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VitalikButerin
10-15年前的「新理想主义运动」场景与今天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当时人们感觉可以同时加入所有好人团队。今天,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对抗性思维和冲突。
我一直在试图理解,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许多自由主义者对直接民主感到兴奋,「大型自由主义活动」中鱼龙混杂,而许多区块链人士和「开源社区」人士将彼此视为天然盟友。
今天,我们看到
*极度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类型
*去年的「清醒与理性主义者」之间的小型互联网战争
V神:关注预测市场的人对今天的大选进程“不太惊讶”:推特网友DCinvestor.eth称,昨日,市场预测在几个点上都大错特错,没人知道谁还是对的。对此V神刚刚回复称,我想说人类一般都错得离谱。当人类大错特错的时候,没有一种机制能把正确性从魔法帽子里拔出来。但我确实认为,关注预测市场的人对今天发生的一切“不太惊讶”。今日早前消息,V神再次发推表示看好市场预测类DeFi项目。[2020/11/4 11:39:22]
*推特上的互相攻击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非常难过,我的天性一直是我想成为所有好人团队的一员,并将大家聚集在一起。但现在,我从小喜爱的这些圈子中的许多人正在互相攻击,并认为彼此有害。
V神:未来货币将是去中心化及私有化的:金色财经报道,V神(Vitalik Buterin)预计,更具吸引力的未来货币将是去中心化和私有化的,因为它将对“中心化阻塞点”更具弹性。他补充说,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情况,即使是完全合法的事情也最终会受到限制,因为运行中心化阻塞点的人只想排除某些类别的用户,我认为这就是人们继续对完全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感兴趣的原因。[2020/3/6]
抱怨这种现象并不能解决问题,需要了解它。
一个重要因素是,所有这些运动在过去十年中变得「更大」了。当一件事情很小的时候,即使你不喜欢它,它也不是威胁,所以小团体很容易活下去;但当一切都很大时,竞争会更多,问题因为出现。
声音 | V神:区块链是共识平台而不是优秀的存储平台:V神今日在线上AMA中回复了社区的多个问题。部分内容如下:1. 32 ETH和普通电脑足以成为以太坊2.0节点。2. 持有更多ETH也可以只运行一个以太坊2.0客户端。客户端是可以管理多个验证者ID的。但是客户端管理的验证者ID越多,那该客户端需要验证的数据就越多。3. 多个验证者ID需要保管多个私钥,但是客户端可以用一个私钥生成多个私钥。4. 以太坊2.0的阶段2实现之后就可以通过使用智能合约来做委托。且可以几个人通过一个合约凑齐32ETH,共同成为1个验证者。5. 32 ETH的门槛是看客户端的效率来设置的。如果设置的限制是是4 ETH,那验证者ID的数量会很多,以太坊2.0链的overhead会太高。6. 区块链是共识平台,不是特别好的存储平台,甚至分片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有其他的去中心化存储协议,比如swarm。7.在被问及“畅想下极致状态下最终TPS达到多少?”时。V神表示:“10亿用户,每个用户每天一笔交易,或者每秒处理11500笔交易。但是我们会需要好几年才能到10亿用户,所以不需要现在努力到达100万TPS。”(Unitimes)[2019/10/22]
与此相关的还有我在从前的文章里谈到的「密集丛林」现象:https://vitalik.ca/general/2020/12/28/endnotes.html#big-x-is-here-to-stay-for-all-x…
互联网自然而然地让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保持距离,因此让生活的隔阂加剧。
解释3:理想主义的小动作一旦变大,很容易失去理想主义,并开始掺杂其他东西,而这些杂质则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正如Cory所说,加密最初只是去中心化爱好者,但现在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金钱人」——这是出圈的必然,在非金融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类型的规范和经营很快就会引来子。
解释4:今天的文化总体上更多是出于对反乌托邦的恐惧,而不是对积极愿景的兴奋,现在所有人的第一个问题都是「你的东西会造成反乌托邦吗?」
解释5:我们现在有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奖励消极情绪。
我倾向于相信这只是部分原因,且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一条路径是更多地关注更新和较小的子运动,这些子运动对其价值观更加固执己见。以太坊的「再生金融」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一个例子可能是以太坊身份空间。
这些较小的空间有助于为未来创造新的乐观愿景,创造人们可以参与的东西,而不必成为金融化垃圾的一部分。
但是,我们还必须保持各大集团之间的和平,并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许多这些运动在最糟糕的版本中确实包含着彼此对人类光明未来憧憬的威胁。
有一件事是,我认为在任何「大运动」中工作的人都应该更积极地考虑向外界提供橄榄枝:你如何才能使你正在建造的东西提高10%对反对者的吸引力。
我确实认为许多人的分歧比他们想象的要少。例如E.GlenWeyl和BalajiSrinivasan虽然经常吵架,但当我和他们交谈时,他们都有一种强烈的「我们都在一条船上」的态度:这个世纪要么全人类崛起,要么全人类衰落。这是一个关键的共识!
顺便说一句,我非常同意这种看法。
就像,即使自私地说,核掩体可以阻止核武器直接杀死我,但它无法阻止核战争破坏我期待60年后能治愈衰老的科学生态系统。
BalajiSrinivasan经常喜欢说的「liveandletlive」可以升级为「winandhelpwin」。
我想结论是,维持和平和寻求合作需要的是一种明确的付出,而不是默认和平是一切的假设前提。
最基本的是,「我们必须在某些地方与之对抗」,但我认为合作和互相欣赏的空间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大。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