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真科技还是伪概念?区块链智能手机了解一下

对于新兴的加密货币市场,众多硬件产品层出不穷。一系列产品打着区块链的技术招牌,试图在加密货币市场分得一杯羹。不过,区块链智能手机似乎更能俘获消费者的芳心。智能手机市场的老牌玩家,亦或是崭露头角的区块链创业公司纷至沓来,尝试将区块链技术落地智能手机领域。我们将以三家公司为例,通过其在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动作来探究区块链智能手机的发展。

HTC:Exodus

在多年销售业绩下滑之后,这家智能手机和VR设备厂商在今年年初将部分手机业务出售给Google,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家公司就此放弃智能手机市场。如今,HTC似乎试图借助区块链的东风实现“重生”。今年5月,HTC宣布,计划生产一款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安卓智能手机,并将这款手机命名为“Exodus”。据悉,这款区块链手机计划将于2018年第三季度发布,并将陆续公布项目细节及参数。HTC透露,其设想打造一个以Exodus手机为节点的原生区块链网络,并允许用户通过移动端设备保存其身份信息等私人数据。此外,该设备还将支持加密货币的冷钱包存储解决方案。这款手机将支持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及其他主要加密货币,预计未来会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据悉,HTC还与区块链游戏加密猫达成合作。在5月份发布的旗舰机U12Plus及Exodus均能下载此款区块链游戏应用,用户能够基于以太坊平台上创建、培育以及出售加密猫,但该应用下载仅面向美国市场。7月29日,Litecoin(LTC)创始人CharlieLee在推特上表示,他将担任智能手机Exodus的顾问,成为此款手机的支持者。

SirinLabs:Finney

针对那些工作有高度机密性的富裕人士,SirinLabs曾推出一款智能手机“Solarin”,其售价高达16000美元。去年11月,该公司通过ICO获得1.578亿美元资金,并着手开发开源区块链智能手机以及区块链计算机。今年4月,SirinLabs与富士康签署协议,将合力开发制造全球首款平价区块链手机“Finney”,并计划将于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销售。公司透露,Finney预计零售价为999美元。从手机各项参数上看,Finney与普通智能手机相差无几。但不同的是,Finney能让用户更方便储存和使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并且试图让虚拟货币更广泛的融入到日常生活的交易支付上。SirinLabs声称,产品生态系统将构成一个独立的区块链网络,或由IOTA的Tangle技术提供支持。该区块链网络将在无挖矿中心的情况下运行,并将使用SNR代币作为其默认货币。同时,Finney将会在以Android为基础开发的SirinOS系统上运行。除可以使用SRN代币外,SIRINOS还支持固有的区块链应用,例如冷存储加密钱包,安全交换访问,加密通信和P2P支付应用资源共享生态系统。SirinLabs表示,Finney能够自动将代币进行转化用于去中心化应用,而无需通过交易所获得不同的加密货币。据悉,该设备仅仅供持有SNR的用户,SirinLabs也将于10月份开售SRN代币。此外,该公司还发布一份白皮书,详细说明其为区块链时代创建“消费电子产品”的意图。

华为:闷声搞大动作

虽是做硬件技术出身,华为对于区块链的看法并不局限于算法机制,华为区块链总监张小军曾表示,“未来的区块链是融合云、网络、芯片三位一体的生态。”作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尽管尚未公开宣布开发区块链智能手机,但华为对区块链技术并不陌生。早在2016年,华为就已加入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探索专为金融机构服务的的联盟区块链以及应用场景。今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最新专利申请公告透露,华为公司申请一项专利发明,其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支持P2P内容分发网络的验证功能,旨在保护数字知识产权。此前已介绍,区块链手机Finney将搭载SirinOS系统。今年2月,华为曾与SirinOS系统开发方SIRINLab进行过会面。虽然双方并未进一步透露详细信息,华为似乎也正努力争取SIRINOS系统的使用许可,以实现操作系统和支持Android上的DApps。今年5月,比特大陆旗下的BTC.com比特币钱包上线华为手机端AppGallery应用商店,这是其首次在应用商店中推出加密货币应用。据悉,BTC的上架申请经AppGallery审核后,目前在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正式上架,但不包括。由于国内限制谷歌安卓应用商店Googleplay以及苹果AppStore的部分功能,国内绝大多数手机用户都无法访问BTC.com比特币钱包。在未来,华为若在国内手机应用商店上架比特币钱包,无疑能够更方便国内用户。此外,长虹、联想等众多厂商也开始涉足区块链手机领域。但简单梳理发现,各大厂商虽将区块链智能手机提上日程,但多数仍处在概念阶段。对于加密货币的投资者来说,区块链智能手机着实是一个吸引人的卖点。如若用户体验较差,或是毫无用处,区块链智能手机终究只是博人眼球的噱头。到底是盲目蹭热点还是技术创新,只能交给时间去验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31ms0-7:92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