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让传统互联网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升级,用去中心化的协议和社区所有权替代了中心化的“看门人”和中介。Web3的底层逻辑对于信仰加密技术的人来说极具吸引力。不过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Web3目前仍是小众行业,还没有实现大规模应用。
虽然Web3的底层技术非常过硬,但你的奶奶并没有因此成为Web3的活跃用户,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区块链扩容瓶颈是最常被提起的原因,而且每次都会在后面加一句“我们这个行业还在发展初期”。但我个人觉得这只是Web3没有进入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众多原因之一而已。
本文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认为Web3还没有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六大原因,以及怎样才能让区块链技术真正为社会实现价值。
原因一:技术术语晦涩难懂
对于刚进入Web3的人来说,Web3是很难一下子讲清楚的概念,特别是因为目前行业缺乏统一的定义。所有人对于Web3的价值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归根到底,我们必须回答这样几个问题:“Web3跟我有什么关系?”以及“Web3对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
Web3有许多特性经常被提及,比如去中心化、抗操纵、不可篡改性、透明性等。很多人会从纯技术的视角来解构Web3,解释中夹杂着各种难以理解的行业术语和技术名词。
虽然从这个角度解释Web3可以让听的人了解其核心价值和技术细节,但实际上我们所有的沟通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要解释清楚:Web3这些晦涩的概念和抽象的价值观跟普通人所关心的话题到底有什么关系?
火币将于11月20日上线六大品种USDT本位永续合约:据火币合约官方公告,火币合约将于新加坡时间11月20日上线SUSHI、CRV、ZEC、ETC、ADA和AAVE品种USDT本位永续合约,11点开启资金划转,14点开放对外交易,支持1x-75x倍数。此前,火币USDT本位永续合约已涵盖了BTC、ETH、BCH、BSV、LINK、DOT、UNI、FIL、YFI、BNB、LTC、EOS、TRX、XRP和YFII在内的十五大主流品种。
据悉,新上线的六大热门品种USDT本位永续合约是正向合约,即稳定币合约,采用稳定币(USDT)作为担保资产,无交割日期,合约标的均为其对应数字资产的现货USDT指数,且每8小时结算一次,结算时间戳分别为0:00、08:00和16:00(GMT+8),用户已实现盈利在结算后可立即提取。
详情请查看火币合约官网公告。[2020/11/19 21:20:06]
要回答这个问题,自然就要联系现实世界中的用例。
原因二:投机者自我狂欢
Web3的第一个应用就是创建比特币等数字通证,通证内预定义了货币政策,内置了点对点支付功能,并完全消除了中心化的中介。虽然数字通证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但如果通证只能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那功能会很受限。而且数字通证相比传统货币来说波动性更大,愿意接受的商户也很少。
DeFi?将价值交换过程去中介化。
除非传统金融系统出现重大系统性漏洞,否则光靠铸造和转移通证是没有足够吸引力的。因此,Web3的第二个主要应用场景应运而生,那就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拓展了数字通证的功能,不仅限于价值转移,还可以用于用户熟悉的金融场景中,比如借贷、交易和对冲风险。
声音 | Coinbase:与黄金相比,比特币具有六大优势:黄金总市值目前超过7万亿美元,是比特币的38倍多,Coinbase表示,BTC可以成为数字时代可行的价值储存方式——黄金的替代品。在最近的博客文章中,Coinbase表示,与传统资产黄金相比,比特币有六大优势:可审核性(在分类账上跟踪交易的能力)、跨境转账费用低、隐私(点对点假名交易)、便携性、可分割性、稀缺性。黄金的历史储值能力源于其稀缺性,比特币可通过其2100万枚的硬上限复制这种稀缺性。到目前为止,已经存在1800万枚比特币。随着5月份第三次减半事件的临近,比特币产量将每10分钟从12.5 BTC降至6.25 BTC,这意味着比特币产量将朝着有限数量的方向发展。除了将比特币的稀缺性与黄金相提并论之外,Coinbase表示,减半将确保为网络提供动力的矿工保持在线的积极性。(The Daily Hodl)[2020/2/13]
然而,由于许多DeFi应用仍主要聚焦于通证,因此就创造出了一种循环经济,其中通证的价值部分来自于市场对其的投机。这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已经持有通证的Web3原住民很好地证明了?DeFi?已经初步实现了一定的产品-市场契合度。但对于不持有加密通证的人来说,DeFi?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而不是新兴的金融系统。
DeFi?循环经济中典型的投机模式——“yieldfarming”
用通证化资产来解决问题?
话虽如此,并不能说如今所有DeFi项目本质上都是内循环。稳定币是锚定法币等资产的通证,推动了“可编程美元”的兴起,这种通证可以在全球交易并在几秒钟内结算。数字美元更贴近如今普通人的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收到、支出并储蓄这类货币。
声音 | Gabor Gurbacs:比特币ETF通过六大方式服务于公众利益:VanEck数字资产总监Gabor Gurbacs2月4日发推列举比特币ETF六大优点。他表示:“比特币ETF通过以下方式服务于公众利益:1、 ETF生态系统增加了流动性;2、降低交易对手风险;3、利于价格稳定及执行交易;4、明确职责划分:交易、托管、评估;5、费用透明;6、建立合规基础。”[2019/2/4]
如今有价值?1400?亿美元的稳定币可用于DeFi协议,因此DeFi生态可以为用户产生更大的价值,比如创建链上储蓄账户。Web3的独特优势如果能附加到传统资产上,那么它的价值就不言自明。
除了稳定币之外,我认为这种链上金融映射的机制将很好地将Web3应用推向大众,并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切实的影响。
比如我们可以借助通证化的现实世界资产来打破如今DeFi行业的投机内循环。RWA包含房地产、企业/政府债券、收入分配协议、大宗商品以及传统金融系统里的其他资产。当然,通证化的RWA也有缺点,尤其是在去中心化和信任最小化这两方面。不过支持RWA的Web3应用可以极大提升Web3的价值主张。
原因三:超级金融化
虽然DeFi、稳定币和RWA可以为Web3进入主流提供巨大机会,但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考虑到,那就是普通人其实并不关心金融。普通人可能都没怎么用过金融服务,也不关心金融产品在后台到底是怎么结算的。说到底,他们只想开展商业活动,比如用信用卡在超市买东西。如果Web3主要的价值主张是基于超级金融化实现的,那么就会错失巨大的市场机会。
政策 | 巴西证监会发布六大ICO基本防范指引:据tokenmantra报道,巴西证券交易委员会(CVM)新近发布对投资加密数字货币的警示,表达对打的担忧,认为防欺诈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受监管的数币交易所投资。CVM同时警告可能存在ICO,建议投资者留意以下六大基本问题作为防范:1. 软件是否是免费和开源;2. 技术是否公开、透明、可由任何用户访问和验证;3. 是否有任何安排会引起利益冲突,或导致ICO代币发行方或推广者的权力过于集中,或使用激进的销售技巧;4. ICO代币的交易流动性;5. 网络的性质、共识和验证协议以及使用的软件;6. 开发者的简介以及他们参与项目的程度。[2018/9/21]
这也是很多人对Web3产生疑惑的地方。如果Web3是“去中心化的互联网”,那么为什么没有出现我们熟悉的典型互联网用例呢?比如发消息、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电子商务以及你现在正在阅读的博客。
如果Web3的核心价值是定义了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互方式。那么这些Web3内容平台在哪呢?
非金融类Web3用例仍处于发展初期,但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势头。比如,Web3的社交媒体平台可以采用去中心化的协议。用户可以真正拥有自己的网上个人资料,包括在平台上生成的所有内容以及整个社交图谱。他们的个人资料可以转移到其他前端社交界面,这些社交界面的内容审核政策会有所不同。
Aave的LensProtocol就是以此为目的开发的去中心化社交协议。所有交互都储存在Polygon的PoS区块链上。用户的社交图谱可以跨越各个应用转移。能够拥有自己的社交身份是Web3的一个非常强大的价值主张,这直接解决了目前Web2社交平台的问题,包括内容过滤算法和强制删除账号的做法。
韩国政府要求实名制 六大银行拒不买帐后服软:韩国政府将对拒绝将虚拟账户转换成实名账户的虚拟货币投资者进行罚款,同时也要求各大银行在本月按计划贯彻关于虚拟货币交易的实名政策。上周起,金融当局就下访6大银行进行反合规检查,原计划到1月11号截止,现延期至16号。银行方面由新韩银行领头,公开表示拒绝实施新实名政策。1月13号,政府方面与6大银行代表举行闭门会议,要求银行无论是否为交易所提供服务都必须实施新实名政策。会后,银行服软,表示会按计划实施。[2018/1/15]
可以基于去中心化社交图谱协议创建独立的前端界面
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有可能成为杀手级的非金融类Web3应用。不过杀手级应用也可能出现在创作者经济、游戏、元宇宙或DAO等赛道中。无论最后哪个赛道胜出,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必须在超级金融化以外的领域寻找发展机会。
原因四:用户体验到处都是坑
理论上来说,Web3的用户体验应该远远超过目前的互联网。Web3用户不用在每个网站上都创建独特的用户名和密码,也不用信任中心化的服务提供商,而是可以通过唯一的私钥自己进行验证,而且私钥可以通用于所有Web3应用。这不仅可以极大简化用户体验,而且用户还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并且不用经过中心化的中介就能直接访问应用。
如果这些功能都能正常运作,体验真的会很好。
Web1.0?,Web2.0?和Web3的登录体验差异
然而这个前提是“如果能正常运行”。在现实中,用户往往要面临各种互不兼容的认证标准,要手动处理私钥和助记词,要下载新的浏览器插件或移动钱包并学习如何使用,还要针对不同标准的区块链进行调试。这一切都导致了用户体验非常差。
添加一个新的标准就能解决Web3的认证问题?
助记词?ChainID?Gas费?通证审批?撤回交易?终局?这些都是非常晦涩难懂的技术概念,而Web3用户如果想要使用Web3应用,就不得不先搞懂这些词的意思。即使用户费劲搞懂了,他们在使用Web3应用时还是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深怕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会出问题。
Web2用户在使用时不需要理解Web2的底层技术架构,同样地,Web3用户也不应该要理解Web3的技术细节
目前Web3的用户体验普遍很差,这并不是某个项目或协议的错。也有许多人正在努力统一Web3的用户体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今Web3的用户体验确实不行。安全的私钥管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这是Web2无法比拟的地方。但不幸的是,Web3用户一旦丢失了助记词,就再也无法找回账户。
在Web3领域有许多类似下方的界面,这也难怪新客户的流失率如此高了。
“连接钱包”最后变成了一个“兔子洞”,连接之后只能自求多福了。
要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需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在最大程度上为用户降低技术门槛和风险。我相信这最终会催生出Web3“超级应用”,降低Web3基础设施的各种技术门槛,在界面上只向用户展示他们进入Web3世界需要的信息。Coinbase和罗宾汉就是两个例子。这两家企业都面向用户开发了体验流畅的Web3钱包。
Coinbase在其主要的移动端应用中直接集成了Web3浏览器。这个浏览器采用了安全的多方运算,以分布式的方式生成私钥。Coinbase通过这种方式创建了“半托管”的钱包系统。用户的私钥被分散在三个实体,任意两个实体的私钥拼在一起才能签名一笔交易。用户和Coinbase各拿三分之一的私钥,另外三分之一放在冷储存解决方案中作为备份,或由可信第三方持有。如果用户丢失自己的密钥,就可以激活备份机制,重新获得钱包的访问权限。
这个模式虽然在信任最小化方面不如纯粹的自托管解决方案那么高,但是却能极大提升用户体验,也可以为许多容易不小心丢失密钥的用户提供更安全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还有社交恢复这类解决方案,也可以打造出类似Web2的用户体验。
原因五:Web3吞吐量问题
如今Web3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主流公链的扩容和延迟问题。我在之前的一篇关于区块链信任模式的文章中提到过,很多人都认为扩容就是提高交易吞吐量。然而更全面的理解应该是:区块链扩容既需要提升交易吞吐量,又需要维持较低的区块链账本验证成本。虽然有些区块链的吞吐量相对较高,但仍存在上限,而且这些区块链往往不得不在去中心化、安全和可靠性三个方面做出权衡。
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显示了传统区块链需要做出的权衡。
VitalikButerin曾经说过:“新型的货币互联网不应该每笔交易都要花?5?美分。”介于以太坊过去几年的gas成本一直很高,他这么说可能有点讽刺,但这个观点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即使有了更明确的应用场景和更优化的用户体验,如果交易确认时间和成本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还是无法吸引几十亿新用户。
由于这是Web3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的一个更明显的原因,所以许多区块链都非常重视扩容问题,通过并行运算、模块化rollup以及侧链等方案来实现区块链扩容。其中许多方案都仍在开发初期,但我非常有信心可扩展性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解决。而相比之下,这个高度可扩展的Web3生态会发展成什么样?这一点倒是很难预测。未来的Web3会变成由多个独立的L1/侧链组成的多链世界?还是会变成由L2扩容方案组成的多rollup世界?还是会变成高吞吐量的L1区块链呢?或者这三种情况会并存?
ZkSync的MatterLabs对比不同的扩容方案
原因六:房间里的大象
当讨论Web3发展所面临的阻碍时,我们无法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加密资产、去中心化应用和去中心化组织缺乏明确的法律框架和政策指导,这限制了Web3在全球的扩张。与任何彻底颠覆现有行业的新技术一样,成长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并非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框架和政策指导,传统机构和组织都无法遵循明确的路径,也没有意愿参与Web3生态并在其中投入资源。一旦我们能通过行业合作,在保护创新的同时建立法律框架和政策指导,机构和组织就更有可能真正投身于Web3事业,成为服务提供商或将现有客户群导入Web3。
这里要申明一点,我并不是在支持任何一个具体的法律框架或政策指导,而是想说Web3是否能实现大规模应用取决于是否有清晰合理的政策指导。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监管政策还取决于一系列变量。我们当然不希望遏制Web3生态的创新,但Web3如果一直处于类似“狂野西部”的无监管状态,也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Web3的欺局无人监管,机构也不太可能愿意加入
展望未来
Web3重塑了应用的信任模式,将权力从中心化的中介转移到了确定和透明的软件。然而,像任何创新技术一样,Web3都面临着重重障碍,必须先克服这些障碍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虽然Web3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克服许多其他挑战,但只要能先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就可以在许多方面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Chainlink基金会或ChainlinkLabs的观点。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