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个月中,去中心化金融—以“ DeFi ”广为人知—看起来已经成为了以太坊的杀手级用例。
今年早些时候,锁定在 DeFi 应用程序中的资产价值超过了 10 亿美元,而促进基于以太坊的金融生态的智能合约活动也呈现出了强劲的涨势。这种增长大部分与这些协议提供的诱人的高利率有关。
在向 Compound 和 dYdX 协议注入 200 万美元的流动性后,Coinbase 盛赞 DeFi “是开放式金融系统的基础,因为它是抗监管、公正、可编程的,任何拥有智能手机的人都可以使用 DeFi 应用程序。”
但是上一周的市场崩溃似乎已经打破了这种叙事—以太暴跌 50% 使 DeFi 生态陷入了一片兵荒马乱之中。作为最顶端的 DeFi 协议,MakerDAO 无疑是反应当前形势最好的例子,在艰难地应对 ETH 暴跌造成的乱局时,MakerDAO 甚至讨论过紧急关停的可能性。
关于 MakerDAO
说到 DeFi 就很难不谈到 MakerDAO 了 —一个允许用户用基于算法的利率以 DAI 的形式获得贷款的 DeFi 协议,DAI 是一种价值锚定 1 美元的稳定币。作为抵押,贷款方需要存入价值至少为贷款价值的 150% 或以上的 ETH 或 BAT 。如果任何 Maker 贷款(这些贷款也称为 CDP )的抵押品价值低于了 150% 的门槛,就会被清算,而抵押资产会被拍卖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
这个协议的名声之响,以至于传奇风投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加密部门也在 2018 年向该协议的治理代币 MKR 投资了 1500 万美元。这代表该公司在当时认购了代币总供应量的 6% 。
然而,尽管对基于 DAI 的 Maker 贷款提出了至少 150% 的强制超额抵押,上周的市场危机迅速暴露了 MakerDAO 的一些漏洞—一些分析师称这些漏洞可能威胁到 DeFi 的生存能力。
DeFi 在上一周经历了什么?
在 3 月 7 日到了 9200 美元的价位之后,比特币价格急转直下,同步标准普尔 500 指数和其他大多数指数及资产开启暴跌,最终,受到期货交易所上高杠杆的影响,比特币一度探底 3800 美元。
山寨币毫无意外地联动了比特币的下行趋势,ETH 也未能幸免。ETH 一度触底 90 美元的交易价格—根据 TradingView 上的数据,这个价格较之下跌前一周的高位降低了64% 。
Dogecoin推出libdogecoin版本:金色财经报道,由Dogecoin基金会推出的Dogecoin构建模块的C语言库libdogecoin,其最初的发布由核心开发者Michi Lumin宣布。Libdogecoin是一个C语言库,能够将Dogecoin轻量级地直接整合到各种平台中,而不需要开发者有深入的区块链知识。(u.today)[2022/8/5 12:05:07]
由于这一次暴跌之剧—据 CoinMetrics 的 Nic Carter ,这是 ETH 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单日跌幅—MakerDAO 也被拖入了这场危机。
如上图所示,一旦 ETH 的价格开始出现极端波动的情况,Maker 贷款很快会触发清算。(注:上图呈现的是 Single Collateral Dai( SCD,单抵押品)贷款的清算,这是稳定币 DAI 一个相对小的变体。)此外还有价值以数百万计的 Multi Collateral Dai( MCD,多抵押品)贷款,DAI 的主要变体,也被清算了。)
尽管贷款被清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有一个问题:这些贷款的清算方式并不符合 MakerDAO 白皮书中的描述。
更具体一点来说,根据被发布在 MakerDAO 的 Reddit 子账号上的第一手说明,被清算贷款的所有人并没有收到他们所抵押的任何一点 ETH ,尽管理论上的清算费用据称上升到了 13% 。
去中心化金融数据提供商 DeFiPulse 分析称,由于 ETH 崩溃同步大规模交易的涌入,向 DeFi 生态系统提供数据的价格预言机崩溃了。这种看法也获得了以太坊开发者及支持者 Marc Zeller 的响应。DeFiPulse 写道:
“ Gas 费用的暴涨导致 Maker 的价格预言机卡在了 166 美元的价位,然而市场当时已经间或下跌了几乎 15% 。”
Zeller 指出,两个因素的叠加—1)预言机给出的 ETH 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偏差;2)网络堵塞—导致了贷款清算者(即" Keeper ")未能恰当地售出抵押资产。
例如,由于网络堵塞,据称一名 Keeper 成功用 0 DAI 竞标到了价值 450 万美元的被清算 ETH 。0 DAI 的出价—通常会在 10 分钟的拍卖倒计时内被更高的出价压下—由于其他 Keeper 未能在区块链上登记出价而成功夺标。
这个 Keeper 赢了拍卖,这让他们无偿获得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 ETH ,然而却也导致了 DAI 代币抵押资产出现了数百万美元的缺口。
活下去
自从大规模清算爆发之后,MakerDAO 的前途也变得晦暗不明。该协议从未有过如此之大的亏损,加密市场也从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经历这么大的损失(至少在它目前的"成熟"状态下)。此外,DAI 的价格,理论上应该趋近于 1 美元,已经开始出现较大背离,在部分交易所甚至达到了 1.2 美元。
3 月 12 日,MakerDAO 基金会以及 MKR 的持有者曾一度考虑过在短期内彻底关停其协议,以缓和进一步的风险。协议关停将导致新贷款的冻结,债务拍卖的终结,以及 DAI 以固定价格被赎回。
对于 DAI 的持有者来说,幸运的是,该协议迄今为止还没有被关停过。相反,Maker 将会以其他方式尽力处理 DAI 抵押资产的缺口。
目前为止,他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重新稳定整个系统。
为了解决 DAI 的抵押资产缺口,MakerDAO 计划在 3 月 18 日(现已推迟到 3 月 19 日)拍卖一笔新铸的 MKR ,增加该代币的流通量。这笔买卖应该足够偿还债务了,尽管这会损害 MKR 的持币者的利益,因为他们的资产贬值了。关于拍卖的详细信息可以参考加密数据公司 Messari 给出的解释。
根据 Daistats 的数据,目前 DAI 的抵押资产缺口为 530 万美元,这意味着如果假设 MKR 的市值约为 2.05 亿美元,那么即将完成的 MKR 拍卖将使该资产的供应增加约 2.6% 。
包括支持法币到 DeFi 平台 Dharma 和加密资产基金 Paradigm 在内的行业参与者已经表达了参与拍卖的强烈意愿,似乎是为了支持 MKR 的价值,以及其余的 Maker 生态系统。
我们来解释一下 DAI 兑美元价格出现偏差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是因为投资者面对比特币近期波动寻求“安全”且“稳定”的资产所造成的供不应求现象带来的副产品—稳定费(实际上即是 Maker 贷款的利息)目前已经减少到了 7.5% ,理论上 DAI 的供应就会增加,因为贷款更便宜了。
正如先前提到的,还有一个问题是贷款所有人完全损失了他们抵押的资产。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是为了保证部分借款人的利益完好无损,尽管有一种看法认为被清算的贷款所有人没有收回任何 ETH 是自由市场作用的结果,而不是 Maker 治理造成的问题。
在本文撰稿期间,Maker 社区成员还在不断地讨论能够成功修正当前不稳定性的方案。该项目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话题,该话题正在讨论该协议是否应该支持中心化美元稳定币 USD Coin ,作为一种抵押资产类型,以“帮助建立 DAI 的流动性,并使 DAI 的汇率重新趋近锚定 1 美元。”
目前为止,社区中大多数成员都倾向紧急纳入 USDC ,尽管该方案尚未最终拍板,因为如果社区就此达成一致,为了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必须进行技术升级。
截至本文撰稿时间,根据 CoinMarketCap 的数据,考虑到 DAI 相较于 1 美元依旧存在 5% 的溢价,由于尚未解决的债务,人们对 Maker 的稳定性依旧心存疑虑。基金会和 MKR 持有人还在继续尝试寻找新的方法来修正当前状况,同时缓和进一步的风险,这是完全可行的。
尚未准备好主流化
尽管 DeFi 生态系统的健康已经开始从上周的大崩盘中恢复过来,投资者,尤其是 DeFi 用户,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却没有消失。
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投资基金 Multicoin Capital 的合伙人 Tushar Jain 在一条长推文中表达了他的恐惧担忧,写道:
“今天,整个 DeFi 生态系统几乎彻底崩溃了。几个大型市场参与者破产了… … 如果说我们不得不接受加密货币可能在一天内下跌超过 60% 的事实,那会‘严重’限制这个技术的可用性。”
业内的其他人也响应了他对 DeFi 面对加密市场波动的潜力的怀疑。
比特币支持者对这个不幸的崩溃尤其洋洋自得,认为这证明了这些事实上的去中心化银行绝不可能是去中心化的,在这场金融革命中不值一提。闪电实验室首席团队成员 Alex Bosworth 写道:
“把高风险的‘去中心化’项目推销给散户投资者,好空口白牙地取采用率?六个月后的结果是:损失不断累积,需要紧急财政援助。”
最关键的是 DeFi 可能还没有准备好迎来主流化。正如 DAppRadar 的传播总监 Jon Jordan 在这场危机发生两天后的一次采访中向 LongHash 提到的那样:
“我不认为有人会觉得这一代 DeFi 已经能够部署到主流市场。总的来说,使用 DeFi 协议的人可能不到 10000 人—比较一下币安的用户数。”
但是,尽管存在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以及认为 DeFi 还不够成熟的市场情绪,至少它似乎活下来了,而且还在继续发展。根据 DAppRadar 3 月 16 日的数据,按交易量计算,DeFi 应用几乎依旧霸榜以太坊上的 Top 10 应用程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