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智能手机和万维网等发明对人类的巨大影响。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的区块链技术也是如此。将区块链与比特币、以太坊和莱特币等加密货币混为一谈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虽然区块链作为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而备受瞩目,但这项技术本身还有很多别的用途。区块链被吹捧为改革全球供应链、21世纪产业甚至管理的革命。区块链的多功能性和去中心化在东南亚得到了广泛认同,该地区的许多国家政府都热衷于推动区块链技术融入商业和公共部门。积极发展
泰国表现出了最强烈的兴趣。该国已经制定了管理加密货币的法律,并计划为即时证券结算提供区块链代币。最近其中央银行透露,正在考虑将区块链用于区块链跨境支付、供应链融资和文件认证的申请中。根据泰国银行行长VeerathaiSantiprabhob的说法,使用区块链等技术“可以帮助保护财务信息,减少欺诈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目前来看,新加坡区块链技术接受度最高的国家,尤其是涉及ICO的时候。在中国认定ICO为非法融资工具禁止发行后,这个岛国已经成为中国公司ICO的首选地。新加坡政府和私营部门已经建立了孵化器和投资基金,专注于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其他用途。除此之外,新加坡还开始尝试在能源领域突破性地使用区块链技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Electrify利用该技术创建了一个P2P能源市场,在这个市场里,人们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购买和出售电力。这家初创公司最近募集了3000万美元的资金,希望允许用户选择首选能源供应商的法规生效后,进一步打入新加坡市场。马来西亚成立了亚洲最大的区块链中心——新经济运动基金会。它将用于为大众普及技术教育,并通过孵化器和加速器程序适应新兴的基于区块链的初创企业。资料来源:各种来源马来西亚央行一直对在银行使用区块链技术持开放态度。此外,它还有一个金融科技沙箱,允许即使在马来西亚没有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在不超过12个月的测试期内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正在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监管和监管其境内的加密货币使用。在已发布的报告中,已经有9个加密货币监管机构在中央银行注册。前景光明
声音 |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进一步扩大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覆盖面:据中证网消息,昨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亮在“2019北京金融科技协同创新论坛暨金融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发布会”上表示,推动中银协“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稳健运行,进一步扩大平台覆盖面,吸收广大中小银行加入,拓展平台业务类型,积极同税务、海关等相关机构展开合作。[2019/5/22]
印度尼西亚渴望抓住区块链行业现有的机会。过去一年里,其区块链相关初创企业呈爆炸性增长,最初专注于加密货币领域,如今正在进入其他领域。今后区块链可能会给该国的政府、供应链物流、消费者交易和数据安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公共和私营部门都在寻求相关合作,以克服数据管理相关的挑战。例如,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OnlinePajak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并减少与税收系统相关的文书工作负担。在越南,成熟的初创系统可能为区块链应用程序的开发铺平道路。政府最近启动了金融技术沙箱的准备工作,区块链相关初创企业也可以运用。移动网络提供商Viettel和中间支付服务提供商Napas等公司一直在试验这项技术,并推出了几个试点项目。菲律宾也认为区块链是一种革命性的工具,今年5月成立菲律宾区块链协会成立,可以为任何对区块链技术感兴趣的人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指导。在菲律宾最大银行之一联盟银行的董事长JustoOrtiz下,BAP希望帮助中小企业部署区块链技术,以便为他们提供竞争优势。此外,为了改善该国的金融包容性,联合银行还选择了菲律宾第二大岛屿棉兰老岛的5家农村银行进行区块链试点项目,该项目将测试实时、更便宜的零售支付,旨在将农村银行与该国主要金融网络连接起来。其他像老挝、文莱、柬埔寨和缅甸,区块链技术仍处于整合的早期阶段。从提供金融服务到电子政务计划,区块链技术用途广泛,虽然尚未形成明显的成果,但这些举措表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区块链是未来的一项基本技术。
声音 | 中国银行行长:深化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在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据中证网消息,4月10日,中国银行行长刘连舸在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2019年会上表示,各银行同业要依托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平台与来自国内外的同行相互学习借鉴交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技术手段在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绩效。[2019/4/10]
Chanticleer部署区块链技术 盘前上涨109%: 2018年1月2日,Mobient控股公司(MFON)是智能和个性化营销屡获殊荣的平台制造商,以及Chanticleer控股公司(BURG)几家快速休闲餐厅品牌的运营商今天宣布,计划使用MobivityMind这一区块链架构的跨品牌商业和客户沟通平台,为客户忠诚度和奖励计划提供动力,此举让Chanticleer的股票盘前上涨109%。[2018/1/3]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