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链闻ChainNews,作者:ErikTorenberg,Tokendaily和Villageglobal联合创始人,编译:PerryWang,星球日报经授权转发。
该文剖析了加密世界两种信仰体系,两种理论框架,两种相爱相杀、同根异路、殊途又可能同归的人群。为了更好理解这两种体系,可以非常浅薄的用中国常说的「币圈」和「链圈」类比。不过,说实话,除了老币圈一些「比特币信徒」之外,中国新生的「币圈」大佬们是否真正像「货币派」一样理解奥地利经济学派观点,还是个问号。Anyway,enjoyreading!加密货币遇到了一点表达问题。当人们谈论加密货币为什么重要、加密货币的巨大机会在哪里时,往往连谈论的出发点和假设前提都出现了分歧。更为重要的是,双方脑子里想的不是一回事儿,引发了混乱:投资者不清楚市场适用哪种理论,新入场者摸不懂门路,加密世界的信徒们将无限的精力投入到说服别人全盘接受自己的想法,而根本没有意识到,从一开始,两个人就是在鸡同鸭讲。让我简单且宽泛地描述一下加密货币领域两个信仰体系吧:一个信仰体系是,「加密货币将会重新定义货币」,途径是从加密世界给现实世界带来一种强有力的货币。我们暂且叫它「货币型加密货币派」下文简称货币派。另一个信仰体系则是通过引入Web3.0,用加密货币重新定义互联网的运行方式。我们暂且称之为「技术型加密货币派」下文简称技术派。也有人分别称之为「比特币至上主义」和「以太坊至上主义」,不过这两个定义要更宽泛一些。两大信仰体系肯定存在一些重叠,不过目标、策略和哲学基础都是迥然不同的,这也导致了外界的一些误解和困惑。「货币派」
刘峰:从源头治理防范币圈资金盘乱象 要考虑多个维度进行:6月9日报道,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变革与管理学院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表示,要从源头治理防范币圈资金盘乱象,主要还是要考虑人、财、事三个维度来进行。从人的角度而言,需要对区块链市场参与者进行足够的风险警示,帮助参与者最大限度进行风险识别和投资决策;从财的角度来看,对于相关非法项目投融资活动,需要监管层进行必要监管、定期报告,实行监管常态化;另从事的角度来看,项目的募资和运营模式需要能够被识别,一旦分析到有资金盘或盘模式的,相关监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时间相应处置。(北京商报)[2020/6/9]
货币派相信的是加密货币的终极目的,是为现实世界带来一种坚实的货币,它有着牢固货币政策,不能被政府、央行或其它主体篡改。有了这种坚实的货币,各国政府将被迫对其行为更加负责任,因为他们无法继续为战争或者斥资实现短期的目标而举债,也无法通过通胀透支未来,牺牲社会的长远经济利益。货币派笃信,具备抗审查属性的财富存储手段是最重要的。对美国人而言,这可能听上去很陌生,因为美国人信任银行和政府目前是这样,但世界很多地方的人并不享有这种安全感:饱受政府腐败、资金管制、货币通胀等威胁。货币派认为,比特币是地位尊崇的,因为它不存在通胀、不存在通缩、抗审查、资产供应量固定,不会被任何政府关闭,无需任何可信任的第三方即可以运行。比特币BTC和比特币现金BCH之间关于区块大小问题的内战并没有吓倒货币派。恰恰相反,他们更有信心了:单单是区块大小这个芝麻大的问题都很难撼动,如果是想更改供应量那样的大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货币派笃信,在所有现存加密货币中,比特币最有机会成为那个坚实的货币。它有一种「无原罪完美概念」效应,具体体现在很多方面:一个匿名的、置身事外的创始人;没有中心化主体;拥有最早出发优势;有最出色的林迪效应,也就是对于一些不会自然消亡的东西,比如一种技术、一个想法,它们的预期寿命和它们目前已经存在的时间成正比。即它每多生存一段时间,它的剩余预期寿命就会增加一点;目前在加密货币中市值排名第一;拥有最出色的流动性;最为可靠的货币政策和稀缺性;最好的抗审查机制;最响亮的品牌知名度;最好的耐久力;最好的网络效应;等等等等。货币派相信,人类终究将把加密货币视为货币,并不是吸引风投资本的下一代App商店或者软件平台。货币派认为将互联网与加密货币类比是牵强附会,没有从经济学历史和货币发展史中真正透视到加密货币的未来。我们能真正了解到什么?任何时候只要人们控制货币,就会制造更多货币——蓄意稀释现有货币持有者的利益。货币派坚信,以太坊的概念很有意思,但它创造的价值更别提捕捉价值会比未来货币比特币要小好几个数量级。以太坊上打造的所有的应用/去中心化应用App/DApp会创造出一定的价值,但并不会让以太坊代币ETH成为价值更高的代币、更好的货币。当然,以太坊社区吸引了很多应用开发者,但货币派坚信,一个协议开发者的价值等于一万个应用开发者。货币派明确拒绝效用假说UtilityHypothesis,顽固地相信,数字货币的价值存储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交易媒介。在去中心化领域内,价值捕捉难度极高,逻辑上如此。事实上:如果一款去中心化应用成功消除中间人角色和寻租行为,他们就不会创造收入,他们会摧毁收入。货币派尤其信仰的是「比特币,而不是区块链」。几乎所有的区块链用例都不是必需的,他们认为,区块链技术让这些应用速度更慢、成本更为昂贵。事实上:中本聪设计的区块链结构特意牺牲了大量的速度和成本,让人们实现自主级别的抗审查、无需信任,以及更大的社会扩展性。简而言之:货币派相信加密货币的未来不是软件,而是货币。加密货币不是证券。不是网站。不是公司。也不是社交网络。它是货币。「技术派」
声音 | 李笑来:币圈无大佬,我只是翻了一次身的屌丝:李笑来刚刚在微博上发文表示:“币圈哪儿有什么“大佬”?反正谁说我是大佬我就心里纠正:你看到的只不过是个翻了一次身的屌丝而已 —— 再翻身弄不好还是咸鱼。友谊的小船不翻就已经谢天谢地了。[2019/6/24]
技术派的立场截然不同,他们坚信,人们应该先研究互联网历史,而不是货币历史,才能更好理解加密货币未来的演变,以及它们将如何催生下一代互联网Web3.0。他们的表述类似于:尽管互联网的起源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放式的系统,它很快蜕变成谷歌、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微软五大垄断巨头掌控下的中心化、集中式的系统,巨头让用户成瘾,关注力被控制,广告带来巨大现金流,吞并竞争对手,无耻的抄袭苟延残喘的竞争对手的创意。Web2.0远远没有实现其最初的去中心化控制设想,事实上创造了更多的庞大中枢,比前互联网时代任何的大企业都要大上几个数量级。尽管围绕互联网打包搬运的边际成本是零,尽管Web2.0创造的天量经济收入和出色的经济效应及消费者剩余,其社会成本也是极为高昂的:畸形的贫富差距、隐私的丧失、虚假新闻泛滥、巨头垄断、过滤气泡这是网络组织先驱者EliPariser所提出的概念,过滤泡沫欲表达的即是目前算法下所呈现的个人化讯息,我们被我们所喜好的、感兴趣的、切身相关的的信息所形成的泡沫给包围起来,等等。技术派坚信,互联网只会在权力和财富的分配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通过加密货币确定奖励措施是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还能让消费者自主拥有和控制他们自己的数据。如果在Web2.0发展的时代就已经引入代币模式,情况可能大不相同:代币提供了一种方式,不仅能定义协议、而且能部署支持提供服务的运营开支。代币带来了经济激励,让包括运算、存储和带宽在内的分布式计算以去中心化方式扩展。技术派将代币视自几个世纪以前出现联合控股公司以来,人类协调机制中最出色的创新发明。在联合控股公司出现之前,企业受到自身的束缚。企业主完全拥有一家企业,并将它代代相传。企业权益没有流动性,因此就无法融资。联合控股公司的出现,以及之后出现的上市公司,造就了之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企业规模。不过我们也看到了同样这一套体系的弊端:联合控股公司模式不足以支撑起在线网络背后的实际价值创造,它只会给公司员工带来回报,而不会回报用户、外包企业或者开发者。股票价值是利润的一种功能。盈利反映了企业将数据变现的能力,而不是这一服务的实际价值。当企业到达某种规模后,它们开始与用户及在其系统上进行开发的开发者争夺利益。代币通过激励更多数量级的人来为网络做贡献,或许能带来某种让目前无往不胜的网络效应企业溃败瓦解的动力,让包括用户、开发者、外包企业、投机投资者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而不仅仅限于员工受益。不同以往的持股累积价值,通过改善底层协议来取得网络参与累计价值,譬如挖矿、认证、在生态中开发或者使用网络服务。你怎样能打造下一个Facebook?让数以百万的人从它的成功中获利,而不仅仅是几百人获利,理论上如此。所以这不仅仅是代币问题了。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成了下一代开发者希望在上面开疆扩土的基石。这带来了全面创新,因为每个应用可能带来更多的应用。看看ERC721标准或者0x协议爆红,引发更多初创企业诞生,然后他们又成为基石,吸引更多的人在它们上面进行更多创新。相反的是,Web2.0本质上只会带来巨无霸怪兽和合纵连横。代币是激励协议维护和开发、及确保信任和开放度的燃料。技术派坚持表示,区块链会瓦解中间人角色:不仅仅是全球所有的支付5,000亿美元规模,也包括所有的银行、所有的社交网络和市场运营商等等。你自然可以想象得出,技术派更推崇以太坊,或者其它的智能合约平台,扮演全球计算机角色,渴望在它们上面打造数以百万的DApp。技术派称,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首先是作为货币被使用。技术派将区块链与早期互联网相比较——人们都在说它们的规模大不了。它不是不可或缺的。它就是个玩具。技术派称,软件所到之处最终会改写规则,「软件会吞噬整个世界」,加密货币也是如此。技术派表示,不要跟程序员叫板。哪种表述是对的?
动态 | 江卓尔:按以往经验 币圈活动最少的时候牛市就开始了:江卓尔刚刚在微博回复网友表示:消息评论里看到3000 2000 甚至900美元的人越多,就说明越见底。按2014-2015的经验,虽然币圈最冷(活动最少)是2015年底,但币价最低却是2015年初,是恐慌砸下来的最低价。先币价最低,人气减少,然后活动最低,最后就是牛市开始。[2018/12/4]
从信仰到感觉,技术派和货币派天差地别。用天使投资人、加密货币思想领袖MuradMahmudov的说法来形容就是:「技术派更温柔,让人心动、拥有社会正义感、很正能量、很嬉皮精神;跟货币派相关的词汇是推崇弱肉强食、边缘感、让人不安、不愿妥协、右翼、肉食者」。不过,现在说两者谁对谁错,或者两者都是对的,或者两者的理论是互相排斥的,都还为时尚早。有可能两者对于未来发展的看法都是对的,但仅仅是对运作的顺序意见不同而已。技术派中有很多人同意货币派的说法:他们认为推动钟摆回撤、向去中心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代币化是推动这一计划的强大机制,但完全有可能在我们还没有设想出代币设计时,像比特币这样的代币变成我们采用的工具,当然,也可能是某种很不引人瞩目的代币来起到交换作用,或者会是证券型代币来实现这类功能等等。不过两者也存在南辕北辙的巨大分歧。部分货币派认为,技术派推崇的应用不会积累价值,当ICO泡沫爆掉后,对代币近乎信仰般的执念将会烟消云散。部分技术派则认为,货币问题被夸大其词。他们援引a16z加密货币基金掌舵人之一ChrisDixon所写的「为什么去中心化至关重要」一文的说法:「譬如,某些时候有说法称,加密网络推崇去中心化是为了抵御政府的审查,或者出于自由派观点。但这不是去中心化至关重要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货币派是从奥地利经济学派观点出发,来接触区块链科技,审视货币媒介在历史长河中如何演变,然后再试图以数字形态复制这些相同的特征。其中,著名比特币经济学家SaifedeanAmmous出版的《比特币标准》一书是最好的例证。而另一方面,技术派则认为,那些历史案例不具参照意义,因为裹在软件中的货币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算法,打开了一扇创造的大门,可能意味着货币会走上一条与其以往历史迥然不同的道路。其中部分分歧不仅仅是意见的相左,可能认为另外一派是走上邪路。货币派中一部分人认为,技术派是邪教,因为它导致加密货币「真正的价值」,即坚实货币的形象,变得模糊不清,ICO让那些原本应该投身比特币区块链开发的开发者们心猿意马。也有部分技术派认为,货币派的过于激进、带有敌对性质的论调,反而让很多人拒绝使用代币,也不愿参与采用代币的区块链开发。这看起来有点像理性主义者博客SlateStarCodex中一篇关于内讧的精彩文章。以素食主义者Vegan和原始饮食者Paleo为例。你可能觉得两派都忙着让人们不要去吃麦当劳,但事实上,他们不停地内斗,就细微的差别争来争去,因为他们的观点非常类似。我还认为,两者的信仰体系都会因对方的强大而受益。没有货币派帮助将加密货币打造成更出色的货币,技术派无法实现让人们通过容置、挖矿和参与而得到报酬的目标,因为他们需要货币能有价值,才能让这种激励变得有诱惑力。而没有技术派建设者,货币派将面临艰难任务,因为围绕加密货币的生态系统将给加密货币带来可信度和价值。具体可以参看下图,当加密货币升值,更多的人会去注册钱包,更多的人有了钱包,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使用DApp。
动态 | 人民网评陈伟星李笑来之争:纷争接近事实时 “币圈”才能去伪存真回归理性:人民网旗下人民创投频道发表文章总结近期陈伟星与李笑来之间的争执,文章中表示:“当面临来自来自圈外的压力时,新老“网红”们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也许会结成暂时的联盟。但是这样的关系显然是脆弱的,在利益纠纷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目前李笑来等人依然牢牢把持着“币圈”的话语权,上位之路,难上加难,陈伟星选择了向李笑来直接开炮,借道义的制高点强行上位。”
文章认为,公众在随着这场纷争日益趋近事实的时候,“币圈”才能一步步去伪存真回归理性。这场战争中,陈伟星或许只想破开李笑来的霸主地位,却也摘掉了“币圈”脸上的遮羞布。若真如李笑来录音中所描述的那样,建立在谎言和黑幕之上的区块链繁荣将难以持久,共同的利益或许会让这场纠纷草草收场,但是让“币圈”回归理性和法制之路才刚刚开始。[2018/7/14]
可以肯定的是,货币派和技术派这些概念可以被分成很多种类,不过为了清晰起见,我们剔除了其它一些细小的分支派别。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不仅仅有这种表述方式存在,我们也许会发现,加密货币或许会以另外形式取得最终的成功。
中国金融信息网:公链和交易所有望成“独角兽”风口 币圈渐显专业化操盘趋势:当前区块链基础设施和技术仍不成熟,离大规模商业化仍有距离,行业未来诞生“独角兽”的风口或将集中在公链和数字资产交易所。在币圈,机构入市、专业化操盘趋势显现,二级市场的散户越发弱势,投资风险不容忽视。另外,地方政府开始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和布局。[2018/6/23]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