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从60年代嬉皮士反对的主流文化和大公司,到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极大的增加个人能力边界,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感觉世界在重新平衡,当年对IBM大公司竖中指的苹果,也变成了通过系统升级让你的手机变慢的大公司,「屠龙者」成为「恶龙」。
值得思考:
为什么多次反抗后,最终还是回到了中心化、大公司的形态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激进市场的想法和区块链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避免又一次屠龙者成为恶龙
再读《数字乌托邦》这本书,时间拨到90年代,反主流的嬉皮士和黑客,所有人都沉浸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带来的新自由的喜悦中,曾经象征着中心化的、大公司的计算机,变成了个人工具,人人都有机会掌握个人权利,像是一代人的革命成功。
赛博空间的独立宣言也是在这段时间诞生,赛博空间独立宣言提到通过数字技术,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人人都可以进入的公平世界,数字技术是抵抗官僚架构的工具。今天,站在科幻小说经常提到2020年回看,我们已经把足够多的东西数字化,搬到了互联网上,大数据、AI都在加速我们的数字化的进程,但我们似乎并没有达到自由的高度,我们的数据和行为还是被大公司监控。
Jodie Gunzberg加入TradeBlock并担任CoinDesk Indexes的董事总经理:前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首席机构投资策略师Jodie Gunzberg加入CoinDesk子公司TradeBlock,担任CoinDesk Indexes的董事总经理。此前,Gunzberg曾担任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 (S&P DJI) 的董事总经理兼美国股票主管,负责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的美国股票指数的产品管理,包括标准普尔500道琼斯指数这个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股票指数。(Yahoo Finance)[2021/6/23 23:57:57]
《数字乌托邦》作者提到了John Barlow在1996年发布的《赛博空间独立宣言》,一个没有物质实体的数字化世界;但没有提到 1993年发表的《密码朋克宣言》,宣言主张用密码学方法,加密我们的一切互联网的行为:发邮件、数字签名和使用加密数字货币。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激进的想法,个人需要自己保管私钥,用于加密个人数据,或者有些人认为我们使用的很多服务都是加密的,比如像Facebook Messenger这样的聊天软件也会告诉你,可以选择端到端加密的,但他们并没有告知你,象征着你的数据、你的个人资产所有权的私钥并不在你的手里。虽然你的信息不会被第三方监听,但你的数据,是属于平台所有,并不是你的资产。
2008年,密码朋克迎来了关键性的人物,神秘的中本聪。比特币为密码朋克社区一直在探索的加密数字货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案,通过PoW挖矿的方式解决了数字货币双花的问题。当然,整个密码朋克也经历了污名化的时代,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都是跟黑色产业、不正当的市场相联系的。到现在,由区块链延展开来的区块链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
在这一切的铺垫之后,我们迎来了新的基础设施-以太坊(运行去中心化应用的区块链平台)和突破思想-《激进市场》。激进市场有一章专门讨论数据劳动市场的想法,数据生产也是一种工作,应该获得补偿。顺着激进市场的想法,大家不需要担心未来会被AI夺走工作,因为如果AI想要更聪明,就需要更多数据,尤其我们每个人真实的个人数据,如果我们联合起来,比如用加密的方式管理个人数据,就可以跟大公司谈判,把自己的数据变成资产,而不用担心由于被AI抢走了工作而失去收入来源。以太坊,是我现在可以看到的雏形,它让个人的数字资产和数据,真正地回归到个人的手里。
很多人可能还是觉得,区块链的概念或比特币炒作的成分大于实际的用途,这个判断是否客观另说。我真正担心的是,区块链会因为污名化而发展受阻。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现在使用以太坊可以参与去中心化理财和跨境汇款,这些原先都是被大金融机构垄断的场景。之前难以想象个人可以运行一家银行,但现在以太坊提供了一种Bankless的工具,开发者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开发金融业务(如:Compound)。
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效率,让个人开设一家媒体的成本变得极低,而不需要在全国架设信号接收塔,这就是我们提到的 Web2.0。这个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也在这个时代,出现了数据被少数大公司控制的问题,他们提供免费的服务,拿走用户的个人数据。相比于获得的免费服务,我们所付出的个人数据更加昂贵。
在互联网+区块链,我们可能到达的Web3.0,可以解决个人数据的问题,用加密的方式保护个人的资产和数据。这时,我们需要转变免费的观念,如果你将自己的数据去中心化地托管给第三方,你应该付费;同样,当其他人需要使用你的个人数据,应该征得你的授权,并向你付费。这样,每个人都有动力提供算力,我们才有可能进入一个去中心化的方式。
最近一直在区块链社区里观察各种创新,我也在这个社区看到了新的可能性。我想顺着《激进市场》提供的一种思路,去探索区块链的场景,曾经出现的激进想法,可能限于当时的基础设施不能落地,但当我们有了区块链,可能很多事情,是可行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