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Ming Guo:巨数据与隐私计算是下一代区块链的蓝海-ODAILY

本文源自小雨智媒8月22日的主题分享及Q&A

分享嘉宾:

MingGuo,Soteria创始人,硅谷技术专才,在硅谷担任软件工程师20年,曾是一位火箭专家,在高性能算法设计,网络协议和交易系统业务方面有诸多贡献;创业孵化投资人,共同创立MakeMountainAccelerator,利用硅谷-深圳资源帮助世界各地的智能硬件创业公司。

硅谷区块链技术专才MingGuo在上次主题分享中,从技术和社会层面深度剖析了区块链”落地难“的三大原因,并阐述了“巨数据”和“隐私计算”将带来的蓝海应用:

『巨数据与隐私计算是下一代区块链的蓝海应用』

https://www.odaily.com/post/preview/5147441

在主题分享结束后的互动提问环节,很多社群的朋友们就分享内容提出了不少有深度的问题,因时间问题,令大部分问题都不能即时作出回应,只能在Q&A的总结里一并作答。Soteria将会在紧接着发表的文章和主题分享里,继续从不同方面向大家详述各方面的细节,敬请大家关注。以下为Q&A环节精选:

Q1:这个理论目前有哪些实际应用?

A:这个理论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可以大展身手。比如可以实现“跨域”的“隐私计算”,特别是和健康数据有关的,例如通过“隐私计算”你的点餐APP可以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通过对你的健康数据的“隐私计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Q2:如果巨数据和目前的互联网不兼容,那么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全新格局来面向人类?

A:未来的“全新格局”就是一个建立在广义去中心化网路里的新型经济体--SSDE--内生去中心化经济体,她的技术基础就包括“巨数据”和“隐私计算”。

Q3:你们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我们用着微信和支付宝的产品,隐私全在微信和支付宝手里,除非用户不用他的产品,不然哪来隐私可言?关键是我们不得不用微信和支付宝,你看你们也是在用微信做运营,你觉得你们在微信这里有隐私吗?谁说个人数据在中心化互联网没有价值?淘宝京东不就是依靠个人数据做用户画像推荐的吗?推荐的过程中难道没有产生价值吗?既然你们知道当前经济模式以及经济基础不能发挥,那你们凭借什么来改变经济模式和经济基础让你们的区块链来发挥呢?

A:在数字世界里,你的“隐私权”即“所有权”,因此已经交出去的“隐私”数据就已经不再归你所有。在当前的中心化互联网架构里,是没有个人隐私权的。所以,“隐私权在某某互联网应用里”这种说法就是错的,已经不在你自己手里的数据不是你的数据,也不是你的“隐私”—因为你交出去的数据,你的“隐私”和“所有权”都丧失了,你不再拥有那些数据,也不再有“隐私”。

“个人数据在中心化互联网里没有价值”是指价值被互联网巨头们攫取,对你没有价值,因为用户是免费、“自愿”向互联网巨头们“贡献”价值的,价值并不属于用户。我们所说的价值是指“经济价值”,即使用你的数据的互联网巨头们有没有向你支付“经济激励”?没有!所以我们说,当前的中心化互联网架构里既没有隐私保护,也没有为“隐私”的使用支付经济激励,所以隐私是无价值的。

在这个已经高度中心化和垄断化的互联网里,区块链是无法提供真正的“隐私保护”的,因为不存在可以让“隐私”价值化的商业模式的生存空间。那么要实现真正的“隐私保护”,就需要找到为“隐私权”赋予价值的经济模式/经济体,以及伴生于这个新经济模式的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应该是目前的垄断互联网巨头暂时无法介入的,我们认为,这个新的经济模式就是SSDE–内生去中心化经济体,这个新的应用场景就是“巨数据+隐私计算”。

这个新的去中心化经济体和当前的中心化经济体会在一段时间里共存,但是长远来看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会消亡。这个过程就像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新的工业化的经济模式和传统的小农经济共存过一段时间类似,工业革命会进行很多小农经济里不存在的经济活动,最后小农经济消亡,小农经济的应用场景—传统农业,被现代化工业农业取代。

Q4:主讲大咖说的太好了,数据要能交易,必须先确权,在解决隐私的前提下才能交易,但不明白隐私计算和加密计算到底什么区别?

A:有关“隐私计算”和“加密计算”的区别:主要就是,“隐私计算”是由数据的拥有者和需求者一起进行“计算”的,在“计算”的过程里,“需求者”是不接触到“拥有者”的数据的,只能接触到“计算结果”。而“加密计算”只有一方,就是数据库拥有者,他们已经得到了原始数据,所以其实”加密计算“没有”隐私保护“。

Q5:你们和platON的差异化是什么呢?

A:这个问题是有关具体的技术路径,我可以在后续的分享里继续讨论。简单来说,我的理解是肖博士他们是一个很尖端的技术方向,即“一般安全多方计算”,工程挑战比较大。我们目前采用的是和区块链结合比较紧密的“隐私保护交易”、“轻链智能合约”等合成解决方案,特别是结合新的经济激励范式的方案来解决隐私保护的问题。

Q6:SSDE-内生去中心化经济体有的发展阶段有哪些,就是具体落地会是什么过程?

A:SSDE—内生去中心化经济体的问题,我们会在下一次直播分享里深入探讨和展开。

Q7: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了观看iOS13发布视频时的有关隐私保护的App应用措施,感觉你们说的就是今秋苹果将发布的iOS13里大量使用的技术。以后苹果的App需要利用你的私人信息帮你运算决策时,你的信息是留在你的手机上的,苹果只提供App和算法。你的个人信息不在网络上流传,苹果公司也没有你的私人信息。这样就不存在隐私问题了,而Google多年来做的是任何它能搞到的你的信息都存在它的系统里他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更好的提供服务,但担心的是谁来确保你的隐私不被用于其它目的。这样一想就明白了去中心话是什么玩意了。九月分iOS13和iPadOS就会发布,iPadOS的App也是同样的概念,请问群中大咖我的理解对不?

A:苹果公司的新一代iOS设备确实有一种在“本地”保护隐私的“数据密室”(DataEnclave)的硬件实现;在“数据密室”里所保护的隐私数据,比如指纹,是不会上传到苹果公司的数据中心的;对指纹的需求通过在“本地”的“验证”来实现,这一点确实和我们提倡的基于去中心化的“数据主权”的“隐私计算”有共鸣之处。不过,苹果的“数据密室”里所保护的“隐私数据”主要是静态的“身份数据”,比如身份信息和指纹等,它不能保护其他的“隐私数据”,特别是“行为隐私数据”。

Q8:一切皆可计算,计算可以隐私,那智能硬件的数据安全呢?

A:我的理解是目前的隐私计算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经济模式和经济基础的问题,在我们当前的中心化互联网和资源绑定的信用经济体里,隐私计算的技术是不能发挥的。智能硬件的数据安全其实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数据主权”的问题,就是智能硬件的数据安全在于这些数据是永远不和外界分享的,只用于“隐私计算”。

Q9:不太理解,类似银行数据永远不脱库?那如何建立价值评估模型呢?毕竟不是所有人的数据对所有需求方都有价值。国内喊了好多年的智能投顾,都沦为了灰色营销工具。

A:其实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新型经济体,比如区块链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去中心化”的“金融”,那么其实就没有所谓的“银行数据”了,这样“数据主权”的“隐私计算”才能实现。

Q10:一个人拥有数据主权是数据变现的前提,但拥有数据主权就要求能够控制自己的数据,但很多服务都要求我们开放个人数据才能使用服务,这个怎么破呢?即使新一代人类能用享有数据主权了,我们这一代已经被公开的数据是没办法自己做主了吧?智能家居的数据安全性不会特别高,攻破一个路由器可能数据就都破了……

A:“需要开放个人数据才能使用服务”—这就是典型的当前垄断、中心化互联网的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就是和“数据主权”相悖的、不兼容的,那么能够“变现”的“数据主权”不能采用当前这种中心化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而是需要引入新型内生去中心化经济体—SSDE,其中“巨数据”应用场景下的“隐私计算”就是当下可以开启的最早的SSDE商业模式。

内生去中心化经济体发展起来以后,当前这种高度垄断、靠侵犯隐私攫取价值的多巴胺中心化互联网商业模式会坍塌然后消亡。在这个过程中下一代的更严厉保护隐私的GDPR可能提供助力,但最终还是需要用户用脚投票,前提是需要给用户提供新的能够保护“数据主权”的服务模式和场景,例如“巨数据”应用场景下的“隐私计算”。

“智能家居的数据安全性不会特别高,攻破一个路由器可能数据就都破了”—在当前中心化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下,这个问题是无解的。而在SSDE/“数据主权”时代的去中心化网络里,解决的办法是“釜底抽薪”,完全把“数据”拿掉,在网络里“数据”就是黑洞。在这种网络里,你完全“看不到”任何“数据”,只能看到“计算”,通常是“打包”了“隐私计算”的各种智能合约。这些智能合约为你拥有的“数据主权”进行变现。

Q11:数据确实不是用来交易的,这点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没有数据作为基础,人工智能就失去了基础,如何考虑这个问题?

A:确实,实现了“数据主权”以后,当前这种中心化互联网的巨头们将得不到足够的数据来训练他们的“人工智能”。但是这完全不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数据主权”时代,训练“人工智能”的“计算”将在本地进行,而不是在互联网巨头的数据中心里。这也是现在所谓的“边缘计算”的场景故事所提倡的,原因就在于这类可以用于人工智能训练的数据量远远超过传统“大数据”的中心化技术架构的处理能力,这就是我们说的“巨数据”—并且这种“巨数据”来源于和人更近的传感器数据,用户对这类数据的隐私保护需求更加强烈,他们也许不介意传统互联网收集的隐私“大数据”,但是“巨数据”的隐私保护他们会非常介意,例如健康数据以及家居生活隐私数据。

其实当前中心化互联网收集的“大数据”是一种“聚合数据”,通过对这类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可以优化完善互联网巨头们的“多巴胺”商业模式,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推进毫无助力,因为这类“大数据”和“智能单体”的“行为”数据离得太远。真正能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其实是我们说到的在接近“智能单体”的“连续行为”的“巨数据”上进行的“训练”计算,所以真正的人工智能训练只能在本地进行,这也是“数据主权”时代“巨数据”一个应用场景–通过训练“人工智能”的“隐私计算”智能合约来“变现”。

Q12:老师说的新经济体,我想知道新旧经济体如何共存?

A:这个新的去中心化经济体和当前的中心化经济体会在一段时间里共存,但是长远来看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会消亡。这个过程就像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新的工业化的经济模式和传统的小农经济共存过一段时间类似,工业革命会进行很多小农经济里不存在的经济活动,最后小农经济消亡,小农经济的应用场景—传统农业,被现代化工业农业取代。

Q13:请教下,个人数据、隐私保护、隐私计算……这些都离不开个人身份认证,当前的各种中心话身份认证也不可能全球打通,我的理解是去中心化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得解决去中心化的身份认证,这是基础需求,各种去中心化应用都需要。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或者哪家有可行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群友Claire:去中心化系统的身份应该就是你的私钥吧?应该跟中心化的系统不一样的。

群友Jialin:身份信息多维度的啊,而且身份ID在一个系统中应该是唯一的,光私钥不够的。那样每个人都有很多私钥,确权怎么办?身份、确权、付出、收益……

群友大国大时代:这种思维还停留在现在。

群友Jialin:麻烦详细解释一下,去中心化身份在去中心化经济体系中是怎么验证和运转的?或者你人为的去中心化身份是怎样的?或者是不需要的。

群友大国大时代:未来的世界两元化,去中心化的地方不用身份证,机器学习,你拿着你的身份证也没用,只能去传统的中心化场景使用。化解这个矛盾就是个伪命题,人家根本不带你玩。

群友Jialin:我没有在说中心化系统……照你说的,在去中心化系统里面不需要隐私保护?个人数据怎么办?零知识证明这类技术不是解决个人数据隐私和确权的吗?个人信息、文艺创作、版权……这些在去中心化系统怎么玩?

群友大国大时代:首先去中心化系统大多开源,数据任何人都可以读取,本身并没有隐私可言,就像比特币,每一笔交易都是公开的。

第二,隐私的概念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才成立的,你有你的数据,我有我的数据,我的数据不想给你看才会出现隐私的概念。

第三,数字世界只相信数学,并没有与物理世界必须绑定的前提,我们控制一个数据账户不需要绑定现实中的任何信息,这样也就将每个人的身份信息隔离。

第四,商业活动的前提是基于信任,很多时候你只需要明确能拿到钱就好而没必要知道我是谁,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你不仅知道我是谁,还知道我喜欢吃么喝么,昨天跟谁约了炮,这显然是过份了。

第五,零知识证明是密码学领域的,不是区块链独有的,它能将一个人的原始数据与计算隔离,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你的隐私。

第六,区块链只能解决数字世界的信任问题,不能解决物理世界的信任问题,物理世界的问题可以利用区块链作为辅助解决方案,现实世界中你该依靠法律的依靠法律解决,该找警察的找警察解决,区块链不是万能的。

MingGuo:@Jialin目前比较流行的观念对“身份”、“信任”、“确权”与“去中心化”的概念的关系有很多误解。我下面说的可能比较惊悚/shocking,我以后会有专门的文章详述。简单地说,我认为“去中心化”的世界是不需要“身份”、“信任”、“确权”的。所以“去中心化身份”、“去中心化信任”、“去中心化确权”都是伪命题--oxymoron.

在去中心化世界里是没有我们中心化世界里的那种和“人”对应的“身份”的;你在每一个“去中心化”网络里的每一次“交易”、“互动”都可以有一个不同的、分立的ID/地址以及对应的“私钥”--在去中心化世界里你可以有无数的分身。其实“身份”在我们的中心化世界里是一种“资源绑定”的手段/武器/device,是一种压迫/coercion,是一种原罪。去中心化世界不需要中心化的“身份”。

去中心化世界也不需要"信任",比特币的特性之一就是trustlesstrust--无信任的“信任”,后面这个“信任”其实只是个修辞而已,实质就是“无信任”。有人说,是相信“数学”,相信“哈希”--这也不对,因为不论你是否“信任”数学和哈希,你都无法对抗矿机,所以就是“无信任”--真正的去中心化网络一定是“无信任“的,而”无信任“也导致不需要”身份“,所以你可以随时加入、撤出去中心化网络,去中心化网络无需身份验证,也不做、不依赖任何”登入限制“/accesscontrol.

同理,去中心化世界也没有办法给中心化世界里的”身份“做“确权”,你可以用密码学或区块链“见证”某个“论述”,但是你无法把现实世界里的“身份”投射到去中心化世界里的”论述“上做绑定,就是说去中心化的虚拟空间里”真理“不能被”拥有“,绑定”身份“和”论述“只能通过引入中心化的强迫体制/coercivemechanism.

群友Jialin:之前思考过这方面,到时有些模糊,现在清晰多了,感谢解释。同时,对这种观念也理解+认同。

MingGuo:@Jialin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去中心化”的世界是我们之前不熟悉的。我有一个系列专门讨论这些“烧脑”的“去中心化世界”的哲学问题,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相关链接

群友Jialin:目前有很多区块链身份认证项目,也有很多其他希望打通或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项目。毕竟,物理世界发展历史悠久,数字世界还太年轻。且看发展吧。我也希望去中心化的数字世界发展更好,能给个人带来更多自由和权利。

MingGuo:@Jialin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还需要很多工作,比如人工智能……

群友Jialin:路漫漫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78ms0-7:30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