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DeFi 如何改变区块链上的借贷路线

通过智能合约进行的去中心化借贷路径使DeFi最终能够传统金融业。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世界正在逐渐扩大,凭借其固有的无需信任的操作方式和易于获取资金的特点,在全球金融借贷领域占据重要份额。随着加密生态系统的市值已发展到2万亿美元的行业,由于区块链技术的迅速创新,新产品和产品不断涌现。

借贷已经成为加密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随着DeFi的出现。借贷是传统金融体系的核心产品之一,大多数人都熟悉抵押贷款、学生贷款等形式的条款。

在传统的借贷中,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并赚取利息以换取承担风险,而借款人则提供房地产、珠宝等资产作为抵押品来获得贷款。传统金融系统中的此类交易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促成的,银行通过在批准贷款之前进行诸如了解您的客户和信用评分等背景调查,采取措施将与提供贷款相关的风险降至最低。

借贷和区块链

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借贷活动可以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参与交易的各方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直接相互交易,无需中介或金融机构。智能合约是具有一定逻辑的自动执行计算机代码,其中嵌入了交易规则。这些规则或贷款条款可以是固定利率、贷款金额或合同到期日,并在满足某些条件时自动执行。

通过在DeFi平台上提供加密资产作为抵押品以换取其他资产来获得贷款。用户可以将他们的硬币存入DeFi协议智能合约并成为贷方。作为回报,它们会获得协议的原生代币,例如Compound的cTokens、Have的aTokens或MakerDao的Dai等等。这些代币代表本金和以后可以赎回的利息金额。借款人提供加密资产作为抵押品,以换取他们希望从DeFi协议之一借入的其他加密资产。通常,贷款被超额抵押以应对与去中心化融资相关的意外费用和风险。

借贷和总价值锁定

人们可以通过去中心化世界中的各种平台借贷,但衡量协议性能并选择合适协议的一种方法是观察这些平台上的锁定总价值。TVL是衡量智能合约中质押资产的指标,是评估DeFi协议采用规模的重要指标,TVL越高,协议越安全。

智能合约平台已成为加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以更低的交易成本、更高的执行速度和更快的结算时间形式提供的效率,使得借贷变得更加容易。以太坊被用作主导的智能合约平台,也是第一个引入智能合约的区块链。DeFi协议中的TVL从2021年1月的18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5月的超过1100亿美元,增长了1000%以上。

58学院:DEX是DeFi发展的必然产物 但其在短期内无法取代CEX:9月17日晚8点,58学院第十五期AMA《如何在平淡的行情下赚钱?》邀请到了BLOCK GLOBAL副总裁Amber做客直播间。Amber表示,DEX是DeFi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 DEX在短期内无法取代CEX,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DEX的门槛对于用户来说是很高的,即便是本轮火爆的DeFi行情,也有95%以上的用户并未参与;其次,CEX面对DEX的崛起,不会无动于衷,事实上,我们也已经看到各大中心化交易所拿出一部分资金,推出质押挖矿等各种活动,来留住用户,而且看数据,用户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毕竟这样的挖矿方式用户几乎没有学习成本。最后,CEX构筑起来的护城河短期内不会被DEX打破,但DEX会倒逼CEX让渡一部分利润出来,回馈用户,CEX和DEX还会共存很长时间,但是短期内DEX无法取代中心化交易所。[2020/9/17]

根据DefiLlama的数据,以太坊以1140亿美元的价格占据了TVL的50%以上。由于先发优势,许多DeFi借贷协议都建立在以太坊之上。然而,其他区块链,如Terra、Solana和NearProtocol,由于与以太坊相比具有某些优势,例如更低的费用、更高的可扩展性和更多的互操作性,也增加了吸引力。

Aave和Compound等以太坊DeFi协议是一些最著名的DeFi借贷平台。但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显着增长的一个协议是基于Terra区块链的Anchor。基于TVL的顶级DeFi借贷协议如下图所示。

DeFi平台提供的透明度是任何传统金融机构都无法比拟的,并且还允许无权限访问,这意味着任何拥有加密钱包的用户都可以访问世界任何地方的服务。

尽管如此,DeFi借贷空间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而Web3加密钱包的使用还确保了DeFi参与者凭借区块链架构提供的加密安全性保持对他们的资产的持有并完全控制他们的数据。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后期会给大家带来其他赛道的龙头项目分析。感兴趣的可以点个关注。我也会不定期整理一些前沿咨询和项目点评,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币圈人一起来探索。

我会持续更新我看好的项目或者是看好的板块市场最新消息,大家感兴趣可以点个关注获取最新币圈资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31ms0-3:3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