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在今日对美国经济前景改善及其对劳动力市场,债券收益率和央行政策的影响作出公开讲话。他在采访中重申,打算维持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直到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为止。投资者剖析了他的看法后,美国股市下行,国债收益率上升。
鲍威尔在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obs Summit上回答了有关他如何看待债券收益率上升的问题,并强调经济远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他说,央行将维持超低利率,并继续进行大量资产购买,直到在实现就业和通胀的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 。他提到取得进展需要“一些时间”,但拒绝透露具体的预期时间范围。
最近几周,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急剧上升,影响了消费者和企业的长期借贷成本。
当被问及最近债券收益率飙升时(由于投资者预期今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会回升),鲍威尔表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随后补充说,美联储正在考虑“广泛的金融状况”,而不是单一的措施。
FTX 联合 Coinbase 举办量化交易大赛,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生参与:据官方消息,FTX联合APEX:E3和coinbase等数字资产头部公司举办的“牛津大学 vs. 剑桥大学:数字资产量化交易大赛”已于11月16日开赛。本次大赛为世界顶尖学府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学生间的比拼,共15只参赛团队。比赛采用真实资产交易模式,初始资金由FTX等平台提供,参赛团队需使用FTX等平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量化交易。冠军团队将能够获得包括其初始资金在内的所有收益奖励。[2020/11/17 21:05:25]
在鲍威尔发表相关言论后,十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已跃升至1.541%,有望达到一年以来最高的收盘价。其从1月初的低点便开始急剧攀升,当时的债券收益率仅为0.915%。(比推注:债券价格下跌时收益率上升。)
本次鲍威尔的谈话饱受关注,部分原因是因为,这是鲍威尔在3月16日至17日举行的下一次美联储政策会议之前的最后一次公开讲话。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的策略师休Hugh Gimber表示:“这是他在下一次美联储会议发言之前的真正机会,可以使投资者清楚地了解美联储如何看待债券市场。
根据比推此前报道,鲍威尔上周表示,在满足三个条件之前,美联储不会将其基准联邦基金利率从“接近零”提高。这三个条件为:1,一系列统计数据表明劳动力市场处于最大强度。2,通货膨胀率达到2%。3,预测者预计通货膨胀率将保持在该水平或更高。
而美国通货膨胀率目前仍低于2%,劳动力市场仍远未达到大流行前的状态,减少了约1000万个工作岗位。
鲍威尔今日表示,他希望随着经济重新开放,劳动力市场会在未来几个月中显示出进步。但当被问及劳动力市场是否有可能达到美联储今年最大就业目标时,鲍威尔说:“不,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
最新数据显示,在截至周六的一周中,有74.5万名美国人申请了首次失业救济金。
投资者对通货膨胀预期的一项关键指标最近也飙升。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数据显示,五年盈亏平衡点(反映了从现在开始的五年内价格上涨的预期速度)在13年内首次攀升至2.5%以上,周三收于2.487%。
美国国债通胀保护证券(TIPS)的收益也已经飙升。根据Tradeweb的数据,十年期TIPS收益率今日从去年底的-1.089%升至-0.741%。
鲍威尔说:“我们预计,随着经济的重新开放并有望回升,我们将看到通货膨胀会通过基数效应(Base Effect)而上升,这可能会对价格造成一定的上行压力”。
美联储去年将短期利率降低至接近于零,并且自六月以来,每月购买了至少12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政策制定者说,这些政策降低了借贷成本,并为经济提供了有实际意义的支持。
Natixis Investment Managers全球市场策略主管埃斯蒂·德韦克(Esty Dwek)表示:“基本上,财政刺激措施可以引导消费,这意味着收益可以增加,这将支持股票市场。”
她说,她预计随着投资者退出高估值技术股,像银行这样的行业将从经济重新开放中受益,并表现良好。刺激经济计划还将增加对失业者的支持,这将促进消费者支出和经济复苏。
但联合第一合伙人公司(United First Partners)驻新加坡的亚洲研究负责人Justin Tang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不确定性以及对通货膨胀加剧最终可能导致利率上升的担忧,打压了市场。
他说:“一方面,您希望经济增长,但经济中的大量现金却加剧了通货膨胀。我不确定目前经济是否真的可以提高利率。我们正在恢复,但我很确定我们还没有走出困境。” Tang表示,最近的回调使人想起了2018年,当时债券收益率上升使科技股遭到抛售,尽管这一情况很快得到缓解。
图片来源:Wall Street Journal; CNBC; federalreserve.gov;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