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宇宙的概念受到追捧,「Web3.0」不断被提及。究竟Web3.0到底是什么呢?又是如何看待与元宇宙的关系呢?
本期嘉宾:IEEE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委员会主席李鸣
Q:人人都在谈论的Web3.0到底是什么?
A:Web3.0至少在当前这个阶段还是一个原则或者一个思路,因为它主要是面向未来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但是它还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
Web3是对于Web2.0隐私保护、数据主权和权益分配等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希望能用这个新的思想来推动互联网再一次升级。
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Web3.0未来将会出现一套协议。我们知道Web2.0或者Web1.0的时代有相应的协议,那么Web3.0基于数据共享、资产交换、身份认证、内容呈现等特点,还需要一套新的协议来去满足这套理念和思想,来推动这套理念和思想的实现。
第二,未来可能会形成一定的技术架构,以分布式架构为主要核心的一个多技术融合的技术体系,在形成了技术架构以后,就会产生一套技术栈,包括分布存储、分布计算、通讯等一系列技术站来去具体的落实这个技术架构的实现。
人人矿场IPFS技术背景展露,同步发布两大研究成果:7月18日,人人矿场作为冰河分布式存储实验室成员,联合戴尔中国、上海储迅、启赋资本等机构举行实验室发布会。宣布两大研究成果:雅典娜矿池和星矢矿机同步亮相。雅典娜矿池具有高性能、高并发、高扩展、高可靠、高安全的“五高”特点;单个星矢矿机测试网每日有效封存量达到了2TB。
人人矿场以星矢矿机为IPFS算力产品矿机原型,接入雅典娜矿池的测试网矿工号:t0118768(标签RRM),目前有效存力排名位于全球前4,爆块率保持前三。[2020/7/18]
同时它也会在不同的领域包括金融、社交、娱乐、教育等产生多套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说虽然它现在只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但是未来会衍生出一套协议,一套架构,还有一套技术站,还有多套解决方案,这是我们对于Web3.0的理解。
Q:如何理解区块链、NFT、元宇宙与Web3.0之间的关系?
A:区块链是一个技术,在整个体系里作为基础设施,在技术上提供可信和防篡改,在经济上提供激励机制,在协作上提供多方协作的共识,这只是一个在底层的技术。
加密评论员列举人人都应购买比特币的12个理由:比特币领域的知名评论员和企业家Brandon Quittem最近在推特上列举了每个人都应该购买比特币的12个理由,其中提到比特币是过去十年表现最好的资产。
Quittem解释称,比特币拥有的这种“影响力”本身就应该吸引投资者,因为它有上升的潜力。其他理由包括:比特币是在当前宏观环境下“诞生”的、知名投资者正在购买比特币、美元不会永远坚挺下去、比特币是“最公平的货币”等等。(CryptoSlate)[2020/6/19]
NFT实际上是一个数字资产的凭证。
从技术上来讲,它是一种资产的转换。比如它可以把实物资产转化为数字资产,它也可以是一种映射,比如说原生的数字资产,像NFT图片。
从业务上来讲可以是资产的表现。比如说我有一个图片或者一个其他的资产,但是我需要通过一个形式来让它表现出来,这个时候可以利用NFT来完成。
从经济角度说,它是一个资产的载体。在流通的过程中通过NFT的形式销售、转移和流通。
Web3.0是根据一套技术逻辑和原则而衍生出的一套协议战,未来会形成一整套的技术体系。
行情 | 区块链中概股人人网上涨15.31%:美股开盘,三大股指涨跌互现,在美上市区块链中概股跌多涨少。人人网上涨15.31%,寺库下跌0.32%,中网载线下跌0.65%,迅雷下跌0.28%,猎豹移动下跌0.48%,兰亭集势平盘。[2019/4/30]
元宇宙是一个信息消费的生态。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元宇宙来源于平行世界、意识永生,其实这些都是小说里的。从产业来看,元宇宙是构建了一个大的信息消费生态,来承载各个领域的数字化呈现,无论是金融、教育,都有一种呈现方式,我们把呈现出来的生态叫做元宇宙。
但是它是需要底层基础设施,包括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来作为支撑,NFT或者其他的数字资产凭证作为价值的载体,以及一套的技术栈运行的原则和逻辑,也就是Web3.0的思维方式,从而去完成各个领域的数字化呈现,响应用户的需求,并且完成服务的交付。
这就是我们说从基础设施层的区块链到价值载体的NFT,到技术的逻辑和原则的Web3.0到元宇宙的消费生态。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一套体系都叫Web3.0,从基础设施到价值载体到消费生态。
美股开盘 区块链概念中概股仅寺库和人人公司开涨:今日美股开盘,区块链概念中概股仅寺库和人人公司开涨。其中迅雷(XNET)开跌0.23%,猎豹移动(CMCM)开跌0.54%,中网载线(CNET)开跌1.41%,人人公司(RENN)开涨0.2%,拍拍贷(PPDF)与昨日持平,寺库(SECO)开涨0.58%,兰亭集势(LITB)开跌0.44%。[2018/4/26]
Q:Web3.0应该有哪些标准化的需求?
A:我们在做标准化的时候,首先要给一个共识出来,给一个术语和定义,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标准化就是要给出共识,一个是概念上的共识,一个是技术上的共识。技术的共识体现在,你建一个系统,我建一个系统,那么我们的系统如何打通?你用a协议我用b协议,那么对于未来Web3.0整个产业的发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在技术的体系上,包括互联互通互操作技术协议上都要有一个共识。
第二个是保障,Web3.0带来了很多创新应用,随之也会带来很多新的治理问题。包括权益分配、数据回归主权以及个人数据的应用,自己的数据怎么使用,或者如何使用别人以及相关方的数据,在这个过程里也需要合规的要求。
人人公司股票大涨:在人人公司发布白皮书表示将推出区块链平台人人坊之后,其股票今日大涨13.57%,目前价格为11.80元。[2018/1/3]
第三个就是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我们在Web2.0到Web3.0的过程中,不可能把Web2.0直接就扔掉了,Web2.0和Web3.0之间的兼容性,以及Web3.0之间不同的应用的互联互通,其实都是非常关键的,这些都要标准化去解决。
Q:您认为Web3.0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吗?在这个过程里面哪些是伪概念,哪些又是真需求?
A:我觉得在早期的时候去辨别到底什么是Web3.0的意义不大。我们说Web3.0只是一个名字,哪些是伪需求,哪些真需求,可以通过未来市场化的机制去验证,优胜劣汰就有答案了,创新需要通过群智推动的涌现,而不是专家的预测。
从总体来看,现在产业里出现了一些尝试,在基础设施层,是分布式基础设施方面的一些尝试,在服务层,分布式的应用、资产交换、权益分配这些相应的项目也有出现。
在金融、社交、协作等相应领域的创新和尝试,我们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互联网升级的探索,因为它毕竟跟传统的互联网的方式不一样。
但是它是不是叫Web3.0,我觉得其实不重要。我们觉得Wbb3.0其实就像Web2.0一样,就好像我们一开始在淘宝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会出现抖音,但是我们能说抖音不是Web2.0吗?
这个定义或者结论是因为出现了很多成功的应用和技术之后,大家觉得是对上一代技术的完整颠覆,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晰的定义产业或者是相应的名字。
至于Web3.0,其实是大家的一个憧憬,是希望改变Web2.0的问题,那么刚刚提到从基础到服务到应用领域的一些尝试,我们觉得它是在Web3.0里面的一个突破。
但是比如说在资产交换上,可能当前它并不符合全球各个国家的监管规则,但是我们能说它不是真需求吗?
监管也会随着技术的创新或者发展慢慢演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说在某些时候某一个时间段出现的一个新创新,它可能会被容纳到某一个名词或者是大的范围里面,但同时因为自身发展可能也不够完善,也会在不同的地域或者不同的使用场景的环境下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像加密货币生态,虽然大家都认为它是一个创新,但是它对传统的金融体系确实是一个挑战。
但是这个挑战之后要怎么处理?第一可能要完善加密生态,通过监管规则或者通过自身的技术和协议来保障安全,同时要符合监管的要求。
所以Web3.0整个的技术体系到底有什么?到底哪些真需求和伪需求,我们觉得应该通过市场来验证,而不是通过定义来约束。
Q:Web3.0的发展对我们的未来都有哪些影响?
A:从初衷来看,比如说我们到底要解决哪些问题。比如说隐私保护、数据主权价值交换、权益分配是我们觉得在Web2.0这个环境下,无法得到更好的数据权益保障,我们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互联网升级。
我们从互联网架构来看,从CS向BS来转换,它是一个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架构,下一步就是分布式网络,是一种点对点的互联网结构。互联网的结构和服务模式我个人觉得会去演进。
第二个就是接入方式,我们现在是不同平台不同账号,Web3.0提出要统一账号,这个思路已经很清晰了。
第三个是身份,现在我们在不同的平台里面身份的权益是带不走的,但是未来的身份有可能会去融合其他属性,包括权益、学历、背景可能都绑到身份上了,而且在这个平台的身份,可以带到另外一个平台上去,包括游戏里的服装、皮肤、道具等。这是在基于传统的互联网的思维,如果是在元宇宙的沉浸式环境下颠覆的就会更大。
鼠标、键盘、显示器,其实我们戴上VR眼镜这些都没用了,它在未来会有更好的人机交互设备,包括浏览器输入法、操作系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从技术到应用到产业到生态到监管都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它需要一套新的治理规则和产业体系去循环上升发展,就像从Web1.0到Web2.0一样,这里面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相关方都可以通过当前的技术优势和特点来参与到Web3.0的演进当中。
关于Web3Talk
Web3Talk是一档关于Web3.0的音频节目。通过对权威、学术性嘉宾进行访谈,深入挖掘「Web3.0」的现状、探索的进度以及参与的方法,让受众能够对「Web3.0」的认知从片面逐渐窥探到全貌。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