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科普:SERO 2.0(春晓之巨龙)共识机制-ODAILY

SERO最新路线图

金融杠杆与泡沫的产生

金融杠杆作用主要是放大投资收益/亏损,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金融杠杆的基本运作模式本质上还是表现为借贷,借贷本身不制造泡沫,但是高额利息和债务流动往往是泡沫产生的罪魁祸首。

譬如你去买一个西瓜,一个10斤的西瓜要100元,你可能买不起,这个时候瓜农因为缺钱所以想立即得到你的40元,给你一个选择,你可以买一个40元的50斤小西瓜,但并不马上摘取,而是等它在1个月后长到10斤的时候再给你,这样你其实花了40元获得了一个1个月后的10斤的西瓜,这就是杠杆的作用。

但本质上这个生意的本质是瓜农问你借了40元,在1个月后如果西瓜没涨价的话,你得到的10斤西瓜价值100元,相当于你得到了价值100元的回报,这意味着对瓜农而言这笔借贷一个月的利息高达150%!如果他在这个西瓜上的总投入超过40元,同时假设他当时得到的40元并没有产生其它收益,那么他就会获得亏损,所以在15天后,当他预感到自己的持续投入只会增加亏损时,他想到一个办法,他开始向所有的农民宣传种植西瓜利润丰厚,于是所有的农民都开始种植西瓜,由于二级市场非常敏锐地预测到未来市场上的西瓜即将供大于求,于是西瓜价格开始直线下降,一直降到50元时,你坐不住了,你担心西瓜价格很可能会降低到40元以内,这样你当时的40元将成为一笔失败的投资。于是你和瓜农商量,瓜农只需要还给你50元,后面的西瓜就不用给你了,瓜农笑着答应了。

又过了15天,天气炎热异常,西瓜需求急速增大,虽然很多农民已经开始种植西瓜,但是市场上已经成熟的西瓜仍然只有这个瓜农的,于是在现货市场西瓜供不应求的情形下,西瓜价格又开始急剧反弹,最终甚至超过110元一个。这样瓜农当时借的40元虽然付出了10元的利息,但是最终出售的西瓜获得了110元的回报!

事实上市场泡沫质上是在债务的多次流通中获得增长的,在上例中我们看到在金融杠杆的作用下,借贷的成本事实上可以高的离谱,于是在多次借贷流转后,商品价格不断上升逐步偏离实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在每个人的决策结果往往带有强烈的杠杆效应,导致资产容易形成的人为痕迹很重的重新分配。

火币推出《一分钟读懂DeFi》系列科普视频:据官方消息,8月24日,火币推出《一分钟读懂DeFi》系列科普视频,并与微博财经合作冠名播出,布道DeFi认知,助力行业发展《一分钟读懂DeFi》是由火币成长学院打造的业内首个系统全面讲解DeFi的系列科普动画,继推出《区块链100问》后的再续佳作。《一分钟读懂DeFi》系列动画对DeFi的发展进行系统梳理,适合想要由浅入深、全面系统了解区块链DeFi的人们轻松了解DeFi。目前视频已由火币网官方微博发布。[2020/8/24]

认清不同Token的性质

股票发行本质上是一种记账凭证,目的在于融资和分担经营风险,相当于瓜农当时40元出售未成熟西瓜的行为,但在传统的股票市场有着严格的监管制度,对于上市企业数据和信息披露,包括二级市场交易方式有着相对完善的规定,因此即使股票价格与企业未来收益价值的偏离仍然是比较有限的。但数字货币市场则处于高速野蛮生长期,加上交易方式缺少管控,很容易出现现价与远期价值严重偏离的现象。

Token被广泛划分为证券型代币、实用型代币、资产型代币三种种类,很多人在投资数字货币时往往连自己投资的Token属于哪种资产都没有理解。

证券型代币理解为其它资产的映射,可以包括各种证券代币、不动产和贵金属等等资产的所有权,意味着你的投资回报只可能来源于Token所映射所有权的这项资产本身的价值增长,譬如一栋楼未来一年的租赁收益权,另外就是确权本身要过关,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这种资产映射关系是否被法律接受。

实用型代币可以完全理解为一种商品,它的投资逻辑基本上就是在一段时期内的市场供需关系判断。

而资产型代币则代表了初创型企业的股权映射,原来绝大部分的1CO产物基本上都是打着这样的旗号在二级市场融资。而事实证明,这类资产在严重缺乏监管的环境下往往是最不靠谱的,因为你完全无法获得充分足够的数据来判断这个企业或项目的价值。

尤其在中国,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一些人性游戏屡试不爽,新兴市场早期的不成熟很可能对这个市场的良性发展形成严重的损害,每次泡沫摧毁时往往伴随着连皮带肉伤筋动骨。

公链的Token

公链需要底层共识维护者的参与才能运转,而用于这种共识参与激励的代币本身的价值从何而来呢?

人大附中物理老师李永乐科普拜占庭将军问题和区块链:5月14日,人大附中物理老师、科普视频网红李永乐在其公众号发布视频《拜占庭将军问题是什么?区块链如何防范恶意节点?》。李永乐老师在视频中对拜占庭将军问题和区块链进行了讲解,他表示,拜占庭将军问题本质上指的是,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中,如果存在故障和恶意节点,是否能够保持正常节点的网络一致性问题。在近40年的时间里,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案解决这一问题,称为拜占庭容错法。例如兰波特自己提出了口头协议、书面协议法,后来有人提出了实用拜占庭容错PBFT算法,在2008年,中本聪发明比特币后,人们又设想了通过区块链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区块链通过算力证明来保持账本的一致性,也就是必须计算数学题,才能得到记账的权力,其他人对这个记账结果进行验证,如果是对的,就认可你的结果。与拜占庭问题比起来,就增加了叛徒的成本。[2020/5/14]

我认为比特币本质上属于资产型代币,其有三个特点可以应证这个结论,首先和许多贵金属所有权类似,比特币的价格完全和其物理实用价值无关,其次它有着固定的供给总量,最后比特币的价格主要由其不断流通过程中所积累的共识决定。

但率先推出智能合约,并提供可编程特性的公链—以太坊,所产出的ETH如果非要也定义为资产型代币则非常牵强,或者说和它的定位非常矛盾,ETH被设计为主要满足公链上数据传输需要花费的GAS,既然其已经被定义了明确的实用价值,那其价值则完全应该由市场需求决定。

但事实上目前所有公链Token的产量趋势,几乎都是在一开始就被预先设计的,难道开始就能知道生态发展的进程吗?显然在这样一个新兴技术领域准确预测市场规模是不现实的,因此很多时候Token市场价格的波动会受到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影响。

但这就是Token定价的全部原因吗?事实上,Token的市场价格很大程度上还会受到资本逐利性流动的干预,不得不承认虚拟货币市场受到资本运作影响,使区块链技术大受关注,但也正因此让Token价格本质的成因往往被忽视,在一个早期监管制度尚未完善的市场,很难找到一种方式来评估Token价格是否合理,但是我们仍然希望找到一种公链的共识机制,至少能够做到市场生态对Token需求是可以被量化的,并且能够使挖矿的产量与被量化的市场需求挂钩。

Token与金属

动态 | 新浪财经:官媒针对区块链的报道从科普宣传转向打假监管:据新浪财经今日消息,“1025新政”满月,一个月间,官媒对区块链的态度风向已转。据11月初的一项统计,七家党媒在新政一周内发布了65篇直接相关报道,当时文章中的关键词是数据、产业、安全、创新等,大量文章偏向于科普区块链的概念以及应用介绍,提醒警惕虚拟货币炒作的仅有3篇。近期,官媒的批评焦点则纷纷指向借区块链之名进行的虚拟货币发行和炒作行为。据统计,新华网、人民网收录转载的,以打击虚拟货币或揭露假借区块链行为主题的文章,自10月25日到11月25日午间,共28篇;其中,11月19日至11月25日的一周内就高达15篇。这些文章主要围绕三个观点展开:厘清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的关系,说明二者概念不等;打击伪“区块链”局,或是虚拟货币局揭露;提醒民众,区块链不能成为炒作的噱头,更不是行的招牌,需警惕此类活动,理性投资。[2019/11/26]

目前为止,我所看到过的形容Token最好的类比莫过于金属,如果把比特币看作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黄金,而其它数字货币只能去竞争其他金属的地位,黄金、铂金等一类其实用价值和市场价格完全不对等的金属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金属的经济地位几乎都和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价值挂钩,包括白银这个曾经有望和黄金抗衡的贵金属也已经日薄西山,慢慢其价格已经取决于其工业价值的表现。

对大部分金属或Token而言,从投资角度来看,更应该关注其实用价值的表现,或者说是预测其未来的市场供需关系,不得不提的是,金属的价格历史上也曾经产生过剧烈的波动,譬如铜矿。

要对真实的铜价或者说短期内铜的市场供需关系进行预测实际非常难,因为全球地区市场对于铜的需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要考虑的因素可能至少包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和基础建设投入、新的铜矿开采和开采成本变化、电解铜的产能、废铜增量周期变化、甚至包括大型铜矿企业的库存周期及其现金流状况等等。

好在非资产类型的数字货币的市场供需关系预测实际上要简单很多,原因在于对于新兴行业而言,如果把数字货币更多的以商品属性视角看待,那么现在或者在可见的一个周期内,对于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的,而其产量/流通量、分布和成本却是相对比较透明的,抛开二级市场资本炒作因素,那么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重点就在于如何把握某种数字货币的未来市场需求和供应量的关系。当然这个逻辑仅对于长期投资一种实用性Token的行为决策有效,事实上长期投资一个完全属于资产型的Token目前除了比特币外,几乎其余的都显得不那么靠谱。

声音 | 上海股交所总经理:区块链想要大规模发展要做好社会科普工作:金色财经报道,上海股交所总经理张云峰表示,区块链当前还处于一个“概念”的阶段,距离成熟应用,影响到百姓的日常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区块链”和其会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果,沈阳应当持审慎的态度。区块链想要大规模发展,一方面要做好这项复杂技术的社会科普工作,加快社会大众对区块链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企业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创新,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2019/11/17]

公链生态繁荣度

要判断一个实用性Token市场供需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需要因地制宜去量化的形容词-生态繁荣度,形容一个公链上各种DAPP应用及账户的数量、使用、资产流动性的整体状况,由于生态应用本身资产流动性很难去中心化地评估,因此很难被具体量化,但是市场可以决定底层系统服务的定价,因此我们将前面提到的关系到生态繁荣度的相关可量化的基数指标来对需要质押的SERO进行定价,这种方式远比单一的资产交易的GAS消耗要更为合理。

更重要的是,任何生态的发展都会经历不同的周期,因此用按需质押的方式更为合理,这样无论生态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以按需支出。

SERO2.0中,最终的共识机制被命名为春晓,设计的目标主要是三点:

1:生态智能合约账户中的Token将可以参与到PoS挖矿;

2:基于市场供需和未来区块链生态的数据分析,调整SERO未来产出,避免过大的通货膨胀,影响经济的平稳;

3:SERO的Token将在生态中显现出更多的工具属性;

4:使各个生态的繁荣度-锁定的SERO-获得的Staking收益是透明可见的。

我觉得先列出这次升级的主要构成,使读者可能在阅读后面的内容时,能够更容易理解每项优化的出发点,其中最后一点可能相对更难理解,我将试图在这里一一说明。

先抛出一个问题,比特币为什么是2100万枚?

这是问题可能已经不再会有标准答案了,但我们可以问另一个问题,就是比特币有2100万还是2.1亿枚,到底重不重要?以下是对于比特币数量上限的数学解答:

“比特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组所能得到无限个解中的一组。而每一个特解都能解开方程并且是唯一的。以人民币来比喻的话,比特币就是人民币的序列号,你知道了某张钞票上的序列号,你就拥有了这张钞票。而挖矿的过程就是通过庞大的计算量不断的去寻求这个方程组的特解,这个方程组被设计成了只有2100万个特解,所以比特币的上限就是2100万。”

声音 | 中科院姚建铨:要加快推进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的科普 培训:据新华网消息,日前,在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发展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说,关注区块链技术里面的大数据,跟区块链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测量和检测,能更好地提升激光清洗技术。姚建铨建议,无锡今后要加快推进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的科普、培训,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技术的认知;同时,建立专业、权威,但又普适、成套的理论体系和标准,以此切入区块链的实际应用。[2018/9/18]

但这并不代表比特币为什么被设计为2100万枚的总量,但,“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是中本聪自己对比特币的定义,首先中本聪认为比特币是这个系统的产出,也就是比特币是一种电子现金,所谓现金,是不可复制的,现金的唯一作用就是资产流通载体,所以问题在于为什么这种现金有2100万个呢?我们同时可以关注到,比特币的最大精度可以到小数点后8位,换句话说,如果你换算成现实中广泛共识的现金最小单位,也就是小数点后两位,所以就算你认为比特币总量是2100万后面加6个0,也就是21万亿,也没有什么问题。

尤其是中本聪强调的是比特币系统它就是一个系统,它是一个demo,用于示例一种透明发行机制的电子货币,考虑到比特币诞生的2009年,正处于2008年经济危机的第二年,2008年经济危机虽然由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但背后实质是由于海湾战争后美国财政赤字放大,为了用房地产拉动经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经济泡沫加速。因此中本聪很可能认为,一个透明的货币发行机制是把普罗大众免于未来再次由现有货币体系造成的悲剧中拯救出来的一种尝试。

所以比特币到底是不是2100万枚根本不重要。而今,经历了10年多的发展,比特币价格已经来到了1万美元附近,但比特币更大的作用仍然在于对冲和避险,而非日常支付手段,因此总量也并非那么重要。但是以以太坊为首的公链代表和比特币有着本质的不同,虽然以太坊的产出机制很比特币很相似,但是以太坊的经济价值定位和比特币相比,多了一种实用价值-GAS手续费,因此应该更综合地考虑像以太坊这样的具有使用价值的Token的总量需求。

但是以太坊在技术上缓慢的发展,生态落地也完全落后于预期,加之前期大量使用以太坊融资的泡沫项目,使以太坊在资产泡沫价值越来越偏离了其实用价值。

市场上并不需要太多的同质化的避险和对冲的资产类型,很难说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干预下,同质化的数字货币会在多久之内消亡,但目前来看可能性很大。因此,公链的Token应该更多的聚焦实用价值,而这也是SERO工作的初衷。

假设一个公链的Token价值,已经开始受市场供需关系驱动,而非资本炒作驱使,那么总量和产量就变得有意义起来,因为产量将作为重要的参数,在一个可量化的供需关系中,调节一个Token有效的通胀水平。但是在公链设计之初,是很难完全预测准确,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市场对于一个实用性Token的需求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对于实用性而言,在适当的时机调整其市场供应量的做法,将对生态发展更为有利。

UtilityToken可以被设计为同时具备实用和收益权凭证两种价值。事实上SERO就是这么设计的,共识中包含的PoS机制代表了未来收益权,这点和股权制的公司相仿,前期持有UtilityToken的投资者而言,更像是早期风险股权投资者。另一方面,对于Token的实用价值而言,对商品未来市场价值的预期判断是你投资的最大逻辑。而当这个商品的市场价值慢慢趋于明朗,对于后面的持有人而言,则更容易对近期的供需做出判断,作为前者无疑将会获得更高的回报,但前期投资同样伴随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公链的投资,应该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投资决策。

我们将会在最后一篇中,和大家探讨SERO的Token的实用价值到底是怎么体现的。

最后一部分,我们一起探讨,为什么SERO2.0共识主要需要对前面提到的这方面作出优化。

生态智能合约账户中的Token将可以参与到PoS挖矿

如今,大部分的PoS挖矿机制沦为持币生息的代名词,但这完全讲不通,PoS机制更像是股权投票机制,你作为股东,所以你有义务参与决策,在你的治理参与过程中公司估值上升,股权价值提升,你本身持有的股权就已经确保了你的资产升值,为什么还要把增发出来的部分再奖励原有的股东呢?

相比之下,矿工则不同,矿工的生产成本是矿机和电费,他们更像员工而非股东,所以将Token作为矿工奖励是合理的。

我们在加入PoS机制之前就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但遗憾的是直到近期才有能力在底层将这块逻辑补全。如果没有DAPP,那么所有的公链生态价值都是伪命题,因此关注的焦点应该在于DAPP本身。事实上,我们要强调和激发每个Token在投资和支付以外的实用价值,而判断一个Token是否发挥了其实用价值,最好且最简单的标准,就在于这个Token是在普通账户里,还是在合约账户里。

我们知道,当一个Token在合约账户中,合约创建或管理者,并非是这个Token的持有人,真正的持有人另有其人,他将这个Token转入合约是出于某种不得不的实际需求,假如PoS矿池容器是一个合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可以举一个更普遍的例子,如果有一个DAPP,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拍卖软件,要求所有参与拍卖的人,需要质押一部分的Token到合约中,才具备参与拍卖的资格,或作为一种资产担保措施,那么这个拍卖的DAPP中所质押的Token持有人,实际上只是合约的用户,而非这个生态的创建者。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合约中的Token参与PoS挖矿,使这个生态的构建者获得了利用合约中存储的Token获得激励的可能,这完全是合理的,在上例中,这个合约构建者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拍卖场景,因此,创造了Token的一种实用价值,在他的生态中,给Token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也对整个公链生态做出了贡献,为什么他不能利用他的生态中流动的Token,获得自己的激励呢?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在底层共识中作出优化,使智能合约开发时,可以设定一些机制来约定,合约账户中的Token将如何参与PoS,包括选择的StakingNode、参与的占比和上下限等等,这些机制作为合约代码的一部分,所有的合约参与者都会事先知晓。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合约账户参与PoS是对现有PoS共识的一种巨大改革,也极大限度鼓励了DAPP生态的落地,鼓励更多人脑洞大开,参与到生态合约的构建中,从而创造出更多的Token实用价值。

基于市场供需和未来区块链生态的数据分析,调整SERO未来产出,避免过大的通货膨胀,影响经济的平稳

在SERO公链生态中,已经有数百个Token和DAPP被开发,其中有一些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潜在的、对Token赋予更多实用价值的发展方向,和最初的预测相比,在当下我们可以对未来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生态对SERO的Token的需求作出更准确的测算,从而有效通过调剂未来的供给量,从而对生态发展作出更有利的选择。

这里主要会考虑到的因素会包括:SERO的实用价值背后对应的市场需求、当前的市场流通价值、潜在的供需关系趋势、产量改变后对现有的激励与网络安全性的关系等等。

关于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会在另一篇论文中探讨。

SERO的Token将在生态中显现出更多的工具属性

我们可以从这个图中先看一下SERO的生态DAPP和底层公链之间,当需要用到一些更强大的网络服务时,是怎么交互的。

我们可以看到,SERO公链将会提供更多的网络底层的服务机制,使DAPP具备更强大的功能,包括更大的存储空间、网络计算能力、快速的交易验证通道、预言机以及实现跨链的功能等等,其中大部分都会通过特殊节点的方式来实现,事实上之前的StakingNode也可以算作其中的一类特殊节点,因此很容易类比,当这些节点需要提供这些网络服务时,网络需要它们质押一些Token来保证未来服务的可靠性,当服务出现故障时,也会有相应的惩罚机制,同样,它们也可以要求在使用这些网络服务时,DAPP需要向节点支付Token。

使各个生态的繁荣度-锁定的SERO-获得的Staking收益是透明可见的

这些优化内容,最终的目的只有两点,首先是为了实现Token更多的实用价值,乃至资产价值,其次是为了使整个SERO公链生态中,对于Token的需求和供给,有很好的平衡作用。

因此为了对宏观生态或局部单一生态集群,能够提供更好的治理服务,我们会花出一部分精力,构建一些与生态Token供给关系治理相关的合约,来实时监控和分析SERO生态中,Token的使用、产出和流通的情况,从而帮助DAPP和更全局的治理者获得更多的决策需要的信息。

升级计划

我们计划分3个阶段完成这个共识最终的进化:

第一阶段:使SERO当前的产量保持和生态发展的需求相符;

第二阶段:合约生态锁定的SERO将可以参与Staking;

第三阶段:增加网络服务的功能、并使合约的一些对网络服务的使用包括提供将会明确要求对Token产生消耗和质押的需求,以确保这些功能在提供和使用两端,有健康的服务和回馈的价值流动。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LearnSERO作者:Pope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8:89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