE的隐私交易产品相比,在安全硬件屡屡爆出漏洞和可行攻击的今天,具有无可争议的更强的安全性。相比于同样适用零知识证明的Findora等公链,Manta可以支持波卡生态上数量众多的跨链资产,并且减少了共识层和生态开发等重复性工作。
在目前DeFi产品中,我们是唯一使用zk-SNARKs进行隐私处理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zk-SNARKs已经可以做到端到端的完全匿名,发送方可以在不泄露交易的金额、地址等细节的前提下向验证者证明交易的合法性。如果应用相应技术开发稳定币,从技术可以保证在去中心化世界满足用户匿名交易和使其资产对外不可见的特点。在协议开源可审计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信任成本,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请参考如下的技术比较:
Manta的代币:
Manta的代币$MANTA是第一个具备通缩性的功能型隐私通证,根据其协议实际隐私保护网络的使用情况以及在DeFi中的增长情况,用户能够进行激励分红,赎回和通证销毁等操作。$MANTA代币总量1,000,000,000枚,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于隐私代币生成和赎回基本币的置换费(0.1%),以及隐私币支付,不同隐私币之间交换的手续费(0.3%—variable)。这些持续收入会使$MA通证具备折现价值、赎回价值、治理价值以及扩展价值,接下来的文章将对这些价值逐一展开。
总结和期望:
由于技术难度,目前在波卡生态中并没有从端到端保护用户隐私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平台,Manta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由于Manta同时覆盖了波卡生态链资产的去中心化隐私支付和去中心化隐私交易,Manta对隐私保护有刚需的用户,尤其是机构用户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我们期待Manta能成为不光波卡生态,而且是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保护隐私的去中心化平台的领导者。在个人用户越来越重视隐私,尤其是很多机构入场加密货币的今天,我们认为Manta在正确的时间点切入隐私代币和交易市场,具有引领细分隐私DeFi市场的潜力。
欢迎关注我们的频道了解有关Manta的更多信息:Website:?https://manta.network/Github:?https://github.com/Manta-NetworkTwitter:?https://twitter.com/mantanetwork?s=21Medium:?https://medium.com/@mantanetworkTelegram:?https://t.me/mantanetwork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