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资产端荒草蔓延,负债端乡关何处

“时间的长河终于流到了一个大拐弯的河段。工业化末端,大投资周期拐点,信用大潮渐退,金融产能过剩,资产端荒草蔓延,负债端乡关何处。在央妈变虎妈,银监爸变狼爸的时代,银行cosplay大投行和泛资管的蒙面晚会已经结束。穿透到底,中国当今的金融就是财政,中国的财政就是债务,而债务的另一端就是房地产。利率市场化,承载着不能承载之重,难以进退的枷锁。“——《凛冬已至,还有多少银行人在假装干银行》资产端荒草蔓延,负债端乡关何处作者:赵建@西泽研究院汇编:魏然@8Decimal一、市场立宪下的经济民主化1989年,柏林墙倒塌,一个叫弗朗西斯.福山的学者兴奋的写了一部书,叫《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大声歌颂民主制度的完胜。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漫长历程,利差管制的断壁残垣在等待最后一脚。虽然利率市场化的底层资产-金融产权依然不够清晰,但我们也有理由为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开始做一点记录。最后的人,也是最开端的人。只有理解中国的银行,理解它们的行为逻辑和资产负债表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如果去年年初走走银行,你会发现严监管一定会引发明斯基时刻——商业银行干了太多政策性银行的活,政策性银行干了太多商业银行的活,中央银行干了太多政策性银行的活,这就是根本问题所在。过去,服务大企业、大财政的商业银行,俨然变成了一个大型科层威权组织。因为市场化程度不足,经营压力不大,尤其是总行部门林立,官僚主义、大企业病横行,甚至比传统国企有过之而不及。而对于直接面向客户端的一线人员,他们背负的指标如山,总想着如何在考核日期里完成指标,哪有时间考虑维护需要长期付出精力的、没有快速带来考核成绩的客户关系。这就产生了商业银行旧的生产关系,与信息技术革命下的新型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可以看作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信息技术革命的伟大之处,就是在经济层面推进了市场深化,或者说是市场立宪下的经济民主化。

报告:今年迄今从跨链桥中被盗的加密货币总额达20亿美元:8月4日消息,Chainalysis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跨链桥攻击事件被盗金额占2022年被盗加密货币总数的69%,损失达20亿美元。 今年已经发生了13起跨链桥攻击事件,包括最近发生的损失1.9亿美元的Nomad跨链桥攻击事件,以及今年3月份发生的损失6.24亿美元Ronin跨链桥攻击事件。

报告称,跨链桥通常是黑客攻击的目标,因为它们“具有一个中央资金存储点,支持接收区块链上的桥接资产”。Chainalysis强调,包括跨链桥在内的加密货币服务应该尽早开始投资于安全升级和培训。此外,报告还指出,中心化交易所曾经是黑客最喜欢的目标,但随着安全协议的进步,成功的网络攻击有所下降。(Cointelegraph)[2022/8/4 12:01:34]

电商购物、餐馆消费,都有评价、有投票。得票低的,将会遭到消费者的摈弃。供给商很难再沿袭过去那种“一锤子买卖”的流寇模式。金融服务也是如此。物理网点已经搬到了一个一个分散化的智能手机上。每一个手机就是一个网点,一个柜台,一个人工智能服务的柜员。

来源:腾讯金融布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存款在银行间搬家非常容易。现在手机上基本都有微信、支付宝,再加上两三个银行app。一个手机,也是一个金融超市。哪家理财收益率高了,期限设置便利了,动动手指,存款就搬家了。而对公客户呢?大公司集团,几乎都有自己的财务公司,金控公司。资金密集型的企业,索性自己建银行,他们的存款,早就变成了同业投资。而小企业,自己都缺资金,还会存款到银行?未来,银行不再只是牌照生意,从神经中枢到业务后台再到直接与客户交互的触点,都将被金融科技深入变革,前中后台的人力岗位可能被银行云、智能审计、智能投顾、智能KYC取代。

中国传媒大学与新浪新闻、 央视网共同发布《2022元宇宙研究报告:多元视角》:1月17日消息,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与新浪新闻、央视网智媒学院共同发布《2022元宇宙研究报告:多元视角》。该项目由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教授与微博COO、新浪移动CEO王巍,央视网副总经理赵磊担任专家,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媒体研究院与新浪新闻、央视网智媒学院共同完成。

十大看点包括:元宇宙的科幻视角;元宇宙的科学定义;推动元宇宙发展的重点企业;元宇宙之VR产业;元宇宙之游戏产业;元宇宙之虚拟货币;元宇宙之虚拟办公;电信运营商发力元宇宙;支撑元宇宙的六大基础技术以及媒体的多元看点。(新浪新闻)[2022/1/17 8:54:41]

来源:亿欧intelligence二、非正式制度变迁和三个顽固情结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难度不在于可以条文照搬的机制、法律、政策等正式制度,而在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风俗理念等非正式制度。因而,诺斯在其经典著作《理解经济变迁过程》中,浓墨重彩的描述了知识、信念和心智结构,对制度变迁或者改革的黏性阻滞。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除利率管制的枷锁易,除银行家的心结难。银行家和监管者的理念意识,决定着利率市场化在进退之间的脚步,但有三个根深蒂固的情结一直萦绕在中国银行家的心头挥之不去。一是规模情结,“大”而不倒中国的银行家们热衷于规模,这是因为银行业存在着小规模歧视。监管方面,很多业务资格和牌照准入都需要规模的限制;市场方面,规模是品牌和信用的重要考量;财政方面,中国的税制结构,也使政府愿意看到银行大幅度的规模扩张。

动态 | 灰度投资Q3报告:84%的资金来自于机构投资者:早间提及,灰度投资发布Q3报告,本季度投资流入超2.5亿美元,较上季度增长两倍。不过,本季度灰度的信托产品普遍出现回调,其中比特币信托季度回报率为-29.4%,以太坊信托-40.1%,而Zcash与LTC信托跌幅最大都超过60%。第三季度,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仍是灰度资金流入组成的强劲动力,其中84%的资金来自于机构投资者,相比于近一年来的80%有所增长,此外相较于上季度75%的占比也有所增长,机构投资对加密货币的兴趣只增不减。此外,近80%的资金流入与将数字资产转换为灰度家庭系列“in-kind”产品以换取股票的贡献份额有关,而这一趋势近期有所加速,在过去的12个月里该占比仅71%。[2019/10/16]

来源:金融行业网然而在经济下行,风险升高和去产能周期,依然雄心大志推动规模大扩张,未免就有点人定胜天的悲壮。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不良率上升资产质量下降,内生性资金来源匮乏只能依靠金融的自我信用创造即同业业务的无序膨胀。同时由于无视市场规律给一线业务人员过高的考核指标,导致一线人员不得不违规造假做了大量违背风险管理要求的不良业务。规模情结的横行,尤其是规模无法创造利润的情况下,违背了市场化约束的初衷。因为股东追求的是净资产收益率,内部人控制下经理人才会追求无效的规模,规模情结如此强烈,恰恰说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的股东权缺失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同时形成的资产负债表大跃进导致了系统性风险的隐患。二是兜底情结,刚性兑付银行的兜底情结,衍生出整个金融体系的刚兑情结。这来自潜意识的惯性思维,大而不倒,小也不倒,乃至银行就应该不会倒,风险硝烟四起时,党和国家总会伸手救援,否则便会危及社会稳定。央妈是最后贷款人,政府是最终风险的承担者。这种认知,形成了中国银行家特有的分裂性的心智结构:一方面努力按照商业化、市场化的思维,以规模为核心做大资产负债抢占市场份额和行业排名;另一方面从心底里并没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兜底和刚兑成为内心深处坚定不移的信念。

动态 | 深圳文交所宣布成立当代艺术资产托管平台 授权产品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溯源:据新浪财经消息,05月18日,深圳文交所宣布成立当代艺术资产托管平台邢东专区,预告为邢东打造的专场拍卖方案,并发布了三款邢东授权作品限量版产品的发售预告。这些产品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了区块链技术,为每一件托管的艺术品资产打造不可篡改的“身份证”——艺术品溯源簿,使每一件艺术品资产的信息权属清晰,流传有序,解决艺术品资产化过程中鉴定、鉴证与确权的瓶颈。[2019/5/19]

中国的市场化并不是平行推进的,确切的说是商品的市场化要早于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改革,要比其他的改革滞后了十几年。上世纪80年代末银行体系才进行了拨改贷,银行开始商业化经营;本世纪初商业银行才开始股份制改革,逐步完善公司治理。因此商业银行具有非常浓厚的财政基因。而且最为主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国内商业银行都由政府控制。不仅是从股东结构来看,党委前置于董事会说明银政并没完全分开。只要刚兑存在,风险就无法进行精确定价,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就无法在货币和信贷市场中起到有效的资源配置作用。三是基准情结,利率管制按理说,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基准利率应该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在公开市场中形成的一条传导到各个市场的收益率曲线——比如美联储的联邦基准。央妈当前的思路是通过利率走廊稳住市场波动,然后在走廊中形成市场公认的基准。在中国的利差管制时代,长期存在着管制性的存贷款利率基准。人为建立这个基准的目的,除了维持利差以维护银行特许权价值防止非理性价格战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外,还有变相再分配信贷资源以承担财政职能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利率的放开不是利率基准的取消,而是不断扩大浮动空间。这样在定价习惯上,信贷合同依然按照基准+浮动空间来制定,这些“基准幽灵”还一直漂荡在一百多万亿的信贷和类信贷合同里。存贷款基准在现实中的长期存在逐渐在银行人的意识里固化为一种情结久久不能磨灭,成为严重阻碍利率市场化的一种软性文化。三、代理人问题、债务约束失灵和公地悲剧思想意识的形成需要追根溯源。市场经济这个游戏的基础规则是“科斯定理”,延伸出来的涵义是只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交易起来才有效率。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产权不断明晰的过程。一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拯救了亿万农民。国有向乡镇集体所有的转变,也是产权明晰程度的较大提升。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不是平行推进。商品市场化的进程较为迅速和彻底,商品的产权也比较明晰。然而在金融资产产权领域,一直是一本糊涂账。

声音 | 法国央行行长:稳定币跟比特币等投机资产完全不同,需要密切关注:据cointelegraph消息,法国央行行长兼欧洲中央银行(ECB)决策者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最近表示,该银行正以极大的兴趣关注不断增长的稳定币市场,这些市场允许会员交换稳定币进行特许证券,和商品服务活动。他总体上将稳定币与其他加密资产区分开来,认为稳定币跟比特币等其他的投机资产完全不同。与比特币不同的是,稳定币的价值总是和一些资产直接捆绑在一起,比如黄金,法定货币,如TrustTokens的lastreated系列币,由TrueUSD(美元)、TrueGBP(英镑)、TrueAUD(澳元)和TrueCAD(加拿大元)组成。[2019/5/15]

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市场化的一部分,需要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金融资产产权的明晰界定——进一步完善,而不是仅仅简单的利率管制放开。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资产负债表大跃进、影子银行病式生长、金融腐败滋生蔓延等等,根源就是金融资产产权的不明晰。这种不明晰的症结也很简单,那就是违反了基本的会计原理:穿透到底,债权人和债务人为同一个人。更扎心的是,这所谓的同一个“人”,也是一个虚置的概念——国家或者其代理人政府。谁都知道,组织越大,代理链条越长,集体行动的成本越高,直到完全无法代理。

按照经济学原理,债务约束是为了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领域;而无效的债务人或项目主体,则会因为无法清偿债务而破产清算,最终将低效率的主体排除经济体系之外,实现优势劣汰。但是,如果债务和债权同属于一个主体,无非就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那么债务约束基本形同虚设,不过是一个左右会计分录的问题。从全局鸟瞰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金融部门主要由商业银行构成,其资产配置组合“信贷+非标+债券”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和政府的融资平台,再加上承担土地财政的房地产贷款。而这些资产的债务人基本上都是广义财政部门。对于债权人和债务人具有控制权的大股东,穿透到底都是同一个代理人——国资和财政部门。其他一些小股东,无非就是一些作为财务投资者跟着“喝汤”的民企和外资。中国金融体系的会计难题,大大阻碍了债务出清机制的发挥,无效的债务约束加剧了信用的无序滥用和金融规模的野蛮扩张。“反正最后有党和国家兜底”,几乎成为某些金融人的口头禅。有相当数量的县级市,依靠这个微妙的债务会计关系滥发债务,几乎将未来十几年的信用耗尽。如果金融产权明晰,私人自己兜底的金融企业是绝不会接盘这样的债务。然而公共金融产权就不一样了,所谓的公共地悲剧,公共信用在个体中间的的透支和滥用,正在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的金融生态沙漠化。四、金融革命和思想启蒙我们常评价某个问题为“制度问题”或者“体制问题”。然而制度的根源又在哪里?其实,每个个体的思想意识对整个体制结构的转变有着根本的影响。制度变迁的终极是认知、意识和信念的变迁。利率市场化不应仅仅是货币价格的市场化,而是一系列游戏规则的深刻变换。如果银行大部分存款来自于国有企业或政府平台,那么特殊的关系资源就成为关键。毕竟,存款利率的高低仅仅关系到所有权不明的国有单位,跟个人没多大关系,只要关系到位,把低息存款给谁,由人民的“代理人的代理人”来决定。然而,这种关系制”拉存款“的旧模式已经接近尾声。因为利率放开以后,人为压低利率相当于送利差给你的存款将不复存在。存款不一定立行,利差才能立行。利差形成的本质是对客户的专业服务。当存款将不再值钱,值钱的是专业化的人才,以及符合市场要求的管理机制。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一次颠覆式的“思想启蒙”或“金融革命”。从学理上是一次金融产业体系的制度变迁,从管制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利率市场化后的生产关系,要求更加精细化、集约化的要素管理。更加市场化的人力管理,意味着对核心专业能力的尊重,而不是一味屈从关系资源,也意味着去官僚化和最大限度的下沉赋能层级。一个组织的活力,取决于这个组织所能赋权的最小单位。后记:八维资本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匹配,更好的服务于创业企业和实体经济。在与中小微企业的沟通中发现,我国现存的以银行和信贷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仍旧不高,传统金融服务业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尤其是民企和小微企业的需求。金融定价除了面对商业约束,还面临约束,导致利率和风险定价失真,可见,要解决小微金融、普惠金融问题,不仅要借助科技的手段,还要推动制度的变革。参考资料:银行三部曲存款立行,谁来立存款——后利率市场化时代银行生存秘笈之一凛冬已至,还有多少银行人在假装干银行利率市场化——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银行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中币交易所DNA:元界深陷“欠薪门”

本文来自:蜂巢财经News,作者武旭升,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1月4日,约20名员工提交了申请劳动仲裁的资料,仲裁对象是运营国内知名公链项目“元界”的公司.

[0:31ms0-3:391ms